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黎民儀:“五七干校”散記

黎民儀 · 2009-05-26 · 來源:烏有之鄉
五七干校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黎民儀:“五七干校”散記

    43年前的今天,毛主席發表“五七指示”;34年前---即1975年的4—9月,本人在河南許昌總參通信部“五七干校“當過幾個月的“五七戰士”。

     對于進“五七干校”,因為時間先后不同,各人境遇有別,所以每個人的感受自然也不一樣。比如,有人認為那是關押“牛鬼蛇神”的“牛棚”,在那里與監獄勞改服刑無異;也有人覺得那是勞動鍛煉的學校,有益于個人思想覺悟的提高,對那段生活經歷始終懷念和珍惜。各人的感受可能還有別的類型,但是可以肯定地說,本人要屬于后者的范圍。

在毛主席發表“五七指示”43周年之際,回憶個人在“五七干校”的那段經歷,對于自己是一個紀念,對于沒有經歷過又想了解那段歷史的人們,亦不失為一份有益的資料。

             初到干校

     1975年我29歲,在北京總參通信部第一通信總站當宣傳干事。4月里,被單位確定與另外4人去“五七干校”。他們是:年過5旬的部隊副政委王福讓,40歲出頭的保衛科長丁文勝、衛生科趙科長和30幾歲的后勤部郭助理員(后兩位名字想不起了)。

    記不清是在幾號,我們坐火車在河南許昌下車,被干校派車接到大約20公里外的駐地。到那以后,很快就被安排到早已分好的學員隊里。隊長姓祿,50來歲,是干校的干部;郭助理員任區隊長。我們和工程指揮部(以下簡稱“工指”)的5位同志編在一個班,丁科長當班長,工指年輕的王助理員任副班長。我和小王與工指的另兩位同住一室,他倆中一個是我的熟人--劉定才,在復旦上學時他在新聞系,因我組同學李廣生是他們部隊的,故經常到我們宿舍,我認識他并記得他的名字。定才小我四五歲,畢業后提的干,去干校時在工指當宣傳干事。另一位劉道珠,大我兩三歲,是工指的參謀。我們宿舍位置在南數第二排,靠邊,往東隔條路就是個大養魚塘。

    “五七干校”是一個師級單位,隸屬總參通信部。校長劉明盛,作風樸實,平易近人,是個老紅軍。干校位于許昌南面約20公里處,周圍地勢平坦。我們宿舍往南不到一公里處有條小河,寬約十多米,東西走向,當時水深一米左右,并不流動,傳說是三國時曹操開挖的運糧河。副隊長帶我們在河里抓過魚。他有經驗,每年都在那里以同樣的方法抓一兩次魚。其具體做法,是在橋洞底下把兩邊堵起來,淘干里面的水,一次就能抓到幾十斤,多是鯽魚、粘魚。我在河里洗澡時還抓到過一個小甲魚,有二三兩重,被王副政委帶回北京,養在家里的魚缸里,我在他家里看到過。

   “五七干校”全校有地2800多畝。主要作物為小麥和油菜籽。我們到校后軍政學習和勞動時間分配大約各占一半。在干校期間,還安排了一周時間去林縣參觀過紅旗渠,用兩周時間去附近農村實行“三同”,即在社員家住、吃、勞動。只是不記得那個村的名字了。

       學做農活

在“五七干校”的日子里,我們班干過的農活主要有:挖魚塘,收割油菜籽,收割和翻曬小麥,開荒種菜,建乒乓球活動室砌墻,脫土坯等。

因為干校機械化程度較高,小麥收割都是靠機械,有一個幾十號人的機耕隊。聯合收割機那家伙真帶勁兒,這邊收割那邊就脫粒,不大一會兒小麥就可以裝袋運到場地晾曬。我們只是割割邊邊角角的麥子,沒有太大的勞動強度。砌墻,脫土坯,是只有我們一個班才承擔的任務。因為第一次干得不錯,以后但凡有類似的活,就都由我班去做了。值得一提的是班長老丁,他干活在行,干啥像啥。手持鐮刀,象是老農;拿起瓦刀,又是個合格的泥瓦匠。他帶領全班干了不少漂亮活,得到了隊干部和學員的交口稱贊。

