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職工運動史
一九一九——一九二六
鄧中夏(1894-1933)
目 錄
著者申明
第一章 原始的職工運動
第二章 職工運動黎明期
第三章 中國第一次罷工的高潮
第四章 香港海員大罷工
第五章 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及勞動立法運動
第六章 開灤五礦工大罷工
第七章 京漢路大罷工——“二七慘殺”
第八章 職工運動的消沉期
第九章 職工運動的復興期
第十章 上海日本紗廠大罷工(附青島日本紗廠大罷工)
第十一章 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中華全國總工會的成立
第十二章 “五卅”運動
第十三章 省港大罷工
著者申明
本書原定三十章:前三章為“中國工業(yè)的發(fā)展”,“中國無產階級的形成”,“中國工人的勞動條件”;后十四章為“廣東時代極盛期”,“反奉戰(zhàn)爭”,“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上海罷工期”,“北伐期中兩湖職工運動之發(fā)展”,“上海三次暴動”,“武漢時代極盛期”,“第四次全國勞動大會”,“國民黨叛變后”,“廣州暴動”,“大革命失敗后的消沉期”,“職工運動的轉機”,“第五次全國勞動大會”,“總結”。但中國革命新高潮之日益高漲,使著者不能不立即回國,因此,只得把已寫成的定為上卷,先行出版,前三章也只得日后再補。其余定為下卷,將來有暇時再寫。
本書缺乏材料參考,大部分都是憑記憶所及,秉筆直書,脫漏及錯誤之處,在所不免,望讀者加以匡正,以便再版時加以補充和修改。
列寧說過:“因為作出‘革命底經驗’總是比論述‘革命底經驗’更為愉快,更為有益。”①所以著者對于本書雖因未能及時完成引為恨事,然而卻因為回國參加革命實際工作又引為莫大的快事。
鄧中夏一九三○年六月十九日于莫斯科
--------------------------------------------------------------------------------
①參看“國家與革命”,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三年版,第一三一頁。
第一章 原始的職工運動
中國勞動者的舊式組織
中國“現(xiàn)代式的”工會運動,是一九二○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以后才開始的。雖然中國勞動者的團體,有它自己的特殊歷史,有種種特殊的形式,但無論如何是不能與“現(xiàn)代式的”工會同日而語的。中國產業(yè)工人階級還是很新的階級,大家都知道這一階級只是在歐戰(zhàn)期間因中國工業(yè)相當發(fā)展才形成。在此以前,中國很少產業(yè)工人,主要的都是手工業(yè)工人和苦力。因此在工人中也就只有行會,只有幫口,只有秘密結社。我們來說明這三種東西:
一 行會
“中國勞動者的組織,從前是一種神權的行會式的組織,這當然都是手工業(yè)的組織,其中雇工學徒和業(yè)主是混合組織的。業(yè)主在這些組織之中,自然是處于絕對的領導地位。這樣組織的任務,實際上就是‘同行公會’的任務,即所謂生產者對付消費者的組織。例如木匠的組織,大家公約木匠工作的價錢和條件,一致的對付雇主。同時這也是業(yè)主對付雇工學徒的組織,大家公約木匠收學徒的條件、學徒的年限等等。這些行會的公約,都請一個神來保證,例如木匠的神,便是魯班(行會的神都是道教的)。雇工和學徒在這種組織之中,只有聽從業(yè)主的決定:每年工資或每次工資的多少等等;不過這里所謂工資,往往在形式上都帶著分紅的性質,而且行會的組織總有業(yè)主‘團結’自己的雇工對付消費者的幻夢,使雇工和學徒覺得業(yè)主的事業(yè)和營利,就是自己的事業(yè)和營利似的。“(見瞿秋白《中國職工運動的問題》一書)
二 幫口
