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寫張欽禮的悲劇,是讓張欽禮永不得翻身
任彥芳在《謊》書中對張欽禮著墨最重。他想通過對張欽禮從崛起到覆滅的描繪,達到三個目的:一、佐證他們把長篇通訊定為“謊言”的正確,消除長篇通訊影響的必要;二、強調(diào)張欽禮被判重刑是罪有應得,絕對不可翻案,在張欽禮尋求公道的路上,立馬橫刀,攔著去路;三、以張欽禮的悲劇,證明任氏所界定的毛澤東時代是“說謊年月讓人說謊,瘋狂的年月讓人瘋狂”。
通觀《謊》書,任彥芳筆下的張欽禮經(jīng)歷了這樣的心路歷程:由說實話吃虧,改弦易轍,變成說謊的壞人——接著辦壞事,用謊言欺騙記者,把焦裕祿寫成英雄,為自己撈取親密戰(zhàn)友的政治資本——然后憑借這個資本禍國殃民,最終害人害己,成為悲劇人物。
《謊》書的第20—21頁中,寫的周化民對任彥芳說的心里話,結(jié)結(jié)實實地印證了,任彥芳對張欽禮成為悲劇人物的這個邏輯推測的目的,仍是為了推翻他們所說的“謊言” —長篇通訊!《謊》書寫道:“周化民為我寫書準備了一包材料,交給我,卻又說出他的心里話:我這心里很矛盾,這書寫不寫呀,我們離休了,夠吃夠花了,還惹事干什么呀!就說我反焦裕祿吧,還能把我怎么樣呢?這是謊言的悲劇,謊言不僅給我們造成了悲劇,也害了張欽禮本人,是穆青把他封為親密戰(zhàn)友,把他害得不輕,不然他會和我們一樣,成為離休干部,享受離休待遇呀!我想起來也為他難過!”
周化民的“心里話”肯定了張欽禮僅僅因為宣傳了焦裕祿而遭四十多年的災禍,而且為此隱隱感到他們做的太過分而感到于心不忍,才難過,說明他心靈深處,人性尚未泯滅殆盡。但是,他還是鼓勵任彥芳寫《謊》書,對張欽禮再踏上重重的一腳,并為此準備大量材料。他們清醒地看到,如果不能把張欽禮及其靈魂一起吞掉,封死其“同伙”之口,即使吞下了長篇通訊,遲早還要吐出來。所以任彥芳他們就必須顛倒張欽禮悲劇的真相!
《謊》書把張欽禮成為悲劇人物的根源,定位于穆青把他封為焦裕祿的親密戰(zhàn)友。實際上這是嘴里半截,肚里半截的含糊話。試問,如果不是張欽禮主講,其“同伙”補充,穆青、周原怎么寫出長篇通訊?沒有長篇通訊,哪里會出現(xiàn)焦裕祿的親密戰(zhàn)友這個名詞兒?說白了,張欽禮成為悲劇的根源,就是他好事,焦裕祿已經(jīng)死了,他還捧來捧去,結(jié)果捧到了天上!
“焦裕祿的親密戰(zhàn)友”這頂桂冠,不是張欽禮本人要的,騙的,也不是穆青、周原的胡亂加封,只是記者根據(jù)事實對張欽禮的評價之詞。同時,張欽禮并不知道這頂帽子幾斤幾兩,他在常委會審查通訊稿子時,就當面向周原提出,把通訊中提到的他的名字劃掉,并在會后立即打電話給穆青,重提這項意見。在長篇通訊發(fā)表后的幾十年,張欽禮從沒以親密戰(zhàn)友自詡、自夸、自矜,始終是夾著尾巴做人。但是,他始終難以理解,他的上級們卻如此看重這頂帽子,并且用這頂帽子把他壓垮、壓扁、壓死,死后還要拿這頂帽子說事兒,審判他的靈魂!
長篇通訊發(fā)表不久,文化革命就開始了。按任彥芳的說法,1966年開始的十年文革,“是瘋狂的年代,讓人瘋狂”,而文革開始后的前兩年,1966、1967兩年又是“最瘋狂的”年代,在蘭考這塊土地上到底是誰在瘋狂呢?
