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振興中華! (七)
------重重迷霧中的路線斗爭(8)
八、彭德懷借東風
作者:九月十五(lujun1999)
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國防部長彭德懷在五九年廬山會議的下臺,一直是右派和極右派攻擊毛主席的利器,說什么《彭德懷意見書》,對在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運動中所犯錯誤提出批評,毛主席容不得彭德懷的批評,把彭德懷打成右傾機會主義。當我們了解真實的歷史之后,我們就會發現這種說法不對。為什么呢?我們先來看 1962年1月27日 劉少奇《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其中有一段談到了彭德懷下臺的原因。現摘錄如下:
這里要附帶說明一個問題。彭德懷同志在1959年廬山會議中間,寫過一封信給毛主席。我們在廬山會議上進行了反對彭德懷同志的右傾機會主義反黨集團的斗爭。我們展開這場斗爭是不是只是因為彭德懷同志寫了這封信呢?不是的。僅僅從彭德懷同志的那封信的表面上來看,信中所說到的一些具體事情,不少還是符合事實的。一個政治局委員向中央的主席寫一封信,即使信中有些意見是不對的,也并不算犯錯誤。問題不是彭德懷同志這封信寫錯了。問題不在這里。廬山會議之所以要展開反彭德懷同志的反黨集團的斗爭,是由于長期以來彭德懷同志在黨內有一個小集團,他參加了高崗饒漱石反黨集團。在反對高、饒集團的時候,沒有把他提出來。他是高、饒集團的余孽。。。。。。。更主要的不是高崗利用彭德懷,而是彭德懷利用高崗。他們兩人都有國際背景,他們的反黨活動,同某些人在中國搞顛覆活動有關。彭德懷同志除了在廬山寫了那封信以外,還有很多其他的背后活動。他在黨中央進行派別活動,他陰謀篡黨。所以,在廬山會議進行反對彭德懷反黨集團的斗爭是完全必要的,完全正確的。我們把隱藏在黨內幾十年的隱患揭發出來,把它清除,從長遠講,對于我們黨是有重大歷史意義的。
彭德懷同志那封信上所指責的一些事情,是黨中央早就講過的,而彭德懷同志在廬山會議以前,卻一直不講。兩次鄭州會議,武昌會議,上海會議,他都是參加的他都不講。甚至廬山會議的初期,他也不講。到廬山會議中間,他才把那封信拿出來,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那個時候,我們已經討論如何繼續鄭州會議的工作。進一步糾正我們工作中的缺點錯誤。在彭德懷同志看來,如果那個時候再不講,以后就沒有機會講了。所以他急急忙忙地把那封信拿出來,企圖利用我們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向黨進攻,以便達到他個人和他的小集團的篡黨的目的。彭德懷同志想篡黨,這就是廬山會議要展開那場斗爭的根本原因。必須在這里把這一點說清楚,目的是把有些同志和彭德懷同志區別開來。有些同志也講過一些同彭德懷講過差不多的話,例如什么大煉鋼鐵'得不償失'呀,什么食堂不好、供給制不好呀,人民公社辦早了呀,等等。但是這些同志和彭德懷不一樣,他們可以講這些話,因為他們沒有組織反黨集團,沒有要篡黨。彭德懷同志帶領我國軍事代表團在國外走了幾個月,回來以后就急急忙忙寫了那封信,是有陰謀的。當然,不了解情況的同志,是看不清楚的。在廬山會議的時候,有些同志也看不清楚,那不能怪他們。
讀了劉少奇《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我們就會發現改革開放以來宣揚的“彭德懷意見書,對在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運動中所犯錯誤提出批評,毛澤東容不得彭德懷,把彭德懷打成右傾機會主義。”純粹是LD教條主義集團縱容下的胡說八道。假如是毛主席容不得彭德懷對在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運動中所犯錯誤提出批評而把他打倒,很自然的邏輯推理結果就是在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運動中犯錯誤的人就是毛主席。從而很隱蔽的把真正犯錯誤的劉鄧保護起來,從而把劉鄧朔造成一貫正確。最終的目的就是把LD教條主義集團人為禍害的“三年困難時期”的責任移臟嫁禍到毛主席身上。
真實的歷史告訴我們。根據劉少奇的說法,彭德懷被打倒并不是《彭德懷意見書》,即使《彭德懷意見書》有些意見不對,也不算犯錯誤。彭德懷被打倒的實際原因是有人認為他是高崗饒漱石反黨集團的的余孽,這個余孽借廬山會之機,企圖利用我們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向黨進攻,篡黨奪權。劉少奇所說的“企圖利用我們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向黨進攻,篡黨奪權。”這又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情況之下呢?
