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反撲有力 磁性戰術施辣手
應對倉促 機動防御筑血墻
軍爭為利,
軍爭為危。
——《孫子·軍爭》
李奇微這回是有備而來,來者不善!
“聯合國軍”突如奇來的猛烈反撲,完全出乎中朝方的預料,在戰略、戰役和戰術上都收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從1月15日開始,李奇微集中了“聯合國軍”5個軍16個師又3個旅、一個空降團及其全部炮兵、坦克兵和航空兵,地面部隊共23萬余人的兵力,在中朝軍隊200公里的防御正面上發起了猛烈進攻?!奥摵蠂姟北謨陕?,以美、英軍主力及韓軍一部在南漢江以西向漢城方向實施主要突擊;以美軍一部及韓軍主力在南漢江以東實施輔助突擊。
李奇微的部署是:
西線:美第一軍和美第九軍并肩向漢城、禮峰山方向實施突擊。
美第一軍軍長弗蘭克·米爾本少將指揮土耳其步兵第一旅、美步兵第二十五師、美步兵第三師、英步兵第二十九旅為第一梯隊,在野牧里、水原、金良場里30公里地段上展開,向漢城方向實施主要突擊;以韓軍第一師于烏山里以南地域為為預備隊。
美第九軍軍長約翰·庫爾特少將指揮美騎兵第一師、英步兵第二十七旅、美步兵第二十四師為第一梯隊,在金良場里以東至驪州38公里地段上展開,向禮峰山方向實施突擊;以韓軍第六師位于長湖院里地域為其預備隊。
東線:美第十軍、韓軍第三軍團并肩向橫城、縣里方向實施主要突擊,韓軍第一軍團沿東海岸向北實施輔助突擊。
美第十軍軍長愛德華·阿爾蒙德少將指揮以美步兵第二師、空降第一八七團、韓軍第八、第五師為第一梯隊,在驪州至平昌以東之烏洞里72公里地段上展開,向橫城、陽德院里、清平川方向實施突擊;以美步兵第七師位于堤川地域為預備隊。
韓軍第三軍團軍團長劉載興中將指揮韓軍第七師為第一梯隊,在烏洞里至旌善以東之北洞里30公里地段上展開,向下珍富里、縣里方向實施突擊;以韓軍第三師位于春陽地域為預備隊。韓軍第一軍團軍團長金白一中將指揮韓軍第九師、首都師為第一梯隊在北洞里至玉溪30公里地段上展開,沿東海岸向北配合進攻。
美陸戰第一師和韓軍第十一師分別位于義城、大田地域。
這是第八集團軍的戰役預備隊。
與沃克的套路相比,這次李奇微招法很有些特別之處。
首先,步兵一改只靠公路前進的套路,開始注意搶占山頭、爭奪制高點、實施寬正面的多路進攻,最多時達15路,每路約一個營至一個團的兵力,對中朝軍隊各防守要點同時實施攻擊。
其次,針對中國軍隊慣用的迂回穿插戰術,一反過去分兵冒進的做法,而改取互相靠攏、齊頭并進、穩打穩扎的戰法,力求東西呼應,互相支援,保持一條連續的戰線。公路上小股坦克配合下的機械化分隊與中朝軍隊保持接觸,一遇猛烈反撲就往回縮,粘住中朝軍隊第一線部隊不放,用炮火消耗中朝方的兵力后,再根據中朝軍隊投入兵力的大小,或遲滯對手行動,掩護主力退縮轉入防御,或進占某一地域,借助猛烈炮火發展進攻。
這就是所謂“磁性戰術”。
除此之外,李奇微還有一個“火海戰術”——利用其優勢的炮兵、航空兵和坦克的火力,對中朝軍隊進行一種密集的高度熾烈的火力空擊,最大限度地殺傷中朝軍隊的有生力量。
這回,李奇微將美韓混合編隊中的美軍放在主攻位置,并加大了戰役的縱深配備,從而也強化了進攻的力度和韌性。
聰明的拳師李奇微,一拳出得迅猛又有力!
李奇微迅速反撲,既出乎毛澤東預料,也出乎彭德懷預料。
雖然毛澤東、彭德懷及志愿軍總部曾經估計“可能形勢逼迫我們在2月間打一仗”,但對屢遭打擊連連敗退的“聯合國軍”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氣勢洶洶地卷土重來,卻明顯地缺乏預見。
從1月8日中朝軍隊全線停止進攻,到1月15日第八集團軍轉入試探性進攻,時間間隔僅僅一周!
