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越戰的現實意義
對這樣一場戰爭,難道我們不應該作深刻的反思并汲取其正反的歷史價值嗎?特別是值此臺獨黨在臺灣上臺執政,臺海風云日緊,戰云密集,中美很可能又要進行另一次較量之際,紀念越戰二十五年,更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毛澤東當時為了「抗美援越」所發展的一套理論、策略、戰略、戰術,充分體現了他高超的政治和軍事智慧、戰爭藝術和非凡的膽識魄力,雖然其中有些已經事過境遷,不合時宜,但也有些精神、原則和經驗仍然值得我們記取和遵循,以便應對未來可能在臺海爆發的另一次「反帝衛國」戰爭。
二、中外對越戰的看法
歷史事件,特別是重大的歷史事件,像觀賞油畫一樣,要離開得遠些才能看得清楚。 二十五年的今天來看越戰,當然要比在當時,十年前,二十年前,看得更為清楚。 然而,要客觀地觀賞越戰這樣大幅的歷史畫卷,卻有不少眼障,其中最大的眼障就是意識形態,這不限於美國,中國也有同樣的問題。 先就美國而言。對越戰的評論目前美國主要有四種流行的看法,可分別由四位政治人物和學者來代表。第一個是當時主導越戰的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越戰結束十六年,他痛苦地回憶說,美國人打敗了,主要是因為美國低估了越南人的民族主義精神力量,高估了自己現代化武器對付第三世界民族解放戰爭的力量。為此,他深感內疚,甚至在電視上當眾留下了懺悔的眼淚。
第二個是約翰遜總統的國防部長克里福德(Clark Clifford),他回顧說美國之所以失敗,主要不是因為美國沒有全力參戰,實際上,除了原子彈沒有動用外,什麼高尖端武器都動用了,共計派遣了二百五十多萬人到越南,其中五十四萬多為地面部隊,死了五萬八千多人,傷了十多萬人,總共消耗彈藥七百六十萬噸(相當於二戰時的三倍),耗費近三千億美元,打了十年之久,所以不能說沒有盡力,不能說美國出賣盟友。只是因為所支持的南越政府貪污腐化,內訌不已,民心渙散,兵無斗志,是個扶不起的阿斗。
第三個是尼克松總統和福特總統的國務卿基辛格,他說美國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美國國內激烈的反戰運動使美國全國意志無法集中,思想無法統一,以致社會陷於混亂,政府陷於癱瘓,無法有效運作。
最后一個是麻州理工學院的語言學大師瓊姆斯基(Noam Chomsky) 教授,他認為越戰是美國帝國主義對第三世界的侵略擴張戰爭,是一場不義的戰爭,遭到越南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反對,所以難逃失敗命運。
這四種看法都能成一家之言,自圓其說,都有一定的說服力。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由于長期受反共、反華特別是反毛的意識形態偏見所囿,都盡量避談中國在越戰中所起的關鍵作用,代之以無限夸大北越人「反帝救國」的頑強犧牲精神和武元甲將軍的軍事指揮天才。
美國記述和討論越戰的書籍多達一萬二千多本(根據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書目),有關的專論、小說、雜文、電影,更是不計其數,但主要都是環繞著這四種看法立論的。 這是美國人的看法,那么,中國人是怎樣看待這場與中國國運密切相關的戰爭呢?說來頗令人失望,對於這場攸關中國國運的戰爭,相對於美國而言,中文的學術專著少得可憐, 另外有一些專論和回憶散見于報章雜。而且作者即使談到越戰,也不大愛提「抗美援越」這種說法。
