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熊蕾:父親的信仰

熊蕾 · 2006-09-13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原載:作者博客

http://xionglei.blshe.com/

9月9日,也是毛澤東主席逝世30周年。父親走在2005年9月9日23時25分,真是遂了他老人家的愿。

  1991年,父親應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之約,為紀念周恩來總理逝世15周年撰寫的《地下十二年與周恩來》發表后,一位老同志問他:為什么那時候在那樣的環境下,父親能做到出污泥而不染,保持著“白皮紅心”,而現在許多人卻一到深圳、香港那樣的環境就變了質?
  父親當時好像沒有正面回答。一方面,因為還在和另一位老同志說別的事情,另一方面,父親不是一個特別喜歡標榜自己、喜歡講大話的人。
  但這個問題并不是沒有答案。那答案也很簡單。
  那就是,父親的信仰和追求,始終沒有改變。
  2001年,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組來采訪父親。訪談中,父親回憶起他1936年12月在清華大學讀書時,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情景。那是“一二·九”運動一周年的時候。
  時年82歲的父親對65年前入黨的一幕,記憶得極為清晰——這毫不奇怪,他的記憶力始終超好,對許多歷史事件的回憶,可以精確到幾點幾分。但是,令我難忘的是,父親流利地背誦當年的入黨誓詞時,那鏗鏘有力的聲音:“……,犧牲自我,永不叛黨,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還有他說,宣誓之后,三個秘密黨員心里默唱《國際歌》時,念出了那句歌詞:“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這時,父親的眼睛閃閃發亮。
  一些年輕朋友評價說,父親“是一位偉大的有著真正信仰的人”,是“把信仰保持了終生的共產黨人”。我非常贊同這個評價。他們尊重我父親,不是因為他有過怎樣的傳奇經歷,有過怎樣的地位,而是因為他始終忠于自己的信仰。
  在信仰好像不再時髦,特別是你所信仰的似乎在為許多人——包括你曾經的同志——不以為然或干脆拋棄的時候,你如果仍然信守自己的信仰而不動搖,那確實值得尊重。
  我因此為父親而自豪。
 
