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農民工的經歷看看"文革"的另一面
我前不久住院時認識了一個農民工,他大概是40歲左右.他給我隔壁床的老太太當護理工.24小時陪伴很是辛苦.他有時會低聲哼唱文革時的流行歌曲.一天他來了一個老鄉,兩人聊了半天.老鄉走后,他告訴我們該老鄉是他一個村子的人,出來打工居然在同一醫院.更奇怪的是他說,他們雖然在同一村子,但是他們在家卻不認識,因為他們不是同一組的人.
下過鄉的我感覺非常奇怪.我問他,你們家鄉難道沒有放電影嗎?農村放電影時十里八鄉的人都會來看,別說本村的人,就是別的村子的人也會來看,這樣一來認識的人可不少.他回答說,放電影是以前的事了(指毛時代).當年幾乎一個月就會放兩三場電影,而且公社每個月還經常開各種各樣的大會,有生產動員會,有批判會,生產隊也經常開會,讀報,加上勞動生產都在一起.青年人扎堆談戀愛是常有的事.他說,那時勞動雖然很辛苦,但是卻很快樂.
我聽了大吃一驚,我們認為枯燥無味的開會,在這個農民工看來居然是件很快樂的事情.仔細分析一下,感覺頗有道理.當年(文革時),農民都是拿工分的,即使開會也掙工分.開會不僅是輕松,不僅是學習政治,還是青年們的社交,娛樂的好機會.當年農村中還有不少文藝宣傳隊,趙本山等人不就是那個時代的文藝骨干嗎?
現在一提到文革,便是什么XX大官受迫害,或者XX精英慘遭不幸.其實這些都是文革中的一面,而對文革中的另一面卻無人面對,根本不提.
其實精英們受"迫害"是有其歷史原因的.從三千年前的荮王殺比干,箕子開始,從秦皇島"焚書坑儒"開始,那朝那代沒有"迫害"精英"的事發生呢?精英們受到的迫害有兩種,一是,當朝的精英"狗咬狗",有些人敗下陣來.二是在朝的精英對在野的精英橫加迫害.而受到的迫害則大都是丟官,丟妻,被發配受辱,最嚴重則是丟命.所以對文革中受迫害的精英的宣傳也是老一套.
而對于工人農民來說,他們享受"帶薪"搞政治運動的待遇,僅僅存在于文革中,這是幾千年來,中國從未有過的事情.這文革中的另一面,這對于中國,對于工人農民到底有多少影響,難道不值得我們研究嗎?
精英歷代受迫害,
至今已經不新鮮,
文化革命另一面,
億萬工農(帶薪)玩政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