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解讀中國血緣政治的一個案例

曹澤東 · 2006-01-02 · 來源:本站原創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武則天(624——705年)是一個富有歷史魅力的名字。一千三百年來,許多史家對其魂牽夢繞,到二十世紀再掀高潮,自陳寅恪以下,從篯、林雨堂、郭沫若到熊德基、雷家驥、胡戟、趙文潤、王雙懷,從菲茨德、崔瑞德到原百代、氣賀澤保規,二十多部武則天傳記和約五百篇專論,形成武則天研究熱現象。其間蘊涵著時代轉型的巨大意義:武則天處在中古歷史的轉折點上,是貴族門閥政治走向科舉官僚政治的分水嶺,大批史家有意或無意的研究背后,預示著當下中國政治的再次轉型。揭開這樣一個有生命力的歷史人物諸多奧秘,也是通曉未來走向的門徑。今選取武則天在太宗貞觀時期的生存環境來研究,就是想揭示她之所以能成為中國古代政治轉型的關鍵的內在理路。

一、武則天的家庭政治環境

在武則天早年的家庭中,由父親武士彟、哥哥元慶元爽、母親楊氏和她的姐姐及妹妹構成了三種家庭內部的政治元素,他們個體的性格及相互之間的互動是武則天最早接觸的政治經歷,關于此點有必要深入分析。中國“三歲看老”的傳統習俗中暗含著人一生命運的密碼。就此分析如下:

(一)、父親武士彟的追求對女兒的影響

他是隋煬帝時期崛起的商人。關于他能致大富,這與他仁壽時期(610—604)在漢王諒的引薦下,認識了司空楊雄、左仆射楊素和吏部尚書牛弘有關。在中央集權制度下,商人面對的最大客戶一般是政府,他依靠與權門的結交,在權力資源中分得一杯羹,成為隋煬帝時期大興土木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他經濟上的崛起,必然促使他尋求政治上的話語權。

武士彟是隋煬地帝親信王威的黨羽,而又傾心結交有重權的李淵,他的好結交是有投機心理的,這也是商人多位朋友多條財路的正常邏輯作用。因此在政治上他表現為在李淵與王威之間兩面討好。

作為木材商人的武士彟很聰明,在識人觀事中很有洞察力,他看透了李淵奪天下的野心,并且有意投靠李淵,也得到了李淵的許諾。而他在作為中央政府代表的王威面前,也極力表達忠心。他在領導李淵面前會阿諛奉承,在王威勢力面前,體現其為王威等周全考慮的謀劃。其實這種即能阿諛奉承,又有智慧頭腦的人,又有富豪之家經濟實力的人,是得領導歡心和放心的。因此他可以對隋朝重臣有影響,李唐前后兩位帝王也對其很器重。武士彟以自己的政治才能及商業頭腦升到工部尚書,利州都督、荊州都督,成為大唐江山的基石。可以看出政治家藏污納垢政治胸襟,本身是現實的政治利益決定的。封建政治領袖關注的是否真心追隨自己,道德品行只不過是官場粉飾工具而已。

武德元年升任府兵將領,任井鉞將軍時,兒子病歿,他沒顧上照應。任校右廂宿衛時,原配夫人相里氏病危,他也沒有請假照看,妻子在孤獨中死去。剩下兩個年幼的兒子,由家人看管,而富裕之家沒有父母約束的孩子的發展是可想而知的。為了美好的政治前途,他犧牲了家庭與親情。武德八年他升任揚州都督府長史、貞觀元年任豫州都督、貞觀二年赴利州任都督、貞觀五年任荊州都督,在他諸多歷職空間變化中,則天從小見到的父親接觸的人和事,給她構建了政治素質的無意識訓練模仿空間。

(二)母親楊氏對女兒的溺愛

武士彟拋家舍業效忠李淵的行動,贏得了李淵的信任和賞識。李淵為其做媒,他攀上了一門貴親,娶隋室皇族成員楊達女,成為唐高祖女桂陽公主夫君楊師道的堂姐夫,與新朝皇族實現了政治上聯姻,成為大唐開國新貴。貞觀九年去世前,這位新貴也一直是鎮守一方的大員。

