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兵行詭道 老麥克仁川登陸
廟算玄機 小參謀北京預警
兵者,
詭道也!
——《孫子·始計》
不論他持多么激烈的反共態度,不管他有多少這樣或那樣的毛病,公道地說,作為大軍統帥,麥克阿瑟可以毫無愧色地躋身于杰出者之列。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乃將門之后,西點軍校1903年優秀畢業生,畢業時年僅23歲即授上尉軍銜。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赴法國作戰,歷任參謀、師參謀長、步兵第八十四旅旅長及步兵第四十二師師長。因表現出色,戰爭結束后被授予準將軍銜,爾后回國就任母校西點軍校校長。1925年晉少將軍銜。1928年任駐菲美軍司令。1930年升任美國陸軍參謀長,晉上將軍銜。1935年卸任,重返菲律賓任美國軍事顧問團團長。1937年退出現役。1941年7月重入現役,以中將軍銜出任遠東美軍總司令。珍珠港事件后,出任西南太平洋盟國武裝部隊總司令,指揮盟軍在太平洋地區的作戰。因其戰功卓著,1944年10月,晉五星上將軍銜。他首創的“跳島作戰”戰略,更使他在太平洋戰爭中名聲大噪。大戰結束后,在密蘇里戰艦上主持日本投降儀式。朝鮮戰爭爆發后,就任“聯合國軍”總司令,成為美軍中資格最老的五星上將。
此公的特點是思維活躍,喜歡別出心裁,突發奇招,以指揮兩棲登陸作戰見長。在太平洋作戰中,他首創大幅度機動蛙跳戰法,把頑強固守在許多島嶼上的日本軍隊變成了不堪一擊的散兵游勇。他所指揮的11次側翼登陸作戰,11次大見成效。
的確功力非凡。
可缺點也很要命。
拋開他性格中那些令人厭惡的缺陷不說——諸如愛說大話出風頭等等,缺乏政治頭腦和戰略遠見這個致命頑疾,就很是讓白宮的那些政治家們感到頭痛。本來,作為美利堅合眾國一個戰略區域的統帥,具備這樣的素養應該是順理成章天經地義的事情,沒什么好說的??膳錾消溈税⑸@樣戰功赫赫的名將,誰也不能不把那些理想主義的標準大打折扣。
碰巧老麥克又是那種不懂政治又偏偏喜歡摻和政治的人。比如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初,他就不顧歐洲戰爭正打得難分難解的大局,鼓吹“對日作戰第一”,結果在羅斯福那里碰了個不軟不硬的釘子;大戰后,在美國對亞洲事務的政策上,每每與白宮意見相左,偏又喜歡自作主張一意孤行,弄得上上下下皆有不滿之意。只礙著他三朝元老的身分,或是敢怒而不敢言,或是想言而不便言,因而也就越發地使他趾高氣揚。
不過,作為大軍統帥,麥克阿瑟還是挺有名將風范的。
朝鮮戰爭爆發后的第五天,他就乘自己的座機飛往朝鮮,在水原機場險遭朝鮮人民軍空軍的一架雅克飛機攻擊。降落后,不顧疲勞,立即要趕往前沿視察。
當隨員們勸阻時,麥克阿瑟斷然拒絕:
“了解戰爭的唯一方法是親臨現場和正在作戰的部隊。走吧!”
麥克阿瑟冒著危險在潰逃的南朝鮮軍隊和逃難的平民中穿行,然后頂著細雨,淌著泥水,來到漢江邊的小山上。遙望著在一片火海中的漢城,聽著朝鮮人民軍迫擊炮彈發出的爆炸聲,瞧著擠在公路上一群群奔逃的人們,他難置一言。此情此景,使他感覺到:韓國軍隊僅靠自己的力量,是無論如何也難以抵擋北朝鮮人的進攻的。
在驅車返回的路上,五星上將已開始在胸中勾勒未來的戰局:
“一步一步把預備隊投入到缺口中,作為鼓舞南朝鮮人士氣的權宜之計;在盡量靠南的防御地區建立環形防御陣地,以穩定戰局,使美軍能在朝鮮半島上建立立足點;增強美軍力量,直到達到勢均力敵或者超過敵人的水平;最后,實施在太平洋戰爭中極為成功的兩棲作戰,在遠離戰線的北朝鮮后方發動大膽的進攻?!?BR> 實際上,當他佇立漢江邊的山頭上時,已經選定了兩棲登陸的地點:漢城以西20公里的仁川港。
他在回憶錄中寫道:“在這座山上,在我腦子里描繪著能夠對付現在絕望情況的唯一方法,就是投入美國陸軍和轉敗為勝的唯一戰略機動——仁川登陸方案,并且分析了具體實施的可能性。”
姜,果然是老的辣!
在返回水原途中,又遇上朝鮮人民軍的雅克飛機空襲,所有的人都手忙腳亂地往樹叢里躲藏,麥克阿瑟卻叼著玉米莖煙斗,若無其事地穩坐在那輛老掉牙的道奇車中,乜斜著天空,直到雅克飛機離去。
其時,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五星上將已年逾七旬。
名將之風!