前文已經說過,從1958年11 月第一次鄭州會議到1959 年 4 月中國共產黨八屆七中全會,毛主席一直在持續糾偏。為了進一步糾偏,才又舉行廬山會議。這個偏是什么呢?還不就是LD教條主義集團 “打著紅旗反紅旗”的“形左實右”行動。我們再來看一看廬山會議的原始安排及經過。我們就會發現改革開放之后所宣揚的“彭德懷在五九年廬山會議下臺的原因”是不對的。
參會人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各省委第一書記、中央和國家機關一些部門的負責同志。
會議日期: 7月2日 — 7月15日 左右。
會議議題:毛主席在 6月29日初 定的十四個問題的基礎上增加到十九個:1、讀書問題,高干讀《政治經濟學》,地縣自編《好人好事》、《壞人壞事》和《黨的政策》三本;2、當前形勢問題,好轉沒有?何時好轉?3、今年的任務問題;4、明年的任務問題;5、四年的任務問題(五年計劃的框子);6、當前的宣傳問題;7、綜合平衡問題;8、群眾路線問題;9、建立和加強工業企業的各項管理制度和提高工業產品質量問題;10、體制問題;11、協作關系問題;12、公共食堂問題;13、學會過日子問題(如何過日子);14、糧食三定政策問題;15、農村初級市場的恢復問題;16、使生產小隊成為半核算單位問題;17、農村黨團組織的領導作用問題;18、國際形勢問題;19、團結問題。
會議開法:決定采取先分后合的辦法,先開幾天分組座談會,討論十九個問題,然后再用兩三天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必要的文件。
會議目的:分析形勢,以便從“左”的錯誤中汲取教訓,對今后工作做出科學安排。
通過了解廬山會議的原始安排,我們就會發現,廬山會議只不過是毛主席從1958年11 月第一次鄭州會議開始的持續糾偏會議中的一個。會議的目的還是從從“左”的錯誤中汲取教訓,對今后工作做出科學安排。會議所討論的19個議題,他所涉及到的深度和廣度,都遠遠超過了彭德懷的意見書。
7月2日 ,廬山會議正式開始。毛主席講話后,會議圍繞這十九個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彭德懷參加西北小組討論。
7月10日下午 ,毛澤東召集會議并作長篇講話,對全局做了歸納,指定楊尚昆、胡喬木、陳伯達、吳冷西、田家英組成起草小組,負責起草《廬山會議諸問題的議定紀錄》,準備于 7月15日 左右結束會議。毛澤東在講話中指出:對一些批評大躍進、人民公社的,不論誰批評,都要承認有缺點錯誤,不要戴帽子,不要一罵了之。再一次強調了黨的團結問題,并指出:在(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這個問題上,認識不一致,黨內就不能團結,這是關系到全黨全民的問題。
7月13日晚 ,彭德懷起草給毛澤東的信。
7月14日 ,《議定紀錄》第一稿印發會議討論。同日,彭德懷將信送毛澤東。我們再來讀一讀彭德懷的信。
彭德懷意見書
彭德懷
主席:這次廬山會議是重要的。我在西北小組有幾次插言,在小組會還沒有講完的一些意見,特寫給你作參考。但我這個簡單人類似張飛,確有其粗,而無其細。因此,是否有參考價值請斟酌。不妥之處,煩請指示。
甲、1958年大躍進的成績是肯定無疑的。
根據國家計委幾個核實后的指標來看,1958年較1957年工農業總產值增長了48.4%,其中工業增長了66.1%,農副業增長了25%(糧棉增產30%是肯定的),國家財政收入增長了43.5%。這樣的增長速度,是世界各國從未有過的。
突破了社會主義建設速度的成規,特別是像我國經濟基礎薄弱,技術設備落后,通過大躍進,基本上證實了多快好省的總路線是正確的。不僅是我國偉大的成績,在社會主義陣營也將長期的起積極作用。