對于男人來說,他做到了事業第一,獲得了很高社會地位,而同時很大程度上犧牲家庭的幸福。早逝妻兒是他用什么地位也無法彌補的,而在揮霍財富中的兩個兒子也是他心頭永遠的負擔。在娶進名門之女后,家庭中的矛盾更新添一重。在男尊女卑的社會中,兒子一直是父親法定的繼承人。而楊氏結婚幾年中只生下三個女兒,新貴的心理傾斜不全在楊氏身上。四十四歲才出嫁的老女人楊氏,嫁入新家后,舊有的生活習慣被打破,伴隨女兒的降生成長,對前妻的孩子或多或少的冷眼,必然造成了家庭關系的惡化,何況自小就著男裝的則天,本身也不是省油燈。則天小時侯有個故事說:武士彟在利州任職時,著名術士袁天剛曾給武氏一家看相。先看楊氏又看武氏兄弟及則天姐妹之相。袁氏說:“此郎君(則天,因為她當時穿男裝,有此稱謂)龍睛鳳頸,長相非凡,是貴人中最尊貴的;若是女子,日后將成為天下主。”這一故事廣為流傳。作為一方大員,請知名術士看相,想必是可能的。換個角度看,沒有生個男孩的母親對術士的言說必將深信不疑,對女兒未來的期待,促使她更加溺愛女兒,也培養了其專橫跋扈的性格。

母親楊氏,癡信佛教,關于則天母親佛教信仰,深受楊氏家族影響一點,陳寅恪先生對此有專門論證①。楊氏大齡生育和虔誠的佛教信仰,決定了她在教育子女中,必然是對孩子溺愛有加。而這必然引起過早缺失母愛的前妻兩個男孩的嫉妒與怨恨。她的信仰盡管可能使她性格中有仁慈的一面,但老女人過晚生育使她遲到的母性本能必然超過了信仰的支撐。當女兒與前妻兒子在發生矛盾時,對親生孩子的呵護是必然的,這是人的天性,和是否名門之后本無多大關系。在丈夫在世時楊氏表現得有些過火時,新貴因為考慮楊氏家族在宮廷中地位及影響,必然將怒氣掛在臉上,這深深傷害著孩子。而兩個哥哥仇視的眼光與言行,父親被政治權力已經過多磨滅了親情冷漠的心,注定了家庭中愛的缺失,造就了則天缺乏愛心與冷漠的一面。

則天繼承了父親武士彟基因中聰明智慧,在父親在世時深受父親性格影響。依據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每個人一生中都有一位或多位精神父親,無疑為官一方大員的父親成為她第一位精神父親。這位曾經奔走于商場、權力場中的新貴,對孩子關愛更多是通過權力與金錢來實現的,作為精神上父親培養了孩子對金錢權勢追逐的堅定信念。則天兩個哥哥武元慶、武元爽在父親去世后,對后母楊氏和三個異母妹妹刻薄相對,就可見精神父親留下的精神遺產已經發揮惡的效能。貞觀十一年,武則天被召入宮立為才人,年僅十四歲的則天在離家前和母親的離別情感對比中就讓人感覺到她受父親影響已扎下根。

《新唐書》卷76《則天順圣皇后武氏傳》略云:臨別,母親楊氏“慟泣與訣”,后獨自如,曰:“見天子庸知非福,何女兒悲乎?”可能是對宮廷生活的憧憬,已經打斷了母女離別的哀傷。也可能是她想早日逃離寄人籬下的環境,也許是想給軟弱母親以信心,讓她感覺到女兒是她的堅實依靠。而父親的殘忍冷酷習性的繼承,則天步入宮廷的一則故事可透露出她這一面:太宗有駿馬曰:獅子聰,極猛撼,太宗親控馭之,不能馴。則天時侍側曰:惟妾能制之。太宗問其術,對曰:妾有三物,始則捶以鐵鞭,不服,則擊以鐵撾,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吼耳。

太宗這位曾經久經沙場屠戮無數的君主,當面對身邊嫵媚有加的才人如此心聲的時候,也是心中有種不舒服的感覺。因此以后的近十幾年的宮廷生活中,她沒有進入太宗視野,這和她好勇斗狠、強烈的表現欲是分不開的。孤獨無友是僭住主權力的特性,父親的精神遺產與母親的溺愛更適合讓走向權力之路,那里有無情理智運用的巨大空間,有相互利用、仇視與傾軋,有虛榮心的滿足,有爭奪勝利后的快感。