1966年7、8月份,縣級文化大革命尚未批準進行,身為第一書記的周化民,就利用“四清分團”改名的“文革小組”,發(fā)動機關干部用大字報圍剿身為副書記的張欽禮,身為地委常委、地委宣傳部長、坐陣蘭考主持四清工作的秦一飛,在機關干部“揪黑幫”的動員會上親自動員說:“大家不要怕,要敢于摸老虎屁股,敢拔釘子,怕什么?頂多是個縣委副書記”,為此,張欽禮無奈拉周化民到地委打官司,周化民受到批評,回縣作了檢討。
到同年9月15日,周化民又把批張欽禮的大字報張掛到縣委大院,讓外地串聯(lián)學生參觀。9月16日,就由北京大學等八個單位和部分縣委干部,同時貼出討伐長篇通訊的兩張大字報,將大通訊定為“修正主義的大毒草”,接著成立了揪穆青戰(zhàn)斗隊,到北京揪斗穆青,到鄭州新華社河南分社揪斗周原,使周原東躲西藏才得以保全性命;并成立了“抓扒手”戰(zhàn)斗隊,在蘭考揪斗張欽禮,給張欽禮染黑手,戴高帽,使他不能工作,處于流亡之中。
1966年12月25日,蘭考被批準開展農(nóng)村文化革命。以焦裕祿所樹四面紅旗為主體的全縣農(nóng)民、工人,僅僅按照中央的“十六條”,與否定長篇通訊的縣委機關干部辯論一個多月,就被地委、縣委定為“張欽禮反革命集團”,于1967年1月29日開始,進行了為時近兩個月的連續(xù)抓捕。鎮(zhèn)壓機關名義上是開封軍分區(qū)支左部隊,而抓人、捆人的都是周化民所支持的干部。此時,蘭考先后被抓進監(jiān)獄的干部、工農(nóng)群眾、青少年學生,計1260余人,蘭考關不下,分押到東明,杞縣監(jiān)獄。焦裕祿生前的除三害辦公室干部、比較得力的助手、所樹紅旗隊負責人、所交農(nóng)民朋友被一網(wǎng)打盡,極少幸免。
張欽禮一進監(jiān)獄,就被砸上死刑犯的腳鐐,在獄中關半年之久,捆綁批斗,游街100多場,每場批斗的核心內(nèi)容,就是讓他承認向記者撒謊,寫出了長篇通訊。張欽禮不承認,就在眾目睽睽之下,緊繩、緊拷,直至打昏在地。張欽禮的這次災難持續(xù)到1967年7月28日,周恩來總理命令河南省軍區(qū),從獄中接他進京,才暫告結(jié)束。
這些持續(xù)了一年多、蘭考群眾有目共睹至今記憶猶新的事實,“要給蘭考歷史留下一個真實”的任彥芳,為什么一字不提?這難道不是“謊言”釀成的悲劇嗎?
如果張欽禮有一點點“親密戰(zhàn)友”的狂態(tài),他在1967年8月受周總理接見后回到蘭考,就會嚴厲追查猖狂推倒長篇通訊,從根本上否定焦裕祿這一典型的活動內(nèi)幕,使這些喪盡天良的鼠竊狗偷之徒全部曝光。他沒有這樣做,他雖因此九死一生,卻提都沒提,留下了讓他繼續(xù)充當悲劇角色的隱患。他急于續(xù)寫焦裕祿沒寫完的那篇徹底治理蘭考三害的文章,他迫切需要安定的局面。對于批斗、捆打過他的人,他沒一句微詞,照常信用;害怕他報復,離開工作崗位長期出走的人,他交代組織部門按月送工資到家。這時候的蘭考平靜不平靜,僅舉一例可以作證:1967年10月,開封軍分區(qū)把所轄十個縣的民兵武器全都拉到蘭考保存。
從1968年的大年初一開始,張欽禮就展開了蘭考社會主義建設的新一頁。初一早晨,他親自挨家找到住在縣城的所有革委會常委,聚集到縣拖拉機站,專題討論工業(yè)問題。到天黑散會,達成三年內(nèi)興建五座國營大廠的共識。正月初六,在縣革委會全體成員會議上,他提出把干部分成兩套人馬,工業(yè)、農(nóng)業(yè)一起上的的動議,大家一致通過。向全縣人民發(fā)出了“出大力,流大汗,操大心,作大難,重新安排蘭考大地”的戰(zhàn)斗口號。
張欽禮自報領軍抓農(nóng)業(yè)。農(nóng)業(yè)戰(zhàn)線又分兩班,一班搞生產(chǎn)自救,一班搞治理“三害”規(guī)劃。
張欽禮帶領規(guī)劃隊20多人,經(jīng)過三個月的徒步勘察,兩個多月的水準測量,于1968年10月拿出了治沙、治堿、治澇的具體方案,是年冬,即按方案開始了全縣規(guī)模的大會戰(zhàn)。
1971年初,張欽禮調(diào)任信陽地區(qū)任職。結(jié)束了在蘭考主持工作的三年生涯,三年中,完成了興建五座國營大廠的工業(yè)規(guī)劃,機械廠、農(nóng)修廠、化肥廠、酒廠、造紙廠全部試車投產(chǎn),有力的支援了農(nóng)業(yè),充實了財政。農(nóng)業(yè)戰(zhàn)線,完成了引黃灌淤、灌溉的土方工程,累計將五萬畝鹽堿地淤成良田;試驗成功并推廣堿地開溝躲堿植棉20萬畝,引黃種稻2萬余畝。