這種情況,在國內戰爭和蔣軍部隊過招時全沒遇到過。
此前,作為戰場統帥,彭德懷也不是完全沒有一點警覺。
剛一停止進攻,聯司就命令各部隊組織前沿的少量部隊也組織小分隊利用伏擊、夜襲和麻雀戰法牽制騷擾“聯合國軍”部隊,目的也是以戰斗偵察的方法察明敵人下一步的企圖。
但根深蒂固的經驗型思維慣性,卻不是一道命令就能消除的。
全軍部隊仍然缺乏足夠的思想和物質方面的準備。
這時,國內動員的后備兵員和調集的老兵尚未補充到位,準備入朝的第十九兵團又尚在國內開始集結中,遠水解不了近渴。第九兵團又因第二次戰役減員嚴重正在咸興、元山一帶休整,整個就是一個醫院。能在馬上在前線投入作戰的部隊,只有剛剛進行了連續三次進攻戰役的中國人民志愿軍6個軍和剛整補完畢的朝鮮人民軍3個軍團。
這就是說,減員甚大的中朝軍隊現在不僅在技術裝備和火力上劣于對手,而且在地面部隊兵員上的優勢已經基本喪失。
后方正在集結的主力還好說,雖然補給極為困難,兵員也未得到及時補充,但好歹總算還是爭取到了半個來月的休整時間。
第一線的部隊就苦了。
在第一線的第三十八軍第一一二師、第四十二軍第一二五師、第五十軍全軍和朝鮮人民軍第二、第五軍團,都是在休整期不到一周的情況下,就完全被動倉促地投入戰斗的。
從一開始,這支饑疲之師就陷入了窮于應付招架的被動局面。
“要被迫打一仗”已成定局,而且將面臨巨大的困難。
對這一點,毛澤東估計不足,彭德懷有所預料。
1月27日,彭德懷在判明了李奇微的企圖后,決定全軍停止休整??偨Y經驗的高干會也立即變成了準備進行第四次戰役的動員會。
當日,彭德懷在與金日成、樸憲永、高崗、鄧華等協商后,于當晚24時致電毛澤東:
一、為增加帝國主義內部矛盾,可否播發中、朝兩軍擁護限期停戰,人民軍與志愿軍從烏山、太平里、丹邱里線,向北撤15至30公里的消息,如同意,請由北京播出。
二、敵繼續北犯,我保持橋頭陣地甚困難,出擊將破壞整體計劃,推遲春季攻勢,且目前兵員、彈藥、糧食全無補充,最快也需下月才能勉強出動。如我暫時放棄仁川及橋頭陣地,國內外政治情況是否許可?如不能停止敵北進,政治上又不許可放棄漢城、仁川,即須被迫部署反擊,但從各方面考慮甚為勉強。以何為好,盼示復。
從軍事角度來說,這不失為一種比較切合實際的處置。
可惜晚了一點。
如果兩個星期前聯合國三人停戰委員會那個方案一出手,中朝方就立即作出這般姿態,既能爭取補給時間,又能從政治上陷美國政府于尷尬被動處境,從戰略態勢上來說,將對中朝方更為有利。
彼一時也,此一時也。
彼時行此策,利大于弊;此時行此策,弊大于利。
次日,毛澤東復電:
一、27日24時來電及給各軍準備作戰的命令均已收到。
二、我軍必須準備發起第四次戰役,以殲滅兩萬至三萬敵軍,占領大田、安東之線以北為目標。
三、戰役準備期間必須保持仁川及漢城南岸,并吸引敵人主力于水原、利川地區。戰役發起時,中、朝兩軍應突破原州直向榮州、安東發展進攻。
四、中、朝兩軍北撤至15至30公里,發表擁護限期停戰的新聞是不適宜的,敵軍正希望我軍撤退一段地區封鎖漢江,然后停戰。
五、第四次戰役后,敵人可能和我方進行解決朝鮮問題的談判,那時談判對中、朝兩國有利。
六、我軍沒補兵,彈藥也不足,確有很大困難。但集中主力向原州、榮州打下去,殲滅幾部美軍及四五個南朝鮮師的力量還是有的。請你在高干會上說明,此次會議即作為動員進行第四次戰役的會議。
七、中、朝兩軍在占領大田、安東之敵軍以北區域以后再進行兩個至三個月的準備工作,然后進行帶最后性質的第五次戰役,從各個方面說來都比較有利。
斬釘截鐵,毫不含糊。
毛澤東有毛澤東的道理。
從政治上來說,在敵軍大舉反撲的時候,發布“擁護限期停戰,中、朝兩軍北撤15至30公里”的新聞的確不妥。你想,敵人在全線潰退時率先提出停戰,中朝方沒有同意;現在敵人反撲上來了,中朝方卻要接受停戰了。
任誰一看都是中朝方被“聯合國軍”強大的軍事實力嚇住了。
的確在政治上大大的不利。
毛澤東作為鐵骨錚錚的新中國的第一代領導人,作為一生都在面對各種錯綜復雜的危機局面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是站在俯瞰全球政治大格局的戰略高度上來考察戰局進退之得失的,較之于彭德懷等戰區統帥,當然要更多地著眼于政治形勢的發展變化。
然而回到戰場上來,彭德懷們對戰場實際和面臨的困難,卻有著比毛澤東更為深入、更為具體的了解和體察。一個戰役部署究竟是可行還是不可行,應該說比毛澤東更有發言權。而且從后來戰役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大軍事家毛澤東在此時此刻為第四次戰役確定的戰役目標,的的確確是不切實際的。
戰略統帥,對戰役形勢的判斷出現失誤,這不奇怪。
關鍵在于發現失誤怎么辦?失誤造成了后果怎么辦?
偉人、庸人涇渭分明,高下就從這里看!
毛澤東的第一個不切實際是“占領大田、安東一線為目標”。
這是一個發展戰略進攻的計劃。
也就是說把戰線前推至北緯三十六點五度線附近。
這時毛澤東的思維,想必是還處在當年指揮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模式中。想想那會兒是多么困難,簡直可以說是困難重重,各解放區都承受了極大的壓力,都還在戰略防御態勢中與優勢敵人周旋。毛澤東卻毅然在力量對比還沒有發生根本轉變的情況下,反常規用兵,令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揮師千里,挺進大別山,向敵人后方發展進攻,拉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
一錘子就把蔣介石的“啞鈴”陣形砸了個稀巴爛。
如果僅憑困難的程度來說,毛澤東這種設想應該說是有道理的,那會兒沒吃沒喝,一支槍才幾粒子彈,放棄了延安,放棄了華中,放棄了蘇北,放棄了大片根據地,帶著中央機關肩挨肩背靠背地與胡宗南數十萬大軍兜圈子打游擊。除了毛澤東這等雄才大略的戰略家,換了別人誰敢在那個時候去設想什么戰略進攻呀?