至于中國官方,出於可以理解的原因,一直貶低這場戰爭,不把它看成是中美繼朝鮮戰爭的另一次戰略較量,不把它正式算成另一次中國的對外戰爭。它在解放軍戰史上的地位比不上鄧小平領導的一九七九年歷時僅三個月的懲越戰爭。所以,現在官方所講的越戰一般是指鄧領導的「懲越戰爭」,而不是指毛領導的「抗美援越戰爭」。
使毛澤東晚年心力交瘁、使中國長期進入高度備戰狀態的「抗美援越戰爭」,可以說是他一生中政治智慧、戰爭藝術、膽識魄力的最高度發揮。然而,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七日由鄧小平主持起草的、經中央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中對毛晚年的反帝事業僅用了不到七十個字來加以概括:「他晚年仍然警覺地注意到維護我國的安全,頂住了社會帝國主義的壓力,執行正確的對外政策,堅決支援各國人民的正義斗爭,并且提出了劃分三個世界的正確戰略和我國永遠不稱霸的重要思想。」
《決議》的基調是貶毛揚鄧的,所以如此處理「抗美援越戰爭」,不足為怪。這不是本文的主題,本文的主題是,越戰已經過去了四分之一世紀,當年的當事人多已作古,我們應該可以比較冷靜地從客觀歷史的角度,探討毛晚年如何進行這場「抗美援越」斗爭。 官方既為「抗美援越戰爭」定了基調,在學術為政治服務的中國學術界,豈能別樹一幟,同官方唱反調?所以,我們現在只能靠現有的極其有限的中文資料,和大量的英文資料來拼湊出一幅毛晚年領導「抗美援越」的宏偉歷史畫面。這是毛晚年留下的一筆珍貴的遺產 ,我們作為深受其惠的人,豈能不繼承珍惜?
好在越戰離我們不太遠,只有二十五年,我們不妨回想一下,中國在越戰前所處的惡劣的外在環境。那是冷戰時期,是兩極世界,是兩霸橫行霸道的時代,是國際矛盾極其尖銳的歲月,是中國夾在兩霸的夾縫討生活的屈辱時代,是對中國充滿敵意的時代。作為新中國的締造者,作為中國的最高領導人和舵手,為了國家長治久安,為了國境四周安寧,為了創造促進發展經濟的和平大環境,毛朝思暮想的頭等大事,就是如何突破美蘇的圍堵,突破兩霸的包圍,徹底打破這種不利於新中國生存發展的國際舊秩序、舊格局。否則,連國家的生存和安全都沒有保障,還奢談什麼經濟建設!
但是,如何突破美蘇兩霸的包圍圈呢?突破點在哪?選定了之后,如何突破?都需要高超的政治和軍事智慧、非凡的膽識和魄力。
三、選定越南為突破點;毛把突破點定在越南。
越南和印支是冷戰時期六十年代兩大陣營矛盾沖突的焦點,毛選擇這個突破點是形勢使然。但要在越南打開這個缺口,意味著必然要再次同美國兵戎相見。中國當時又正同蘇聯進行激烈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路線之爭,也是水火不容。這就意味著可能同時同美蘇翻臉,意味著中國可能兩面作戰,這可是兵家的大忌。
「抗美援朝」時,有蘇聯作戰略后盾,現在美蘇一齊反,以一敵二,中國有這個實力嗎?有必勝的信心和把握嗎? 許多毛的老同志、老戰友認為,這是拿黨國的命運作一場勝負難測的豪賭。所以,對此深表疑慮不安。《決議》中說毛晚年「左傾」,「驕傲起來」,「專斷」,「不謹慎」等 ,都是這種情緒的反映。
所以毛晚年面臨了兩難困境:不突破兩霸的圍堵,中國將無法生存發展,但要同兩霸攤牌,兵戎相見,中國又沒有這麼大的有形實力。怎么辦,何去何從? 毛面臨最棘手的難題,卻又無法說服黨內的務實派,他們認為,美蘇不是封鎖圍堵我們嗎,正好我們借此關起門來,漸進地、有秩序地發展經濟科技,充實國力,以備將來有一天同兩霸攤牌。毛認為這不實際,兩霸不會讓你關起門來搞建設,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在兩霸的圍堵封鎖之下,你沒有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經驗,如何能搞經濟建設?那只能是一廂情愿的空想。但這些人中不少是老同志、老戰友、學術界和文藝界的權威、社會的名流啊!都是一些正人君子啊!