  父親的信仰之所以堅定,在于他并不是為了個人討出路而參加共產黨,而是經過了認真的學習和思考,有了足夠的理論準備。
  雖然從清末民初以來,父親家族的命運跌宕起伏,但是從來沒有到活不下去的地步。作為官宦之家,若為討個人的出身或前程,父親并不需要參加共產黨。即使在抗日救國的大時代,共產革命也并非他這樣人家子弟的唯一選擇。可是父親選擇了和被壓迫階級為伍。父親的選擇,決不是盲目的。
從同輩人當年的記述中,或許可以看到父親年輕時思想發展的脈絡。父親1936年從江蘇省立南京中學畢業時,同級學友出了一本紀念冊。紀念冊中,有同學之間相互的評價和同學們的代表作。一位名叫楊承棟的同學,為父親寫下這樣的評語:
  永遠沒有退避,永遠只有向前,這表示著他具有如何正確而進取的人生觀,倘使缺少這,只不過是一個俯拾即是的,腦中裝滿五車書的所謂“好學生”而已!
由于這進取的人生觀,才能取得把握現實的鑰匙,打破了純個人主義狹隘的天地,不遲疑地成為時代斗士的后繼者。
  這位楊承棟,就是新中國成立以后擔任過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的許立群。不過,在寫下這個評語的時候,他和我父親還都沒有加入共產黨。
  在這個紀念冊中,父親有兩首詩,也頗值得玩味:
  其一   哀遼寧
  吁嗟偉哉長白山,山高千丈插云間,上有皚皚之白雪,長松古木欲撐天;下有蒼蒼之絕谷,泉飛石突河蜿蜒。河邊沃野延千里,寶藏無盡少人煙。
  豈意神州日陸沉,強鄰遽乎動刀兵,遼寧一夕驚事變,倭奴夜占沈陽城。沈陽官吏疎防守,羽檄星馳報將軍,將軍青年肩鉅任,不愛邊功愛美人。神消粉黛蛾眉色,魂醉梨園絲竹聲,燈紅酒綠歌舞里,烽煙直逼古長城。
  長城北風吼,胡馬鳴啾啾,倭奴塞外逞兇殘,將軍閑里享溫柔。溫柔享盡酒初醒,已失燕云十六州。
嗟彼遼吉之民一何苦,弱婦被奸掠,壯丁做馬牛,少者從軍老者死,空余白骨對荒邱。
嗚呼!哀遼寧,哀遼寧!安得虎賁百萬兵,慷慨殺向東京城!但能救得塞外災民千百萬,馬革裹尸戰死沙場吾無怨!
  其二 憶三年
  三年夢也似地掠過,
  只一些珍貴的回憶,遺剩在我的腦膜。
  “別了,我親愛的全體同學”!
  但,在別前,我還想把往事細數。
    *      *      *     
就在這夢也似的三年,
  我們一道兒讀書,一道兒生活;
  相砥礪,相切磋,相琢磨,
  我深深地認識了你,你深深地認識了我。
  偉大的友情永把我們維系著,
  即使我跑到天涯,你跑到地角。
    *      *      *         
就在這夢也似的三年,
  勤息軒的紫藤,已攀過了屋角,
  校園里的青桑,也結著鮮紅的多花果。
  拆去了的生物樓,是那樣殘破;
  剛建成的新運村,卻是那樣的巍峨!
  這兒啊,曾住過你和我,
  你和我啊,又怎能把這兒忘卻?!
    *      *      *         
就在這夢也似的三年,
  敵人沖過了榆關,占據了黃河。
  浪人偷運著他們的私貨,
  漢奸慘殺著我們的同學!
  無限的野心,不停的侵略,
  受不了的侮辱,按不住的無名火,
  終有一天,拼個你死,拼個我活!
    *      *      *         
就在這夢也似的三年,
  德侵奧,意并阿。
  漫天的飛機,遍地的炸藥。
  帝國主義的兇焰,雖則一天天的旺盛,
  和平勞力的擁護者,也正一日日的增多!
  眼毛豎起了直角,看結果:
  最后勝利的,
  是德?是日?還是蘇俄?
    *      *      *         
別了!我親愛的全體同學!
  “暫別?永訣?”我不能武斷地說!
  但是,無論如何,
  偉大的友情,會把我們永遠維系著!
    *      *      *         
別了!我親愛的全體同學!
  勿留戀,勿傷心,勿蹉跎!
  請用熱血代替熱淚,
  請用戰歌代替驪歌!
  在保障和平的陣線里,
  莫少了你,莫少了我!
  且不論一個17歲小青年的文思才情,那字里行間所流露的憂國憂民之心和慷慨赴義的決斷,應該說是奠定父親信仰選擇的思想基礎。
  當然,無論信仰多么美麗,達到理想境界的道路都充滿曲折和荊棘。彷佛對這一點早有預見,楊承棟—許立群在當年給父親的臨別贈言中,寫下這樣的詞句:
  我想起愛倫堡底話來了:“一方面是莊嚴的工作著,另一方面卻荒淫無恥”,這兩句話道破了現實社會真與偽;善與惡;美與丑;光明與黑暗的兩面,你將踏上充滿真善美的光明的路呢?抑是踏上充滿偽惡丑的黑暗的路呢?倘使你選取了前者,那么一切惡意的攻訐,無恥的襲擊都是免不了的,你底一切思想行為都能得到市儈們的喜愛與眷顧,更是必然的事了。但是朋友,我知道你能,你也愿意作到這樣的啊!
  有這樣的人生觀,有這樣的思想基礎,父親選擇為共產主義而獻身,應該是很自然的事。也正是因為在上個世紀30年代就經歷過這樣光明與黑暗的較量,父親才能坦然面對后來很多的風風雨雨。他不像很多同輩人,對社會和黨內的丑惡,要么痛心疾首,牢騷滿腹;要么垂頭喪氣,萬念俱灰。他說,他相信歷史,相信人民。所以,他從不悲觀。
  我因此佩服父親。
      
