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毛澤東派章士釗赴香港為兩岸關系斡旋
毛澤東等老一輩為祖國的統一(包括臺灣和平統一,港澳回歸)可謂嘔心瀝血。
1973年5月中旬的一天,一架來自北京的中國民航專機降落在香港啟德機場,“為了我們這架專機,香港方面專門封鎖了整個跑道,我印象中那天的機場是空空蕩蕩的”,章含之回憶道。她的93歲老父親章士釗在家屬及醫護人員的陪同下,坐輪椅被抬下飛機舷梯。
雖然年逾九旬的章士釗對外宣稱是到香港探望第三夫人,但境外媒體毫不費力地猜出這位老人此行的真實目的只有一個——臺灣問題。
就是要制造轟動效應
“主席在我們臨行前說,我們派一個包機過去,就是要制造轟動效應。你想,在那個年代,一架三叉戟,一大幫家人、護士、警衛,再加上93歲的老人,能不轟動嘛!”章含之說,“一個80歲的人(指毛澤東)派了一個93歲的人來,其實就是想明確地向外傳遞兩岸和解溝通的意圖?!?/p>
?。保梗叮鼓辏煞蛉艘蚍窝兹ナ溃录胰讼M麑⒃谙愀鄣囊蠓蛉私踊貋?,但殷夫人不愿回大陸定居。章士釗于是提出去香港,理由是“孤獨”。但考慮到老父親年事已高,已在外交部工作的章含之和家人都持反對意見。
“后來這個事情不知怎么被主席知道了,他跟章家人開玩笑說,‘你們很不人道,人家要團聚你們卻阻撓’,我覺得行老(指章士釗)應該去,現在跟臺灣的聯系也應該建立起來?!敝飨话l話,章家人就不好再說什么了。主席后來關照總理:一定要好好準備,我們派個專機送去,造一點聲勢!
章含之回去問父親“你還去得了嗎?”父親說,他一定要去,“這個事情(臺灣問題)一直在我心上?!闭率酷撟罱K成行。
到港后章士釗出奇地冷靜
章士釗到達香港后情緒并不熱烈和興奮,反而“出奇地冷靜”,“他似乎意識到他是在履行他在人世間的最后一次偉大使命”,到香港的第二天,他就急匆匆安排會見各方面的舊友,家人都勸他休息些日子,然而他卻急不可待。一周后,章含之帶女兒洪晃回北京。
回北京沒多久,6月30日夜,章含之接到電話,告之章士釗得了肺炎,得到消息的周總理立即下令組成醫療隊連夜辦簽證趕赴香港但醫療隊還沒動身,又傳來章老先生已去世的消息。
章含之回憶,在章士釗到達香港之前,“張群和二陳(陳立夫、陳果夫)的代表已經到了”,“你告訴總理,我已和臺灣來的人接上頭、開始工作了,工作進行得很順利。”
章士釗為兩岸關系斡旋
章士釗終其一生,亦官亦士、亦主亦客的“無黨派人士”章士釗一生交游甚廣,這使得他在1949年后的中國大陸成為一個很特別的人物。
章士釗與許多國民黨元老,如于右任、張群關系很好?!拔有恕钡慕巧?,章士釗再適合不過。1956年8月7日,帶毛澤東與周恩來的囑托,章士釗曾從北京乘火車經廣州赴香港。
“從1956年開始,父親每兩年去一次香港,因為在香港有個夫人,所以他有個很好的借口去探親”,一住半年。這實際上也為兩岸的交流建立了一個穩定而暢通的渠道。但到了1966年又該啟程時,因為“文革”爆發,固定的行程也被打斷。
?。ㄕ浴度撋钪芸罚钶?文)
補充:
早在建國初期,毛澤東、周恩來就通過章士釗做第三次國共合作工作
新中國成立后,章士釗受到黨和人民的信任,被選為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常委,并擔任了政務院法制委員會委員、中央文史館館長等職。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章士釗始終不忘祖國的統一大業。從上世紀50年代起,他就經常奔走于北京、香港之間,利用滯留香港的一些國民黨故舊,溝通與臺灣的關系,做了很多有益于國家統一的工作。1955年,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和平解放臺灣的任務后,章士釗更是深受鼓舞,主動向周恩來請纓去香港,找過去的一些舊關系,做蔣介石的工作,爭取第三次國共合作。對于章士釗的要求,中共中央進行了認真研究與討論,認為在當時的形勢下,去香港是可行的,并得到毛澤東、周恩來的同意。隨后,章士釗被派到香港去做統戰工作。為此,中共中央專門給蔣介石寫了一封信,托章士釗帶到香港,想辦法通過各種關系轉交給蔣介石。
中共在給蔣介石的信中,倡導第三次國共合作,并提出了臺灣回歸祖國,完成統一大業的辦法:第一,除了外交統一中央外,其他臺灣人事安排、軍政大權,由蔣介石管理;第二,如臺灣經濟建設資金不足,中央政府可以撥款予以補助;第三,臺灣社會改革從緩,待條件成熟,亦尊重蔣介石意見和臺灣各界人民代表進行協商;第四,國共雙方要保證不做破壞對方之事,以利兩黨重新合作。信中結尾說:“奉化之墓廬依然,溪口之花草無恙”,歡迎蔣介石能在祖國統一后回故鄉看看。
1956年春,章士釗帶著中共中央給蔣介石的信,身負重任來到香港。他先會見了在香港負責國民黨文宣工作、主持《香港時報》的許孝炎先生。他是湖南沅陵人,與章士釗是同鄉??箲饡r期,他在重慶和章士釗同為國民參政員,交往密切,關系甚好??箲饎倮螅率酷撊チ松虾?,他在南京,后來,他逃往臺灣,章士釗則留在大陸,許久沒有見面了。章士釗向他談了中共統一祖國,實現第三次國共合作的設想與誠意,并托他轉交中共中央給蔣介石的信。他聽后感到事關重大,即從香港飛往臺北,直接到蔣介石的“總統府”,親手將中共的信交給了蔣介石。
蔣介石展開中共的信件,反復看了幾遍,然后是長時間的沉默無語,沒有作任何表示。經過認真考慮后,蔣介石突然召許孝炎回臺北,說有要事相商。于是,許孝炎急忙飛回臺北。在“總統府”,蔣介石與許孝炎進行了長時間的密談。蔣介石說:“基于‘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原則,針對中共發動的和平統一攻勢,決定派人往北平一行,實際了解一下中共的真實意圖。至于人選,不擬自臺灣派出,而在海外選擇?!闭f完后,他讓許孝炎推薦人選。許孝炎考慮了一下,當即提出三個人選,請蔣介石從中決定一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