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zhàn)爭中的美國士兵霍華德:我在中國50年
李筱丹
這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美國老人:在朝鮮戰(zhàn)場被俘后,1954年卻放棄了返回美國的機會,來到中國定居。他當過造紙廠的研究人員、中國人民大學的大學生,后來又成為一名大學英語老師。在山東生活的近50年中,他幾乎經(jīng)歷了新中國的整個發(fā)展歷程。他就是如今已經(jīng)80歲高齡的霍華德。當年究竟是怎樣的原因讓他甘愿留在了中國?幾十年間,他在中國的生活情況怎樣?帶著疑問,記者在濟南市的山東醫(yī)科大學(現(xiàn)已歸入山東大學)的家屬樓里見到了風趣慈祥的霍華德老師。
■“對新中國充滿了信心,我決定留下”
霍華德1925年生于美國得克薩斯州。1950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剛剛從美國休斯敦大學化學系畢業(yè)的霍華德應征入伍,接著被派往朝鮮戰(zhàn)場,在“聯(lián)合國軍”第60軍擔任偵察員。戰(zhàn)爭開始后不久,霍華德就成了朝鮮碧潼戰(zhàn)俘營的一名戰(zhàn)俘。
回憶起當年在戰(zhàn)俘營的生活,霍華德說:“我在戰(zhàn)俘營的日子里,深深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言行所感動。當時,美軍實施空中‘絞殺戰(zhàn)’封鎖志愿軍交通運輸線,企圖阻止中朝軍隊的反擊,這給前線部隊和對戰(zhàn)俘的物資供應都帶來極大的困難,志愿軍戰(zhàn)士每天都在吃玉米、高粱、咸菜。但是,志愿軍卻組織專門的車輛冒著被美國飛機轟炸的危險,從國內(nèi)運來水果、面粉、牛肉為我們改善生活。志愿軍還幫我們建立了俱樂部、圖書閱覽室。我還在戰(zhàn)俘營里度過了難忘的圣誕節(jié)。這些豐富多彩的生活,使我淡化了想家的念頭。剛開始,我很怕管理戰(zhàn)俘營的志愿軍戰(zhàn)士們,后來我卻和他們交上了朋友,建立了很深的友誼。就是這段生活,讓我清楚地認識了中國、認識了善良的中國人民。”
從1951年到1953年7月24日,朝鮮停戰(zhàn)談判進行了兩年多。當朝鮮停戰(zhàn)談判達成協(xié)議時,美方卻遲遲不肯交換戰(zhàn)俘。為了表示對美方這種行為的抗議和不滿,霍華德和21名美國戰(zhàn)俘、1名英國戰(zhàn)俘拒絕遣返,要求留在中國。他們的這一決定引起一片嘩然:親戚朋友們認為他們“瘋了”;美國政府則派出了牧師與神父來做思想工作,甚至播放親友的錄音進行規(guī)勸,但他們還是決定要留下。“因為我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了信心”。最后.他們向中國紅十字會申請,獲得批準留在了中國。
■“1954年,我在工廠工資比毛主席還要多”
1954年2月,霍華德等22名戰(zhàn)俘來到了中國,并被中國政府授予“國際和平戰(zhàn)士”稱號。“我和溫納瑞斯(一名美國戰(zhàn)俘,現(xiàn)已去世)被安排到濟南造紙西廠工作。由于我在大學里學的是化學,便到造紙廠材料研究室工作,負責紙張成分研究。”那時候,中國剛成立不久,內(nèi)憂外患,各方面都十分困難。但是國家對霍華德這些外國人卻很照顧,那時候工廠發(fā)給他們的工資是每月206元,比毛主席的還多6元,這可是中國普通工人工資的好幾倍。
“我剛到濟南的時候,幾乎不會說漢語。多虧研究室的一位女同事對英語略知一二,我們一邊用手比畫一邊做實驗。后來我自學了漢語,漸漸地,我就可以和工友們自由溝通了。他們沒有把我當外人。”優(yōu)厚的待遇和工友的照顧讓霍華德堅定了繼續(xù)留在中國的想法。
在工友的介紹下,霍華德認識了山東姑娘辛麗華。“我的妻子善良、美麗,我對她一見鐘情。1956年11月1日,我們舉行了中式的婚禮。”回憶起當年的往事,霍華德老人至今依然一臉的幸福與激動。1957年,他們的大女兒霍麗德出生。“關于給孩子起名的事,妻子剛開始非常不滿意。因為女兒的名字和我的中文名字只差一個字,按照中國的習俗,這樣是很不得體的。可是在西方,為了表示對長輩的愛戴,孫子經(jīng)常會和爸爸、爺爺?shù)拿窒嗤W詈螅平馊艘獾钠拮舆€是認可了我的想法,用取自媽媽名字的‘麗’字,和取自爸爸名字的‘德’字,來作為女兒的名字。”1960年,小女兒辛淑嬌降生,霍華德讓女兒隨了妻子的姓。霍華德在工廠里兢兢業(yè)業(yè),妻子在家里相夫教子,日子雖然平淡,但一家四口卻過得其樂融融。
■中國大學里的洋學生