對毛來說,進退都是充滿危機,他的革命生涯從來都是包圍在危機之中,但都沒有像這次這麼復雜、這麼令他嘔心瀝血,這麼險象環生。進雖危險,但可能打出一條血路;退,雖暫時自保,終將無法避免一戰。毛的一生,作過了無數次的政治和軍事賭博,對他來說, 再作一次冒險的決策不難,難在必須作最壞的打算,作全面的準備,才能「不打則已,一打必勝」,一打就要打出長期的和平。但作這樣的打算,作這樣的準備,就無法不影響到全國的正常生活秩序和生產秩序。這可是會搞得全國大亂、天下大亂啊!
具體而言,同時反美、反蘇,涉及到一系列極其復雜的內政、外交問題,革命的理論和實踐問題,軍事上的戰略、戰術和策略問題,黨內的團結問題等等。這對毛這樣一個身心疲憊的老人來說,的確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挑戰。
首先,從理論上要打破兩極世界的格局。實際上,毛在六十年代初,就已意識到來自南疆的美國的威脅,暗下決心同美國一搏。所以毛在六十年代初提出了三個世界的理論。 這點,《決議》中曾予以強調。
其次是,反美帝可以從馬列理論里找到根據,可以得到黨內同志和世界各國的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同意和支持。但要反蘇,反社會帝國主義,人家要問你為什麼要去反一個列寧所締造的社會主義國家?
這就不能不在馬列理論上有所突破,有所發展;也就是說,你要比蘇聯更革命,更紅,更左,這樣才能在理論思想上同蘇聯劃清界線,才能同它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所以,毛提出了不斷革命論,而且是文化思想領域的革命,這就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產生的理論上的原因。不斷革命論,是一箭三雕,既可反美,也可反蘇,還可封國內政敵之口,起到統一思想,統一步伐,集中意志的作用;此外,在世界范圍內,可以爭取社會主義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還可以贏得歐美廣大進步人士和知識界的同情和支持。 但是,軍事上中國如何南北兩面作戰,而且還要準備應付可能爆發的核子戰爭? 毛巧妙地運用美蘇之間的矛盾,在戰略上以霸制霸,用蘇聯牽制美國,中國同蘇聯所爭的是真假馬列主義信徒,不是搞資本主義,所以蘇聯不敢因此而聯合美國對付中國;不但如此,蘇聯為了表示它才是正統馬列主義者,才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領袖,不得不率領社會主義國家援助越南對抗美國。毛同時反過來用美國牽制蘇聯。因為美國的謀略家一直夢想分裂共產主義陣容,以中制蘇,緩解蘇聯對西方的壓力,所以,反對蘇聯摧毀中國的核子基地。
對於越戰本身,美國講明了是為了維護民主自由,必須遏制中國共產主義對東南亞的擴張,一旦失掉越南,將引起骨牌效應,波及其他東南亞各國。對中國而言,越南是中國的南大門,攸關國家的安全,豈能置於美國勢力范圍;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中國為了保障東北國防安全,抗美援朝,基于同一考慮,不惜以任何代價,抗美援越,直到取得全面勝利為止。
鑒於朝鮮戰爭血的教訓,中國直接參戰,犧牲太大,而且會冒同美國直接開戰的危險。所以,毛采取了一九五四年「抗法援越」的奠邊府模式,間接參戰。實際上是一種隱蔽戰爭,或代理戰爭,也即讓北越出面同美國正面作戰,中國在背后全力提供戰略、戰術、人員和物資的支持。當然,如果美軍敢於跨越十七度線,深入北越,則將改「抗美援朝」模式,派遣志愿軍直接參戰。結果,自始至終,美軍地面部隊一直未敢越雷池一步,中國的戰略威懾,保證了北越的安全。
以北越的貧窮落后,加上二十多年的抗法救國戰爭使國民經經濟殘破不堪,可以想像,沒有中國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后勤、人員等方面的全力支持,北越的「抗美救國戰爭」很難長期支持下去,更談不上勝利了。就是再有十個武元甲也抵擋不了美國的五十四萬如虎似狼的現代化地面武裝部隊的瘋狂進攻和空中的狂轟濫炸。