1958年的基本建設,現在看來有些項目是過急過多了一些,分散了一部分資金,推遲了一部分必成項目,這是一個缺點。基本原因是缺乏經驗,對這點體會不深,認識過遲。因此,1959年就不僅沒有把步伐放慢一點,加以適當控制,而且繼續大躍進,這就使不平衡現象沒有得到及時調整,增加了新的暫時困難。但這些建設,終究是國家建設所需要的,在今后一兩年內或者稍許長一點時間,就會逐步收到效益的。現在還有一些缺門和薄弱環節,致使生產不能成套,有些物資缺乏十分必要的儲備,使發生了失調現象和出現新的不平衡就難以及時調整,這就是當前困難的所在。因此,在安排明年度(1960年)計劃時,更應實事求是和穩妥可靠的基礎上,加以認真考慮。對1958年和1959年上半年有些基本建設項目實在無法完成的,也必須下最大決心暫時停止,在這方面必須有所舍,才能有所取,否則嚴重失調現象將要延長,某些方面的被動局面難以擺脫,將妨礙今后4年趕英和超英的躍進速度。國家計委雖有安排,但因各種原因難予決斷。
1958年農村公社化,是具有偉大意義的,這不僅使我國農民將徹底擺脫窮困,而且是加速建成社會主義走向共產主義的正確途徑。雖然在所有制問題上,曾有一段混亂,具體工作中出現了一些缺點錯誤,這當然是嚴重現象。但是經過武昌、鄭州、上海等一系列會議,基本已經得到糾正,混亂情況基本上已經過去,已經逐步的走上按勞分配的正常軌道。
在1958年大躍進中,解決了失業問題,在我們這樣人口眾多的、經濟落后的國度里,能夠迅速得到解決,不是小事,而是大事。
在全民煉鋼鐵中,多辦了一些小土高爐,浪費了一些資源(物力、財力)和人力,當然是一筆較大損失。但是得到對全國地質作了一次規模巨大的初步普查,培養了不少技術人員,廣大干部在這一運動中得到了鍛煉和提高。雖然付出了一筆學費(貼補20余億),即在這一方面也是有失有得的。
僅從上述幾點來看,成績確是偉大的。但也有不少深刻的經驗教訓,認真地加以分析,是必要的有益的。
乙、如何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
這次會議,到會同志都正在探討去年以來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并且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意見。通過這次討論,將會使我們黨的工作得到極大好處,變某些方面的被動為主動,進一步體會社會主義經濟法則,使經常存在著的不平衡現象,得到及時調整,正確的認識“積極平衡”的意義。
據我看,1958年大躍進中所出現的一些缺點錯誤,有一些是難以避免的。如同我們黨30多年來領導歷次革命運動一樣,在偉大成績中總是有缺點的,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現時我們在建設工作中所面臨的突出矛盾,是由于比例失調而引起各方面的緊張。就其性質看,這種情況的發展已影響到工農之間、城市各階層之間和農民各階層之間的關系,因此也是具有政治性的。是關系到我們今后動員廣大群眾繼續實現躍進的關鍵所在。
過去一個時期工作中所出現的一些缺點錯誤,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客觀因素是我們對社會主義建設工作不熟悉沒有完整的經驗。對社會主義有計劃按比例發展的規律體會不深,對兩條腿走路的方針,沒有貫徹到各方面的實際工作中去。我們在處理經濟建設中的問題時,總還沒有像處理炮擊金門、平定西藏叛亂等政治問題那樣得心應手。另方面,客觀形勢是我國一窮(還有一部分人吃不飽飯,去年棉布平均每人還只18尺,可縫一套單衣和兩條褲叉)二白的落后狀態,人民迫切要求改變現狀。其次是國際形勢的有利趨勢。這些也是促使我們大躍進的重要因素。利用這一有利時機,適應廣大人民要求,加速我們的建設工作,盡快改變我們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創造更為有利的國際局面,是完全必要和正確的。