1971年至1972年底,張欽禮在信陽工作的兩年,他受到來自蘭考的背對背批判,批判他的“以生產(chǎn)壓革命”只是引子,主體內(nèi)容仍是“給長篇通訊的作者提供虛假材料,撈取政治資本”。這兩年中,與張欽禮一起介紹、宣揚過焦裕祿事跡的新老干部和工農(nóng)群眾再遭厄運,統(tǒng)統(tǒng)趕出各級領導班子,長期軟禁在各種學習班里,接受批斗、審查。受到單開除、雙開除等處分的國家干部就達400多人,有十多人遭到逮捕關押。1972年10月周總理第三次在京接見張欽禮,蘭考圍繞大通訊展開的第二局搏殺才勉強收場。
1973年2月,張欽禮被任為開封地委書記兼蘭考縣委第一書記,他只得不情愿地重回蘭考工作。這次回蘭考,張欽禮滿腦子裝的是把兩次挨整耽誤的時間搶回來。他對因第二次批他有功提拔的86名科局級干部,除兩人調(diào)走,一人死亡外,一個都沒免職,只對少數(shù)人的分工做了些調(diào)整,并且提拔了20多名兩次加害于他的干部,進入科局和公社領導班子。1974年4月,他到省里參加批林批孔動員會,會議結(jié)束回蘭考,他把在家常委發(fā)動起來的批林批孔運動一瓢冷水潑了下去,他不愿分散精力,耽誤經(jīng)濟建設的進程。
至1977年11月13日,張欽禮被突然免職反省。張欽禮第二次主持蘭考工作計四年零九個月。這期間,他帶領縣委和人民群眾,再淤風沙、鹽堿土地22萬畝為良田,疏通了所有排澇河道,基本上消除了“三害”,來蘭考的人再也看不到風沙,、鹽堿、積水的洼窩地,完成了焦裕祿的遺愿。在此基礎上,又續(xù)打機井5000眼,機電雙配套5000眼,續(xù)建大型提灌站16座,實現(xiàn)了人均七分旱澇保收高產(chǎn)田。至1975年夏,蘭考由歷史上的缺糧縣變成了余糧縣。這四年多時間里,又興建二化、磷肥廠、化工廠、毛板廠、鋼木家具五座國營大廠,50多座社辦工廠,深井泵,潛水泵,磚瓦機,變壓器,紅、白葡萄酒,四輪拖拉機均為省內(nèi)外領先產(chǎn)品,暢銷全國各地。企業(yè)的興建,使縣財政至1976年達到收支平衡,結(jié)束了要飯財政的歷史。
張欽禮從1952年任考城副縣長起到1977年,總共在縣級領導崗位工作了25年,在蘭考的干部,(包括恨他、整他的干部)和人民群眾中落下了“張青天”“新包公”“活地圖”的口碑。
可嘆這樣一個連一輩子煩他的老領導張申,也承認他有能力、有干勁、群眾關系好的干部,竟然因發(fā)現(xiàn)和宣揚焦裕祿這一典型,而被他的上司們橫加指責,枉按罪名,以判十三年的重刑處理,結(jié)束了他清白、勞苦的一生!
第四章
寫周化民的悲劇,是讓他將錯為功
周化民是任彥芳的《謊》書中的三個主要人物之一,是任彥芳最親近、最推崇的人物。
作者寫道:“周化民真正是焦裕祿的戰(zhàn)友,他們曾在一個單位工作,青年時代,焦還曾給周化民介紹女友,可見親密”。“我與周化民同志因命運相系,所以成為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只要有機會回開封,我第一個要看的是化民,他那里是我的家。”
《謊》書中:周化民與張欽禮相反,是一個一貫正確的人,張欽禮因為制造“謊言”而成了悲劇人物,周化民則是因抵制“謊言”而遭受迫害的悲劇人物。
蘭考的歷史真是這樣的嗎?我們看到,從1965年5月周化民調(diào)任蘭考縣委書記,張維新為縣長,二人同時駕臨蘭考,副書記張欽禮不可能迫害周化民;從1965年9月至1966年6月,秦一飛為四清分團團長,周化民為縣委書記兼分團副團長,讓副書記張欽禮抓面上的工作,實則作為四清對象挨整,周化民何悲之有?從1966年6月至1966年12月,蘭考文化革命尚未開始的半年多時間,周化民先是以漏劃右派、漏撲反革命分子抓張欽禮的黑幫,后以張欽禮在長篇通訊中造假把張欽禮作為騙子、扒手批斗,這時的周化民又明顯是個任意擺布張欽禮的勝利者。
1967年1月至1967年7月底,蘭考的多數(shù)干部和工農(nóng)群眾,不贊成將長篇通訊打成毒草而與周化民辯理,周就將他們定為張欽禮反革命集團,使得他們與張欽禮一起身陷囹圄,刑訊折磨半年之久,這時的周化民為座上賓,張欽禮為階下囚,周化民的喜劇使張欽禮難以生存,他這時又何悲之有?
至于《謊》書中說,周化民初來蘭考,就被張欽禮辦了個涼場,稍有常識的人誰能相信這個說法?又說1965年小麥征購透底,造成勞民傷財,是張欽禮在省長面前虛報產(chǎn)量所致,并為此傷害了周化民。焦裕祿去世后至周化民接任縣委書記,蘭考由縣長程世平主持工作,即使虛報產(chǎn)量,也顯示不了張欽禮的政績,他何以浮夸?同時,1965年的地區(qū)夏征會議規(guī)格是書記、縣長參加,怎么會有副書記張欽禮在省長面前虛報產(chǎn)量,出現(xiàn)豫東五縣的書記縣長痛罵張欽禮顯示自己的場面?