必須強調,毛對「抗美援越戰爭」的最實質性的貢獻是他的人民戰爭思想,當然包括他的飄忽機動、變化莫測的游擊戰術。這是他經過數十年革命烈火、千錘百煉的絕招,他用它打敗了蔣介石,現在他又傳授給越南人,用來對付美霸。越戰期間,他的人民戰爭思想有所發展,從中國國內運用到世界范圍,不僅在中國、越南形成人民戰爭的海洋,還在世界范圍內形成波瀾壯闊的人民戰爭海洋,也即反戰怒潮,席卷歐美各國。毛的人民戰爭這一招理論上并沒有什麼深奧難解之處,但看似平淡無奇,被他運用起來,卻威力無窮,所向披靡,使得美國的現代化武器毫無用武之力。尼克松總統領教了毛人民戰爭的厲害,最后不得不承認失敗,下令從越南撤軍,從越南和印支的泥沼中拔出泥足。
四、中國的豐碩戰果
但是,進來容易,出去難。美國不但要其數百萬大軍(武裝部隊加后勤部隊)安全地撤出,還要體面地撤出,真是談何容易。 尼克松想到了中國,中國或許可以幫他這個忙。政治是很現實的,如果尼克松不知道 是中國而不是蘇聯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在背后鼎力支持北越,反美,老謀深算的尼克松怎么會屈尊就駕,不遠萬里跑到北京----而非河內或莫斯科----去向毛求教、求救? 當然,毛幫助美國在越南拔出泥足,不是沒有代價的,而且要的價錢非常高。 第一、承認中國政治大國的地位; 第二、解除對中國的封鎖圍堵; 第三、撤銷美臺防衛條約,把美軍撤出臺灣; 第四、支持中國恢復聯合國會籍; 第五、共同防蘇制蘇。
這些都在毛尼、周基的會談和《上海公報》中得到了體現和諒解。這些可是一個戰爭的勝利者才能獲得的豐碩戰果啊!
這不僅涉及到東亞的格局,更涉及到世界的格局。從此,越戰后的世界,不再是二分天下,而是三分天下,國際政治由兩極變為三極,中國由此轉危為安,脫出兩霸圍堵的困境 ,毛贏得了豪賭,為中國殺出了一條血路。
毛、周不僅同尼、基談到臺灣和越南問題,更談到東亞和世界的格局,如果不是中國在越戰中起著不容漠視的關鍵作用,中國有資格來談這樣的大問題嗎?美國人是崇拜實力的,如果你沒有把它打得口服心服了,尼克松會同你商談如何安排國際格局這樣的大問題嗎?而且,繼尼克松訪問中國之后,英、法、德、日等大國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幾十個二三流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的政要爭相前往北京,朝拜世界級的元老政治家----毛澤東。毛由此從中國的偉人一躍而成為世界的偉人。從此毛不僅屬於中國,而且屬於世界,真是應了他在《沁園春》中所說的「數古今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詞句。 這可是中國自鴉片戰爭一百多年來從未有過的偉大外交勝利啊!過去的舊中國一向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越戰后卻走上了國際舞臺,發揮舉足輕重的政治大國的作用。然而,《決議》中卻只字不提當時中國國際地位所獲得的這種空前的突破和飛躍。
五、毛晚年的千秋功罪
由上可見,毛晚年發揮高超的政治智慧、非凡的政治膽識和杰出的軍事藝術,利用越戰為突破口,打破美蘇的圍堵,為中國人打出了廣闊的生存空間,為千秋后世子孫留下了豐厚的遺產,并直接為鄧小平的改革開放,鋪平了道路,提供了政治前提。 然而,歷史充滿了矛盾,《決議》中卻說他晚年犯了重大錯誤,說他晚年不謹慎了,使國家陷于動亂;說他夸大矛盾,犯了理論上錯誤,等等。
請問:沒有不斷革命論,你拿什麼理論武器來反美、反蘇?沒有全國性的思想總動員,你怎麼集中意志反兩霸?你不讓唱反調的同志靠邊站,你怎麼統一政令、軍令,同美蘇兩霸對抗?基辛格不是說,美國之所以在越南吃了敗戰主要是由於當時美國無法集中意志,統一思想嗎?