不過,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趕緊穩定正在急劇惡化的形勢。
美軍地面部隊投入戰斗后,并沒有象麥克阿瑟預計的那樣使戰局發生根本性的轉變。第八集團軍部隊仍在節節后退,到8月初,已經退到了洛東江一線。金日成已宣布,要使8月成為全部解放祖國土地的月份。
此時的麥克阿瑟,再也不敢把朝鮮人民軍看作“一只手即可對付”的、一觸即潰、訓練差勁的烏合之眾了。相反,他認為朝鮮人民軍是“頑強的對手,指揮得當”,他們把日本人的滲透技能與俄國人第二次大戰的坦克戰術融為一體,而且能成建制地在夜間調動、行軍和進攻——老麥克承認自己也從沒練過這活兒,“北朝鮮人運用坦克的能力幾乎等于蘇聯軍隊的水平”。
驕傲了一輩子的麥克阿瑟,實在難得這樣高抬對手!
而每當他正確估計對手的時候,勝利就和他親熱。
從朝鮮回到東京,麥克阿瑟的意圖已經十分明確:“首先阻止北朝鮮軍隊南進,然后,在仁川附近登陸,切斷其補給線,南北策應,一舉將其擊破。”
他立即著手進行登陸的準備工作,讓參謀長阿爾蒙德將軍研究登陸的具體地點,擬就“藍心行動計劃”,并對駐日本關東地區的美騎兵第一師下達了準備在仁川登陸的命令。
然而,實現這個意圖的首要前提,是沃克的第八集團軍必須守住洛東江防線,必須守住釜山外圍。整個朝鮮都可以讓給北朝鮮,唯獨不能讓出釜山環形防御圈,否則任何登陸行動都將會被置于無用之地。
現在最讓人不放心的恰恰就是這個“前提”。
看到在釜山防御圈里苦苦撐持的沃克,麥克阿瑟感到,僅靠第八集團軍現有部隊已難當此任。無奈之際,他只好將騎兵一師改赴釜山登陸,增援沃克,自己另組部隊擔負登陸作戰任務。
與此同時,他還向白宮大喊大叫:
“抓住在太平洋上的任何船只,把增援部隊和物資運到遠東!”
“按部就班,讓那種概念見鬼去吧!”
增援部隊和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到釜山。
剩下的就該看那雜種小子沃克的了!
沃爾頓·沃克中將是美國陸軍最優秀的指揮官之一。
此公曾在喬治·巴頓將軍手下任坦克部隊指揮官,作戰以兇猛強悍聞名。巴頓常常親熱地稱他為“我那個最棒的雜種小子”。他的風格也和巴頓如出一轍——佩著兩支手槍,駕著吉普車在戰場上到處奔走,罵罵咧咧地怒斥那些表現不佳者。
可在這臭蟲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多的朝鮮,遇上這么兇狠強硬的對手,沃克也時常感到力不從心,難以支撐。第八集團軍的軍官和士兵,在日本當了幾年快快活活舒舒服服的占領軍,在酒吧和妓院的尋歡作樂中,早已經養下了一身臭毛病。有些部隊甚至到了連擦槍洗炮這類事情都出錢雇人來干的地步。在戰敗后生活無著的日本人面前,每一個美國士兵就是一個麥克阿瑟,吃飯有人做,洗涮有人管,襪子有人補,命令有人服從,沒人膽敢頂撞,一切順心如意,而每月只需為此付上幾十美元——還有什么比這更瀟灑自在的?美國大兵們自己也說,這比在俄克拉荷馬或德克薩斯的家里過得強多了。
有人送他們一個雅號——“榻榻米部隊”。
你能指望這樣的軍官和士兵高高興興地在這該死的地方來打這場該死的戰爭?你能指望這樣的隊伍在戰斗中會有勇敢頑強的出色表演?
雖然“聯合國軍”此時的人數已超過朝鮮人民軍,雖然“聯合國軍”的地面炮火和空中力量遠優于朝鮮人民軍,但仍然無法抵擋朝鮮人民軍的攻勢。朝鮮人民軍的將士作戰英勇頑強,既使在被包圍、被分割的情況下,也能不慌不亂,獨立作戰。瘦小的人民軍戰士能整天在酷熱下翻山越嶺,而牛高馬大的美國士兵卻沒有幾個能經得起這番勞累。頭號強國美利堅合眾國的將軍們開始意識到,在朝鮮,僅靠兵力和技術是遠遠不夠的。
冒著炮火頻頻奔走于前線的陸軍中將沃克,面對這樣一群寶貝少爺兵,常常不由自主地把自己變成了一位粗魯的中尉。
他不止一次地對著部下暴跳如雷:
“我不想見到你從戰場上回來,除非是裝在棺材里運回來!”