應當直面歷史。1968年4月至6月間,在蘭考開展的當時中央發(fā)起的反擊為二月逆流翻案的運動中,由于1967年2月周化民對干部、群眾摧殘極重,又加上周化民一直策劃推倒長篇通訊,被群眾批判過,但絕不像周化民對張欽禮那樣每次批斗都是五花大綁,鐐銬加身,長期關押在獄中。在這幾個月中他沒有被關押、看管的經(jīng)歷。
在周化民被群眾批斗中,確有1967年被周化民關押過的工人、農(nóng)民對他施以拳腳報復的情節(jié),使他受過皮肉之苦。與此同時,在1967年春鎮(zhèn)壓群眾比較兇狠的干部,也遭到被他們曾捆打折磨過的人的拳腳相加。此種現(xiàn)象,完全是背著當時才成立的縣革委干的,,張欽禮曾為此召開多次干部會議,狠狠訓斥違法亂紀之人。針對此事雖在1968年冬舉辦的“撤墻平溝解疙瘩”學習班中,各自做了自我批評,達成了諒解、和好,但還是成為張欽禮以及當時的縣革委主要成員遺恨多年的自慚之點!
1968年7月以后,按照中央精兵簡政的方針,由空降部隊主持,將沒有結(jié)合進各級革委會的干部,集中學習四個月后,于1969年1月初,一部分進五七干校學習,一部分下到社隊駐隊蹲點。這些干部沒有文革初期觀點、派別之分,許多被認為文革中追隨張欽禮的干部,也都在五七干校學習過。周化民當時被分到五七干校。
凡是當時參加過五七干校學習的新老干部都不會忘記,干校以政治學習為主,輔以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許多年高體弱的同志,其實多半在家休養(yǎng),工資級別不動,照月發(fā)放。任彥芳說周化民到1970年9月才到家住上一宿,周化民如果認可,他可真是昧盡天良!
如果說進五七干校也叫做“人生悲劇”,那么,只能說明,共產(chǎn)黨的各級干部永遠脫離勞動,居高臨下號令別人才對。
按照任彥芳所寫,周化民是1970年9月17日接省委通知去省委黨校學習的,從此,他離開了蘭考。之后,他先后從黨校到安陽鋼鐵廠、安陽化肥廠工作,直到當商丘地委副書記,開封地委副書記,離休養(yǎng)老,過著“夠吃夠花”的日子。但任彥芳《謊》書所載周化民在申訴中說他在1974年的批林批孔、1976年的反擊右傾翻案風中,再次受到來自蘭考的批判斗爭,不知從何而起?
周化民到蘭考是接替焦裕祿縣委書記重任的。他上任半年,長篇通訊就進入采寫了。就一般常識,這么重大的題材,穆青不會不找他交談,他一字不提。說在通訊審稿時,懾于周原的傲氣不敢發(fā)表不同意見,那么后來在四清工作隊員大會上說到周原在蘭考采訪焦的事跡時發(fā)狠說:“我要知道周原是個大右派,早把他趕出蘭考了!”這又該如何解釋呢?
如果周化民不了解焦裕祿在蘭考的工作情況,或者存著“我如果去了干好了,也是屬于焦裕祿的成績,干不好,問題可是我的呀”這個私心,不同意把焦裕祿樹的那么高,這都不應該視為什么問題。但是,長篇通訊發(fā)表后,不說從組織原則上應該積極帶動全縣學習,即從他與焦裕祿早年共事于尉氏的了解與情誼,尤其老焦的動人事跡他一條都駁不倒,為什么還要苦苦搜索長篇通訊的不實之處,直至于1980年把任彥芳借調(diào)到開封和蘭考專辦此事,并且口口聲聲稱長篇通訊為“謊言”!“謊言”中豎起的英雄又是什么呢?這是焦裕祿的繼任者應有的態(tài)度嗎?更可笑的是,如任彥芳在《謊》書第133頁所寫:“周化民說,大通訊對蘭考報道不實,也有好處,對我們起了促進作用。咱蘭考沒有大通訊寫的那么好,外地參觀人員看了,不向省里反映?省里也知不實,那就得支援蘭考,不然就是沒將焦裕祿的遺愿化宏圖呀!新華社報道中說焦裕祿到老韓陵找到老飼養(yǎng)員肖位芳。報道說是貧農(nóng),實際是中農(nóng),為了和新華社報道一致,便把他的成份改了,肖位芳高興呀!其實一個社員改貧農(nóng)成分有啥?”