政治是殘酷的,尤其是在中國這樣有著長期專制主義傳統的國家。所以,文革期間傷害了不少老同志好同志,甚至是開國元勛、戰功赫赫的將帥和國寶級的學術權威和文藝界名流。的確,這是很不幸的,是沒有人愿意見到的,的確是新中國的傷痕;我們固然應該譴責這種暴行,但能不能因為這些個人的悲劇而根本否定毛晚年在反帝事業上所作的有利于千秋萬代和世界和平的不朽貢獻? 不能,絕不能。一個民族是否偉大,一個黨是否充滿活力,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于它是否敢於面對和尊重客觀的歷史事實。鄧小平說得好,「沒有毛主席,我們還將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我們可以同樣地說,沒有毛晚年的反帝事業,中國今天可能還在兩霸的夾縫里討生活,更不會有今天改革開放的局面。試想,除了毛這條中華之龍,在當時的領導人中,有誰有他那樣高超的政治智慧,豐富的政治和軍事斗爭經驗和非凡的膽識來領導中國人同時北拒北極熊,南擊美利堅之鷹? 可能只有一個周總理,但他缺乏毛非凡的膽識、魄力和鋼鐵般的意志。 隨著越戰結束,毛基本上完成了近代中國反帝的歷史任務,后來香港、澳門先后回歸,是水到渠成,是應有之義,是瓜熟蒂落,鄧、江兩代核心不過是摘取毛晚年反帝的現成果實。現在只剩下一個臺灣問題有待解決了,這可是一根硬骨頭,很不好啃啊!歷史將要看江核心第三代是怎樣完成交付給他的反帝任務了。
六、結論:越戰與臺海風云
越戰對臺灣的直接影響,就是毛在《上海公報》,迫使美國承認或默認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并解除美國對防衛臺灣的國際條約義務,使兩岸關系基本上又回到了內戰狀態。 但是,臺灣畢竟不是香港,澳門;它同當今僅存的超強美國和經濟強權日本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那么,我們如何從虎狼之口拔牙,收回臺灣,統一中國?
無庸諱言,現在臺獨黨已經在臺灣當權,不論陳水扁如何掩飾包裝他的臺獨立場,臺獨上臺執政這一事實,就證明近十年來大陸對臺的政策和做法,有很多可議之處,現在該是徹底檢討、 改弦更張的時候了。
當然,可以從各個方面----政治、軍事、經濟、外交、文化、統戰等方面----作全面、深刻徹底的分析檢討,切不可再諱疾忌醫,推卸責任了。但這不是本文的主題,與本文題旨相關的是,毛領導的「抗美援越戰爭」的經驗對解決臺灣問題有沒有現實意義,有沒有可資借鑒之處?