面對節節敗退的局面,沃克焦頭爛額氣急敗壞。他趕到美軍步兵第二十五師師部所在地尚州,向全師官兵發表了“就地死守”的訓話:
“我們進行的是一場爭取時間的戰爭。不能再后退、后撤或調整陣地以及可以想象出來的任何措施。我們已經無路可退。
各部隊必須反擊,使北朝鮮人陷于混亂狀態。不能有敦克爾刻的再版①[① 敦克爾刻是法國北部的一個海港城市。1940年5~6月,被德軍圍困的英國遠征軍和其他盟軍部隊約30余萬人,在此乘船橫渡英吉利海峽撤回英國。],也不能再有巴丹的再版②[② 巴丹是菲律賓呂宋島中部的一個省。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麥克阿瑟統率美菲軍戰敗,七萬余軍隊向日軍投降或被俘。這批戰俘在從巴丹到達奧唐奈的死亡行軍中,飽受饑餓與虐待,有近萬人死于途中。];退守釜山會使那里成為歷史上最大的屠場之一。
我們必須戰斗到底,被北朝鮮人俘虜比戰死更糟糕。我們將同生死共患難。誰丟失陣地,誰就將對數千名同伴的罹難負責。”
就沖這番話,沃克在美利堅將軍群中,也算是最有種的一個!
以筆者揣度,看到“聯合國軍”源源不斷的增援,金日成心中不能不佩服毛澤東的料事如神。但仗已打到這個份上,也只有硬著頭皮豁出來打到底了。
幸而現在對付的僅僅是驕生慣養的駐日美軍,如果美國本土的部隊趕到,那勝利的指望怕就更是遙遙無期了。
必須在美國本土部隊沒有到達之前,拿下釜山!
金日成調動最精銳的師團投入戰斗,終于突破了洛東江防線。
8月8日,朝鮮人民軍各部隊從各個方向強渡洛東江,重創美騎兵一師和步兵第二十五師,繼續向前推進。
沃克也豁出來了,他動用剛上岸的增援部隊拼命組織反沖擊。
海軍陸戰隊先頭部隊剛一到達,就立刻被派出對朝鮮人民軍實施反沖擊。
海軍陸戰隊是美國軍隊的王牌,裝備和戰斗力在美國諸軍種中均屬一流,但上陣后仍然不敵朝鮮人民軍。
用隨軍記者們的話來說,“傷亡令人難以置信”。
戰線仍在后退。
沃克真是到了精疲力竭,心力交瘁的程度。
然而,戰局越往后發展,朝鮮人民軍的進攻就越呈疲軟之勢。整個洛東江戰役進行了近一個月,雖然殺傷和俘獲敵軍3萬余人,將敵軍壓縮到洛東江以東的狹小地區,但自身損失也非常嚴重。據戰后日本陸戰史學會的調查,從開戰到8月初,朝鮮人民軍自身損失已達5.8萬人,火炮類裝備減少到1/3以下,坦克僅剩40輛。第一線的11個師團,兵員折損嚴重,總兵力已不到6.9萬人。而且隨著戰線的南移,補給線急劇延長,海岸防御壓力加重,加上美軍的空中威脅,軍需供給越來越困難。
在美國遠東空軍戰略轟炸下,朝鮮的軍需軍工生產也被破壞殆盡,運輸線上所有的橋梁都被炸毀,有些已被反復炸毀多次。據美國空軍統計,僅漢城以南的橋梁被炸毀的就達280座之多。原來策劃的海運,也由于美國優勢的??辗怄i而無法實施。
朝鮮人民軍的兵員和物資補給已呈現嚴重危機。
而沃克手中的底牌卻越來越硬。
隨著增援部隊和軍需物資源源不斷地運達,釜山防御圈內的“聯合國軍”與當面朝鮮人民軍的兵力對比出現逆轉,8月上旬已達到2:1。如果算上空軍、炮兵、坦克、補給等,特別是炮彈,“聯合國軍”已占絕對優勢。而對朝鮮人民軍來說,釜山包圍圈的縮小,也意味著敵軍的兵力和火力密度的加大,加上沃克在沒有空中顧慮的情況下,可以利用其優越的機動力,將預備隊隨時調來調去地填補漏洞,也從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美軍的危急局面。
朝鮮人民軍的進攻越來越困難,沖擊勢頭越來越弱,最終陷于停頓。
8月底,戰斗開始呈膠著狀態。
沃克穩住了陣腳。
危機走近了金日成。
北京密切注視朝鮮戰局的進展。
對于朝鮮人民軍節節勝利,雖然中國領導人是欣慰的,但與金日成的熱烈樂觀相比,他們卻顯得很冷靜。
一位蘇聯軍事代表眉飛色舞地對周恩來說:“人民軍穩操勝券,要不了幾天,李承晚便土崩瓦解,朝鮮全境統一指日可待?!?BR> 周恩來平平靜靜地說:“那好”。
毛澤東對金日成大張旗鼓地慶祝勝利很不以為然。他覺得現在根本不是談勝利的時候,朝鮮領導人該冷靜下來,作短暫休整并調整部署,然后再接再厲,一鼓蕩平。越是在這種時候,越是要預防不測。
8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開會,分折研究朝鮮局勢,作好迎戰準備。毛澤東在會上說:“如美帝得勝,就會得意,就會威脅我。對朝鮮不能不幫,必須幫助,用志愿軍的形式,時機當然還要選擇。
……
朝鮮戰爭有短打、長打、原子彈打幾種可能。美國若打原子彈,我們沒有,只好讓他打,這是我們不能決定的。但是我們不怕,我們還是打手榴彈,我們不能不有所準備。”
“你打你的原子彈,我打我的手榴彈!”
