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吏治研究之一:利出一孔與身懷利器
——官僚問題的根源及特點
編寫:歲月之書2006年6月9日星期五
——官僚問題的根源及特點
編寫:歲月之書2006年6月9日星期五
說明:本來想把原來寫的那些與吏治沾邊的文字機械的在這兒“組織組織”,后來自己發現“相當”散亂,“原汁原味”實在對不住觀眾,于是決定把那些文字統統當作可有可無的附錄,重新敲打關于吏治的新文章。
題記:
關于中國的吏治研究,最有價值的應該是王亞南的《中國官僚政治研究》,王亞南,代表作《中國經濟原論》和《中國官僚政治研究》,對中國政治經濟有深入理解,他的學生孫越生在其基礎上著有《官僚主義的起源和元模式》,愿意深究的網友不妨找來一看。
鬼谷青衣網友反復提醒我要注意語言的表達,說有些故事性的例證才能更好看一些,這點我也深有體會:王亞南師生倆的書思想自成體系,卻相當艱深難讀,流傳不廣,同樣在這個領域,吳思有一本《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游戲》(亦稱《血酬定律》)卻大為流行,幾乎盡人皆知,因為里面都是一個個的小故事,一邊敘事一邊說理,引人入勝。(吳思有新浪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m/wusi)
我意圖寫這個《當代吏治研究系列》,導火索自然是讀史讀到奧爾森的《國家興衰探源》,然而受王亞南、吳思的書影響也很大,在正文開始之前題記一下,也算對先輩和兄長有個交待。
正文:
1、利出一孔,其國無敵
——官僚政治的根源
——官僚政治的根源
中國自秦漢以來,實施“明儒暗法”制度,在文化上是儒家的天下,在政治上是法家的傳統,法家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利出一孔”,原話是:“利出一孔者,其國無敵;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舉兵;出四孔者,其國必亡。先王知其然,故塞民之羨,隘其利途,故予之在君,奪之在君,貧之在君,富之在君。故民之戴上如日月,親君若父母。”——這話由春秋時期政治家管仲說出,主張國家(國君)采用政治經濟法律手段,控制一切謀生渠道、壟斷社會財富分配,那么人民要想生存與發展,就必然要事事依附于君主(國家)的恩賜,這樣君主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支配其治下的民眾了。
在技術層面,“利出一孔”包括相輔相成的兩個措施,政治上的人身控制和經濟上的弱民術。
人身控制的手段就是數千年以一貫之的發達的戶籍制和什伍保甲連坐制。商鞅是個變法的梟雄,在秦國實施嚴格的戶籍制和保甲制,以至人民“行間無所逃,遷徙無所入”,后來商鞅遭政敵圍攻,只身潛逃,來到邊境旁的小客棧,準備投宿,因無證件,被店主拒之門外,他只得長嘆一聲道:“嗟乎!為法之弊,一至此哉?”,堂堂一國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朝廷通緝,無尺寸藏身之地,只有俯手就擒,由此可見人身控制的效果。
弱民術的主要政策就是重農抑商,主張以農為本,限制工商業的發展。早在2000年前人們就知道“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文不如倚市門”,那么,歷代為什么要不遺余力地“重農抑商”呢?原因在于,統治者懼怕生成一股不受其控制的強大力量——無論這種力量來源于階級分化后的“商”(資本家)還是貧民。
由于國家堵塞了經商致富的渠道,在“利出一孔”條件下,作為一個理性的人,要想名利雙收、出人頭地,只有一條現成的道路,即為國家、為君主服務,做官成為實現人生價值的唯一和最佳途徑,由此形成中國社會的一大特色:“官本位”,這就是中國官僚社會產生的根源。
(本節縮略改寫自網文《管仲陷阱——解讀中國歷史和社會的鑰匙》,原文1萬2千余字,作者不祥,本身是向往西方社會私有、自由、民主等等的一篇文章,分析中國傳統社會相當深刻;何清漣寫有《威權統治下的中國現狀與前景》一文,描述了中國現狀下的“利出一孔”,可以參看。)
2、身懷利器,殺心自起
——官僚政治的特點
——官僚政治的特點
出于集權需要的“利出一孔”,使中國這個官僚組織社會,每個人都按照其政治經濟地位差別,形成一個等級依附體系,皇帝決定官吏,官吏決定平民,一級決定一級,上級決定下級——上級對下級有著任免決定權,官吏對百姓有著“合法傷害權”,于是就應了一句:“身懷利器,殺心自起”,其官場表現有人總結如下:
官場規則
潛規則:
做官的唯一目的是利益,一定要不知疲倦地攫取各種利益。你務必要時時想到:你的領導想方設法提拔你,是因為你能給他帶來利益;你的下屬心甘情愿服從你,也是因為你能給他帶來利益;你周圍的同僚朋友時時處處關照你,是因為你能給他們帶來利益。對一些不義之財,萬一你良心發現,自己可以不要,但屬于別人名下的你必須給。一旦你把攫取利益這個目的模糊或放棄了,你做官也就離失敗不遠了。(清官淘汰,劣吏橫行,不擇手段,魚肉百姓。)
明規則:
官員實行層層任命制,所以要服務好上司,跟對上司,官吏的考核與任免,不在于有多少政績,而在于與上司關系的密切程度。由此而來,媚上欺下,瞞上壓下,便是最正常的事情。(真人才往往仗著自己的才氣而不屑于鉆營,庸才則非拍馬迎逢無以生存,這就決定了后者必然要把全部的資源用在迎合上級上,自然會獲得更多提升的機會,于是“黃鐘毀棄、瓦釜雷鳴”,“庸常躡高位,英俊沉下僚”。)
總之是:官僚們掌握不受百姓監督的政務管理“利器”,于是“魚肉百姓”的殺心自起,自組成一個分肥集團,攫取利益,不擇手段,欺騙皇帝,魚肉百姓,天道、皇帝、百姓都成了被官僚階層愚弄的冤大頭。(這個前提是,假設皇帝是一個為了皇族長遠統治利益而“敬天保民”的“好”皇帝,這個前提假設往往不成立,皇帝時常也是昏庸、短視、極端的個人尋利者,參與官僚分肥集團的“刀俎建設”。)
(本節觀點參考網文《官場:一條明規則,八條潛規則,二十條注意事項》,文字表達有重大改變)
由是,利出一孔和身懷利器成了中國官僚政治的根源和特點,成為現代吏治探索的傳統與“路徑依賴”。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烏有之人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