二、太宗后宮政治格局

(一)宮廷內的等級結構

太宗是宮廷內的軸心,他在內部公開的一言一行都將影響宮內眾多人的心。宮廷內部以皇后為核心的等級架構,是每個后宮人員心智結構中重要的一環。而在等級結構中能動的人員組合,是每個宮內人日常面對的。而以太后為軸心的妃嬪隊伍,諸妃后的王子、公主,及已經出嫁的公主和已經封王住入自己王府的王子,也一直是后宮經常談論的話題,至于皇宮內有勢力家族的外在影響力及婚宦情況,也是私下太監宮女們竊竊私語的話題。這個能動氣場左右著宮內人的笑語歡聲。

唐代內宮的等級秩序:唐沿隋制,除皇后外,宮中還有眾多妃嬪。其中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各一人,正一品;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各一人,正二品;婕紓九人,正三品;美人9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寶林27人,正六品;御女27人,正七品;采女27人,正八品。

武則天才人的地位在妃嬪中屬中等偏下,其職責是記錄妃嬪們的宴飲睡寢和蠶桑之事,向皇帝敘述她們一年中的收獲情況。依據前面與楊家的親緣關系的梳理,推測她服務對象主要是楊姓妃嬪。這也是宮中各勢力核心保持身邊純潔性的需要,避免一些機密泄露流傳。因此宮廷內她們有一親密的團體,即使武則天被趕到感業寺,只要她想了解宮廷內部情況,宮內的舊有系統就會發生作用。這其實不只楊氏一家有如此能量,就是原來的長孫皇后和韋貴妃勢力,也是有雷同的勢力系統。

(二)、楊氏家族在宮廷的政治影響

武則天能入選才人,和母親楊氏家族在宮廷內外的勢力是分不開的。關于楊家的宮廷影響最主要通過李唐與弘農楊氏政治婚姻來看。在昭陵陪葬陵墓中出土的以下四塊墓志,即楊恭仁、文安縣主、趙王李福、越國太妃燕氏的墓志,可與史書相互證發楊家在貞觀時期的宮廷內外的政治勢力。

自貞觀十年,長孫皇后去世后,太宗曾欲立巢王妃為后不成,未再提及冊后事,因此實際的二號人物韋貴妃,地位已相當于皇后了。這里可以推測趙王李福母可能是由淑妃晉升為貴妃的。

到貞觀十年時,長孫皇后去世后,楊家在宮內的影響力可以說比后面提到的韋氏還強。因此關于貞觀十一年,太宗選才人時,楊家的發言權很大,那么武則天作為楊門外女,也因血緣近親得進皇庭。這也加強了楊家在后宮的力量,人多力量大。看看三位楊妃和一位燕妃生的一群兒子:太宗十四子,文德皇后生承乾,又生第四子泰、髙宗皇帝,后宮生寛,楊妃生恪,又生第六子愔,陰妃生佑,王氏生惲,燕妃生貞,又生第十一子囂,韋妃生愼,后宮生簡,楊妃生福,楊氏生明。十四子有六位與楊家有關,足以說明楊家在宮中有多大大權威力量了。因此武則天進宮,并非沒有依靠,她背后靠的是皇帝姑姑和楊氏群妃。因此也可以推測,她在宮中與李治的感情培養是有近人牽線幫忙創造供機會的。

(三)、長孫家族與韋貴妃在宮廷的影響

貞觀十年,長孫皇后去世后,太宗本來想立原來元吉妃為后,但遭到宮廷內外的抵制,其實宮廷外主要是長孫無忌力量,宮內主要是韋貴妃的力量,這兩股力量制約了楊姓力量的坐大。長孫皇后雖然去世,但她多年在后宮經營的勢力依然在。盡管史書沒有提及有哪些人,可以從公主外嫁可以看出這一傾向:太宗有二十一位女兒,有四位早夭,余下十七位健康的公主中,有三位公主嫁給長孫家族成員:長樂公主下嫁長孫沖、新興公主下嫁長孫曦、新城公主下嫁長孫詮。外庭中長孫無忌和他的同黨褚遂良位列宰相,長孫無忌力量一直到顯慶四年后,才被當上皇后的武則天及其親近勢力根除。長孫無忌加之作為太子及未來皇帝舅舅身份,也通過自己幾個外甥對宮廷內部施加了強大影響。當然長孫皇后的去世,內廷的長孫勢力失去組織性,逐漸被韋氏、楊氏兩股勢力分化吸收。

