赫魯曉夫建議搞“紅場公開處決”
彭 華 / 編 譯
據俄羅斯《軍工通訊》雜志報道,許多人認為斯大林應對1937年蘇聯肅反擴大化負責,但忽視了他身邊的人對這場災難所起的推動作用,尤其是赫魯曉夫。
盡量與托派劃清界線
自1931年起,赫魯曉夫就在莫斯科市任區委第一書記。頭幾年里,他就以將大批黨政干部開除出黨而聞名。1934年,聯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員基洛夫在列寧格勒遇剌,還沒等斯大林發出肅反運動號召,赫魯曉夫的“整人”活動就提前登場了。他之所以如此活躍,是因為他曾與同斯大林有矛盾的聯共(布)元老托洛茨基有過來往,如今他要用行動向斯大林表明清白。
1935年,在莫斯科主持工作 的聯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員卡岡諾維奇找到斯大林,建議為赫魯曉夫晉職。1960年,蘇聯傳記文學作家丘耶夫找到卡岡諾維奇,他們有一段對白:丘耶夫問:“你推薦了赫魯曉夫,他連聲謝謝也沒說!”卡岡諾維奇:“是啊,是我提拔了他。我相信他的能力,但他是個托派。我向斯大林匯報說他曾是托派,斯大林就問:‘現在怎么樣了?’我說‘他在與托洛茨基主義做積極斗爭。’斯大林則說:‘你以中央的名義講個話,就說中央信任他。’事情就是這樣。”
表現得比斯大林還激進
1935年,赫魯曉夫當上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黨的第一書記,他最大限度地發揮“整人”本領。據蘇聯歷史學家羅伊·梅德韋杰夫提供的數據,1937年,莫斯科市及州原有的136名書記中,只有7人還留在原來的崗位上,其余的人都消失了。
赫魯曉夫不僅親自過問逮捕的事情,還要求逮捕的人數多多益善。據莫斯科內務局人士回憶,1937年,赫魯曉夫幾乎每天都打電話來詢問抓捕情況,他最具代表性的一句話是:“莫斯科是首都,(肅反力度)落后于卡盧加或梁贊(內地城市)就太不像話了。”據統計,1936年第17次聯共(共)黨代會代表中,有1108人遇害,對于席卷聯共(布)中央和蘇聯政府各部門的大規模鎮壓,赫魯曉夫均表示熱烈擁護。
赫魯曉夫在許多場合表現得比斯大林還要激進。1937年夏,赫魯曉夫當著其他政治局成員的面,對斯大林說:“我再次建議,頒布法令在紅場搞公開處決。”斯大林沒好氣的說:“如果我們要你就任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總劊子手,你會怎么說?你就會成為伊凡雷帝時代的馬柳塔·斯庫拉托夫(16世紀俄羅斯最恐怖的殺人狂)。”
刻意篡改歷史
為隱瞞事實,赫魯曉夫在1956年發起“非斯大林化”時刻意將這段歷史進行精心的粉飾。俄羅斯中央檔案館館長杰季寧披露一個細節:1956年下半年,蘇共中央委員會向克格勃下達一道命令,指示整理1937—1939年經政治局委員和主席團成員批捕犯人的調查材料,然后送交蘇共中央政治局。在整理裝訂過程中,克格勃記錄和檔案科科長無意中問起工作人員:“這些批捕材料里,誰的簽名最多?”下邊人回答:“赫魯曉夫。”這位科長聽后大吃一驚,急忙吩咐立即把所有相關材料封存起來,不許外人接觸。隨后,科長立即將情況上報中央委員會。很快,赫魯曉夫親自命令,將一切能證明自己犯罪行為的檔案予以銷毀。但由于簽有赫魯曉夫名字的材料實在太多,還是有一些材料被遺漏了。
(摘自《上海譯報》 2010年3月25日 —31日,《作家文摘》報 5月4日 轉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