過去一個時期,在我們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風方面,也暴露出不少值得注意的問題。這主要是:1、浮夸風氣較普遍地滋長起來。去年北戴河會議時,對糧食產量估計過大,造成了一種假象。大家都感到糧食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因此就可以騰出手來大搞工業了。在對發展鋼鐵的認識上,有嚴重的片面性,沒有認真地研究煉鋼、軋鋼和碎石設備、煤炭、礦石、煉焦設備,坑木來源,運輸能力,勞動力增加,購買力擴大,市場商品如何安排等等。總之,是沒有必要的平衡計劃。這些也同樣是犯了不夠實事求是的毛病,這恐怕是產生一系列問題的起因。浮夸風氣,吹遍各地區各部門,一些不可置信的奇跡也見之于報刊,確使黨的威信蒙受重大損失。當時從各方面的報告材料看,共產主義大有很快到來之勢,使不少同志的腦子發熱來。在糧棉高產、鋼鐵加翻的浪潮中,鋪張浪費就隨著發展起來,秋收粗糙,不計成本,把窮日子當富日子過。嚴重的是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容易得到真實情況,直到武昌會議和今年一月省市委書記會議時,仍然沒有全部弄清形勢真象。產生這種浮夸風氣,是有其社會原因的,值得很好的研究。這也與我們有些工作只有任務指標,而缺乏具體措施是有關系的。雖然主席在去年就已經提示全黨要把沖天干勁和科學分析結合起來,和兩條腿走路的方針,看來是沒有為多數領導同志所領會,我也是不例外的。
2、小資產階級的狂熱性,使我們容易犯左的錯誤。在1958年的大躍進中,我和其他不少同志一樣,為大躍進的成績和群眾運動的熱情所迷惑,一些“左”的傾向有了相當程度的發展,總想一步跨進共產主義,搶先思想一度占了上風;把黨長期以來所形成的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作風置諸腦后了。
在思想方法上,往往把戰略性的布局和具體措施,長遠性的方針和當前步驟、全體與局部、大集體與小集體等關系混淆起來。如主席提出的“少種、多收”、“15年趕上英國”等號召,都是屬于戰略性、長遠性的方針,我們則缺乏研究,不注意研究當前具體情況,把工作安排在積極而又是穩妥可靠的基礎上。有些指標逐級提高,層層加碼,把本來需要幾年或者十幾年才能達到的要求,變成一年或者幾個月就要做到的指標。因此就脫離了實際,得不到群眾的支持。諸如過早否定等價交換法則,過早提出吃飯不要錢,某些地區認為糧食豐產了,一度取消統銷政策,提倡放開肚皮吃,以及某些技術不經鑒定就冒然推廣,有些經濟法則和科學規律輕易被否定等,都是一種“左”的傾向。在這些同志看來,只要提出政治掛帥,就可以代替一切,忘記了政治掛帥是提高勞動自覺、保證產品數量和質量的提高,發揮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加速我們的經濟建設。政治掛帥不可能代替經濟法則,更不能代替經濟工作中的具體措施。政治掛帥與經濟工作中的確實有效措施,兩者必須并重,不可偏重偏廢。糾正這些“左”的現象,一般要比反掉右傾保守思想還要困難些,這是我們黨的歷史經驗所證明了的。去年下半年,似乎出現了一種空氣,注意了反右傾保守思想,而忽略了主觀主義“左”的方面。經過去年冬鄭州會議以后一系列措施,一些“左”的現象基本上糾正過來了,這是一個偉大的勝利。這個勝利既教育了全黨同志,又沒有損傷同志們的積極性。
現在對國內形勢已基本上弄清楚了,特別是經過最近幾次會議,黨內大多數同志的認識已基本一致。目前的任務,就是全黨團結一致,繼續努力工作。我覺得,系統地總結一下我們去年下半年以來工作中的成績和教訓,進一步教育全黨同志,甚有益處。其目的是要達到明辨是非,提高思想,一般的不去追究個人責任。反之,是不利于團結,不利于事業的。屬于對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等問題的不熟悉方面,經過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實踐和探討,有些問題是可以弄清楚的。有些問題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摸索,也是可以學會的。屬于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風方面的問題,已經有了這次深刻教訓,使我們較易覺醒和體會了。但要徹底克服,還是要經過一番艱苦努力的。正如主席在這次會議中所指示的:“成績偉大,問題很多,經驗豐富,前途光明”。主動在我,全黨團結起來艱苦奮斗,繼續躍進的條件是存在的。今年明年和后年4年計劃必將勝利完成,15年趕上英國的奮斗目標,在今后4年內可以基本實見,某些重要產品也肯定可以超過英國。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成績和光明的前途。