現在我們主要看韋貴妃的基本情況:韋貴妃作為京兆韋氏高門的后代,她先嫁給了隋戶部尚書楊雄的兒子齊王楊友眠,并生下一女,就是嫁給阿史那忠的定襄縣主。嫁給太宗后,623年,她生下臨川公主,因此可以推斷她嫁給太宗當在此之前,結合韋昭容的情況,可以立一假說,韋貴妃是與韋昭容同時嫁給太宗的,也是621年,王世充戰敗后,被收入唐掖庭宮的人物。貞觀元年她被冊封為貴妃,后又生下紀王慎。母以子貴,《兩唐書》記載,紀王好學,長于文史,皇族中與越王貞齊名。《臨川公主墓志》反映,臨川公主善于書法,她的字“孟姜”就是太宗,比附王羲之之女孟姜而得。貴妃一子一女,書法才學都是太宗引為自豪的,也說明貴妃教子有方。她地位的重要,還可以從韋昭容處有些左證。韋昭容卒地是崇圣宮,她沒有如武則天一樣在太宗死后被驅趕到感業寺,同時我們也沒有發現她為太宗生子的跡象,她的被優待,與地位高的堂姐有直接關系。

韋貴妃貞觀元年被冊封貴妃時已經三十三歲,比太宗長五歲,此前為楊友眠生有一女定襄縣主,為太宗生了臨川公主,還沒有生紀王,為什么她地位僅次于長孫皇后呢?是否還另有政治原因呢?過去史家對玄武門事變前,對長孫皇后的作用論及不少。長孫皇后積極奔走于內廷,并參與玄武門事變的身影躍然紙上。史書對韋貴妃只字未提,試想她比長孫皇后大七歲,從年齡、閱歷、家庭背景等方面看,她的作用當不在在長孫皇后之下。貞觀十年,長孫皇后去世,太宗沒有再冊封皇后,韋貴妃的地位越居首位。也可佐證她在太宗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根據汪篯先生《唐太宗》一文介紹:“關于玄武門事變爭奪皇權準備中,雙方在高祖賓妃中爭取支持者。李建成長期留居長安,經常在后宮進行收買活動,由于他是太子,賓妃們認為他繼承皇位的可能性很大,大多支持他。他們常在李淵面前稱贊建成,挑撥李淵、李世民不和。因此在后宮互造聲勢也是必然。”李世民長期在外征戰,長安單憑長孫皇后一人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韋貴妃韋昭容姐妹、還有前面提到的燕賢妃、楊淑妃等人,肯定也出力不少。尤其韋貴妃,以她的成熟更加壯大了這個陣營。可以推測,在太宗那場皇權爭奪戰中韋貴妃在內廷的作用不會在長孫皇后之下。

