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民網“揭開毛澤東‘億元稿費’謠傳的真相”看另外一個真相
云淡水暖
今天,看到人民網首頁“中國共產黨新聞——史海回眸”有篇文章,為“中國紅色旅游網”刊載的文章“揭開毛澤東‘億元稿費’謠傳的真相——訪毛主席‘管家’吳連登”,附有吳連登的一張親筆信,信上請新華網、人民網也刊載。核心內容是【最近,毛澤東“管家”吳連登特地找到中紅網,系統地介紹了毛主席稿費的有關情況。他用無可辯駁的事實澄清了三個問題:一是毛澤東稿費到他老人家逝世時為止的準確數是124萬元人民幣;二是“文革”中在國內出版的所有“毛著”與舉國上下的著作人一樣,沒有分文稿費;三是毛澤東對待稿費的態度是明確的和一貫的,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關于毛澤東的所謂“億元稿費”,草民初看到諸多文人精英就此大發議論,用各種各樣的語言或陰晦、或強烈地詛咒、發揮,比如《南方都市報》之類“最好的報紙”上都刊登了“著名”的“家”們就所謂“毛澤東億元稿費”的惡言惡語的時候,是吃驚不小的,因為曾經看過吳連登回憶毛澤東生活細節的相關報道,說過是一百多萬,怎么成為“億元”了呢。
當時草民就猜測,其一,要么是因為“通貨膨脹”,一百多萬“膨脹成”上億了,但是,根據國家公布的數據,70年代中期到現在,通貨膨脹率達不到“一萬倍”呢,此說不可信;其二,要么是有什么“新”的證據出來了,于是,草民順著喜好炒這種“X聞”的鳳凰網的“摘自”往下追,追了兩層,檢索了網絡上有影響的期刊數據庫,只得到一個不是結果的結果,就是此“億元稿費”說,無確切出處,無確切作者。這種屬于道聽途說的東西,在往毛澤東身上潑污的時候,海了去了,以至于臺灣的與海外的互相掐了起來,因為一個說法證偽了另外一個說法,盡管他們的共同目標是一致的。
這次,吳連登先生的訪談出來了,估計某些人又要緊忙活了,又要在道聽途說的大土堆中刨地三尺了。但是,除非“億元稿費”說有比為毛澤東管生活、家庭開支的吳連登先生、有比從1952年9月直到1986年離休,一直在中央辦公廳專職負責毛主席和中共中央的特別財務,叫“中辦特會室”工作的82歲的鄭長秋先生,專職保存財務票據的老紅軍戰士、“中辦特會室”出納鐘子山先生更有發言權的“證言”出來“權威認證”,否則,“億元稿費”至今還是道聽途說。由此的借題發揮,還是無根無據,甚至是造謠生事。
這些年來的對毛澤東的要么謾罵,要么歪曲,要么發泄的種種言論中,總會聽到一個詞“真相”,好像有這么一批人,“真相在握”,所限披靡。草民記得比較起敬的,有一位叫做李銳的先生,被眾多主流媒體、海外媒體稱為“國內外知名的毛澤東研究專家”,據說其成果“既可以稱為‘毛澤東晚年研究’,也可說是從‘從大躍進到文革’的中國史研究”(單世聯:讀《李銳文集》),但是,讀了同一位先生的同一篇文章中的文字“李銳著述中最有價值的是關于毛澤東的研究,其中尤以晚年寫的《廬山會議真面目》、《毛澤東的晚年悲劇》、《大躍進親歷記》最具價值,三書的內容多是其擔任毛澤東兼職秘書一年多的親歷親聞”,草民又眼暈起來,一個僅“擔任毛澤東兼職秘書一年多”,廬山會議后又“歷盡坎坷”,成為普通人的那一點點“親歷親聞”,怎么就能夠大言不慚地成為“中國史研究”的典籍了?怎么就可以說其眼中的“毛澤東的晚年悲劇”具有所謂“權威性”了?