任氏接著在《謊》書的134頁又寫了周化民告訴他的消息:鄧小平親自打電話解決蘭考勞力不足的困難,中央軍委從商丘調(diào)兩個團搞臺田。“從現(xiàn)在起,蘭考糧食統(tǒng)銷指標增加了,救濟款也增加了……”
周化民作為共產(chǎn)黨的高級干部,應該這樣對待自己的工作嗎?他象任氏夸耀的“真誠勤懇忠于人民”的干部嗎?周化民已經(jīng)把焦裕祿挖苦的不成尿泥,但是任彥芳說,周化民真正是焦裕祿的親密戰(zhàn)友!(見《謊》書第三頁)
在1977年至1979年的“清查”運動中,張欽禮被河南省委下令逮捕,由公安廳執(zhí)行,應由河南省高級法院審理,為控制終審權(quán),也應下放到開封中級法院審理,為什么偏偏下放到張欽禮從未工作過的、周化民任地委政法書記的商丘中院審理?商丘中法的一審判決,其罪名根本不能成立,河南高法都予以撤銷,卻還要重判13年徒刑?
任彥芳的《謊》書出籠,周化民出力最大,期望最殷!為何這樣?任氏交代很清:周化民怕張欽禮翻案,讓任氏寫書以假亂真,封殺張欽禮依法維權(quán)之路!
第五章
惡貶毛澤東,罪在不赦!
人心不足蛇吞象。
任彥芳這條毒蛇,吞滅焦裕祿、張欽禮,他以為獵物還小,《謊》書中他把毒牙屢屢刺向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
以別人之口,宣本人之意,攻心中之敵,是《謊》書中最主要的寫作手段之一。
毛澤東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的艱難探索中,曾出現(xiàn)過失誤,遭受過挫折和損失,尤其是五八年的大躍進大煉鋼鐵成為后來三年困難的主要原因。盡管毛主席曾對浮夸風潑過多次冷水,但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會上,毛主席還是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他說:我是中央主席,主要責任在我,間接責任我也有份。得到了全黨和全國人民的諒解。就在1982年中央所作的“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包括鄧小平在內(nèi)的大部分元老重臣,也都承認不能把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發(fā)生的失誤推給毛澤東一人。
但中央已經(jīng)結(jié)論的問題,20多年后任彥芳仍不依不饒,抓住不放。
他正在寫蘭考歷史時,卻又寫起全國歷史。他在第三章中,通過張申、周化民的對話追述58年、59年的河南慘象,其中借通許老農(nóng)常木林之口罵道:“現(xiàn)在逼著叫報產(chǎn)量,報不了還得挨打,一說就是黨中央的決定。他媽的黨中央這個人真壞,我不相信,連毛主席也管不了這個黨中央!”
任氏引述記者康健的文章說:“1959年8月,在嵖岈山喝著越來越稀的面湯,人人臉上浮腫之時沒想到遠在天邊的廬山開個什么會之后,莫名其妙的開展反右傾活動,更使人心神不寧了。”“嵖岈山公社先是集中開會。開始人們互相打聽彭德懷、黃克誠、張聞天、周小周是哪村人,怎么犯這么大的錯誤,后來才知道是朝中大臣,激怒了天子,所以要全民共誅之。小營大隊支書上去批判說:‘彭德懷,跟你拼了!你反黨,反毛主席,想干啥?官那么大了,還不知足,還想當真龍?zhí)熳硬怀桑磕钦纨執(zhí)熳邮翘焐系男撬蓿笆烙卸〝?shù)的,你會當成了?’”
任彥芳在鞭撻張欽禮之前,又表揚張欽禮,他借張欽禮之口,回答老百姓口糧標準怎么這么低時,說:“咱現(xiàn)在口糧標準低,是領導按著他的肚子給咱定的。毛主席一天吃二兩,有好菜,有好湯,叫咱咋能會吃飽呀!”