現在呢,有國家政權,新政權得到了全國人民的衷心擁護。又有蘇聯后援,力量空前強大,兵員也優于敵人,為什么不能象國內戰爭一樣,和敵人掉個換位,把進攻發展到敵人縱深去。
然而困難的性質卻大大的不一樣了。
對手不同了。
那是一支高度現代化的強大軍隊,火力、機動力和防護力在全世界都堪稱一流。內部相對比較集權統一,雖然也有重重矛盾,但卻沒有蔣軍那么多派系紛爭,其將領的文化素養和專業技術水平很高,軍內又能自由地爭論探討,大膽揭露已方缺點,吸取經驗教訓和作出相應對策都異常迅捷靈敏。而對中國軍隊來說,朝鮮戰場地形狹長,在敵方空前密集的火力下,自己非凡的徒步機動力發揮大受局限,大踏步地進退迂回相對于國內戰爭來說要困難得多。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以一支久戰饑疲之師,去向被鋼甲包裹起來正氣勢洶洶撲來的敵人發展進攻,還要把敵人逐退100多公里,無疑是超越客觀現實的一廂情愿。
后來的戰況發展也證明了這一點。
第二個不切實際是要求保守漢城與仁川。
要實現這個戰役目標,中朝軍隊就要被迫在三七線附近采取當時非常勉為其難的堅守防御方針。如此一來,無異于以已之短,就敵所長,自己束縛了自己的手腳,從而喪失以機動防御消耗和遲滯敵人,以空間換取時間的主動權。
這種思維,源自準備完成“帶最后性質的戰役”的戰略設想。
在這個思維基礎上設想的“有利于中朝方的談判”,自然也就沒有立刻成為現實。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這不能不說是毛澤東的“千慮一失”。
有人要說啦,毛澤東說的不對,彭德懷說的又不行,你能干,你是諸葛亮,那你來說說怎么辦才最為妥當合適?
這不是存心要筆者難看嗎?
作為后來者,我們看問題的背景和條件當然要比他們當年清晰透徹得多,也可能要冷靜得多全面得多。一二三四,甲乙丙丁,隨便在軍校課堂上叫個少尉見習排長站起來,他也能給你分析得頭頭是道,論說得鞭僻入里。
可那管用嗎?
別忘了,毛澤東們當年面對的一個沒法透視的封閉鐵皮箱,而我們今天面對的卻是一個什么都能瞅得清楚明白的透明玻璃箱。
事后諸葛亮最好當,也最沒用!
事實上,哪還輪得著筆者這類蹩腳事后“臭皮匠”在那兒瞎叨叨喲!毛澤東彭德懷們自己,很快就在將帥協謀的過程中,在政治目的和軍事手段相互磨合中,在戰役戰斗的實際發展進程中,從兩個看似差異甚大的立場上彼此靠攏,從兩人的思路中,揚棄了不切實際的目標,提練出積極防御的思想,在“實行機動防御和適時的反突擊,消耗和遲滯敵人,掩護二線部隊開進和展開,準備下一次戰役反擊”的目標上,統一了起來。
在戰略家毛澤東一生中,這是他最為虛懷若谷的時期。
1月29日,彭德懷在中朝兩軍高級干部會議上作了戰前動員。
在為會議作了總結后,彭德懷傳達了毛澤東的電報精神,并區分了各軍、各軍團的作戰任務。
各軍指揮員隨即返回原部隊指揮作戰。
這時,各軍師團的主要軍事指揮員大都在沈陽參加聯合兵種的培訓,因而在最初的戰斗中,部隊大都是在政治委員們的率領下迎擊敵人的。
1月30日,彭德懷、鄧華、金雄、樸一禹聯名向志愿軍各軍、人民軍各軍團首長下達迎敵進攻的作戰命令,決定西線各軍提前于2月1日晚出發,中朝軍隊首長在重新區分了各軍集結位置、出擊路線、攻擊目標后指出:“敵近日北犯進展較快,各部在開進時應爭取時機,先敵到達,并應隨時準備乘敵前進或立足未穩時,力爭在運動中出敵不意,殲滅敵人?!?BR> 志愿軍總部確定的部署是“西頂東放”。
“西頂”——由志愿軍副司令員韓先楚指揮志愿軍第三十八、第五十軍和朝鮮人民軍第一軍團組成“韓集團”,在金浦、仁川及野牧里至驪州以北68公里地段上組織防御,堅決抗擊敵人向漢城方向的進攻。以朝鮮人民軍第一軍團位于金浦、仁川港、永登浦、漢城地區,擔任海岸防御及漢城守備任務。以第五十軍配屬炮兵第二十六團兩個營展開于野牧里至慶安川以西地區,依托修理山、光教山、文衡山等要點構筑第一線防御陣地,依托博達里、內飛山、鷹峰、國士峰等要點構筑第二線防御陣地,堅決抗擊由水原沿鐵路兩側向漢城方向進攻之敵。以第三十八軍配屬炮兵第二十七團兩個連,以主力集結在磨石隅里以南地區進行作戰準備,以該軍第一一二師展開于利川以北、慶安川以東至南漢江之間地區,于堂谷里、泰華、廣峴、天德峰地區構筑第一線防御陣地;于旺谷、新垡里、中悅美、南治峴構筑第二線防御陣地,堅決抗擊由利川沿公路向漢城方向進攻之敵。