“再則還有一種會館式的組織,這種組織本是紳士階級的組織。例如北京有各省甚至各縣的會館,每省或一縣的人住在外鄉(xiāng)做事,他們之中最大的紳士官僚就收集金錢,建設會館,準備同鄉(xiāng)人暫時居住的地方,碰著同鄉(xiāng)之中有爭端發(fā)生,或者受著外縣人的欺侮,‘會館’的主持人物,就要出來調解或者‘爭面子’。苦力和勞動者在外鄉(xiāng)做事,當然受不著這么許多的幫助。但是,因為苦力和勞動者極大多數(shù)是離著家鄉(xiāng)很遠,并且很難找著工作,所以他們自己也有這一類的組織,例如上海工人之中的安徽幫,寧波幫,湖北幫等;這種組織當然不是階級的組織,而是同鄉(xiāng)性質的組織,其中小商人小官吏也有加入的,而且總是頭腦。這也是很自然的——苦力的同鄉(xiāng)組織也要靠‘有權有勢’的同鄉(xiāng)(工頭,包探,‘有面子的人’)。同鄉(xiāng)的幫口是互相幫助尋找工作,和別幫人爭奪工作的組織。這不僅是一種什么地方主義,而且是極殘酷的苦力生活的反映,一種特殊的斗爭方式。實際上這些同鄉(xiāng)幫口,都只是大小紳士的工具。……”(見同上)
三 秘密結社
“中國‘下等社會’之中,還有一種組織,便是‘秘密結社’性的組織,例如青幫,洪幫,哥老會,三合會等。這種組織的歷史很長,此地不能敘述。比起同鄉(xiāng)性質的幫口來,這種組織更進了一步:他們有一定的頭目,一定的系統(tǒng),秘密的暗號等。加入這種組織的人,一定要經過許多神秘的手續(xù)。這是一種斗爭的組織:破產失業(yè)的流浪生活,使‘下等社會’里的人找著組織方式,互相幫助著反抗官廳的追捕,保護自己的生命;同時也可以為豪紳資本家利用,去反對自己的仇敵,他們這種組織往往是用武力斗爭的辦法,打架,械斗等等。他們的首領,也大半是職業(yè)的刑事犯。……這種組織的系統(tǒng),是極嚴格的宗法社會的形式:‘大龍頭’,‘二龍頭’,師父徒弟的輩份分得極清,紀律極嚴。‘下等社會’的組織都模仿著‘上等社會’的帝制主義,族長主義。自然他們的群眾,要變成首領互相械斗的炮灰和謀利的工具。……”(見同上)
最早的罷工
中國工人的罷工斗爭,無疑的發(fā)生很早,辛亥革命的時候,就已經有很多工人參加革命斗爭的事實,但都已湮沒不可考,我們這里只來敘述兩個為老一輩的工人所知道的罷工運動:
一個是一九一三年漢陽兵工廠的罷工。這時中國已經推翻滿清帝制,改建“民國”,黎元洪為當時的湖北都督。漢陽兵工廠為中國最大兵工廠之一,卻于此時發(fā)生一次罷工。這次罷工的原因,是因為當時紙幣跌價,工人反對以賤價紙幣發(fā)給工資。罷工只數(shù)小時,便被黎元洪用武力壓迫而失敗。領導這次罷工的劉某,他是以老君會(一種秘密結社的會名)為中心,他們的目的在于暴動,但結果這位領導罷工的英雄被處了死刑。現(xiàn)在武漢老一輩的工人尚能記得他。
再一個是一九一五年安源煤礦的罷工。這次罷工的原因,是工人反對一個德國工程師,因為工頭極端剝削工人,這位工程師卻袒護工頭毆打工人,工人大動公憤,相率罷工。主持這次罷工的也是秘密結社性的洪幫。結果也被軍隊當作土匪用武力鎮(zhèn)服了,殺了一個工人領袖。
辛亥革命后與職工運動有關的政治派別
辛亥革命成功以后,由專制政體改為共和,當時政黨組織紛紛而起。就中與職工運動有關的有兩個政黨:
(一)無政府黨——首領劉師復,在中國南部宣傳無政府主義,發(fā)行刊物多種。他反對孫中山的民生主義,又反對江亢虎的社會主義,攻擊不遺余力;特別反對江亢虎,出有“伏虎集”。他在廣州首創(chuàng)理發(fā)工會和茶居工會。相傳理發(fā)工會當時有基金十萬元。茶居工會則至今猶存。
(二)社會黨——首領江亢虎,是一卑鄙下流的政客。當民國成立,選舉國會,江亢虎為了要多得選舉票,想拉攏工人替他捧場。因此派出黨徒,倡言組織工人團體。據(jù)說浦口碼頭工人和北方有幾處鐵路工人,有一部分是被他們組織起來了。民國二年,袁世凱專政,解散國會,江亢虎所組織的工人團體也就曇花一現(xiàn),無影無蹤了。
除此之外,國民黨中包含各種的派別,就中有譚人鳳組織自由黨,收買秘密會社哥老會的群眾,即流氓無產階級;戴天仇(季陶)則在上海辦民權報,亦鼓吹組織勞動黨,但都與職工運動無關。