誰都可以看出,任彥芳借硬安到別人頭上的語言,活畫出毛澤東為了維護真龍?zhí)熳拥匚唬幌уe整功臣,餓死千百萬百姓的暴君形象。
如何對待毛澤東這個暴君呢?任彥芳又吹捧張欽禮了:“他敢于向九個指頭和一個指頭的論點挑戰(zhàn),不怕人們說他攻其一點,不及其余。有人叫我用一分為二的方法看問題,那就是讓我多看成績,多講點成績,可我們得相信自己的眼睛。”
任彥芳說他為了寫這本《謊》書,他讀了不少有關謊言的書,贊許鐘敏編著的《謊言誤中國》一書說:“揭露了中國處處充滿了謊言以及謊言給中國造成的災難。(見《謊》書第56頁)
任彥芳在《謊》書第十章概括河南、蘭考、長影、吉林的文化革命,統(tǒng)統(tǒng)是謊言世界后,得出結(jié)論,命該標題為“說謊年月,讓人說謊”。
在《謊》書的“尾語”里,任氏點評張欽禮的悲劇成因為:“張欽禮說謊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時代造就了他,時代也毀了他。他靠謊言成了親密戰(zhàn)友,就能呼風喚雨,造個天翻地覆,非他的本領,也非謊言真有那么大力量,而是因為他趕上了一個說謊話的時代,適應了這一說謊話時代的要求。”
任彥芳在2005年發(fā)表于《百年潮》雜志第二期的又一篇悲劇大作《張欽禮的悲劇》中,干脆就叫毛澤東為“馬克思加秦始皇”,他推測,如魯迅能活到20世紀50年代,也一定會被毛澤東打成右派分子;他還譏諷道,中國人民傳唱的“東方紅”歌曲,是與國際歌相反的愚昧行為,是造神運動的結(jié)果。按成書的時間算,這是《謊》書的續(xù)篇。
圖窮匕首見。任彥芳寫《謊》書的目的,豈止是否定焦裕祿,為周化民、秦一飛報因不學焦裕祿而受到劉建勛批評的一箭之仇?豈止是繼續(xù)誣陷張欽禮,堵死他的鳴冤之路?他的根本宗旨是惡毒歪曲和丑化毛澤東,瓦解中國人民對毛澤東的信任和愛戴,折斷中國無產(chǎn)階級和勞動人民的脊梁。
我們不能容忍任彥芳的這種瘋狂的倒行逆施,我們認為,任彥芳已經(jīng)犯了不容赦免的反革命罪行
第六章
欺世盜名,必為世人不齒
《新史學》叢書的策劃人向繼東先生說得好,不能打著史學的旗號,兜售私貨。對歷史保持一種溫情和敬意,并且要有一個基本的底線,即使不能全說真話,也決不說無根據(jù)的假話。
任彥芳的《謊》書,從頭到尾都沒底線可言,凡涉及到寫蘭考的部分,毫不夸張的說,翻開它的每一頁都能看出是無恥的謠言或是無知的笑話。
《謊》書中的任彥芳,首先是個政治上早熟,并且一生都是正確的政治家和思辨家的形象。學生時代反右時,他差點被劃右派;反右傾,他被劃為右傾;到蘭考探親不幾天,就發(fā)現(xiàn)焦裕祿是典型,就要創(chuàng)作焦裕祿的電影劇本;文化大革命中,在長影被審查,批斗許多年,到蘭考看一眼朋友,只說句含糊話,就被蘭考人記黑材料。滿世界都是洪水猛獸,獨他是正人君子。他認為,在被眼前當政者否定的各種政治生活中,受壓就正確,有功,受壓越重,功勞越大。他拼命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
是這樣嗎?在蘭考,我們這些一直在縣委和科局工作的人都很少聽說任彥芳這個名字,更別提工農(nóng)群眾,我們直到現(xiàn)在也沒見過他的尊容,能有哪個人去因為他執(zhí)行正確路線打他的小報告、整他的黑材料?至于他在北大、長影如何因正確而挨整,只有北大、長影的當事人去宣揚他的功德了。
《謊》書中不時出現(xiàn)任彥芳擔綱寫焦裕祿劇本的情節(jié)。從焦裕祿一去世他就要寫,四十多年了,他的劇本在哪里?能拿出來一片紙也行嘛!他拿不出來,他純粹在讓別人誤認為他是個“劇作家”!
《謊》書中很多處顯示他在蘭考胡集村搞四清的政績,他與當?shù)剞r(nóng)民的深厚感情。其實胡集的一千多口人,只有兩個人不腌臜他。他和周化民在胡集蹲點時,搞的完全是打擊一大片的極左行為。他們把大、小隊干部全都打倒,連生產(chǎn)隊記工員都不放過。《謊》書中任彥芳編的順口溜:“胡支書,李支書,砍桐樹,蓋瓦屋”中的“胡支書”胡安民,是土改干部,舊社會苦大仇深,焦裕祿在蘭考時曾讓他到大禮堂訴苦會上訴說家史,并在胡集搞泡桐育苗基地,現(xiàn)在人們參觀的那棵“焦桐”就栽在胡集大隊的土地上。四清時胡安民家六口人擠在兩間破草房中,被奪權(quán)清理半年后,工作組宣布他為“四清干部”仍任支書,胡安民傷心不干,其它大、小隊干部也同樣傷心不干,使工作長時處于癱瘓狀態(tài)。蘭考文革剛開始,胡集農(nóng)民就用架子車拉著三百多棵碗口粗的死桐樹,到蘭考大街吆喝周化民:焦裕祿在胡集搞路林規(guī)劃時,對散長在地中眼看成材的桐樹不讓挪動,他說,先顧吃飯,后顧好看,眼看成材,挪死可惜。周化民、任彥芳他們到胡集后,強迫社員把地里散長的桐樹移栽到路上,結(jié)果挪死三百多棵。
《謊》書中,任彥芳多處自稱他是作家,什么“他是與蘭考息息相關的作家,”“唯一與焦裕祿相熟悉的作家”,他從長影到河北,是河北“招賢納士”所致,等等,凡是光芒四射的桂冠,粘不粘他都往自己頭上一個勁兒地硬戴,他還開列他的作品書目,吹噓教育意義多大多大。我們認為,作家應該是讀者對寫書人的敬稱和美稱,而不是寫書人的自稱。稱得上作家的作品,無不是立意高遠,脈絡清晰,情節(jié)連貫,語言生動,讓人獲教受益,令人手不釋卷。任彥芳別的作品我們沒見過,這本《謊》書,因它涉嫌侵權(quán),不得不看。總的印象是:立意卑下,脈絡混亂,情節(jié)前后矛盾,不能自圓其說,語言晦澀,故作高深,味同嚼蠟,不堪卒讀,硬要拉到臺面上點評,四個字可以概括:狗屁不是!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寫薦詞的先生,不作深入調(diào)查,不了解真實情況,就看好此書,吹捧的肉麻,不知何意?