——典型的毛式表達方式,氣魄非凡!
8月5日,中央軍委指示東北邊防軍要準備于9月上旬作戰。
8月13日,受中央軍委委托,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主持召開東北邊防軍師以上干部會議,研究朝鮮局勢和將來與美軍作戰的問題。
與會者都是有一、二十年戰爭經歷的戰將,打敗過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隊,對戰勝美軍充滿了信心。第三十九軍軍長吳信泉在會上說:“怕個熊,美國鬼子又不是三頭六臂,咱們把紙老虎當真老虎打就是了?!?BR> 其他軍長師長也摩拳擦掌嗷嗷叫。
會上討論出戰勝美軍的4個有利條件:一是對敵人擁有兵員數量的優勢;二是部隊戰斗素養好,士氣高昂;三是供應線敵遠我近,后勤保障我占優勢;四是正義在我們一邊,世界人民的同情在我們一邊。
后來的戰爭進程證明這些戰將見地不凡,確非等閑之輩。
但第三個“有利條件”卻是個錯誤的判斷。
從小米加步槍的戰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對美軍強大的??樟α繉ξ液蠓竭\輸的破壞與威脅缺乏足夠的認識,只是想當然地以地域的遠近來比量。同時也缺乏現代戰爭條件下實施后勤保障的經驗,沒有預料到在后勤保障方面我軍不僅不占優勢,恰恰是自身最薄弱的環節,在很大程度上拖了戰爭的后腿。
借著臨戰前短暫的時間,東北邊防軍抓緊以美國為假想敵的突擊整訓。由于對美軍缺乏了解,只能靠尋找與曾在印緬戰場與美軍一起作過戰的前國民黨官兵了解,然后研究相應對策。
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武器裝備,大都是在20多年的戰爭中取之于敵的,是真正的“萬國牌”,光是步槍一項,口徑就達11種之多。
這大概在世界各國軍隊中也是絕無僅有的。
但這也是這支軍隊值得驕傲的特色。
不過,這也給出國進行大兵團作戰帶來了彈藥保障的困難。
東北邊防軍只好在各部隊中進行統一調配,讓一支部隊盡可能地使用相同口徑的武器。比如第三十八軍的步槍就大都調整為日本的三八大蓋,第四十軍的步槍就大都調整為美式三0步槍。
然而破家當搬過去搬過來也還是破家當。
就這樣的家當,別說跟“老大哥”比,就是和金日成的隊伍站在一起,也顯得象支雜牌軍。
這還是中國軍隊中裝備最好的四野主力軍呢!
可他們就是拿這些破玩藝兒打了個天下出來,你服不服?
麥克阿瑟認為出手一擊的時機已經到來。
8月15日,他完成了仁川兩棲登陸部隊的編組。
登陸部隊編為第十軍,軍長是麥克阿瑟的參謀長愛德華·M·阿爾蒙德少將,弗吉尼亞軍校的高材生,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率第九十二師在意大利作戰。此人責任感強,既有不俗的作戰指揮經歷,也有長期參謀工作煅練出來的協調組織能力,是理想的登陸部隊指揮官。
登陸部隊編成內有奧利弗·P·史密斯少將的美海軍陸戰隊第一師、戴維·巴爾少將的美國陸軍步兵第七師、金圣恩中校的韓國海軍陸戰隊、白仁燁上校的韓國第七戰斗群(團),以及作為登陸作戰的預備隊在日本待命的美步兵第三師第六十五團和美空降第一八七團。
陸戰第一師為登陸突擊部隊,步兵第七師為第二梯隊,兩者組成登陸作戰群,指揮官為詹姆斯·杜伊爾海軍少將。
海軍方面由特納·喬伊中將指揮的4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若干火箭發射船和輔助船只等共260艘艦船,以及400架海軍航空兵作戰飛機提供海空掩護。
登陸聯合部隊被命名為“第七聯合攻擊部隊”。
行動代號:“烙鐵行動”。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可在這節骨眼上,卻從五角大樓來了幾位吹冷風的欽差大臣。
一聽說老麥克把登陸地點選在仁川,五角大樓就炸了營。
仁川?離漢城20公里的仁川!要在那兒登陸,就得把已經捉襟見肘的“聯合國軍”兵力分出一大塊來,那釜山防御怎么保證?釜山如果不保,仁川勢必崩潰!把步兵第七師加入仁川作戰,日本就空了,治安怎么辦?北極熊誰來看?把大量正對第八集團軍進行補給的艦船用于仁川,釜山因此而架不住北朝鮮人的攻勢怎么辦?