種菜是利用早早晚晚的業余時間進行。駐地周圍,幾個魚塘邊,都有荒草地供我們深翻,開成菜地。班組爭先恐后,各顯神通,挖出菜地之后,栽上茄子辣椒,種上豆角、南瓜西葫蘆,收獲的蔬菜送交食堂,過稱、登記,一定時間在全隊公布,成果突出的會經常得到表揚和鼓勵。

說到這里,有個小插曲順便提一下。我班的趙科長,后來分工到食堂幫廚。開荒種菜時,他與食堂的幾位同伴在魚塘邊種了幾棵西瓜,長勢不錯,尤其是結成小瓜以后,長得很快,一天一個樣,他們幾個每天都要轉到那里去欣賞一番。前后大概也收獲了幾個,但沒聽說上交食堂,都是自行處理的。不過,其中第一個較大的西瓜,是我們宿舍的幾個調皮小子,幫他們消滅掉的。

那是在一天夜里,都十一二點了,同舍的幾位還沒睡著,不記得是誰先打起那個將熟西瓜的主意,提議把它干掉,他人立即響應。于是我們利用宿舍把邊靠近魚塘之便,身著背心短褲,悄悄摸到瓜地,將瓜摘下,就近抱到乒乓球室,不一會兒就完成了既定目標。為迷惑瓜的主人,事后又挑了塊大點的瓜皮,放回原處,并用瓜葉偽裝一番。

此法還真有效果,直到三四天后,才聽老趙們吵嚷誰吃了他的西瓜,讓我宿舍的幾位偷著樂了好一陣子!回北京以后,有一次遇到趙科長,想起此事的我問他:“科長,你可知道那個西瓜到底是誰偷吃的?”他說:“還不是炊事班那幾個小子!”直到這時候,我才把真象告訴了這位忠厚的老哥。

            官兵平等

如果問“五七干校”生活中感受到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要我說,就是官兵平等,上下一致。應該說,這種“五七道路”對傳統的等級觀念與“當官”意識是一個有力的沖擊。

到干校第一天,隊里就宣布,為破除資產階級法權,凡是到這里來的,都是走“五七道路”的“五七戰士”,都是學員,不管原來在部隊職務高低,統統以老王老李相稱,不再稱呼以前的職務和官銜。

全隊有三位師職領導,他們是通信部干部部長石福印,通信一總站副政委王福讓和另一個姓王的二總站的副主任(記得他是在干校期間被任命為正職的)。其他屬于團職的處長科長也很有一些人。

這些領導同志素質很高,都能自覺地嚴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當作普通一兵。他們年紀比我們大,職務比我們高,但在干校都沒有一點當官的架子。與我們同吃同住同娛樂,又和我們干著一樣的農活,這樣的確可以與年輕人拉近距離,密切感情。這樣的生活讓我們感到親切、自由、隨便,同時也能夠從老同志身上學到許多好的思想、好的傳統。

就拿我們一總站王福讓副政委來說,在部隊那是師級首長,平時我們與他熟是熟,但怎么也不能隨便稱他老王啊!在干校則可以這樣,原來的下級丁科長當了他的班長,經常要給老王派活;外單位的年輕人,也都一口一個老王地喊他,找他干這干那。老王這人,還真隨和,他與年輕人關系處得都非常好,腦袋里的故事也特別的多。有很多次,干活休息的時候,都是聽他講故事。不少人知道的、那個武大郎到日本當了國王,為避諱國王名號,日本人有小郎一郎太郎就是沒有大郎的故事,最早就是從老王那里聽來的。我的同學劉定才,后來從外地出差到北京,還專門到家看望過當年的老王。

           檢點收獲

要說在干校的收獲,可以舉出不少。比如通過干校生活,增進了各直屬部隊的相互了解,密切了友鄰之間的關系;在干校能吃、能睡,增強了體質,學會了農活,為收獲幾十上百萬斤糧食出了力氣、灑了汗水;除在校內課堂安排軍政教育之外,還走出軍營參觀學習,開闊了視野,感受和了解了河南農民群眾生活的艱辛。這里對此不作具體敘述,只把印象深刻的兩件事情再說一下。