順致
彭德懷
1959年7月14日
讀完《彭德懷意見書》,我們就會發現《彭德懷意見書》根本就夠不成毛主席要打倒他的理由。《彭德懷意見書》肯定了58年發起的大躍進,肯定了人民公社,批評了公社在所有制上的混亂,批評了浮夸風,批評了“一步跨進共產主義”的錯誤想法,批評了高指標(把本來需要幾年或者十幾年才能達到的要求,變成一年或者幾個月就要做到的指標),批評了過早否定等價交換法則,批評了鋼鐵翻番。這些都是毛主席從1958年11 月以來持續糾偏中的主要觀點。《彭德懷意見書》實際上是支持了毛主席半年多的持續糾偏行動。在毛主席半年多的持續糾偏行動中,毛主席對LD教條主義集團的批評比彭德懷“意見書”對所犯錯誤的批評時間上要早得多,語氣上也要嚴厲得多,批評的次數也要多得多。“什么是共產主義社會?現在并不是人人認識一致,甚至在高級干部中也各說各的,其中有不少胡說。 “無償占有別人勞動成果,這是不允許的。我們對民族資產階級的生產資料都還采用贖買政策,怎么可以無償剝奪農民的勞動成果呢?這樣做,實際是搶產,沒給錢,不是搶是什么?這樣下去,一定垮臺! ” “共產主義沒有飯吃,天天搞共產,實際上是搶產,向富隊共產。舊社會謂之賊。”“武昌會議時,價值法則、等價交換己弄清,但根本不執行,等于放屁。”這些話哪句不比《彭德懷意見書》的語氣要嚴厲呢?毛主席又怎么會因為彭德懷的“意見書”,就把他打倒呢?而且,毛主席自己也在批評這些錯誤。
那彭德懷到底是因何下臺呢?李銳所著〈〈廬山會議實錄〉〉里面說出來了“當彭德懷、張聞天等對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錯誤根源有所批評時,毛澤東就立即將會議的方向扭轉過來”。彭德懷下臺的原因實際上就是“想對58年下半年全面落實《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過程中所犯錯誤的根源進行批評總結”。而這個錯誤根源又是什么呢?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是LD教條主義集團為了推行自己的“中國的生產力水平低,不能走社會主義道路,要先走一段時間資本主義道路” 的經濟發展路線,為了象蘇聯赫魯曉夫一樣奪取黨內最高權力,不惜擾亂國家正常經濟計劃《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而采取的“打著紅旗反紅旗”的“形左實右”行動。而在廬山會議上,毛主席肯定是沒有這個認識。而彭德懷則認為是“小資產階級的狂熱性,使我們犯了左的錯誤”。是誰的小資產階級狂熱性呢?自然是鼓吹窮過渡(農村人均達到150元到200元的消費水平就可以轉為全民所有制,否則等到更高了,轉起來困難多,反而不利。)、浮夸風的彭真、劉少奇。作為參加了毛主席半年多持續糾偏會議的彭德懷,當然不會把矛頭指向毛主席,而是指向了毛主席批評了半年多、實際主持工作的劉少奇。根據黃克誠的揭發,彭德懷在廬山會議上是想要劉少奇等主持中央工作的人士做公開檢討。彭德懷與劉少奇又有歷史恩怨?1954年彭德懷就參與高崗趕劉少奇下臺的行動。高崗失敗了,彭德懷肯定也沒少挨劉少奇的批。個人看法,彭德懷是想借毛主席批評劉少奇的東風(這股風可刮了半年多),抓住了劉少奇擾亂國家正常經濟計劃《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而采取的“打著紅旗反紅旗”的“官僚主義、強迫命令、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 等五股歪風的過錯,要劉少奇做公開檢討,實際上就是要追究劉少奇“打著紅旗反紅旗”形左實右行動的責任。而這,直接又會動搖劉少奇的接班人地位。