“東放”——由志愿軍副司令員鄧華指揮志愿軍第三十九軍、第四十軍、第四十二軍、第六十六軍組成“鄧集團”,于龍頭里、陽德院里、洪川及橫城以北地區集結,準備向原州、橫城方向實施反擊。由朝鮮人民軍前線總指揮金雄中將指揮朝鮮人民軍第二、第三、第五軍團組成“金集團”,展開于三巨里、大美洞、寶來洞以北地區45公里地段上,掩護鄧集團主力集結,并準備以第三、第五軍團在鄧集團左翼向橫城東南方向實施反擊。
從這個部署中可以看出,彭德懷等志愿軍首長已經確信“占領大田、安東一線”實屬不可能,因而這個部署上體現了“出擊”的大前提,預留了目標的小期望,在防御作戰的設計上,也開始體現出機動防御的思想。
毛澤東原來的設想,已得到了較為切合實際的修正。
這就叫將帥協謀。
1月31日,彭德懷將中朝軍隊作戰部署電告毛澤東、高崗并通報金日成,同時報告與建議:
一、敵自25日開始以大量飛機、坦克、大炮向我五十軍及一一二師攻擊,占我野戰工事約7公里。我僅有步兵武器及少數山炮,且在彈藥不足的情況下堅持抵抗。因敵火力猛烈,我傷亡相當大。
二、我軍鞋子、彈藥、糧食均未補充,每人平均補5斤,須2月6日才能勉強完成。特別是赤腳在雪地里行軍是不可能的。將各軍、師直屬隊、擔架兵抽補步兵團,亦須數日。我們擬于2月7日晚出動,至12日晚開始攻擊。
三、決定鄧華率4個軍首先消滅美二師,然后進攻堤川美七師、南朝鮮軍第八師、二師;韓先楚前往漢城指揮兩個軍及人民軍一軍團,堅持漢江南岸陣地,相機配合主力出擊;金雄往平昌指揮人民軍3個軍團,首先消滅南朝鮮軍第七師,爾后向榮州前進。
四、九兵團目前只能出動二十六軍共8個團,其余因凍傷均走不動(一個師3天只走15里),到4月才能大體恢復健康,影響步兵優勢,這是嚴重問題。第三次戰役即有若干勉強性(疲勞),此役是帶著更大的勉強性。如主力出擊受阻,朝鮮戰局有暫時轉入被動的可能。為避免這種可能性,建議第十九兵團迅速開赴安東補充整訓,以便隨時調赴前線。
決心先表,實際困難也說。
為將之道,當如是也。
依靠毛澤東本人所倡導的認真負責事實求是的優良作風,依靠人民軍隊上下一心將帥協謀的光榮傳統,依靠全軍將士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浴血奮戰,中朝軍隊仍然在極大的被動態勢之中以主動積極的姿態,依托野戰工事,奮勇迎擊以鋪天蓋地的鋼鐵開路的敵人,在漢江兩岸,一再對來勢洶洶的“聯合國軍”予以重創,給躊躇滿志的李奇微以當頭棒喝。
東線最先與敵人打響的是第四十二軍第一二五師。
第三次戰役結束時,第四十二軍奉命在加平休整。
這時,全軍實力已大大削弱,人數只有30 831人,相當于出國時人數的70%。按原訂修整計劃,他們要在加平等待補充從國內趕來的二線兵員。
然而,1月25日后,美步兵第二十四師、步兵第二師、法國營,已向犁浦里、驪州、原州北進。韓軍第八師也有自橫城西竄,向龍頭里進擊的態勢。
這一下子就把形勢弄得緊張起來。
1月27日,第四十二軍奉命停止休整,匆忙開赴龍頭里地區展開,阻擊“聯合國軍”的進攻,掩護正進行反擊準備的東線主力的集結。
吳瑞林軍長決定:先以第一二五師至龍頭里以南地區展開阻擊,并爭取于運動中殲敵一部,掩護軍主力向龍頭里開進。待軍主力到達后即展開組織防御,將敵阻于廣灘里、龍頭里、橫城公路以南地區。
1月28日,第一二五師到達龍頭里以南。
第三七五團團長趙立賢帶著前衛第三營,隱蔽進入原州通往楊平公路上的一個名叫茂村的小村莊,擺下了一個伏擊陣勢。
這回,趙立賢檢了個不大不小的便宜。
他第一個把軍長“在運動中殲敵一部”的意圖,變成了現實。
前衛第九連占領的陣地是茂村南山。
第二天太陽升到半空的時候,后山上響起了急促的機槍聲。
“敵人進口袋啦!”監視哨興奮地叫了起來。
大家從塹壕里探頭一看。
乖乖,是從犁浦里渡過漢江的美國鬼子吉普車隊!一共12輛中吉普。已經被設伏部隊打懵了頭,一輛接一輛在路上亂碰亂撞,進不得退不得正亂成一鍋粥。
“沖啊,抓美國鬼子?。 ?BR> 第九連連長魏思福看看這個時機最好,沖吧!