答案是肯定的。雖然時移世易,世局和中國的地位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臺海與印支半島的地理環境截然不同,但作者以為至少有下列幾點仍然值得我們借鑒效法: 第一、謀定而后動:毛早已有同美國一搏的軍事和思想準備,三線建設就是軍事準備 ,「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當時被認為是左的口號,現在看來,就是毛要不斷提醒他的同志和國人隨時準備戰的政治暗語。
第二、美國的所謂國家重大利益,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是可以改變的。例如當美國最初卷入越戰時,把越南說得如何如何重要,如何如何要保衛到底,但到了在越南實在撐不下去的時候,越南對美國就不是那麼重要了,所以可以棄之不顧了。例如一九六九年初基辛格接受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一職時有感而發說: 「我們的力量雖大 ,但還是有限度的。我們的能力和我們的問題相比,再也不是無限的了;無論在才智上還是在物質上,我們都必須分別輕重緩急。」臺灣涉及美國的重大利益嗎?答案是要看中國能否使美國知難而退,如果能,美國將被迫撒手不管。毛以實力迫使美國認識到它的魔手伸得太長了,必須從越南、臺灣縮回去。現在中國要和平統一中國,就是要同毛一樣,以實力迫使美國和日本從臺灣撒手。
第三、不以政治交換經濟:毛當家時,在內政和外交上,從不以政治交換經濟,不是政治與經濟并舉,就是以經濟交換政治,當然,其結果是在一定程度上暫時犧牲了經濟發展,但從長遠看,卻維護了立國原則和長期利益。今天臺獨的上臺,部份原因就是這一二十年來,同美國和日本以政治交換經濟,其結果是看在美日的面子上,不得不「縱容」、「姑息 」李登輝和臺獨的言行;否則,他們的后臺老板美日就會以經貿相威脅。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就是,臺灣和海外的親臺獨、甚至是臺獨分子的華人商人,大陸也歡迎投資,甚至給予優惠待遇,美其名曰「爭取」,實際上這些人賺了錢之后,以錢養獨。在發展是硬道理,經濟壓倒一切的思想支配下,對這種「賺大陸之錢,養臺灣之獨」的現象,也只能聽之任之。現在是考慮對這類顯然不合理的現象,顯然不利于中國統一的做法,作出大幅調整的時候了。 最后一點是汲取毛人民戰爭的精神。在打高科技戰爭的今天來談毛的人民戰爭,似乎過時了;如果純從唯武器論的觀點來看,確實是過時了,但其精神和原則卻是超時空的。毛的人民戰爭的真諦,講到底就是爭取人心。如果戰爭是正義的,是為人民謀福利的,就一定會得到人民的支持。毛之所以能夠打敗強敵蔣介石,讓美國超霸飲恨越南,就是他的理想主義思想、號召,贏得中國人、越南人、世界上大多數人的心,所以才能群起響應,不惜為他指出的高尚目標奉獻,甚至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國共內戰,越南印支戰爭,在在證明這點。這就是毛的人民戰爭的奧秘所在。
就臺灣問題來說,這些年來中國一直在喊「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結果統派勢消,獨派勢長,這說明了什麼問題?這不是說明了大陸沒有爭取到臺灣廣大同胞的心嗎?這不是說明了這些年來對臺工作的嚴重失誤嗎?
事急矣,時迫矣,臺海風云日緊,戰云密集。中國當局目前對臺獨政權面臨兩種選擇 :一是讓它有充分時間,站穩腳跟(這正是他們現階段的計劃);二是不給它時間,讓它內外交困,無法站穩腳跟。哪一種選擇對統一中國有利,是不言而喻的。嚴峻的形勢擺在面前,不容再拖下去了,拖得越久,越難解決,付出的代價越大。中國古話說得好,夜長則夢多啊!
熱切希望中國當局和涉臺官員,要懷有憂患意識和急迫感,把臺灣問題當成今后幾年內國家的頭等大事來處理,切勿對臺獨黨抱有任何幻想。他們所說的善意、誠意,都是緩兵之計,都是騙人的幻術,切不可輕信。應改變新的思路,新的策略,新的政策措施,起用新的人才,全力以赴解決臺灣問題。
毛晚年杰出地完成了「抗美援越」的反帝歷史任務,保衛了祖國的南大門;江胡核心是否能打倒臺獨,成功地保衛祖國的海疆,完成中國統一,我們急迫地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