上述的社會黨,對于工人的影響,自民國二年后就喪失得干干凈凈;無政府黨對于工人的影響,的確延長十余年,特別在廣州,一直到一九二五年,還成為共產黨斗爭的對手(大革命時無政府黨紛紛解體,幾乎完全投入國民黨;國民黨叛變后,不用說這些分子也做了“助桀為虐”屠殺工人的劊子手)。
歐戰(zhàn)后自發(fā)的罷工斗爭
歐洲大戰(zhàn)后一九一八年,中國曾有一度自發(fā)的罷工斗爭,如在上海日華紗廠便繼續(xù)有四次罷工;三新紗廠、上海第二紗廠各有兩次罷工;厚生紗廠有一次全體罷工。其他如英美煙廠、祥生鐵廠、冷作鐵工、滬寧鐵路小工、電車司機以及手工業(yè)工人亦發(fā)生零碎罷工。就中尤以黃包車夫的罷工,參加者八千輛,兩三萬人,規(guī)模最為雄偉。其他各地如蘇州之機織工人,杭州之絡經女工,漢口之筆工等,皆有罷工。此外尚有不少的罷工,可惜報紙失載,我們無從稽考了。
“五四”運動中的愛國罷工
最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一九一九年贊助“五四”運動的愛國罷工。什么叫“五四”運動呢?當一九一九年各帝國主義列強在法國巴黎開大戰(zhàn)后的所謂“和平”會議,這個會議是戰(zhàn)勝國的帝國主義處分戰(zhàn)敗國的德國的會議,亦即重分世界市場的分贓會議,在這會議上中國山東問題也是被處分的一個。先是歐戰(zhàn)以前,德國帝國主義侵略山東,租借青島,建筑膠濟鐵路,并取得鐵路附近之采礦權。歐戰(zhàn)起,德國無力東顧,日本帝國主義以協(xié)約國資格,乘機攻陷青島,強迫繼承德國在山東的權利。但當時中國既對德宣戰(zhàn),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利自應完全歸還中國。然而帝國主義列強的巴黎和會,卻硬把山東處分給日本。此消息傳至中國后,全國震驚,群情憤激,于是首先在北京發(fā)生空前未有的群眾大示威運動。發(fā)動此次運動的是北京學生,時為五月四日,是謂“五四”運動。當日群眾示威,憤怒之下,放火燒毀親日派交通總長曹汝霖的公館,又毆打駐日公使章宗祥。學生當向政府提出要求:“中國代表拒簽巴黎和會條件”,并“罷免親日派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三人官職”。政府當然不允,學生再接再勵,六月三日,舉行全城沿街大講演,政府下令逮捕學生一千余人。消息傳至上海后,上海商人罷市,學生罷課,工人罷工,為北京學生聲援。
此次參加罷工的:紡織廠方面,有內外棉第三、四、五廠,日華紗廠,上海紗廠及叉袋角日本紗廠數(shù)家。金屬業(yè)方面,有祥生船廠,船塢銅匠鐵匠,江南船塢,銅鐵機器工人,浦東和平鐵廠,銳利機器廠,札新機器廠等。運輸方面,有滬寧滬杭兩路機師工人,浦江各輪船水手,滬南商輪公司等。市政工人方面,有南市電車,英美電車公司,全埠汽車夫,全埠馬車夫,華洋德律風公司(屬英國)接線人員,中國電報局,公共租界清道夫。其他的工人,有亞細亞美孚煤油棧,叉袋角大有榨油廠,榮昌火柴第一、二兩廠,華昌梗片廠,華章造紙廠,商務印書館印刷工廠,英美煙公司煙廠,禮查飯店工人,以及漆匠,泥水匠,洋行住戶及西人飯店之執(zhí)業(yè)者。總共人數(shù)無確實統(tǒng)計,大概有六七萬人。罷工日期參差不齊,有從六月五日罷工的,亦有在十一日才罷工的,十一日已得北京釋放被捕學生和罷免曹、章、陸消息,于是商人開市,學生開課,工人開工。
其他各地工人參加此次運動不詳,據(jù)我們所知道的,京奉鐵路的唐山和京漢鐵路的長辛店是加入了的,他們不僅僅有過大示威游行,而且還組織了團體,當然還只限于愛國的意義。
“五四”運動的發(fā)動者是青年學生,民族資產階級及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大學教授)也參加了。民族資產階級之參加此次運動,顯然是因為這一運動與他自己的利益適相符合;特別是反日更為他們所絕對需要。當歐戰(zhàn)期間中國民族工業(yè)曾有一個比較發(fā)展時期,因為歐洲帝國主義那時不暇東顧,減少了對中國民族資本的壓迫;但是東鄰的日本帝國主義卻于此時在中國與民族工業(yè)作猛烈的競爭,因此,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不能不認日本是他們當前的大敵。