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發展狀態轉換的一般規律
如果沒有人類,地球上就不會產生如此多姿多彩的各種新穎的事物。人類制造了許多新事物,這些新事物是大自然無法直接提供的。人類雖然能夠制造出各種多樣的新事物,但并不等于人類能夠不受任何限制能夠創造出任何東西。人類的創造物,一方面受制于自然界提供的基礎物質,另一方面取決于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程度。
理論認識往往是創造新事物的先導,“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在缺乏理論指導的情況下,人類的實踐就會顯得盲目的多,而更多地被動地受事物規律的支配。
但理論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人類最初的活動是受本能支配的,如覓食的本能,原始人的生存方式就是直接采集自然界提供的果實。而隨著實踐的深入,人類通過總結經驗而對自然界的認識逐步深入,并逐漸從被動地受自然規律的支配而轉向主動地運用自然規律為自身服務。
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是一個逐漸升級的過程,隨著科技生產力的發展,社會也隨之不可避免地發生新的變化;社會的發展也呈現出其自有的規律性來。
社會的升級過程有兩種表現方式,一種是社會基本形態更迭,社會形態發生根本的變化,社會的根本矛盾發生變化,即發生質變;一種是基本社會形態不變,在根本矛盾不變的情況下,社會發展呈現出一種的階段性,一個階段接一個階段升級遞進,即量變和部分質變。
社會基本形態的更迭,如奴隸社會取代原始社會,封建社會取代奴隸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取代封建社會,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等,都屬于這種情況。一般來說,這種情形的斗爭是相當復雜的,往往都會有一個一定的反復斗爭過程,新的社會形態才能基本戰勝舊的社會形態,而逐漸穩固下來。關于這一點,可以看看當年歐洲搞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就有一個拉鋸式的反復斗爭過程。所以說,新舊社會形態的斗爭出現一些曲折的變化沒有什么大不了的,而正是通過這種反復的斗爭,人們的思想也經過反復的斗爭,人們才能在新的問題上漸漸明智起來;這個過程估計是很難簡單避免的,一般來說總會出現一些不同程度的反復斗爭過程的。
一般來說,在新的社會形態剛建立時,由于受到舊的社會形態的各種傳統的干擾,而往往還不穩固,只有待新的社會形態的基本政治、經濟、文化制度扎下根來,待到多數人逐漸認可新的社會形態,新舊的力量發生基本的轉換,新的社會形態才算基本穩固了。顯然這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新舊力量的轉化一般要經歷三個階段,先是相對較弱,發展到基本平衡,進而取得絕對優勢。在新舊力量的斗爭過程中,社會本身也在不斷地變化發展,新的元素不斷產生,不斷推動社會升級的步伐。
一般來說,這種階段性的切換表現出一定的規律性。首先是提出新的指導理論。這種理論一般來說是在總結和批判過去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獲得的。其次就是進行思想宣傳活動。這個時候,社會的一些積極分子為新的思想理論所吸引,所感召,而走到一起來,組織起來。再次就是通過組織號召更多的社會群眾進入自己的行列,展開斗爭活動。復次就是總結新的實踐經驗,提高斗爭的理論認識、策略認識,把運動推向深入。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反復推進。一般來說,在社會基本形態切換時,斗爭更為激烈一些;而在社會基本形態穩定,只是發展階段進行切換時,往往斗爭表現的會平和一些。
根據這些常識,回味一下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的一些新的變化,應該很有趣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