一是外出參觀學習時參加了林縣的一次搶險。

按隊里的安排,全隊百來人走出干校,到河南鄭州參觀了二七紀念塔,到林縣參觀了紅旗渠。在林縣參觀時,讓我們遇到了一場暴雨,據說許昌、漯河、駐馬店一帶24小時的降雨量達300余毫米。暴雨引發洪災,許多農田道路都被沖毀。那天在招待所,得知該縣某村有幾個社員外出干農活,因洪水沖壞橋梁被困在河灘的沙洲里,已經一天一夜沒吃沒喝,需要救援。作為人民子弟兵,群眾有難,豈能坐視不管!帶隊的干校政治部(政工組?)劉主任,(他后來調到武漢通信指揮學院,在馬列教研室當教員,辦公室與我相鄰)與隊干部商量后,找縣領導請戰,經批準后,挑選出會游泳的年輕人,組成20多人的搶險隊,立即出發奔赴搶救地點。

我和定才都有幸被批準參加了這次行動。記得是在下午,我們先是乘坐大轎車,走到距離不遠處,因為前面柏油路被沖斷,又下車步行。到目的地,停在一個河邊,這里可以看到被沖毀的那座橋,也能看到隔著兩條河對面的被困社員。要過的第一條河,雖然只有十幾米寬,但是深不可測,河里還有一棵被沖倒的大柳樹。我們中沖在第一位的,姓王,(可惜記不起名字)他腰系一條細繩,率先過去。拉起粗繩后,又過去幾位,和他一同前進至第二條河邊,與被困的群眾隔河相望。從流水翻的波濤可以看出,這條河不太深,但水流很急,水面也很寬,在四五十米開外。在對岸社員的配合下,把栓了細繩的小石頭甩到對岸,再拉過一條粗繩。我們這邊將粗繩架高,還是由小王試著攀繩過河,但這次沒有成功,小王也喝了些水,很危險。正在急著想其它辦法,當地的解放軍帶著橡皮舟趕來,最后是他們用橡皮舟成功接回了被困社員。

人不是我們直接救的,但是縣里仍然給了我們很高的評價,并且隨后設酒宴對我們全體人員表示謝意。宴會在縣招待所大廳,菜肴很多,桌上擺著大小多種高腳酒杯,還有各種水果,這么豐盛的宴席,本人還從來沒有經歷過。回干校以后,搶險中表現勇敢、沖在前面的小王榮立三等功。

二是在干校期間我們參加的文體活動。

要說文體活動,主要是體育活動。能稱得上“文”的,只有一件事,即一天晚飯后預報有雨,我們加班一個多小時,終于趕在暴雨之前,把場上幾萬斤小麥裝袋入庫。第二天我寫了篇報道稿,由校廣播臺播出。

在比較多的體育活動中,個人算是積極分子。除參加過隊里組織的象棋撲克比賽之外,還參加了多次籃球比賽。

撲克比賽是打升級,我與劉道珠做搭檔,從班、區隊到全隊,幾次比賽中,我倆連戰皆勝,最后獲得冠軍。雖然獎品只是用于比賽的那幅新撲克牌,但是卻使我倆成了眾矢之的。賽事過后,不僅相鄰宿舍的人們找我們打撲克,而且住在前排的石部長和通信部的王處長兩位,也不知是對冠軍不服氣,還是出于想找高手對陣的考慮,反正是多次邀我倆到他們宿舍,較量一番。