戰士們從工事中一躍而起,向汽車撲去。
第三排副排長隋景春最先沖上公路,朝著開過來的一輛吉普車投出一顆手榴彈,把汽車先炸癱。然后沖鋒槍對著車上亂作一團的美國兵就是一陣橫掃。
前頭的車被炸毀,后頭的車又被擋住,美國鬼子沒路可跑,全鉆到車下向外射擊。
后來才知道這是美步兵第二十三團第一營幾個殘缺的連合并組成的一個加強連,大都是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老兵,在美國兵里算是出類拔萃之輩了。
和其他美國兵比起來,他們大都打得還算頑強,躲在車下邊,大伙兒用蹩腳英語怎么喊也不出來,還拼命往外扔手榴彈、打機槍。
魏思福說你們亂嚷嚷什么亂嚷嚷什么,送他們回老家得啦。
大家三個一群兩個一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車下扔手榴彈。
激戰30分鐘,美國鬼子死傷大半。
剩下的覺得這車下邊兒是呆不住了,鉆出來就住山上跑。
小個子中國兵們拼命地跟著美國大塊頭攆。
戰士涂新祥一個人刺倒3個美國兵;機槍射手陳遠明用鐵鍬把一個美國兵砸得腦漿迸裂;戰士肖代貴腰部負傷,仍然刺倒了兩個美國兵;第三排排長張德發用沖鋒槍打翻一輛吉普車,活捉了旁邊坐著的軍官……
剩下的美國兵暈頭轉向又往汽車上爬。
雨點般的手榴彈又飛進車廂,美國兵七歪八倒又躺下一片。
又跳下車往路邊往茅坑里跳,往房子里鉆。
那還能跑掉?
天上12架美國飛機干著急沒辦法。
下面打成一團,上邊兒轉成一圈,楞是沒招。
只好在四周山上亂掃亂射。
那還能頂事兒?
后邊的第七連也趕到了,第八班班長陳興元從一名美國兵手中搶過一挺機槍,兩個彈匣打完,就把往山上跑的美國鬼子全放倒在山坡上。
戰至黃昏,戰斗順利結束。
200多個美國鬼子全部被擊斃。
俘美軍上尉連長1名,下士1名。
這么多美國鬼子最后只逮住兩個活的,這還真不多見。
繳獲汽車12輛,無座力炮2門,重機槍6挺,輕機槍9挺,自動步槍和卡賓槍200支,電臺6部,報話機、步談機20部。
第四十二軍的前哨戰,打得響亮!
與此同時,西線戰區已經打得驚天動地了。
為掩護第二線主力開進和展開,第一線的第五十軍和第三十八軍第一一二師,從1月25日開始,已經與美騎兵第一師、英步兵第二十七旅、美步兵第二十四師、美步兵第三師、美步兵第二十五師、土耳其步兵第一旅和英步兵第二十九旅輪番沐浴幾度血雨腥風了。
一場以血肉搏擊鋼鐵的悲壯鏖戰,永銘史冊!
第三十八軍第一一二師第三三六團和第三三四團首當其沖。
1月28日,他們分別在泰華山和鼎蓋山與北進之敵打響。
27歲的第三三六團第五連連長徐恒祿率全連守衛在泰華山前的草下里南山陣地上,這是第一一二師防御地段的西端點,恰好位于利川至水原和金良場里至京安里、漢城的公路交叉點上,是一通衢要道。
也是“聯合國軍”北進的必經之路。
拂曉,美騎兵第一師一個營在10多輛坦克掩護下,分3路向草下里南山陣地運動。這次,這些美國鬼子們長了些學問,運動的部隊也作了偽裝。前沿觀察哨咋眼一瞧沒瞅出所以然來,還以為是樹林,馬馬虎虎就讓他們靠了過來。
年經的連長徐恒祿卻瞅出了蹊蹺。
徐恒祿年經雖然年輕,戰斗經驗卻異常豐富。
他從望遠鏡里看出了道道——這昨天還沒有的樹林在往前移?
是敵人!
“別暴露目標!”
徐恒祿心說這狗日的美國佬學什么道道滿快的嘛。
他看出敵人還沒有發現自己的連隊,看樣子也不會輕易冒進,而且還會進行搜索。比較好的辦法是利用這漫山的灌木叢和前沿第四班的陣地把敵人放近了打,給敵人一個下馬威,盡可能不暴露主陣地,以免過早的遭到敵“火海戰術”的殺傷。
他先命通訊員文凱通知隱蔽在后山的連主力準備戰斗。
然后叫來兩個排長。
“你們先打,機槍快點進入左前方的灌木叢!其他人一律在后山隱蔽不動!”他對第二排排長李振寶交代。
“是!”李振寶一聽是打頭陣,高高興興地走了。
第一排排長郝先富一看沒自己的份,湊到連長面前就想爭。
“別,別,我知道你想說什么,沉住氣,有你打的!”