  父親是一個有大歷史觀的人。
  這歷史觀,表現在他對待許多歷史事件的求真務實——從他在《我的情報與外交生涯》中對許多歷史事件的回顧,都可以看出這一點。
  父親的歷史觀,更典型地表現在他對待自己歷史作用的冷靜客觀。
  毛主席說過,父親當年在國民黨胡宗南部所起的作用,“一個人頂幾個師”。這評價,令父親很欣慰。
  但是,父親不贊同夸大他個人的作用,更反對有人以他的作用來貶抑乃至否定毛澤東、周恩來指揮那場決戰的英明。
  首先,沒有遠見卓識,沒有對國民黨、蔣介石、胡宗南入木三分的了解,就不可能在全面抗戰開始之初,國共第二次合作方興未艾之際,布下父親等一批“閑棋冷子”到國民黨軍隊中。
  其次,沒有令人折服的思想理論,沒有令人傾倒的人格魅力,毛澤東、周恩來和共產黨不可能吸引父親這樣的青年才俊投身效命,致死不渝。父親在胡宗南部十年,與胡宗南朝夕相處,見周恩來只有兩面,其中一次不足15分鐘,一次是“危機處理”。胡宗南是蔣介石麾下軍事將領中的佼佼者,對父親寵愛有加。可是他始終未能徹底“感化”父親。我只能說,在思想理論和人格魅力上,胡與毛、周相比,還是差了一截。
  第三,沒有睿智的分析能力,沒有高超的戰略眼光,即使掌握了情報,也未必能夠做出準確的判斷和正確的反應。事后看棋局,后人往往很難體會當局者迷的復雜。缺乏信息,不了解對手,當然難于決斷;而陷在各種真真假假的信息迷魂陣中,有時也會讓人對真實的情報產生疑惑甚至無所措手足。但這樣的失誤,在毛、周那里絕少發生。這當然是很了不起的。
  《孫子兵法》云:“非圣智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用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父親的親身經歷,便是佐證。
  至于對共產黨在國共兩黨合作時,派人打入國民黨臥底的非議,我想,有1927年共產黨慘遭蔣介石清洗在先,這樣血的教訓對誰都是刻骨銘心的,任何一個有正常思維能力的政黨,都不可能不有所警惕,防止再次受到加害。而就在抗戰期間的國共合作中,新四軍也曾幾乎遭到滅頂之災。作為保護自己的措施,先布幾顆閑棋冷子防人一手,無可厚非;更何況共產黨是希望這些棋子閑著冷著的。是蔣先生的作為讓他們不閑不冷甚而熱了起來,須怪他人不得。
  父親不只一次說過:用他打入胡宗南部,是歷史的偶然;但是中國革命的勝利,則是歷史的必然。我同意父親的看法。假如沒有他,我相信仍然會有類似他那樣的共產黨員張向暉李向暉,去做同樣的事情。
  值得慶幸的是,歷史選擇了父親,而父親也沒有辜負歷史的選擇。
 
  但是,父親是否辜負了胡宗南?
  我曾經問過父親。父親很坦然。他問心無愧。
  胡宗南的確對父親和父親的一家都非常好。作為熊家的晚輩,我雖未有機緣見過胡先生,但是也要感謝他曾經對我爺爺奶奶伯伯姑姑們的照顧,更感謝他對父親的青睞和培養。
  父親的表現,應該說,也是值得胡先生對他另眼相看的。
  可是,用父親在胡宗南部的袍澤、前國民黨將軍、臺灣名流張佛千老伯的話說,父親“入共產黨在前,到胡長官身邊在后,并非受到胡的重用后再投共。要怪只怪蔣老先生非要打內戰。如果不打內戰,大家不是相安無事嗎?”
  毀了胡先生的,是內戰,而不是父親。
  那么,胡宗南為什么要在眾多的莘莘學子中,挑中父親來栽培?
  有人簡單地以為,胡先生瞎了眼,挑了個共產黨做他的機要秘書。更有人荒唐地以為,胡宗南本人就是共產黨。
  胡先生當然不是共產黨。可胡先生也絕沒有瞎了眼。他挑中父親,正說明胡先生不是等閑之輩。
  1936年9月1日,周恩來親筆寫信給胡宗南,其中說到,“兄在黃埔為先進”,卻以剿共成名,相信他“絕非勇于內戰怯于對外之人”,對他以“尚未成為民族英雄為憾”。這些都不是客套話。胡宗南一直保留著這封信,五、六年之后父親當了他的機要秘書,他還給父親看過這封信,說明這些話都說到了他心里。
  這些話說明了什么?說明胡宗南與那些一味反動,只知撈錢的國民黨要員完全不同。他也曾經有理想有追求。他為幾個兒女取名:唯真、唯善、唯美……他對真善美的喜愛,可見一斑。
  張佛老說,父親當年“最突出之處,是他的氣質之純,為我平生所僅見……胡之選其為隨從人員,是非常應該的決定,如我是胡,也會作同樣的選擇”。
  作為“在黃埔為先進”的胡先生,他看上父親,理當是看上了父親身上他所喜愛的那些氣質,看上了父親身上有他所追求過的那些東西的影子。所以父親回答他“為什么到本軍來”的問題,說“來參加革命”時,他為之一震,但心里應該是歡喜的。他選擇父親,是“慧眼識英才”。我相信,胡先生真心希望國民黨里,像父親這樣的青年越多越好。
  可惜,歷史不是按胡先生個人的意志來發展。這是胡先生的無奈,也是歷史的無奈。
      
