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3月30日,毛澤東在江峽輪上和田家英、吳冷西一起閑談。據吳冷西回憶:毛澤東談到,他在成都會議時收集一些明朝人寫的有關四川的詩,選了十幾首印發與會的同志。還特別稱贊楊慎的詩,說他是明朝一位很有才學的人,因議論朝政被流放云南30年以至老死,很可惜。他又說到,四川歷代人才輩出,我們黨內好些將帥是四川人。
毛主席又談到在會議上印發的“蘇報案”。毛主席說,鄒容也是四川人,他的日文很好,而且是在四川學的。接著,毛主席詳細講了清朝末年有名的“蘇報案”。他講到,“蘇報案”是由鄒容寫的《革命軍》引起的。他寫這本小冊子時只有18歲,署名“革命軍馬前卒鄒容”。《革命軍》一出,上海的《蘇報》為之介紹宣傳,章太炎為之作序,影響極大。于是,清政府大為恐慌,下令抓人并查封《蘇報》,《蘇報》是當時資產階級革命派在上海的主要輿論機關,蔡元培、章太炎、鄒容、章士釗、柳亞子等都在該報發表文章,抨擊封建君主專制,鼓吹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并同康有為、梁啟超等保皇派進行論戰。
毛主席強調說,資產階級革命派辦報紙,都是不怕坐牢,不怕殺頭的。章太炎當警察拿著黑名單來抓人時挺身而出,說:“別人都不在,要抓章太炎,我就是。”從容入獄。鄒容本未被抓,待知道章太炎已被捕后,不忍老師(鄒稱章為老師,章比鄒大15歲)單獨承擔責任,毅然自行投案,終于病死獄中,年僅20歲。《蘇報》當時的主編章士釗倒沒有被捕。
毛主席很稱贊這些資產階級革命家。他談到,鄒容是青年革命家,他的文章秉筆直書,熱情洋溢,而且用的是淺近通俗的文言文,《革命軍》就很好讀,可惜英年早逝。章太炎活了60多歲,前半生革命正氣凜然,尤以主筆《民報》時期所寫的文章鋒芒銳利,所向披靡,令人神往,不愧為革命政論家;后來雖一度涉足北洋官場,但心在治經、治史,以國學家稱著。魯迅先生縱觀其一生,評價甚高,但對他文筆古奧,索解尤難,頗有微詞。他出版一本論文集,偏偏取名《訄書》,使人難讀又難解。
至于章士釗,毛主席說,這位老先生是他的同鄉,湖南長沙人,也是清末民初的著名政論家,除擔任《蘇報》主筆外,還給其他許多反清報刊寫文章,其后赴歐洲游學,回國后在北洋政府任過教育總長等職。他的文章比章太炎的好讀,沒有那么古奧、怪僻,也較梁啟超謹嚴而有條理。抗戰中一直同我黨保持聯系,建國后同我黨合作,他自己說他“反動而不反共”。
毛主席在船上對這幾位清末民初的政論家講了這許多話,顯然他在青年時期對他們印象甚深,也同他自己從辦《湘江評論》開始一直寫過許多政論有關。他更多的興趣在于這些政論家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與文風。
大概是4月11日上午,毛主席早飯后散步回來,叫田家英和我一起同他在湖邊涼棚下閑談。毛主席從長江大橋談到八七會議、武昌起義、黎元洪以至張之洞,接著又談到章太炎曾一度應張之洞之請到武昌辦報,但因同張的觀點不同,不肯就任主筆,終于離開。他又談到像章太炎這樣激進的革命派,開始也并未同康有為、梁啟超等保皇派分清營壘,而是同他們一起辦報。章太炎就曾給梁啟超主辦的《時務報》、《清議報》寫文章,共同主張維新,是后來才分道揚鑣的。
毛主席又泛論在近代史上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都需要自己的輿論工具,都熱心于辦報。清末民初的資產階級改良派和革命派是這樣,后來國民黨和共產黨也是這樣。
毛主席接著問我是不是廣東新會人,我回答是。然后,毛主席就議論起梁啟超來了。
毛主席說,梁啟超一生有點像虎頭蛇尾。他最輝煌的時期是辦《時務報》和《清議報》的幾年。那時他同康有為力主維新變法。他寫的《變法通議》在《時務報》上連載,立論鋒利,條理分明,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加上他的文章一反駢體、桐城、八股之弊,清新平易,傳誦一時。他是當時最有號召力的政論家。
毛主席還講到,梁啟超是在兩次赴京會試落第之后,才同康有為、譚嗣同等一起搞“公車上書”的。“戊戌變法”后,流亡日本辦《清議報》。其后即逐漸失去革新鋒芒,成為頑固的保皇派,擁護君主立憲,反對民主共和。后來,他擁護袁世凱當總統和段祺瑞執政,但也反對袁世凱稱帝和張勛復辟。歐戰結束后出國游歐,回國后即退出政壇,專心著作和講學。
毛主席又說到梁啟超寫政論往往態度不嚴肅。他講究文章的氣勢,但過于鋪陳排比;他好縱論中外古今,但往往似是而非,給人以輕率、粗淺之感。他自己也承認有時是信口開河。
毛主席說,寫文章尤其是政論最忌以勢嚇人,強詞奪理。梁啟超那個時候寫文章的人好賣弄“西學”,喜歡把數學、化學、物理和政治相提并論,用自然科學的術語來寫政論,常常鬧出許多笑話。做新聞工作既要知識廣博,又要避免膚淺,這不容易做到,但一定要努力學習做到。
毛主席還談到,梁啟超創辦《時務報》開始確實很辛苦,他自己寫評論,又要修改別人來稿,全部編排工作和復校工作都由他一個人承擔。后來才增加到七八個人,其中3位主要助手也是廣東人。現在我們的報社,動輒數百人、上千人,是不是太多了?(《憶毛主席》第159―161,162~164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