到貞觀十年,長孫皇后去世,太宗沒有再立后,那么韋貴妃的在后宮的政治地位已經排名第一了。還有,雖然沒有立楊姓為后,但卻又封了一個楊貴妃,因此內宮出現了兩個貴妃。兩個貴妃的出現,必然帶來內宮力量的分化。這兩股分化的力量,或努力說服太宗重新立后,或在太子與親王及其婆媳之間展開拉攏活動,以便在未來的新主上臺后取得較好的地位。其實外庭太子與魏王的彼此力量的明爭暗斗,也是和后宮的爭斗有關的。這在玄武門事變前,太子建成和李世民彼此在內宮的爭奪支持力量是一樣的。只是長孫力量與韋、楊三方力量在貞觀晚期力量基本制衡,因此本來太宗想讓魏王接班,但由于他與太子參與了競爭,喪失了接班的機會,而沒有介入權力爭奪戰的晉王李治,卻白白得到這樣的機會。因此在貞觀十一年到貞觀十七年中,太子與魏王宮廷的爭奪,也預示了韋貴妃與楊貴妃的相對應的爭奪,都筋疲力盡后,太宗做了個無奈的選擇。此后,二貴妃也失寵,而和則天一起進宮的才人徐惠成為陪伴太宗晚年的人選。而徐才人在外庭沒有說明是否有重量級的人物支持,不知她入選才人時是否與長孫皇后親近人手提攜,從她受寵來看,可能有原來皇后力量的支持,這也大概是長孫無忌力量不衰的秘密吧。沒有確實材料,姑妄推測。韋楊在后宮力量不衰,從后來則天為太子李弘選的楊門女,由于賀蘭敏之將楊女奸污,破壞了則天聯姻李楊的計劃,這使太子李弘與武家、則天姐家發生了無法化解的矛盾,而則天意在扭結兒子與楊家的世代近親也破產了,這也恐怕是則天廢掉李弘的關鍵所在。韋氏家族中有一女(后來韋后)則嫁給而則天兒子李顯為妻,足見韋家在宮中地位的上升。這不能不說太宗兩位貴妃所代表的力量在宮廷活動能量的存在。而陳先生在《論李武韋楊婚姻集團》一文,說明了武則天的組織之功,從太宗時期后宮政治格局看,也是這位女政治家適應當時形勢的必然。當然則天在宮廷內外血緣拉入武姓后人,也是加固自己內廷地位的需要。這也是當時時代權力的血緣特性決定的。武姓力量最后取代長孫家族,這樣宮廷內部的制約關系重新形成。如果只存兩股主要力量,后宮管理必然是干戈相爭,難以止息,這也就是政治團隊中有三股力量此消彼漲相互制約,達到動態平衡吧。西方三權制衡理論其實在中國政治體制中一直以潛規則形式存在著。龐樸先生提出一分為三的哲學觀點,對一分為二哲學觀點提出質疑,我想是有其合理性的,上述宮廷內部的三方力量制衡就是其一個具體例證,這避免了你死我活的殘酷結局的出現。武則天進入后宮,就是王皇后與蕭淑妃相爭引起的,但三人的政治智慧實在相差太遠,王蕭兩方合勢也沒有斗過則天,也可能與原來則天將韋楊兩股舊有的勢力拉為己用的結果有關吧。

三、李治的戀情與則天生存環境的改變

在后宮貴妃爭奪戰、太子與魏王爭奪戰中,給了邊緣化的武才人與晉王交往提供了空間。李治小武則天四歲。則天進宮時十四歲,當時高宗十歲。則天進宮后,太宗、上至韋貴妃及楊貴妃等太宗妃子、宮中年幼的諸王子及外住的王子及其妃嬪、未出嫁的公主及其已經出嫁的公主及其可以允許進宮的妃嬪家屬都是她經常耳聞目睹的對象。而宮中太監、在宮中傳授王子、公主、宮女們文化的老師及守衛宮門的衛隊,都是她每天的生存環境構成部分。