不知不覺中,霍華德已經(jīng)在工廠里愉快地度過了近10個年頭。1963年,經(jīng)過工廠推薦,中國紅十字會保送他和溫納瑞斯到中國人民大學學習主修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由于漢語水平比較好,霍華德沒有經(jīng)過漢語預科學習,直接與其他中國學生一起聽老師用漢語授課。在臨近畢業(yè)的時候,“文革”開始,中國的同學們都投入到運動的大潮中,課堂上只剩下霍華德、溫納瑞斯和另外兩位來自喀麥隆的學生。雖然霍華德等幾位外國人沒有受到“文革”的沖擊,但是也失去了留校任教的機會。1967年,霍華德在中國人民大學如愿拿到結業(yè)證書后,繼續(xù)回到造紙廠工作。
■離家24年后,才第一次回到美國
雖然留在了中國,但霍華德從未間斷與大洋彼岸的親人的書信往來。1974年春天,母親來信告訴霍華德:父親去世了。此時的霍華德想起自己已經(jīng)遠離家鄉(xiāng)二十余年,不免悲從中來,萌發(fā)了想回國探親的想法。那時,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剛剛結束訪華活動,中美外交開始好轉(zhuǎn)。霍華德抱著試試看的心情,給在北京的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寄了一份回國探親申請。沒想到一個月后,霍華德得到了國家批準的六個月的假期,前往位于北京的美國政府設在中國的外事代辦處辦理回國事宜。在霍華德向他們出示了他在美國的社會保障保險號碼、駕駛執(zhí)照、入伍參軍時的證明文件和在朝鮮戰(zhàn)場參戰(zhàn)時的照片后,被驚得目瞪口呆的工作人員只說了一句話:“歡迎你再次回到美國。”
回到家鄉(xiāng)的霍華德見到了久別的母親和兩位弟弟,親人們問得最多的還是:“在中國過得好嗎?中國政府有沒有虧待你?”親人們再次勸說霍華德回美國定居。但是霍華德卻說道:“以前我是因為對中國滿懷信心才選擇留下的;現(xiàn)在我有了滿意的工作,也娶妻生子,組建了幸福的家庭,我想我的家應該在中國。”母親明白了兒子的心意,也就不再規(guī)勸。由于中國政府給子霍華德等幾位外國人每四年回國探親假期(國家承擔一切費用)的政策,所以霍華德探望親朋好友的機會越來越多了。
■面對SARS,他是最勇敢的老師
從1979年開始,霍華德開始到山東醫(yī)科大學擔任英語老師。回憶第一次走上講臺的情形時,霍華德笑了:“因為我從來沒有當過老師,所以我不知道該如何開始講課。那時由于剛剛改革開放,學校里的外教幾乎沒有。同學們一聽要有一位美國人來教英語,都很興奮,沒等到上課時就把可容納200多人的階梯教室擠滿了。我走進教室,抬頭一看黑鴉鴉的一片都是人,連過道上都站滿了人。突然,我在教室的門口看見了外語研究室的另幾位老師。我剛想上前請教他們該如何講課時,老師們沖我一笑說:‘霍老師,我們是來學習的’。當時,我就更緊張了。我不知道上課后的第一句話是怎么開始的,不過那堂課我上得很成功。漸漸地,我不再緊張了,我發(fā)現(xiàn)與學生交流讓我感到很幸福。從此以后,每天晚上我基本都在辦公室里輔導學生們英語或者給他們講我過去的經(jīng)歷,周末我還會帶著他們?nèi)ヅ狼Х鹕剑遗c學生們之間的感情很深。他們畢業(yè)后有很多人去了美國當醫(yī)生,現(xiàn)在我每年回美國時都會去看他們。”
由于霍華德嚴謹而又不失風趣的教授方法深受學生們喜愛,早該到了退休年齡的他直到2000年才離開課堂。
2003年,“非典” 肆虐中國。在山東醫(yī)科大學任教的外籍教師紛紛回國,學校里的英語老師資源一度告急。當校方在萬般無奈之下打電話向霍華德老師求助時,他爽快地答應了。“您當時不害怕‘非典’嗎?”記者問道。“沒什么可怕的。學校遇到困難,我應該出把力。”就這樣,面對“非典”,78歲高齡的霍華德老師再次出現(xiàn)在課堂上。學生們不禁為霍老師的敬業(yè)所感動,在校園網(wǎng)BBS的留言上,學生們寫道:“霍華德老師是我們見過的最最敬業(yè)、勇敢的老師。老師,我們愛您!”
■“我是老年籃球隊的老大”
現(xiàn)在霍華德已經(jīng)正式退休在家,他的老年生活非常充實。他每天早上不到5時就起床,在校園里慢跑。早飯過后,每周一、三、五和老年籃球隊的隊友們在濟南皇亭體育館打籃球;二、四、六則和濟南青松老年長跑隊的隊友們徒步爬干佛山。霍華德用地道的中國話告訴記者:“我可是濟南老年籃球隊的老大啊!我不僅是他們的隊長,也是籃球隊里年齡最大的球員。我每年都會與青松老年長跑隊參加‘泰山國際登山節(jié)’,去年我們隊還拿到老年組前幾名呢。”
記者與霍華德老師的談話是在“NBA休斯敦火箭隊”的話題中結束的,原來他是火箭隊的超級球迷,只要有火箭隊比賽的轉(zhuǎn)播,他絕對一場不落。看到霍華德老師侃侃而談的矍鑠表情,記者不禁被他那種樂觀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所感染。真心祝愿這位來自美國的老人在中國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快樂。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