第七章
任彥芳應當受到刑事追究
以刀殺人,理當償命;以文害人,難逃法網(wǎng)!
任彥芳在人民血汗的供養(yǎng)下,完成高校學業(yè),不思報效社會,專以禿筆害人,由來已久,不思悔改。
2001年,在他的所謂紀實作品《讓權(quán)利在陽光下運行》一書中,因血口噴人,嚴重侵權(quán),受到當事人拼死抗爭,終于爬上北京市海淀區(qū)中級人民法院的被告席,被判賠償原告經(jīng)濟損失3300元,精神損失費3000元,并于2007年5月三十日在中國青年報登文,向原告賠情道歉。
2005年,他在《百年潮》雜志發(fā)表《張欽禮的悲劇》一文,公開否定長篇通訊,誣陷介紹焦裕祿事跡的蘭考干部,遭到我們這些在焦裕祿身邊工作過的人的強烈譴責,使《百年潮》雜志的社長、編輯們羞愧莫名。
《謊》書中,任彥芳以對謊言深惡痛絕的姿態(tài)說:“對因避害趨利而說謊,我們可以人性角度去理解。但如果因這種說謊面對他人,對社會,對民族造成了傷害、破壞,我們必須對謊言無情揭露,對說謊者給與道德上的譴責,如果直接傷害了別人,他理應受到法律制裁。”
現(xiàn)在對于說謊大師任彥芳,應該是請君入甕的時候了。他借《謊》書發(fā)出焦裕祿假,張欽禮壞,毛澤東昏暴的狂吠,《謊》書的大量拋售,對社會、對民族造成的破壞難以估量;他直接嚴重傷害的不止一人,而且完全出于故意。他理應受到道義的譴責和法律的裁判。
一、首先應從組織上清洗任彥芳出黨,他的入黨程序嚴重違背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他是個標準的假黨員。
任彥芳在《謊》書中的自我介紹說:“1966年3月,蘭考四清工作隊支部通過了我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的申請,實現(xiàn)了我從少年參加革命的愿望。我的入黨志愿書上報四清分團黨委后,黨委討論批準了。我本來想回到長影,我的組織關系會立即轉(zhuǎn)到長影的,沒有想到由于蘭考提前開始的文化大革命,四清分團的檔案在動亂中丟失,我便沒有成為共產(chǎn)黨員。”
即按任氏所說,他在1966年3月已被工作隊支部通過,并經(jīng)四清分團黨委批準,他最遲也應該在1966年4月參加入黨宣誓儀式,沒有對黨旗宣誓,算是黨員嗎?他卻胡說回長影等著轉(zhuǎn)組織關系,結(jié)果沒等到。他說的原因根本就站不住腳。他說不能成為黨員的原因是蘭考提前開展的文化大革命,使四清分團檔案丟失。蘭考的文化革命于1966年12月才開始,怎么能造成四清分團的檔案在3月丟失呢?再說,蘭考文革中并沒一人聽說過丟失檔案的奇聞,怎么單單丟了任氏一人的入黨申請書呢?蘭考的檔案管理人員誰能站出來證明他丟了任氏的入黨申請書呢?任氏無論怎么辯解,都不能證明他有在1966年入黨的歷史。
《謊》書之206頁敘述了任彥芳終獲黨籍的來歷:“開封地委和當時劃入商丘地區(qū)的蘭考縣委專門研究如何還欠我的帳,落實我的黨籍問題。研究結(jié)果是:從河北重新調(diào)來我的檔案,由蘭考縣委負責,把當時的入黨介紹人李承業(yè)、王良志找來,重新填寫入黨志愿書,按當時的情況重新填寫介紹人意見和支部大會決議,但四清分團早已消失,如何辦?由中共蘭考縣委作出決議,說明這張表為何重填的原因,然后簽署縣委意見。”
“我沒想到,此次回蘭考,竟把我?guī)资甑膲魣A了。”
“這樣,我的入黨時間,刻在記憶里的是1966年3月4日支部大會通過,黨委何時批準就說不清了。縣委研究決定為黨的誕生日那天。黨齡從1966年7月1日算起,沒有預備期,我照黨章,補交了從1966年7月1日至1980年10月的黨費。”
一個在河北文化廳工作的人,1980年10月被開封地委借調(diào)到屬商丘地委管轄的蘭考縣委,當月就由蘭考縣委補辦了1966年的入黨手續(xù),追認14年黨齡,作為“還賬”,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組織史上恐怕是史無前例,可以看出,秦一飛和當時的蘭考縣委把黨章踐踏到何種程度!依照黨的章程,任彥芳的黨籍不僅應當作廢,同時應追究有關人員的違紀責任。
二、任彥芳在《謊》書中借張欽禮之口,說1960年群眾糧食標準低,是按照毛澤東的肚子定的。指控全國餓死人是毛澤東的直接責任。
《謊》書寫成于2000年,張申、孫玉尊、周化民、劉呈明這些當事人能在2001年都能看后提出看法,作為該書主要人物的張欽禮2004年5月死前,竟沒聽說過任氏寫了此書,他的家屬、子女也沒見過任彥芳以任何方式向他征求意見。顯然,任彥芳筆下張欽禮的任何語言不敢與本人見面,都屬任氏杜撰。
任氏誣陷毛澤東憑自己的肚子定糧食標準,剝奪億萬人民的生存權(quán),造成死亡上千萬人。如果此項罪名成立,毛澤東罪該家滅九族;如果不成立,誣告反坐,以同罪量刑,任彥芳該如何裁判?