徐恒祿一把抓住他的肩頭把他扭了個大轉身。
美國鬼子果然上當了。
當他們畏畏縮縮小心翼翼地到達距第四班陣地30米處的一個高坎上時,突然遭到兩面火力的殺傷,機槍怒吼、手榴彈爆響。
敵人扔下一大堆尸體逃下山去。
徐恒祿知道,接下來坦克和炮火要跟自己沒完了。
嘟——
一聲哨響,大家撤出了陣地。
果然,沿公路前進的敵人止步了,坦克調轉炮口,向山坡上盲目開炮亂轟,緊接著步兵又發起沖擊,機槍、手榴彈也一起扔進剛才向他們開火的灌木叢。
沒有回聲。
直線思維的美國鬼子正在納悶,突然又從右側潑來一陣密集的機槍彈雨。
暈頭轉向的美國鬼子扭頭就跑。
又被披頭蓋臉的手榴彈砸得哇哇亂叫。
緊接著硝煙中躍出12個端著明晃晃刺刀的中國士兵,惡狠狠地向他們撲來。
扔下傷員和尸體,敵人拼命地逃了回去。
有人可能要說你太能吹乎了,美國兵真的有那么窩囊廢嗎?
可筆者遇到的那些參加過那場戰爭的許許多多中國士兵,全都說離開了飛機炮火坦克的美國兵就是有那么窩囊廢不經打,步兵的戰斗素養還不如當年的國軍主力,象新一軍新六軍整編第七十四師那些家伙戰術水平也著實不低,好歹還能跟你過兩下白刃戰的招。
打這種面對面的交手,實在太難為美國少爺們了。
這下美國鬼子是真火了!
轟隆轟隆一陣炮火后,約兩個連的美國兵從左邊公路和右邊山溝向第四班陣地包抄攻擊過來。
徐恒祿把這個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立即讓第四班撤了回來,把敵人放進來,然后讓第六班配合第四班插到敵人側后,用機槍火力兜住敵人的后路。
第六班班長王文興是個挺愛漂亮的帥小伙兒,而且愛漂亮愛得很特別——到打仗就穿上新軍裝打份得忒帥,帶著一個班把一個班的小伙兒們也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一個很漂亮的班興沖沖樂顛顛地就竄了出去。
這邊敵人也氣喘噓噓地沖上了第四班的陣地。
又象上次一樣一個人影兒也沒看見。
敵人正在架迫擊炮,就讓第五連六0炮班連人帶炮給掀下了山。
漂亮的帥小伙兒們全是一付付惡狠狠的面孔,端著刺刀就上。
美國鬼子兩個連被徐恒祿的兩個班打得雞飛狗跳。
小伙子們模樣漂亮,仗也打得漂亮。
不過隨你怎么想招,美國鬼子的炮火還是回避不掉的。
尤其是在只有野戰工事的情況下。
第三連經過連續三次戰役又沒補充兵員,到了第二天一早,全連就只剩下60多個人了。
次日拂曉,徐恒祿召開了一個支委會。
大家決定在前沿少擺兵,以少勝多,3個排輪著上。
結果為哪個排先上又爭吵起來了。
徐恒祿決定第一排先上,第三排排長王富有不干。兩個排長就在會上叮叮鐺鐺地爭執起來。
“二排昨天打了一個白天,你們一排打了一個晚上,怎么輪也該輪到我們三排了!”王富有臉紅脖子粗地嚷嚷說。
“連長定了,你爭也沒用!”一排長郝先富嘿嘿直樂。
“照你這么說,我們三排是來吃干飯的?”王富有一著急脖子上的筋蹦起老高。
徐恒祿趕緊勸開這對斗架的公雞:
“不要爭不要爭,要考慮全局嘛。殘酷的戰斗在后面呢,我們必須保留一個完整的排,決定勝利還要靠這個排呢?!?BR> 第五連這個以少勝多的戰術,為后來的防御作戰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陣地上少擺兵,后方多屯兵,視情況適時增援,成為在敵人“火海戰術”下堅持持久防御作戰的一條重要經驗。
這一天敵人特別兇,還飛來了8架飛機,坦克擺了30多輛,加上數十門大炮,把整個陣地給犁了一遍,前沿擔任警戒的3個戰士都被埋了,大家拼死拼活挖出來,還是犧牲一個負傷一個。
都顧不上悲傷,因為敵人跟著就撲上來了。
打到中午12時,敵人的沖擊兵力達到了一個團。
那是美騎兵第一師的美國鬼子。
這下有點頂不住了,第二排人員大部分傷亡,陣地被敵人占領。
徐恒祿帶領預備隊第三排一個沖鋒反擊上去,奪回了陣地。
就這么爭來搶去,到下午2時,徐恒祿們已經打退了敵人4次大規模沖擊,陣地上也只剩下20來個人。
一個人差不多要防守20多米的地段。
彈藥也要沒有了,20多人一人只有4顆手榴彈。
六班長王文興從敵人尸體堆里揀來一些彈藥。大家還弄來一些石頭,就用這些東西又打退了敵人一次進攻。
可敵人也看出來中國兵沒彈藥了。
他們一被打退下來,也不退遠,在60米以外,等著炮火支援。
美國鬼子就這個厲害,炮彈密得象下雨。
六班長王文興被炮彈炸傷3處,被徐恒祿硬給趕到了陣地后山的隱蔽部。
陣地上的人越來越少。
傍晚,急紅了眼的美國鬼子的炮火空前猛烈。
那炮打得都分不出點來,簡直就象打機槍。
敵人也涌了上來。
徐恒祿他們全都手忙腳亂,還是把敵人壓不下去。
美國鬼子還是一個勁住上沖。
突然從后面上來10多個人,扔出一排排手榴彈。
徐恒祿回頭一看,眼淚差點下來了。
是那個愛漂亮的六班長王文興帶著的10多個傷員。
他們有的互相攙扶著,有的柱著木棒,是從后山掩蔽部一步一步挪上陣地的。
這就是鋼鐵部隊的鋼鐵戰士!