我們前面已經說過LD教條主義集團逼宮奪權的陽謀,即:把集體所有制混同于共產主義社會下的全民所有制,把社會主義階段的按勞分配混同于商品極大豐富下的共產主義按需分配,大搞“官僚主義、強迫命令、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等五股歪風,想盡一切辦法破壞農業合作社的管理制度,打擊農業合作社社員的勞動積極性,破壞農業合作社的勞動成果。目的就是要把農業合作社的巨大成果搞垮、搞沒,使社員對農業合作社失去信心,最后就是否定《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否定農業合作化,否定集體所有制經濟,否定毛主席的經濟發展路線,然后給毛主席戴上一頂“不懂經濟”的臭帽子,趕下臺。
彭德懷借毛主席批評劉少奇的東風,要劉少奇做公開檢討,要追究劉少奇“打著紅旗反紅旗”形左實右行動的責任。本來這些責任是要移贓嫁禍到毛主席頭上去的,然后LD教條主義集團才好逼宮奪權。如果彭德懷成功,LD教條主義集團移贓嫁禍就會完全破產,那就更談不上逼宮奪權了。彭德懷的突然發難,差點斷送教條主義集團的陽謀。這才是劉少奇所說的“企圖利用我們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向黨進攻,篡黨奪權。”劉少奇所說這句話的真實含義就是“企圖利用劉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向劉進攻,奪劉接班人的權力。”由此導致LD教條主義集團強烈反擊,彭德懷被LD教條主義集團打成反黨集團,被免去國防部長、軍委副主席職務。
在廬山會議短短的一個月之內,風云變幻。彭德懷要借毛主席的東風,逼劉少奇公開檢討,動搖劉的接班人地位。劉少奇則將《彭德懷意見書》上綱上線為否定大躍進、否定人民公社,否定《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從而引起彭德懷與毛主席的誤會與沖突。其實,LD教條主義集團這種移贓嫁禍、推卸本身責任,將彭的言論上綱上線為否定大躍進、否定人民公社,否定《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等行為,一直到今天還在繼續,李銳所著《廬上會議實錄》大量論述就是明證。1978年,D上臺后用謊言整垮人民公社,事實告訴我們,否定人民公社的正是替劉少奇平反的LD教條主義集團。而在當時,他們都戴著一幅擁護人民公社的假面具蒙蔽了絕大多數干部和群眾。
7月14日 ,彭德懷寫信。
7月15日 ,毛主席收到彭德懷的信。
7月16日 ,重新分組,下發彭德懷的信即《彭德懷意見書》,決定會議延長一周到 7月23日 。
重新分組討論中,LD教條主義集團的還擊很快就出來了。黃克誠、周小舟同意彭德懷的信的總的精神,批評信的措辭;張聞天作長篇發言明確支持彭德懷的意見;還有一些人對彭德懷的信很不滿意,反應激烈,說了一些很重的話。這些對彭德懷的信反應激烈的人是誰?到現在還沒有透露出來,資料還在保密。當然要保密,不能讓老百姓知道。如果讓老百姓知道了,那他們移贓嫁禍“毛主席不能容忍批評畝產萬斤浮夸風、批評一平二調共產風、批評窮過渡、批評高指標、批評過早否定等價交換法則而打倒彭德懷”的忽悠大戲就唱不下去了。這場忽悠大戲唱不下去,那“三年困難時期”人禍的責任又如何能夠栽贓到毛主席身上去呢?當然,只要我們明白了自1953年以來,黨的高層領導人圍繞著“如何建設社會主義?”而展開的路線斗爭,這些反應激烈的人就可以推測出來。鼓吹窮過渡的彭真,應該是在其中。還有網絡傳言說劉赤膊上陣,反應激烈。說彭德懷是魏延的骨頭(魏延腦后有反骨),朱可夫的黨性(蘇聯赫魯曉夫搞宮廷政變,借助元帥朱可夫的軍事力量),馮玉祥的作風,與其你篡黨,還不如我篡黨。意思是說你彭德懷是一個一貫反黨企圖搞軍事政變的偽君子!
