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強壇上貼了個貼子,澄清抗美援朝的傷亡情況。于是,造謠說“志愿軍陣亡100萬”而且“三萬人陣前不戰投降”的長撟蹦將出來,繼續他厚顏無恥的造謠事業。他的貼子名為《抗美援朝在饑寒交迫中作戰比槍不好的問題還大全連薄衣凍死長撟動容》([ 長撟 ] 于2010-03-19 11:33:32)。他自稱“動容”,但至于他的容動成什么樣子,究竟是眉飛色舞、樂不可支呢,還是悲不自勝、淚流滿面,則請各位看官自行判斷,我不予評價。
只說長撟的這一段話:
-------------------------
在淞滬會戰最激烈的時候,國軍有時一天就要傷亡2萬人,因此歷史學者一致推測抗戰八年國軍總共傷亡超過5800萬人。 ( 改革軍中馬前醉 10-03-18 21:54:22 ) 0字 ( 0/2/0 )
「改革軍中馬前醉」沒有弄清楚一個關鍵問題,請看:
中日戰爭的當時,論武器裝備人員訓練都比日本差太遠,但是日本打進中國的「家院」了,打不過也要打,犧牲的人多正常的中國人都應同仇敵愾,并同情將士們拿著漢陽造對日本的「歪把子」機槍,等於拿著蒲扇打老虎。國人應該流著熱淚看國軍大量犧牲的新聞!
-------------------------
看畢,我不禁對天長嘆:天亡蔣幫,宜哉宜哉!
為什么?
因為長撟們完全是用阿Q精神武裝起來的愚民,本身固然愚昧,再加上精神勝利法,就必然不見容于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長撟的論述,一次又一次地為這一事實提供了證據。
對于長撟的觀點,首先可以質疑的,是中日戰爭期間“中日戰爭的當時,論武器裝備人員訓練都比日本差太遠”嗎?
他在胡說八道。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國軍的裝備比日軍差多少。以“九一八”為例,當時東北國軍不僅數量占優,而且裝備也占優,歪把子機關槍是標準配置,而且有坦克等重武器,并擁有法制飛機100余架,而日本關東軍僅裝備有步槍,沒有坦克大炮飛機等重型武器。
請長撟說說:輕裝備的日軍進攻重裝備的國軍,到底是誰“拿著蒲扇打老虎”?
再在淞滬會戰為例:國軍出動八個德械式,單兵武器是7.92毫米中正式或德制1924年式標準型毛瑟系列步槍,輕機槍每班一挺,多是國造仿制捷克ZB26,也有少量的比利時和法國的輕機槍,每師均配備炮兵部隊,裝備德制75毫米克虜伯山炮等。
請問長撟:這些東西難道是“蒲扇”?
到了1937年,中日兩軍每一萬人擁有武器的比例:步騎手槍 1:1.3;擲彈筒 1:1.2;輕機槍 1:1;重機槍 1:1;野山炮 1:2.5;步兵炮 1:0.8。任你橫看豎看,也只能說國軍與日軍的裝備相當,而無法看出國軍是“將士們拿著漢陽造對日本的「歪把子」機槍”!
這里,長撟分明是在裝窮賣傻。在裝窮之余,他要求“國人應該流著熱淚看國軍大量犧牲的新聞!”這是賣傻,尤其令人不齒了!
難道一支裝備不比敵軍差太多、人數比敵軍多得多的軍隊,在敵人面前損兵折將、丟城失地,國人還得為他們的無能賠眼淚?
這難道不是無理無恥的要求?
不妨深入一些追問:為什么會發生裝備并不好、人數相當少的日軍會入侵中國?
直接的源頭是“九一八”。而“九一八”的源頭則是甲午戰爭。在甲午戰爭中,日軍在朝鮮擊敗大清軍隊,得以進入中國,并且與其海軍聯手消滅了中國北洋艦隊。如果日本不是借助于甲午戰爭的結果,取得在中國東北的駐扎權,“九一八”注定將是鏡花水月,只能存在于幻想小說中。所以說,甲午戰爭是抗日戰爭的最終根源。
說到這里,一切有著正常智力的人都不免恍然大悟:原來抗日戰爭的第一現場其實不在東北,而是在朝鮮。如果當年的清政府能夠在朝鮮擊敗日本陸軍,那么即使海上失利,也不至于被日軍從陸上入侵;日本也就不會崛起,更不會發動后來的全面侵華戰爭!
明白此理,就會明白1950年中國出兵朝鮮并不是“助拳”,更不是被外國所控制,而確實是出于自己的長遠利益考慮、不得已而為之的自衛行為。歷史已經以血淋淋的事實向我們證明了這一點。至于“全連(一個不剩)都凍死在陣地”,那則是斯巴達三百勇士全部戰死溫泉關式的歷史豐碑!他們雖然犧牲,卻使得強大的美軍被粘結于三八線上,無法前進半步,使得祖國得以避免在臺海之外不得不面對第二條中美戰線!如果他們無法擋住美軍,那么美軍必然透過鴨綠江對中國大陸進行滲透甚至入侵,其后果必然是抗日戰爭的重演,必然以數以千萬計的中國軍民傷亡。
因此,中國政府將抗美援朝的目的表述為“保家衛國”,這是完全準確的。這也是中國在未來六十年得以和平發展的關鍵條件。
所以,我可以告訴長撟之流可恥漢奸:
抗美援朝以17萬人的代價,避免了6000萬人的犧牲。
當然,長撟等人完全有權堅持認為與17萬人相比,犧牲6000萬人是一種更好的選擇。那就由他們去吧,反正我們不必為他們的愚昧買單。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