敵人剛一被砸下去,炮火就跟著上來,這是規律。
王文興又一次被彈片擊中,負傷了。
“六班長!……”
徐恒祿飛跑上去把他扶起來抱在懷里,心如刀絞。
“連長,我……不行了,就是死也要死個夠本!”王文興一把扯下繃帶,從連長懷里掙扎出來,抄起兩顆手榴彈向山下滾去。
徐恒祿毫無準備,連抓幾把沒抓住,后悔不迭,連忙操起一挺機槍拼命向敵人射擊,想掩護王文興。
可王文興已經抱定必死的決心。他滾進敵人堆里就拉響了手榴彈。
“同志們,為六班長報仇,沖啊!”徐恒祿發出撕心裂膽的吶喊。
10多個戰士怒吼著跳出塹壕,向敵人撲去。
美國鬼子又被趕了下去。
再打就是肉搏戰了。
敵人又分4路撲了上來。
大家都說跟美國鬼子拼啦!
徐恒祿說:“大家別沖動,拼光了咱就守不住陣地了!咱們得想辦法保存自己消滅敵人!這山坡的坡度有大有小,敵人不可能幾路同時沖上來。我們人雖少,集中力量打一路,打完一路再打一路,力量就雄厚了?!?BR> 就這樣10來個人打完這一路又撲到另一邊打另一路,幾次和敵人進入肉搏戰,徐恒祿還親手用槍托把一個美國軍官砸得腦漿迸裂。
天黑下來的時候,他們一直打退了敵人8次沖擊。一個連隊兩天防御戰下來,只有不到10個人是站著走下陣地的。
移交陣地時,有人借著月光和白雪點了一下陣地前的美國鬼子尸體。
太多,點了幾次,十位數和個位數都對不上。
百位數是5。
第一一二師防御地段的東端點是東南面緊靠利川的鼎蓋山。
28日,美軍一個團在10多輛坦克的配合下,分兩路進攻鼎蓋山,被堅守在這里的第三三四團殺傷200多人。
第二天,敵人炮火準備時間就延長了。
從上午6時一直轟到8時,還出動8架飛機輪番掃射轟炸。
9時30分,兩個營的美國鬼子向守衛256.4高地的是第三三四團第六連發起猛攻。
第九班不滿十八歲的小戰士潘天炎打仗很動腦筋。
他把6顆手榴彈捆在一起,埋在工事前,用破電話線把拉環接在一起,還把自己的帽子扣在上面。
然后牽著電話線躲在工事里。
當羊群般的美國鬼子涌上來踩住他的帽子時他一拉電話線。
美國鬼子立馬倒下一大片。
這招準是當兒童團時學的。
后邊的事兒就有點喜劇色彩了。
當全班向主陣地轉移時,他突然肚子痛起來,一個人蹲在工事里憋氣使勁兒解大便,也不管四處彈片橫飛天翻地覆。
到底還是孩子,生死攸關的當口,他就那么沉得住氣。
依筆者帶兵的體驗,這種總愛弄出些事兒來讓你哭笑不得的兵,在關鍵時刻常常會有驚人之舉。
屎拉完了,敵人也上來了。
他提上褲子一個人就跟美國鬼子干上了。一連撇過去幾個手榴彈,把一幫鼻子大膽子小的美國大兵全給攆下了陣地。
潘天炎心說我也不回主陣地了,一個人就在這兒打吧。
檢查了一下彈藥,還有一支只有1發子彈的卡賓槍,幾顆手榴彈。
潘天炎想行啊行啊這也能打一氣了,打完再從死鬼子那兒去取,再說主陣地上的同志們還會用火力來支援我。
“咦,敵人下去了炮火怎么沒上來呢?!?BR> 他突然感到好生納悶。
探頭往山下一看,哈,6個美國鬼子正偷偷摸摸地往上爬呢。
潘天炎心里暗自好笑,這招是咱的看家本事呀,你們也能學象?看看你們撅著那屁股笨手笨腳的樣子,象是干這活兒的人嗎?
小兵拉子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看看美國鬼子要爬到頭了,他大聲喊道:
“同志們,敵人上來了,準備手榴彈!”