再說,仁川是能去的地方嗎?那里潮水平均漲落差為6米多,最高時可達11.2米,為世界之最;退潮時,幾百年積淤下的泥灘,向港外延伸能有4公里。登陸行動只能在高潮時進行,而仁川的高潮只有早上6時59分和下午7時19分各一次,每次時間不到兩小時。如果兩小時之內登不了岸,那擱淺在泥灘上的攻擊艦船,就會成為北朝鮮人岸炮絕好的攻擊目標。在這兩小時之內,還要壓制并占領鳥瞰全港的要地月尾島,沖過飛魚海峽——對了,還有那要命的飛魚海峽,潮汐起伏使其潮流速度達到每小時11公里。要是對手再布上雷,那可就成了通住天堂的最便捷的航程了!別說布雷,只要在那兒沉上幾只破船,人家就是把槍扔了,咱也干著急上不了岸!
不行,不能讓這個倚老賣老愛出風頭的家伙胡來!
得說服他另擇良港!
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將軍們個個義形于色。
不能說他們的顧慮不對,不能說他們的思謀不詳,他們都是經過大戰考驗的沙場老將。他們考慮得非常全面周到——幾乎是面面俱到。
但歷史一千次地演繹著這樣一個事實:
面面俱到的結果,往往是面面俱不到!
同為將帥,與麥克阿瑟相比,他們少了一樣最寶貴的品質:
膽略!
受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奧馬爾·布雷德利上將委托,陸軍參謀長勞頓·柯林斯上將、海軍作戰部部長福里斯特·帕西瓦爾·謝爾曼海軍上將和空軍副參謀長伊德沃爾·愛德華空軍中將一起前往東京,要去說服麥克阿瑟。
8月23日下午5時30分,欽差大臣們出席了麥克阿瑟在東京召開的作戰會議,討論仁川登陸問題。
麥克阿瑟簡短致詞后,由麥克阿瑟的作戰部隊埃德溫·懷特少將和有關參謀人員介紹仁川登陸方案。
這當口,甭說是這幾位欽差大臣,就是麥克阿瑟手下的將軍和參謀人員們都對仁川登陸方案普遍不抱信心。他們介紹情況時,情緒大都是低調的,無不暗示仁川登陸的冒險。登陸作戰群司令官詹姆斯·杜伊爾少將甚至帶著誠懇的神情以勸告的口吻對麥克阿瑟說:“我認為仁川登陸不是不可能,但作為負責人不能推薦。這不是一個好的方案?!?BR> 謝爾曼海軍上將建議將登陸點改在群山。
一片反對的聲浪。
從一片反對聲浪中,麥克阿瑟站了起來。
他頭腦里回蕩著父親阿瑟·麥克阿瑟——也是一位將軍-——的聲音:“道格拉斯,大膽地指揮你的部隊,危急時刻要果斷,甚至要專橫。記住,不要迷信軍事會議——軍事會議往往產生膽怯心理和失敗主義?!?BR> “奇襲是戰爭中獲取成功的最大因素?!?BR> 麥克阿瑟不慌不忙卻充滿自信地說道;“你們提出的有關仁川登陸不能實施的種種理由,在我看來恰恰是保證此戰出奇制勝的因素。敵軍司令官會這樣推理:沒有人會如此魯莽地做那樣的嘗試?!?BR> 五星上將旁征博引地用戰爭史上的先例論證他的決策。
“至于潮汐、水位、地形和其它障礙,海軍提出的難點,確實是嚴重的,很值得考慮。然而,最大的難點也必定能克服,我完全信賴海軍。實際上,我比海軍本身更相信海軍?!丙溈税⑸皇r機地給海軍打粉,“太平洋戰爭中,海軍在我指揮下參加過多次登陸作戰,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且情況同仁川大體一樣,困難的地方很多,所以我對海軍的能力沒有任何懷疑?!?BR> 反對的聲浪漸漸沉寂了下來。
麥克阿瑟最后說:
“假如我的估計是不正確的,同時,萬一我陷于無力應付的防守地位,那我本人將親臨現場并在我們的部隊慘遭挫折以前立即將他們撤下來,那時唯一的損失只不過是我個人職業上的名譽而已。
但仁川之戰不會失?。 ?BR> 70歲的五星上將被自己的話感動得雙目濕潤。
反對的人們也被感動了,全然忘了老麥克這是在偷換概念——在這里討論的是軍國存亡的大計,而不是職業軍人的榮辱。二者的價值是不能隨意換算的。
謝爾曼海軍上將站起來對麥克阿瑟說:
“這是為偉大目的發出的偉大聲音,你贏了,伙計!”
柯林斯也點了頭:“我們將把你的計劃報告參謀長聯席會議,看起來,它是可行的?!?BR> 五角大樓站到了麥克阿瑟一邊。
9月9日,白宮、五角大樓與東京之間數度往返磋商辯論,又派特別代表艾夫里爾·哈里曼與麥克阿瑟面洽后,屈從了麥克阿瑟的堅定意志。
一錘定音!