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資本家對于此次反日的愛國罷工不但不反對而且贊成,不僅贊成而且鼓勵(此次罷工據(jù)說有些簡直是資本家命令罷的)。但資本家這種辦法,一方面固然利用工人給了他們的競爭者一個打擊;可是另一方面卻也相當?shù)膯⑹玖斯と耍J識罷工的威力,中國工人階級的政治罷工開始于這一次,后來中國工人階級能發(fā)展自己階級的獨立力量與獨立斗爭,顯然的此次罷工有很大的影響。自然后者是為當初資本家所不及料的。
這里還要附帶說到一件事。就是工人是向來為所謂“上等社會”的老爺先生們所瞧不起的,但在此次運動中工人卻表現(xiàn)了相當?shù)牧α浚谑鞘沟觅Y產階級的知識分子也不得不感覺這是一種力量,自然他們就想要來影響工人歸附于他。首先是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在北京天安門開破天荒的公開講演大會,頭一個題目就是“勞工神圣”。另有一個留日歸國學生黃介民,在上海著手組織工業(yè)協(xié)會。這一類事實,無疑的是資產階級欺騙工人,爭取對于工人階級的影響的企圖。
當然,還另有一種浪漫的小資產階級的學生,或者可說是急進民主派的學生,他們卻因在反帝國主義的斗爭中,感覺到自己孤立,須要找一個共同奮斗的同盟軍,這一同盟軍在他們的實際經驗中認為就是新興的工人階級。真的“五四”運動中有一部分學生領袖,就是從這里出發(fā)“往民間去”,跑到工人中去辦工人學校,去辦工會。這種小資產階級的學生,自然接近于無產階級,后來趨向于共產主義,以至于加入共產黨。
南方工會的發(fā)生
南方工會為什么首先發(fā)生?這里不能不略略敘說當時的政治狀況。原來辛亥革命形式上雖成功,實際上卻因當時革命派與封建勢力妥協(xié)而失敗。帝制雖倒,代之而起的為封建軍閥。當時封建軍閥的代表者就是袁世凱。革命之第二年袁世凱就削平當時革命派各省的政治軍事勢力,而大權獨攬。后來解散國會,再后來帝制自為,于是當時革命派起兵討袁,而有所謂“護國戰(zhàn)爭”(一九一六年)。不久袁死,起而代之者為段祺瑞,取消帝制,恢復共和。后來段又解散國會,于是當時革命派又起兵討段,而有所謂“護法戰(zhàn)爭”(一九一八年)。從此南北分裂,國會南遷于廣州,自建所謂護法政府。但既號稱護法政府,政治不能不略取開明,故人民頗有集會結社的自由,南方工人就因此得以組織工會。
這里須得指出的,就是南方工會,嚴格說來,仍然算不得“現(xiàn)代式的”工會。首先說到孫中山領導下的工人團體,簡直不能算做工會。孫中山奔走革命流亡海外時,曾以鄉(xiāng)誼關系與海洋輪船上之粵籍海員發(fā)生不少關系,以救國為號召,鼓吹海員組織團體,有所謂聯(lián)義社群益社等等組織,這些組織當然不是階級的組織,只是為了孫中山自己的目的。的確孫中山在南方幾次軍事行動,得到此等團體為孫中山秘密購買和運輸軍械。再則當時還有謝英伯曾大辟等發(fā)起的華僑工業(yè)聯(lián)合會和手工業(yè)者組織的廣東總工會,都還不是階級的工會。就是有名的機器工會,也是廣州辦理市政的資本家,利用他們從南洋群島招來的技術工人組織成的,為的是好和其他的資本家搶生意,至多只能說是行會工會的“歐化”。這種歐化是很自然的,因為廣州鄰近香港,香港為英國帝國主義的殖民地,不免多少渲染英倫職業(yè)工會(TradeUion)的影響,香港那時就有這類歐化的行會工會,這種影響于是由香港間接及于廣州。相傳廣州當時共有六十二個工會。
南方工會當時的真相就是這樣。
--------------------------------------------------------------------------------
[1]中國共產黨成立于一九二一年。此處及第二章所說“一九二○年中國共產黨成立”,系指共產主義小組而言。
第二章 職工運動黎明期
世界革命高潮