美國兵當然聽不懂中國話,但憑經驗知道隨著這喊聲來的肯定是要命的手榴彈和沖鋒槍,慌忙趴在地上不敢動了。
潘天炎忍住笑乘機跳出工事悄悄繞到敵人后邊,看看他們正埋著頭盲目向上放槍,嗖嗖就扔了兩顆手榴彈過去。
6個美國兵一個也沒跑了。
這下敵人的炮火上來了,把陣地上打得塵土飛揚,煙霧漫天。
潘天炎一個躲在防炮洞里偷偷地樂。
敵人炮火剛一延伸,潘天炎就知道送死的來了,趕緊提著手榴彈鉆出防炮洞。
黑壓壓的一大群美國兵。
潘天炎心里多少有點發毛,把剩下的手榴彈全擰開蓋放在身邊,心想你要敢上來我就跟你拼個你死我活。
還沒等他動手,主陣地上的機槍和迫擊炮火就過來了。
看著敵人連滾帶爬的樣子,小伙子覺得解恨解渴,樂得直叫好。
漏過來的美國鬼子剛竄上來,他手榴彈就迎頭砸了上去,還撿起敵人投來的手榴彈往回扔。
手榴彈扔完了就扔石頭,還撿起敵人的卡賓槍打。
一個人接連打退了敵人9次沖擊。
十八歲的小哥哥成了“孤膽英雄”。
曾澤生的第五十軍的防御戰打得不錯,得到了彭德懷的表揚。
第五十軍防守的是野牧里、水原、金良場里一線,戰斗最激烈的是第一四八師第四四三團堅守的帽落山,第四四四團堅守的速達一里,第一四九師第四四七團堅守的白云山,第一五0師第四五0團堅守的文衡山。這幾個要點在1月底的最后這幾天里,已經受到了土耳其步兵第一旅、美步兵第三師、美步兵第二十五師和英步兵第二十九旅的輪番猛撲,第五十軍各部在“聯合國軍”猛烈的航空火力和炮火轟擊之下,處境非常艱難。
然而,這支以原國民黨第六十軍起義部隊為基礎并加強四野各部隊戰斗骨干組成的新部隊,在敵人飛機大炮坦克的攻擊下打得非常英勇頑強,而且極有章法:他們對前沿部隊實行疏散配置,火炮也分散隱蔽,待敵步兵接近陣地時,步炮兵才突然開火;對于白天丟失的陣地,夜間再組織反擊將其奪回。用這種辦法,在一線陣地頂住了敵人,表現出極高的戰斗素養。
前國軍部隊還把土八路的招數也學得很像那么回事兒。
1月15日,就在李奇微采用“磁性戰術”發起試探性進攻的當天,第一五0師第四四九團一部就在金良場里設伏,解決了美步兵第三師師部搜索連50余人,繳獲通訊吉普車7輛,各種槍17支,迫擊炮3門,殺了敵人一個下馬威。
1月25日晚,第一四九師第四四七團第三營副營長戴汝吉率領第八連17名戰斗骨干潛入水原城,一直攪活了大半夜,消滅美軍一個憲兵排,抓了7個美國俘虜,最后把城南和城北的美軍挑逗得互相用炮火對轟了一夜。
他們帶著大包小包的美國罐頭,風風光光地打道回營。
這就是傳頌一時的“十八勇士大鬧水原”。
29日,在谷沙里陣地,第一四八師第四四三團第七連連續擊退美步兵第三師一個連至一個營兵力在8輛坦克和10余門火炮掩護下的8次沖擊,斃傷俘敵200余人。
同日,第四四四團第八連在速達一里陣地,擊退美步兵第二十四師一個營在5輛坦克、10余架飛機、10余門火炮掩護下的4次進攻。
彈盡糧絕之時,他們仍死戰不退,用刺刀和石頭守住了陣地。
30日,“聯合國軍”增加兵力,集中3 000余人,配以80輛坦克、20余架飛機,猛烈攻擊第一四九師第四四七團東遠里陣地,該團官兵沉著應戰,輪番進入陣地,打垮了敵人4次沖擊。第七連第一排排長韓家楨率第二班6名戰士在東遠里前面的小樹林前哨陣地在敵人8架飛機和12門火炮的持續轟擊下頑強堅持戰斗,最后韓家楨和二班長崔洪成等6人均犧牲和負傷,只剩下一個名叫高喜有的戰士,仍然守住了陣地。
他們的陣地前躺了42具敵人尸體。
截止31日,“聯合國軍”每天都能占領兩個山頭,但每天都占領的是同樣的兩個山頭——這是因為第五十軍采取的“晝失夜反”戰術,“聯合國軍”白天占去的陣地,往往晚上就被第五十軍部隊的迅猛的反沖擊奪回。
打得有勇有謀。
這幾支部隊都受到了志司的通令嘉獎。
“曾澤生打得不錯,這次改裝蘇式裝備,優先安排第五十軍?!?BR> 賞罰分明的彭德懷對這支起義部隊非常滿意。
同時,志愿軍司令部根據第五十軍的防御作戰經驗,向全軍各部隊發出戰術指示,強調進行野戰陣地防御,必須做好工事,采取疏散的縱深兵力配備,即每一陣地只以少數兵力加強輕火器進行防守,才能減少傷亡,保持防御的穩定性;必須以短促、突然、猛烈的火力配合陣前反擊,才能有效地阻止敵人的進攻;必須作好對敵實施反擊的充分準備、較大的反擊必須于夜間進行,才能收到大的效果;同時還特別強調,不能死守一地,在爭取到一定時間或無力防守時,應主動地轉移陣地,并盡力堅持夜間轉移,以減少傷亡。
在中朝軍隊尚未建立起鞏固的防御體系的時候,機動防御既是一種必要,也是一種被迫。
2月1日前,西線韓集團第三十八軍、第五十軍和東線鄧集團第四十二軍全部按預定部置完成敵前展開。西線部隊投入頑強的阻擊,東線部隊且戰且走,繼續執行放敵深入。
至此,第一線部隊已付出8 000余人的傷亡代價,估計給敵人造成的傷亡為4 000余人。
血肉搏擊鋼鐵,山河為之動容。
同日,聯合國通過決議,宣布中國為侵略者。
“我們的盟國……有點勉強地于2月1日和我們一起通過了對中國侵略的遣責。”
美國國務卿迪安·艾奇遜在其回憶錄中回憶說。
彭德懷聽到這個消息嗤之以鼻:
“聯合國讓美國人說了算,算什么聯合國?齊楚燕趙韓魏秦,七國歸一,我們才是聯合國哩!
我們宣布美國是侵略者!”
上一章 下一章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