就在麥克阿瑟在東京會議上巧鼓簧舌游說柯林斯們的同一天,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作戰部向軍委上報了兩份由總參三部作出的情報分析報告。
報告認為,美軍有可能在朝鮮東海岸的仁川港實施兩棲登陸。
據當時任周恩來軍事秘書的雷英夫將軍回憶,總參作戰室的年輕參謀在討論朝鮮戰局的時候,大家也都表示了擔憂:朝鮮人民軍主力全部調往釜山三角區,后方空虛;而釜山美第八集團軍苦苦支撐卻不撤退,在日本的兩個師,也不見增援的動靜;朝鮮半島特殊的狹長地形又使朝鮮人民軍的后路極易被掐斷。這僵持的戰局中極有可能隱含著危機。
而危機的爆發點,極有可能就是仁川。
支持這個結論的有6個依據:
⑴釜山包圍圈內的美偽軍隊已近13個師近20萬人,既不進,又不退,憑借強固的工事、密集的火力和優勢的海空軍,困守一片狹小的海灘,用意何在?——只能作一個解釋:故意留在那里吸引和牽制朝鮮人民軍主力,以實施更大的陰謀。
?、岂v日美軍兩個主力師,即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和美步兵第七師,在釜山十分吃緊的當口,既沒有任何增援的跡象,又不在日本沿海部署防守,而是突擊訓練,并編組成美第十軍,是何道理?——只有一個解釋,要采取新的戰略行動開辟新的戰場,最大的可能是把他們用在朝鮮半島別的什么地方。
?、敲烙⒃诘刂泻?、太平洋的大批艦船,最近正在向日本——朝鮮海峽集結,這顯然也是一個登陸和擴大戰爭的征候。
?、瘸r半島地形狹長,南北長800~900公里,東西寬只有100~300公里,三面環海,可登陸、且有利于分割之處甚多,如元山、鎮南浦、項浦、興南、仁川、群山等地都是。這些地方中,尤以仁川登陸對其最為有利,此處既可以割裂進攻洛東江的朝鮮人民軍的南北戰略聯系,切斷朝鮮人民軍的后方補給線,又可配合由洛東江向北反攻之敵,形成夾擊和包圍朝鮮人民軍的戰略態勢。
?、擅赖诎思瘓F軍和麥克阿瑟等將領均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作戰,有豐富的登陸作戰經驗。麥克阿瑟本人極擅長兩棲作戰,太平洋戰爭中每每恃此對五角大樓抗命弄險,最后都獲成功。這次會不會故伎重演?何況登陸作戰不僅可發揮其??諆瀯?,而且進退勝敗都有恃無恐。
?、食r人民軍主力打到洛東江是個很大的勝利,但也潛伏著極大的危機,這就是部隊連續作戰,疲勞不堪,兵力分散,補給線猛然延長了400~500公里,后方空虛,又在洛東江地帶碰上了啃不動的硬骨頭,從各方面的情況來看,朝鮮人民軍的8月攻勢實際上已經攻不動了,其主動地位正在向被動轉化。而美韓軍則相反,兵力相對集中,工事堅固,補給方便,可攻可守,戰略地位已逐步向主動轉化。尤其蘇聯和朝鮮都沉浸在勝利的歡呼聲中,極為麻痹,這一點,極易為麥克阿瑟之類的沙場老將所利用。
根據潮汐等情況分析判斷,最有可能的登陸時間是9月15日。
毛澤東很重視這個情況。
作為偉大的戰略家,當獲悉杜魯門派柯林斯等前往東京與麥克阿瑟晤談的情報時,毛澤東就預感到朝鮮戰局可能發生出人意料的變化,連日來一直在綜合考慮各方面匯集的情況,面對地圖思索這個問題。此前的8月18日,他又一次對東北邊防軍發布命令:
“務于9月30日前完成一切準備?!?BR> 與周恩來商討后,他確定采取3個應對措施:
?、辶⒓炊酱僖幌聳|北邊防軍各項戰備工作的情況,嚴令他們務必在9月底前完成一切作戰準備工作,保證隨時可以出動作戰。
?、婵蓪橙嗽谌蚀ǖ鹊氐顷懞统r人民軍就應該有些應付最壞情況的準備,如主動后撤等,通報朝鮮和蘇聯方面,供他們參考。
㈢總參和外交部,要隨時密切注視朝鮮戰場情況的變化。
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親自布置落實了毛澤東的指示。
無巧不成書。
8月31日,第十三兵團鄧華、洪學智、解方在聯名寫給剛調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不久的第四野戰軍司令員兼中南軍區司令員的林彪的報告中,也指出了“聯合國軍”在朝鮮人民軍側后登陸的可能性:
“朝鮮人民軍各個擊破敵人和殲滅敵人的機會已成過去?!?BR> “估計敵人將來反攻的意圖,可能一為以一部兵力在北朝鮮沿海側后幾處登陸,作擾亂牽制,其主力則于現地由南而北沿主要鐵道公路逐步推進;一為以一小部分兵力于現地與對方周旋,抓住人民軍,其主力則在側后(平壤和漢城地區)大舉登陸,前后夾擊,如此,人民軍處境會很困難……”
他們同時認為,我軍入朝參戰的時機,以敵人進到三八線以北地區為好,不僅更有政治資本,軍事上也是有利的。
不愧是百戰名將,眼光就是犀利獨到!