7月19日 ,彭德懷根據大家的要求在小組會上對信做解釋,大意是:意見書是倉促寫成,提供主席參考的,文字上難免有不正確的地方;對總路線的正確性是一點也不懷疑的,大家不要誤會他認為我們的黨是小資產階級的黨,他是就過去一個時期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來源提出這個問題的。根據彭德懷的解釋,我們可以很容易的反推出LD教條主義集團在極力將彭德懷的信上綱上線為反對總路線,反對大躍進,反對人民公社,反對《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并反黨(攻擊我們黨是小資產階級的黨)。
7月20日凌晨 ,楊尚昆向毛澤東匯報各組討論的情況,毛澤東講了四點意見:1、欠債是要還的,不能出了錯誤,一推了之。去年犯了錯誤,每個人都有責任,首先是我。2、缺點還沒有完全改正,現在腰桿子還不硬,這是事實。不要回避這些事情,要實事求是。3、有些氣就是要泄,浮夸風、瞎指揮、貪多貪大這些氣就是要泄。4、準備和那些不愿意承認錯誤也不愿意聽別人講他錯誤的人談一談,讓他們多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毛主席的四點意見,條條都是指向在一線實際主持工作的劉。1、劉出了錯誤,不能一推了之,欠債要還。毛主席替劉承擔了部分責任。2、劉的缺點還沒有完全改正,腰桿子不硬,擋不住彭德懷的追究。3、劉的浮夸風、瞎指揮、貪多貪大要改正。4、準備和劉談一談,讓他們多聽取各方面的意見。
7月21日 ,張聞天作長篇發言,系統論敘了“大躍進”以來的缺點和錯誤,并從理論上進行了分析。
7月22日 ,有人極力上綱上線彭德懷的信是對著總路線,對著毛主席的。22日的會議是個轉折點,20日毛主席還認同劉犯了錯誤,準備和不愿承認錯誤的他們談一談。在22日的會議之后,毛主席的態度開始改變。據李銳著《廬山會議實錄》透露“7 月22 日,由彭真接替周恩來,主持廬山會議的討論工作。”
7月22日晚 ,毛澤東與劉少奇、周恩來碰頭,商量準備第二天的大會。此夜,毛主席“吃了三次安眠藥,睡不著”。 7月23日 ,毛主席發表講話,對否定農業合作化,否定大躍進,否定《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的錯誤思想發出反擊。
毛澤東 7月23日 講話之后,給人的印象就是LD教條主義集團的能量非常大。一個星期的時間,就把彭德懷發起追究劉少奇“畝產萬斤的浮夸風、一平二調的共產風、三-五年進入共產主義社會的窮過渡”責任的議題扭曲為否定農業合作化,否定大躍進,否定《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的議題。由此引起毛主席 7月23日 的強烈反擊。在毛主席的強烈反擊下,彭德懷追究劉少奇“畝產萬斤的浮夸風、一平二調的共產風、三-五年進入共產主義社會的窮過渡”的責任,逼劉少奇作檢查基本上化為烏有。LD教條主義集團移臟嫁禍、逼宮奪權的陽謀得以繼續實施。
7月25日 ,毛主席召集中央常委和協作區主任會議,講了四點意見:1、會議也還要繼續展開,相互有什么意見都講完,敞開來講;2、現在要對事也要對人;3、前一段主要是糾“左”,現在要反右,因為現在右傾抬頭了;4、要劃清界線,要跟動搖的、右傾的劃清界線。
7月27日 ,毛澤東又批示印發了幾個材料。其中一個材料是江西省中級黨校學員對人民公社的各種看法,如認為人民公社沒有優越性,公社建立得太快了,是一個“早產兒”;中央關于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的決議是“心血來潮”;“共產風”是上面刮下來的,等等。還有一個材料是國務院秘書廳干部學習簡報,認為建立人民公社的條件不成熟,人民公社的發展不符合我們黨“一切經過試驗”的傳統;“全民煉鋼”的口號是不對的,全民大煉鋼鐵得不償失,“以鋼為綱”的口號有問題;五個并舉成了百廢俱興,兩條腿走路成了多條腿走路。