籃球比賽是幾個月內最為經常的一項活動。除隊內、隊與隊之間自發組織比賽以外,全校還組織過正式循環比賽。我和定才作為愛好者,都參加了本隊的藍球隊。我們這支球隊,不是隨便玩玩,而是很正規,有水平。領隊、隊長都是四十六七歲的老同志。每次比賽前,都開會研究戰略戰術;賽后也都坐下來認真分析,總結經驗教訓。因此能夠做到打一場,進一步。比賽中,個人多數時間都能打滿全場,雖然我打的是后衛,但因為做另一后衛的隊長,要我打活動后衛,鼓勵我抓機會投籃,因此每場球還都有得分。聽著宣傳部的同志在高音喇叭解說中能攻能守的表揚,心中那是一種得意的感覺。一次與機耕隊的比賽中,我和他們的前鋒撞了個頭頂頭,他的眼眶裂開兩公分多長的一條口子,縫了七八針;我額頭上的裂口也有一公分長半公分深。那個小伙子小我幾歲,謙和靦腆,我倆相撞時一笑了之,后來也保持了很好的關系。

打過聯賽后組建全校的球隊,我們隊只有我和姓梁的一位大個子隊員入選。遺憾的是,只是宣布了組隊,后來并沒能組織訓練和去外單位比賽。盡管如此,這件事也讓我很受鼓舞,因為這畢竟是對個人參加活動的一個肯定。在干校打球的經歷,可說是個人平生籃球活動最有提高感覺最好的一段。

附:毛主席1966年的“五七指示”

    毛澤東于5月7日給林彪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

林彪同志:

    你在5月6曰寄來的總后勤部的報告,收到了,我看這個計劃是很好的。是否可以將這個報告發到各軍區,請他們召集軍、師兩級干部在一起討論一下,以其意見上告軍委,然后報告中央取得同意,再向全軍作出適當指示。請你酌定。只要在沒有發生世界大戰的條件下,軍隊應該是一個大學校,即使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條件下,很可能也成為一個這樣的大學校,除打仗以外,還可做各種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八年中,各個抗曰根據地,我們不是這樣做了嗎?這個大學校,學政治,學軍事,學文化。又能從事農副業生產。又能辦一些中小工廠,生產自己需要的若干產品和與國家等價交換的產品。又能從事群眾工作,參加工廠農村的社教“四清”運動;“四清”完了,隨時都有群眾工作可做,使軍民永遠打成一片。又要隨時參加批判資產階級的文化革命斗爭。這樣,軍學、軍農、軍工、軍民這幾項都可以兼起來。但要調配適當,要有主有從,農、工、民三項,一個部隊只能兼一項或兩項,不能同時都兼起來。這樣,幾百萬軍隊所起的作用就是很大的了。

  同樣,工人也是這樣,以工為主,也要兼學軍事、政治、文化,也要搞“四清”,也要參加批判資產階級。在有條件的地方,也要從事農副業生產,例如大慶油田那樣。     

    農民以農為主(包括林、牧、副、漁),也要兼學軍事、政治、文化,在有條件的時候也要由集體辦些小工廠,也要批判資產階級。

    學生也是這樣,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即不但學文,也要學工、學農、學軍,也要批判資產階級。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商業、服務行業、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凡有條件的,也要這樣做。

  以上所說,已經不是什么新鮮意見、創造發明,多年以來,很多人已經是這樣做了,不過還沒有普及。至于軍隊,已經這樣做了幾十年,不過現在更要有所發展罷了。                                                                                                毛澤東                                             1966年5月7曰
  這就是中共中央在1966年5月15日批轉的著名的“五七指示”。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湖北石鋒|讓“個人崇拜"論見鬼去吧!
  2. 再說掩耳盜鈴
  3. 彭勝玉:公安部定性電詐存在嚴重問題,本質是恐怖組織有組織綁架販賣囚禁中國人口,強烈建議移交中國軍方解決
  4. 評上海富二代用豪車揚我國威:豪車統治著富人和窮人
  5. 簡評蘇俄知識分子的厄運
  6. 東南亞的宿命
  7. “鮮衣怒馬少年郎,誰人不識理塘王”
  8. 人民公社的廢除和農村生育率下降
  9. 焦慮富人走了沒有必要,走了天也塌不下來
  10. 把統一和特朗普吞并野心并列,是蠢還是壞?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7. 到底誰“封建”?
  8.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9.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10.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2.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3.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4.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5.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我們還等什么?
  9.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精品素人在线观看 | 午夜性爱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日韩AV午夜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无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