她每天能夠感受到太宗對后宮粉黛的影響,也能感覺到幾大高門家族在后宮中的勢力影響,王子們對后宮活動的作用。在權力中樞的宮殿里,感覺到宮廷的矛盾與或明或暗的爭奪。也能或多或少發現后宮家屬勢力在朝堂及地方的影響流言蜚語。則天如何生存下去,雖然有楊氏家族成員在后宮的照應,但畢竟是處于邊緣人物,相比前面提到的幾位楊妃,她也排在無足輕重的地位。她只能尋求新的精神安慰,她發現了象李治。十歲的李治,年少就失去親生母親,無疑母愛的缺乏,成為李治懦弱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在弟兄中,親哥哥對他在權力場話語的恐嚇,加深了他的不安全感。而太子承乾與魏王的兄弟相爭,無疑讓他在心理上找不到親情的溫馨。他與妹妹晉陽公主相互關愛,《新唐書·公主傳》略云:“帝諸子唯晉王及(晉陽公)主最少,故親畜之。王毎出合,主送至虔化門,泣而別,王勝衣班于朝,主泣曰:‘兄今與羣臣同列,不得在內乎?’帝亦為流涕。”這樣一位體己妹妹早夭,宮庭內他也更需要在尋找精神安慰。則天有機會看到這位被兄長們歧視的王子,而同病相連的命運,促使已經生理與心理都成熟的則天主動的走近。則天性格中男性的一面給了這位王子精神上的依靠。貞觀十七年,十七歲的李治被封為太子,與兩位兄長相比的懦弱及壓在肩上的擔子,都使他尋找象則天這種潑辣性格的母性呵護,滿足他的戀母情結。貞觀十八年后,太宗外出征伐、巡幸、患病時期,則天是有機會借助楊氏和太監力量接觸到太子的。“上為太子也,入侍太宗,見才人武氏而悅之”,就是明證。李治當太子后,武媚娘年齡已經在二十多歲了。正是情感最豐富細膩,對愛情追求的最佳時期。她與李治的熱戀,雖沒有詳細載入史冊。但星點的資料也足以推測出來,這從她后來步入感業寺寫的詩可以看到: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這是她二十七至二十八歲之間寫給高宗的情詩。理解此詩,暗含了兩人的舊情,并且感情很深,不是一般感情,女子如果沒有精神上的愛,是難到用情深處的。尤其也是一位欠缺父愛的女人,她在宮中除了太宗,就是這位小王子能成為她相思的對象了。對于性格潑辣的她,她是在宮內主動追求過李治的。一個缺少母愛,一個缺少父愛,一對同病相憐的青年男女,走到一起,即使沒有交往頻繁,也已經達到了兩情相悅地步。“石榴裙”是二人交往的見證,或是高宗所送,或是約會曾穿。沒有如此重要意義何必驗取石榴裙呢?可見石榴裙是兩人定情信物。后來向天下人宣布在宮中早就定情,就不是編造之言。唐高宗永徽六年十月《立皇后武氏詔》:“朕昔在儲貳,特荷先慈,常得侍從,不離朝昔,圣情鑒悉,每垂賞嘆,遂以武氏賜朕,事同政君。”可見多年的戀情在多年之后,才大白于天下。那么高宗多次造訪感業寺,則天在寺內懷上高宗的孩子,進宮后生下后來的太子李弘,也是順理成章的。這段戀情改變了武則天命運,是她在后宮環境中贏得的最大政治資本,為她后來登上皇后寶座的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四、武則天學習唐太宗政治技藝的啟示