李銳先生的“名篇”《廬山會議真面目》據說當初是具“轟動性”的,是不是因為其他人寫的廬山會議沒有李銳先生的“真面目”多,草民搞不清楚,但是,草民對另外一件事情的“真面目”有興趣,就是所謂“毛澤東前秘書李銳”的“真面目”,為什么呢,用“毛澤東前秘書李銳”這個詞句在谷歌上檢索,有4萬9千多個結果,用“李銳”檢索,有50多萬個結果,這些結果中,大都赫然列出李銳是“毛澤東前秘書”。“真面目”究竟如何呢?“證據”信手拈來。
比如,網上有一篇文章“李銳擔任毛澤東秘書前后”(《名人傳記》2005年第6期周榮初),繪聲繪色地說道,1953年毛澤東視察長江,林一山和李銳就是否上馬在毛澤東面前辯論,“最后還是毛澤東拍板說:講了不算數,你倆各寫一篇文章,三天交卷。林、李奉命行文,林一山寫了兩萬字,李銳寫了八千字,…這場辯論以李銳的意外獲勝結束。毛澤東看中李銳這支筆,指著李銳說:‘我們要有這樣的秀才。’南寧會議散會前,毛澤東要李銳當他的秘書。李銳忙說恐怕不成,水電業務忙得很。毛澤東說是兼職的嘛。事情就這樣定了。”
如果是作為“報告文學”,草民不反對這樣寫,如果是“史實”,草民以為這位周先生寫的“傳記”還差一點考證,第一,“毛澤東看中李銳這支筆”,是不是說李銳的文采、理論水平為毛澤東所“器重”,而不是李銳的所謂“專業知識”?若此,“水電業務忙得很”算個什么理由,好像是毛澤東要個秘書是件可以隨便討價還價的事兒,要么毛澤東并非像李銳們所言的那樣“獨裁”、“專斷”,看中個“這支筆”,“這支筆”還可以推脫,毛澤東也就“讓步”了。
這里又引出來另外一個問題,這個“兼職的嘛”有沒有組織認定?如果有,李銳先生及其吹捧者這么些年好像沒有拿出來么,如果沒有,那么所謂“兼職秘書”就缺乏正式的組織程序,算不得“正史”。
按照李銳自己在《毛澤東晚年悲劇——毛澤東秘書手記》中的說法:“就我個人來說雖然三峽的爭論結束了,可是一種‘百年難遇幸運’卻降臨到我身上。完全出乎意料之外,辯論結束這之后,毛澤東以秀才的名義嘉獎我,要我當他的秘書。我以工作繁忙作推辭,結果還是要我做他的兼職秘書。”(第373頁)“毛澤東在上海會議講到這個問題時,把這種‘兼職秘書‘稱為’通訊員。‘他說:我要找通訊員,一部一個,人由我自己找。你們可以找通訊員,為什么么我不可以找?我已經找了個李銳。”(同上書,第220頁)
那么,既然毛澤東本人說過“我要找通訊員,一部一個,人由我自己找。你們可以找通訊員,為什么么我不可以找?我已經找了個李銳。”,為什么又止于“一個李銳”呢,不是要“一部一個,人由我自己找”么?當時的部級單位數以十計,怎么就“欽點”了李銳一個?是不是其他的同志雖然也當了“通訊員”,為毛澤東提供了一些相關方面的材料,卻根本就不好意思幾十年來一口一個自己是“毛澤東的秘書”?
反毛小丑,以頂著“毛澤東前秘書”頭銜出名的李銳
另外一好寫毛澤東“負面”文字的“著名作家”葉永烈,在其《毛澤東的秘書們》一書中,說“毛澤東一生,先后任用過二十六位秘書”,明確列出了他認為的“毛澤東的秘書們”,名單中是這樣列的“李銳(兼職秘書,1959)”,看來是彩信了志同道合的李銳先生的“自述”,文中又說“解放之初,在毛澤東身邊除了有許多工作人員之外,有著正式秘書職務的是四個人,人稱‘四大秘書’,即陳伯達、胡喬木、田家英、葉子龍。胡喬木不住在中南海。與毛澤東住在一起的是田家英和葉子龍。葉子龍是機要秘書。日常秘書工作由田家英負責。… 1956年,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意,毛澤東的秘書為五位,即增加了江青。江青原是機關協理員,這時成為毛澤東負責國際方面問題的秘書。”,而“我曾經采訪了毛澤東通訊秘書李銳”,看來還真是“獨此一家,別無分店”了。
一個不住在中南海,又自稱“水電業務很忙”不為毛澤東專職服務的人,接觸毛澤東的時間極為有限,參加國家高層管理工作極為有限的人,居然頂著“毛澤東前秘書”的頭銜,洋洋灑灑寫了上百萬字“研究毛澤東”,賺取了豐厚稿酬,真是需要一點“真相”來多了解一些了,否則,成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