7月28日 ,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召開八屆八中全會。
7月31日 ,毛澤東宣布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結束。
8月1日 ,預備會上毛澤東對彭德懷說:“我66歲,你61歲,我快死了,許多同志有恐慌感,難對付你,許多同志有此顧慮。”(李銳:《廬山會議實錄》,第193頁)
8月2日下午 ,八屆八中全會在廬山開始舉行。
8月16日 ,八屆八中全會宣告結束。全體會議通過了《關于以彭德懷同志為首的反黨集團的錯誤的決議》(決定:免去彭德懷國防部長職務、軍委副主席職務,仍保留政治局委員和副總理職務。生活待遇不變),《為捍衛黨的總路線、反對右傾機會主義而斗爭的決議》。
從 7月14日 開始,彭德懷借毛主席批評劉少奇的東風(這股風可刮了半年多),抓住了劉少奇擾亂國家正常經濟計劃《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而采取的“打著紅旗反紅旗”的“共產風、窮過渡、浮夸風、高指標”行動的過錯,要劉少奇做公開檢討。到 8月16日 ,彭德懷以“高崗饒漱石反黨集團余孽陰謀篡黨”的罪名被打倒。 彭德懷的下臺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后果。
后果一、黨內除了最高領導人毛主席之外,沒有一個人能夠批評劉。任何敢于批評劉的人都被打成反黨集團的反黨分子。遠的有高崗,近的有彭德懷。高崗的職務:國家副主席(毛澤東任主席,朱德、劉少奇、高崗任副主席)、黨中央日常工作三人輪流值班者之一(黨中央日常工作實行劉少奇、周恩來、高崗輪流值班負責制;一人輪流值班一周)。彭德懷的職務: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國防部長。國家副主席的高崗,軍委副主席的彭德懷都因批評劉而被打成反黨集團,職務低于他們的還有誰敢批評劉的錯誤,高崗、彭德懷就是前車之鑒。
后果二、真心實意支持毛主席搞好農業合作化的領導人在黨內高層被邊緣化。國家副主席的高崗是毛主席搞農業合作化的堅定支持者,劉是毛主席搞農業合作化的堅定反對者。結果是堅定支持毛主席搞農業合作化的高崗成了反黨集團,堅定反對毛主席搞農業合作化的劉成了毛主席培養的黨和國家的接班人。同樣,軍委副主席彭德懷支持毛主席自1958年11 月第一次鄭州會議開始的持續糾偏行動。而劉反對毛主席自1958年11 月第一次鄭州會議開始的持續糾偏行動,拿毛主席的話說就是“武昌會議時,價值法則、等價交換己弄清,但根本不執行,等于放屁。”結果呢?軍委副主席彭德懷又成了反黨集團,而劉接班人的地位更加穩固。用行動支持毛主席想法的人都成了反黨集團,用行動反對毛主席想法的人個個加官進爵。還有誰敢支持毛主席搞好農業合作化?又還有誰想支持毛主席搞好農業合作化呢?
后果三、完全斷送了毛主席自1958年11 月第一次鄭州會議開始的持續糾偏的成果。軍委副主席彭德懷的職務不能說不高,資格不能說不老,卻因為支持毛主席的持續糾偏而被打成反黨集團。而這一切,都經過了毛主席的同意。即使心里支持毛主席糾偏想法的人,恐怕也對毛主席失去了信心。還有誰會相信毛主席真的要糾偏呢?已經不相信了。毛主席在廬山會議之后的幾年內,在黨內成為孤家寡人,被黨內高層領導人敬而遠之。
后果四、LD教條主義集團逼宮奪權的陽謀得以繼續實施,中國人即將迎來餓死幾十萬人的三年困難時期。
Lujun1999
2008-10-14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