還有政治頭腦。
毛澤東讀到這封電報,一定比打了個大勝仗還要欣慰。
幾天后,朝鮮人民軍副總參謀長李相朝少將到北京訪問,毛澤東和周恩來攤開地圖,向他說明美軍在仁川登陸的可能性,并建議朝鮮方面采取相應措施,考慮將朝鮮人民軍主力由洛東江前線向北撤退。
據悉,李相朝在8月底返回國內后向金日成作了匯報。
遺憾的是,筆者沒有找到能說明金日成當時態度的歷史資料。
四十五年后的1994年,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將蘇聯關于朝鮮戰爭的部分檔案贈送給韓國總統金泳三。韓國外交部東歐科外交事務官白宙鉉根據這些檔案整理了《蘇聯朝鮮戰爭檔案摘編》(1949年1月~1953年8月)。該檔案表明,8月~9月間,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國領導人多次通過蘇聯政府和直接向朝鮮方面提醒過美軍在仁川登陸的可能性。此間,毛澤東還兩次接見朝鮮方面的代表,與他們討論朝鮮戰局的發展。毛澤東分析,朝鮮戰局可能出現兩種基本情況:第一種是朝鮮人民軍全殲美軍,把他們趕下海;第二種是戰爭的持久化。如果是后一種情況,他估計美軍將加強大邱、釜山地區的防御,把朝鮮人民軍全部兵力牽制在這個地區,同時從其它地方登陸作戰。
毛澤東還著重提醒朝鮮代表,注意應付后一種可能性,確保充分的后備兵力,更要注意敵人可能前來進攻的防御據點,如仁川——漢城和鎮南浦——平壤地區。
可惜全是白說!
形勢瞬息萬變,還得未雨綢繆。
8月下旬,根據代總參謀長聶榮臻建議,中央軍委決定,調位于華東地區準備用于解放臺灣的第九兵團(轄第二十軍、第二十六軍、第二十七軍)盡快集結于津浦鐵路附近,作為東北邊防軍的二線兵團;在西北地區剛結束剿匪作戰的第十九兵團(轄第六十三軍、六十四軍、六十五軍)則集結于隴海鐵路附近,作第三線部隊。8月26日,周恩來再次召開國防會議,檢查東北邊防軍的準備情況,決定從第四野戰軍各部隊抽調10萬老兵,準備于開戰后補充一線兵團。會上還估計到戰爭第一年傷亡將會有20萬人左右,并要求準備相應的醫療力量。
會議同時決定向蘇聯訂購裝備,加速空軍、裝甲兵、地面炮兵和高射炮兵建設,要求各兵種制訂3年建軍規劃,以適應一旦參戰的需要。
后來戰局發展,處處證明了這些決策的英明、正確、及時。
8月27日,毛澤東將調集兵力的決定,電告正在西北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彭德懷。
臨陣吹風!
9月1日,中國駐朝鮮大使館武官柴成文被周恩來電召回國,當夜,柴成文按與倪志亮大使共同商定的《匯報提綱》,向周恩來扼要匯報了朝鮮局勢,并提出了兩點看法:美、韓軍退出大田后,人民軍與敵人已形成對峙,難以再進;在沒有制空權和制海權的情況下,長期頂下去,十分不利。而朝鮮西海岸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美軍有可能選擇在仁川登陸。
周恩來仔細聽完匯報后問:“萬一情況有個突然變化,需要我們出兵入朝作戰,你看會遇到什么困難?”
柴成文認為,運輸和語言不通問題比較突出,將來作戰就地補給是不可能的,糧食和彈藥都不可能象國內戰爭那樣取之于敵。
畢竟來自戰火紛飛的朝鮮,倪志亮、柴成文對未來作戰會遇到的問題的考慮要深入和具體得多。
周恩來讓柴成文在京待命,并吩咐將《匯報提綱》“印發政治局常委各位同志”。
老兵柴成文知道,中央已經在準備應付最嚴峻的局面了。
他既憂慮,又振奮。
9月12日——也就是仁川登陸的前三天,周恩來在會見蘇聯駐華軍事總顧問M·B·扎哈羅夫大將時,曾詢問過蘇方有無美軍可能在仁川登陸的情報,并指出了這一危險性。
誰錯誤估計對手,勝利就離誰而去。
毛澤東的提醒得到了朝鮮人民軍情報部門的認同,但沒有資料顯示金日成對毛澤東的提醒有什么積極反應。仁川和其它港口的防務情況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改善。朝鮮人民軍主力仍然執著于對釜山敵軍的進攻。而此時距離敵軍在仁川登陸時間還有半個月以上的時間,無論增強兵力還是考慮布雷沉船等都還有足夠的機會。
可是機會與時間一起,白白地流走了。
歷史無法假設!