三、《謊》書中第201頁寫到:“1978年9月27日,《河南日報》記者顏道瑞、秦友堂、通訊員繩尚武、周長安同在一篇題為‘喜看蘭考新面貌’報道中提到,反革命分子張欽禮不顧國家法令和群眾死活,擅自扒開黃河大堤順堤行洪,結(jié)果內(nèi)澇加劇……”
按照國家法律,別說扒開黃河大堤,即使在汛期動黃河大堤一锨土,也應該嚴厲懲罰。任氏指控如能成立,張欽禮和所有幫他扒開大堤的人,沒有一個能夠免死。我們將要求讓任彥芳和刑偵人員一起到蘭考大堤仔細勘驗,如果發(fā)現(xiàn)張欽禮在哪個堤段動了一锨土,張欽禮已死,當年與張欽禮共事的所有縣委常委甘愿一起代他受罰,袒背自縛,前往刑場就死!如果屬于子虛烏有,誣告反坐,以同罪量刑,任彥芳又該判何刑?繩尚武、周長安應負連帶刑事責任者,又該如何裁判?
四、《謊》書第84頁寫道:
程約俊回憶起半個世紀前的往事:
“1946年,我當區(qū)委書記時認識的張欽禮。印象是個很聰明的干部,…應該說,他從小受的革命影響。母親也是共產(chǎn)黨員,還當了鄉(xiāng)黨支部書記。
土改開始了,據(jù)說這村有個糧秣(會計)和他母親有曖昧關系,關系不錯吧,……
這段描述,任彥芳對程約俊所說沒加引號,不知到底哪些是程約俊的原話,哪些是任彥芳夾帶的私貨。但是,有辱張欽禮老母親的話是出自任彥芳筆下。
如果任彥芳找不到根據(jù),無端辱人先輩,掘人墳墓,亦屬直接犯罪,又當如何裁判?
《謊》書中,除了支持他說謊的幾個權(quán)貴,任彥芳寫誰貶誰,簡直橫掃千軍,不可一世。他為自己掘好了墳墓,他這條毒蛇自己竄入烈火之中。
我們對任彥芳所寫《謊》的評論,希望得到宣傳界、出版界和司法界的關注,隨后我們將對任彥芳依法起訴。
河南省蘭考縣焦裕祿任縣委書記時與他一起工作的干部:
樊哲民 男 76歲,時任縣委農(nóng)工部副部長 、縣政府辦公室主任。
張明常 男 78歲,時任縣委辦公室副主任.
張先志 男 77歲,時任縣委組織部副部長。
張守德 男 72歲,時任縣財委秘書。
吳思敬 男 81歲,時任縣委生產(chǎn)救災辦公室主任。
劉俊生 男 75歲,時任縣委辦公室通訊干事。
李反修 男 76歲,時為跟隨焦裕祿同下鄉(xiāng)的縣委辦公室干部。
張思義 男 78歲,時為跟隨焦裕祿同下鄉(xiāng)的縣委辦公室干部。
聶澤廉 男 80歲,時任除三害辦公室治堿組組長。
肖百孝 男 72歲,時為縣治沙工作隊干部。
張世堂 男 67歲,時任縣委辦公室通訊員。
申顯魁 男 72歲,時任縣水利局技術員。
趙培德 男 82歲,時任趙垛樓紅旗大隊支書。
楊素蘭 女 68歲,時為焦裕祿所樹模范返鄉(xiāng)知青,后任韓村紅旗大隊支書。
朱禮楚 男 75歲,長篇通訊中兩個大學生之一、林業(yè)技術員。
胡安民 男 78歲,時任胡集林業(yè)紅旗大隊支書。
李國慶 男 79歲,時為縣總工會干事、焦裕祿紀念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
楊捍東 男 66歲,1966年河南省“焦裕祿事跡調(diào)查組組長”。
公元二00九年八月一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