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8月29日,美國剛出廠的高空無人駕駛偵察BQM-147G型飛機(以下簡稱無人機)入侵我國。對這種間諜飛機,我空軍是第一次遇到,不僅未能迎戰(zhàn),就連在高空我機近距離接近該機也未發(fā)生過。當天,各地雷達兵部隊報告,這架美軍無人機竟毫無阻攔地飛遍大半個中國,對我一些地區(qū)進行長時間、大空域航拍。
從此以后,美軍無人機幾乎天天來,從我國北部灣地區(qū)上空侵入,然后按計劃飛遍各省進行航拍。當美軍無人機進入時,我駐北部灣空軍部隊每次都起飛攔截,但屢戰(zhàn)無果。周恩來總理針對這種情況,要求空軍“要千方百計打下一架無人駕駛飛機”,羅瑞卿總參謀長也對空軍說:“海底撈針,總不死心。我等著你們的好消息。”
遵照周總理的指示和羅總長的要求,空軍司令員劉亞樓來到北部灣地區(qū),召集駐地6個作戰(zhàn)小分隊的飛行員開會研究打無人機的問題。劉司令員說,為了落實周總理、羅總長的指示,我的決心就是要盡快打下一架美軍無人機!劉司令員強調說,這是具有世界意義的大事!美軍無人機不僅侵入我國,還侵略了其他國家。現在的問題是,看哪國先把美軍無人機打下來。
在座談中,一位飛行員說,我國飛行高度不夠,我?guī)状螖r截均無法接近美軍無人機。還有一位飛行員說,我在殲-6飛機極限高度上,仍未達到美軍無人機的高度,又因我自身失誤,我從高空跳傘著陸,我機墜毀。“下次遇上,我撞也要撞下美軍無人機。”實際上兩機相撞,對我機也是很危險的。劉司令員忙說:“不要撞下,要打下。大家認真討論,就會出新辦法好辦法。”
聽了劉司令員的話,一位飛行員說,打無人機的關鍵是在我機飛行極限高度上再想辦法飛出一個新高度,這個應該是可行的。另一位飛行員接著說,我們平時飛行時,有時在我機極限高度上,還可飛出兩千米三千米……聽到這話,劉司令員立即說大家講得很好,你倆說得更好更具體,打無人機的關鍵問題我們已經找到了明確了,提高我機飛行高度,就能打下無人機。劉司令員特別指出,盡管無人機優(yōu)點是飛得高,體積小,但它的弱點是速度小,沒有回避和還擊能力,是個高空靶子。我機高度上去了,就好打它。我的意思是,擊落無人機的關鍵是指揮所要精確引導我機,盯準目標航跡,飛行員要采取正確的爬高方法,熟練我機操作方法,在極短時間完成瞄準、射擊、退出、脫離等一系列戰(zhàn)斗動作。在作戰(zhàn)指導思想上,要在保存自己的前提下,殲滅敵機,防止蠻干。
會后,6個作戰(zhàn)小分隊經過兩個多月的鉆研苦練,在指揮所正確引導下,練出了劉司令員要求的新飛行技術。我機在極限高度上,再用巧勁,包括正確運用高空風向,地面對高空飛機的阻力,飛機機械和飛行員在極高空出現的不適狀況的微調等因素后,再“躍升”幾百米到幾千米,并在“躍升”幾十秒鐘內瞄準將無人機擊落。這一最新飛行高度和飛行方法的出現,使大家充滿了打無人機的信心。
1964年11月15日11時53分,美軍一架無人機入侵我國海南島上空。空1師飛行中隊長徐開通駕駛殲-6戰(zhàn)機在雷州半島上空“躍升”,一舉將其擊落。這是我空軍第一次擊落入侵我國美軍無人機。這一經驗證明:“打無人機沒有技術難點”,“從極限到"躍升"是打無人機的成功經驗”。1964年11月22日,劉亞樓上將向毛主席書面報告徐開通擊落美軍無人機的戰(zhàn)況,這也是劉亞樓軍事指揮藝術的最后一次杰作。
從1964年11月至1969年年底,我軍擊落美軍無人機20架。其中海軍航空兵擊落3架,空軍地空導彈兵擊落3架,空軍航兵擊落14架。1969年底以后,美軍無人機不再入侵中國。
(作者系空軍政治部干休所離休干部)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執(zhí)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