  歷史無情人有情。
  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當海峽兩岸可以有了人員交往之后,父親和彼岸一些多年不見的故舊,再度重逢。
  起初,我對此感到驚異。他們和父親分屬兩個營壘,立場和意識形態截然不同。從他們的立場看,父親是“對不起”他們的胡長官的。為什么他們不是怒目相向,而是相逢甚歡呢?
  隨著和那些老國民黨交往的增多,我逐漸理解了不同政見的父輩們超越黨派的友情。那是當年在抗擊外侮的血雨腥風中,凝練出來的有如血濃于水的兄弟之情。這正是“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更何況他們本無個人恩怨。
  而且,對于他們而言,還有一種大義比黨派之爭更重要,那就是中華民族的統一。
  這也讓我從另一個側面,看到父親的為人。假如父親不是可交的朋友,再大的民族大義,也不會驅使這些耄耋老人在隔絕了幾十年之后,來和父親重敘舊誼。
  這改變了我對共產黨人的刻板印象。共產主義既然要吸納一切文化的精華,共產黨人當然要有博大的胸襟。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為了標榜自己的政治正確而整天掛著一幅“階級斗爭”臉,對不同觀點不同意見不同派別完全不能相容的,不是真正的共產黨。堅定的信仰和濃濃的人情,并不矛盾。
  這正是父親的可愛之處。
 
  父親是一本讀不完的書。
  僅以此文紀念父親辭世一周年。
宋曉軍 發表于  2006-09-08 01:53:02 IP:61.149.44.*
熊大姐,看了你今天的文字,想起了2004年8月與電視臺的同志去你家采訪熊老時,我特意帶了兩本書。一本是我1999年買的熊老的《我的情報與外交生涯》,一本是好友姜鳴聽說熊老夸獎他在《文匯報》上批評《走向共和》電視劇史實嚴重失實的文章寫的好后,托我帶給熊老的一本自己的著作。我至今記得熊老為我保存的《我的情報與外交生涯》題字時的情景,現在這本書在我的藏書中也是最珍貴的。每當有朋友看到我這本書上寫著“宋曉軍同志留念 熊向暉 2004年8月23日”時,都羨慕的不得了。

熊老離開已經整整一年了,我最近正在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紀念準備雜志文章和電視節目。我瀏覽了一些我收藏的在長征時期的都市出版物,當看到那時中國大都市浮華奢靡的生活時,我更深地理解了熊老那一代革命者的理想和信仰。他們的青春、激情與當時他們身后都市里的跑馬賽狗、文藝沙龍、最新款式的巴黎夏裝、目迷五色的櫥窗和最新的美國大片反差是那么大。

今天的都市生活幾乎就是1934~1935年大上海的復制版,而今天的信仰和理想繼承者呢?為此,我一再鼓勵雜志負責人和節目制片人,要在紀念長征勝利七十周年的作品中,呈現出1934~1935年同時期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狀態和價值選擇,我認為這才是對熊老這一代革命者的理想、信念和勇氣最好的紀念。
 
 
附:
《情報英雄熊向暉--在胡宗南身邊的十二年》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金剛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3.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4. 改開以來民間“順口溜”拾穗(一)
  5.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6. 選擇題:到底誰讓老百姓吃飽了飯
  7.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8. 臥龍大橋擴寬:南陽人民的恥辱!
  9. 研究和評價“文革”,是否應該跳出個人恩怨、得失的小圈子?
  10. 否定前三十年,就是在否定偉大領袖毛主席!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久久亚洲视频区 | 日本在线A∨视频网 |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 亚洲伊人久久成综合人影院 | 日本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 亚洲一本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