唐太宗作為君主,是全國的臣民的父親。在后宮他更是妃嬪才女的精神父親,尤其是象武則天這樣十二歲失去父親,十四歲就進宮的女孩來說,她內心強烈尋求比他父親更加強大的精神依靠,而能超過她父親,自己又能觸摸到的,正是自己每天敬仰的大君主——唐太宗。尤其是入宮十三年沒有得到寵幸的她,伴隨她對太宗言行作為了解的加深,這位名義上的丈夫實際上的父親越來越強地在她心中扎下了根,也許后宮中還有其他人能真正讀懂唐太宗,但武則天絕對是讀懂太宗最杰出的。肉體的遠離,帶來了精神世界的富足,這是太宗帶給武則天的影響。她從太宗身上的感悟使她日后成為后宮政治爭奪的佼佼者,也是她后來協助高宗及親自統馭天下的最寶貴靈感來源。關于她究竟感悟到什么,史書沒有記載,但從她后來的施政及影響逆推,就可看出她的手段與功業不在太宗之下,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現就太宗與則天的重要政治行為略加比較列表如下:`

武則天重要政治行為

唐太宗重要政治行為

從感業寺,重返后宮后,積極籠絡后宮人心。

太宗與建成相爭時,派自己妃嬪在后宮積極活動,拉攏親信。

親手掐死自己的女兒,嫁禍王皇后,贏得政治優勢。

設計玄武門殺哥哥、弟弟,逼老子退位。

當上皇后后,組織親信,打擊政敵王皇后、蕭淑妃、長孫無忌集團及太子李忠勢力。

太宗上臺后,打擊高祖、建成、元吉舊部,全面布置自己黨羽。

修撰《姓氏錄》提高武氏家族及新升寒門社會地位。

修《氏族志》提高李唐皇室及寒門新貴社會地位。

組建以自己為核心從中央到地方的領導系統,通過科舉文場物色了自己的系統成員。

任用在戰場上組織的全國精英,組織自己的統馭系統。

利用北門學士組織核心智囊班子。

文學館招賢,聚集智慧精英。

廢掉太子李弘,化解李弘與楊家、武家的矛盾。

廢掉承乾,化解他與兄弟魏王的矛盾。

廢李賢、李旦,以自己稱帝,總攬朝綱,任用酷吏,為后代繼承鋪平道路。

利用伐遼剪除威脅太子的力量,為太子登基鋪平道路。

處死李弘、李賢,為繼任者開路。

貶黜承乾、外調魏王不許回京,去掉新君最主要競爭對手。

貶黜中宗去外地,則天自己從天后走向皇帝過程,為繼任者物色輔佐班子。

伐遼太宗自己原離京師,安排大臣輔佐太子監國。

資料主要參考:胡戟先生《武則天本傳

對比武則天與太宗政治實踐,發現二者路徑相同的一面,而不同方面或者說好象相反的,其目標指向卻相同,如太宗三次伐遼外爭和武則天從天后不斷升級為皇帝內擴,思路相反實則相承。可以說武則天是學唐太宗學最到家的一位皇帝。歷史上能與他們之媲美,只有漢朝漢文帝與景帝、清朝康熙皇帝與雍正皇帝。他們的后繼者,則出現了三個偉大時期:漢武帝時期、唐玄宗時期、乾隆皇帝時期。歷史有著驚人的相似。

集權體制下政治家考慮問題的宏遠與精密,沒有偉大君主博大的胸懷,靠這種體制治理這樣龐大的國家是很難長久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政體是一種技藝,是人為性的,關鍵是什么樣的政治家來運作。因此,我們說中國的政治家的培養,需要環境,但也更需要是天分與胸襟及后天的高悟性的學習。評價政治人物,我們更應該看的是他開創的事業格局,因為“帝國的事業和正義的德行原本是無關的。”并且我們必須認識到“內爭被所有經典政治思想家視為政治體的痼疾的東西,是國家致死的瘟疫。”這樣我們就不會意氣的評價歷史上的血腥殺戮都是罪惡。正確認識政治家的技藝或手段,才是每個從政者應該采取的正確路徑。

綜上所述,我們從貞觀時期武則天的生存環境要素:家庭政治環境、血緣家族因素、后宮政治格局、武則天的愛情、政治家的技藝等,探討了武則天成為千載政治風云人物的必然性,認識了君主皇權政體下諸多政治特性,也感悟到客觀地反思先民的政治智慧對開啟中國政治文明的重要性。

這種血緣政治一直陰魂不散地左右著中國人的命運。不走出血緣政治,我們的政治終究沒有擺脫野蠻的可能。



趙文潤、王雙懷:《武則天評傳》,三秦出版社,1993年,第4頁。

《冊府元龜》卷860總錄相術、《新唐書》卷204方技、《舊唐書》卷191方技、《太平廣記》卷224《武后》條均載

陳寅恪:《武與佛教》,金明館從稿二編。

 

張沛編著昭陵碑石,三秦出版社,1993年,第129頁.

. ⑤張沛編著昭陵碑石,三秦出版社,1993年,第168頁.

周紹良編著<唐代墓志匯編>,1992年,第6頁.

張沛編著昭陵碑石,三秦出版社,1993年,第189頁.

 

  張沛編著昭陵碑石,三秦出版社,1993年,第197頁.

《舊唐書·長孫皇后傳》第2165頁.

  汪篯.汪篯隋唐史論稿[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第92頁

《金明館從稿初編》,266頁。

勾利軍:《武后之立與唐高宗的“戀母情結”》,《學術月刊》1995年第10期。

《資治通鑒》卷199永徽五年三月條。

《全唐詩》卷五《如意娘》

《資治通鑒》卷200永徽六年十月條。

林國華:《詩歌與歷史:政治哲學的古典風格》,上海三聯出版社,2005,第168頁。

同上153頁。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高山流水夢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3.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4. 改開以來民間“順口溜”拾穗(一)
  5.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6. 選擇題:到底誰讓老百姓吃飽了飯
  7. 臥龍大橋擴寬:南陽人民的恥辱!
  8.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9. 研究和評價“文革”,是否應該跳出個人恩怨、得失的小圈子?
  10. 否定前三十年,就是在否定偉大領袖毛主席!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一区二区 | 午夜影视在线播放免费人成 | 中文字幕Av在线综合网 | 亚洲资源在线播放站 | 婷婷网色偷偷男人的天堂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蜜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