8月29日,英步兵第二十七旅在釜山登陸。至此,釜山防御圈內共有美、英軍部隊5個師另一個獨立團,韓國軍隊8個師的兵力。
9月1日,朝鮮人民軍由金策大將指揮,又發起了一次超出沃克預料的猛烈攻勢。其間,美英軍承受了參戰以來的最大傷亡,防線又一次岌岌可危,瀕臨崩潰。
可沃克心里有數,這次攻勢最多能維持3~4天,軍需短缺很快就會拖住北朝鮮人的腿。
果不其然,數日后,朝鮮人民軍的攻勢很快減弱。9月8日,總參謀長姜健中將觸雷犧牲。
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也!
沃克熬出頭了!
“聯合國軍”順勢于9月10日轉入進攻,朝鮮人民軍被迫轉入防御。
金日成如果這時考慮有步驟的交替掩護撤退,還是有機會擺脫被動局面的。
可是機會仍然與時間一起,白白地流走了。
歷史無法假設!
劫數已到!
雖然麥克阿瑟用自身的魅力感染了五角大樓和白宮,但他自己心里卻比任何人都要緊張和空虛。自己所有決心都是以“敵人兵力配備薄弱,判斷我軍不會在仁川登陸”這個判斷為基礎的,一旦這個基本判斷出了問題,北朝鮮人預有準備,這次行動將以史無前例的失敗而告終。
這是一次用五美元賭五百萬美元的超級賭博!
在開往仁川的“麥金萊山號”兩棲登陸艦上,麥克阿瑟對海軍掩護艦隊司令官喬伊中將說:“仁川登陸的取勝希望是非常渺茫的。然而,我正在習慣于賭與賭勝?!?BR> 如果麥克阿瑟此刻得知,一批年輕的中國軍人已經準確預測出了他登陸行動的時間和地點,“麥金利號”上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景呢?
歷史無法假設!
能否得手的關健在于能否達成“奇襲”!
若要欺騙敵人,就要首先欺騙自己。
麥克阿瑟知道,登陸企圖和時間是難以哄過內行的,唯一能隱瞞的只有登陸地點。為此,他布置了一系列的欺騙和佯動。
9月5日至13日,海軍和遠東空軍第五航空隊對西海岸最適宜的登陸點群山實施佯動。
9月13日,“密蘇里號”戰列艦上400毫米艦炮在東海岸的三陟海面向岸上進行猛烈射擊。
同日,“特里姆蓋號”航空母艦和“海倫娜號”巡洋艦對平壤外港和鎮南浦、清川江口的達陽島進行炮擊。
東京的報刊和廣播也有意識地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到釜山防御圈內的戰斗上去,故意暗示反攻將在10月進行,屆時聯軍將北進。造成反攻是從釜山開始的假象。
花活兒玩完了,該動真格的了!
9月15日凌晨2時,19艘艦船組成的登陸艦隊,神不知鬼不覺地駛入通往飛魚海峽的航道。
5時45分,所有艦炮和火箭發射船進行15分鐘的火力準備。
6時整,登陸行動開始,陸戰隊向月尾島發起沖擊。
近500架次的飛機反復對仁川進行航空火力突襲,并對漢城周圍地區進行嚴密的空中阻滯。
朝鮮人民軍守備部隊奮勇抵抗,戰至最后一人。
沒有人投降,被俘者全是傷員。
8時,月尾島被攻占。
為掩護登陸行動,艦隊艦載機出動300架次以上,攻擊仁川為中心40公里內的目標,所有200毫米艦炮封鎖通往仁川的全部道路。仁川守軍朝鮮人民軍海軍陸戰隊第二六六獨立團和第一0七邊防團雖拼死抵抗,然因火力懸殊,寡不敵眾,最終損失殆盡。
朝鮮人民軍第十八師團的增援部隊從漢城趕來,被猛烈的地空火力攔阻,無法增援仁川守軍,眼睜睜地看著美軍登陸部隊隨著下午的第二次漲潮的潮水,蜂涌漫上仁川海堤。
晚間,18 000多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數十輛坦克和成噸的補給品登上了仁川港。
9月16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完全控制了仁川。
9月17日,陸戰第一師占領富平市。
美國大兵們驚喜地發現,這兒屯集著大量的軍火和補給品,光各種炮彈和機槍子彈就有2 000多噸。真是“上帝保佑的補給品”。這個倉庫原是美軍撤退時留給韓國軍隊的,戰爭初期落到了朝鮮人民軍手中,現在竟然又原封不動地還給了登陸的美國軍隊。
怎么沒人想到在美軍進占時引爆它?
歷史無法假設!
麥克阿瑟又一次大獲成功。
也是他最后一次成功。
上一章 下一章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