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川主講
關于方法問題的重要意義,毛澤東曾有過深刻的闡述。他說:"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通"[1]。
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最重要的特點在于,它不僅是理論認識的工具,而且是實踐的工具。據此,毛澤東提出了指導革命實踐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論。他說:"我們共產黨人無論進行何項工作,有兩個方法是必須采用的,一是一般和個別相結合,二是領導和群眾相結合"。"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以形成正確的領導意見,這是基本的領導方法。在集中和堅持過程中,必須采取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法,這是前一個方法的組成部分"[2]。
一代偉人毛澤東的本領,更得益于善于學習。他不僅善讀有字之書,而且善于總結經驗,善于“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從而使他由一個沒進過一天軍校的師范中專生成長為能統帥三軍,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領袖。實踐學習的觀念既要求重視從第一類途徑獲得更多的知識、經驗,也更要求重視第二種途徑和形式,重視向群眾學習,特別要把這兩種途徑,形式內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里強調的是方法論的學習和其他方面的學習一樣關鍵在于實踐,在于使用。這也是毛澤東所一貫倡導的:"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從戰爭學習戰爭--這是我們的主要方法"[3]。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理論,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不應當把他們的理論當作教條看待,而應當看作行動的指南。不應當只是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詞句,而應當把它當成革命的科學來學習。不但應當了解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他們研究廣泛的真實生活和革命經驗所得出的關于一般規律的結論,而且應當學習他們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立場和方法。[4]
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系的。對于中國共產黨說來,就是要學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的環境。成為偉大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和這個民族血肉相聯的共產黨員,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因此,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須解決的問題。洋八股⑾必須廢止,空洞抽象的調頭必須少唱,教條主義必須休息,而代之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5]
注釋:
[1]《毛澤東選集》,1964年版,第125頁。
[2]同[1],第852,855頁。
[3]同[1],第165頁。
[4][5]引自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十四日)
來源:朱云川《毛澤東大學一百講》http://1940.01www.com/bbs/dispbbs.asp?boardID=39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