中國職工運動的發(fā)展無疑的是受了世界革命高潮的影響。我們這里不能不略述當時世界革命高潮的形勢。歐洲帝國主義大戰(zhàn)以后,接著就發(fā)生了一次掀天動地的世界革命高潮,首先就是一九一七年俄國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俄國無產階級在布爾什維克列寧黨的領導之下,在最短時間內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轉變成無產階級社會革命,推翻資產階級與地主的統(tǒng)治,建立光芒萬丈的工人國家,這樣一個事實,是如何鼓舞全世界勞動群眾的精神呵!從此就開展一個極其猛烈的革命高潮時期,尤其是在歐洲各國。如一九一八年三月芬蘭的工人革命,同年十一月奧地利和德國的革命,匈牙利的無產階級革命;一九一九年三月德國巴維里亞蘇維埃的建立;一九二○年土耳其的民族革命,九月意大利工人奪取工廠;一九二一年三月的德國革命。就在遠東,一九一八年八月的日本米荒運動和一九一九年二月[1]的高麗暴動。至于當時歐洲各國的罷工運動,更是蓬蓬勃勃,多至不可勝計,例如英國,從一九一八年到一九二一年四年之內,罷工多至四千余次,參加人數(shù)達到五六百萬人。很明顯的,這樣一個革命怒潮,以其銳利的形式表現(xiàn)出了資本主義制度崩潰的過程。一九二○和一九二一年世界革命發(fā)展到最高度,到一九二三年年底才受挫折而低落,因為一九二三年的秋天,保加利亞的暴動和德國無產階級革命,都遭到了極大的失敗。
中國職工運動就是在這個世界革命時期發(fā)展起來的,因為革命怒潮導源于俄國,泛濫于歐洲,很快的也就浩浩蕩蕩的沖到遠東,中國的萬里長城堵不住了,中國的工人群眾被這種潮流驚醒了。
世界革命潮流的消息當時在中國報紙上真是“日不絕書”的,中國工人的文化程度雖然落后,雖然百分之九十是不識字不能直接看報,然而街談巷議,工人們是聽著的。中國工人經濟生活那樣極人世間少有的痛苦,迎受世界革命潮流,不用說是很自然的;特別是俄國十月無產階級大革命的勝利,更使得中國工人受到深刻的影響和強烈的鼓勵。就在這種情形之下,中國職工運動開始它的黎明期了。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一九二○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當然不是偶然的,它是俄國十月革命后中國工人運動的革命產兒。它產生的時期,在國際上,有資本制度崩潰過程中的世界革命;在國內,有資本主義工業(yè)相當發(fā)展中的原始自發(fā)的罷工運動。中國工人階級確已開始趨向于形成一個獨立的社會階級,中國共產黨就在這個階級的基礎上生長起來。中國共產黨一成立,便能表現(xiàn)它在工人運動中偉大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成立了,中國工人階級從此有了他們自己的政治領袖,開始引導他們走向革命斗爭的大道。
中國共產黨做職工運動的起點
中國“現(xiàn)代式的”職工運動,無疑的是從中國共產黨手里開始。有了共產黨,然后才有“現(xiàn)代式的”工會,從此中國的工會才漸次的相當具有組織性、階級性以至于國際性。我們這里來敘述中國共產黨做職工運動的起點。
一九二○年夏,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即開始出版工人小報,上海出版的叫“勞動者”,北京出版的叫“勞動音”(后改名仁聲),廣州出版的叫“勞動聲”,都是周刊。上海還另外有一個專門對店員宣傳的小刊物叫“伙友”,這幾個刊物大都只出了幾個月便停版了。
組織工人工作是從一九二一年開始。
一九二一年一月一日,北京黨部開始在長辛店開辦勞動補習學校。長辛店是京漢路北段的一個總站,距北京四十里,這里有一大工廠,工人三千余人。張?zhí)亓ⅲ磁淹綇垏鵂c)和鄧中夏同志在上年底到此地與工人接頭,籌劃在此地開辦學校,那時還是以“提倡平民教育”為名。與幾個覺悟工人幾經磋商,經過相當?shù)幕I備,遂決定這年元旦開學。這里要指明的,當時發(fā)起學校之中,還拉攏了幾個有力工頭,因為開始必須得到他們的贊助才行。學校經費是由募捐得來。教員都是用北大學生會名義派去的。先只常駐教員一人,即吳雨銘(叛變)。后來教務發(fā)達,增加教員數(shù)名,也任用非黨同志。這個學校分日夜兩班,日班是工人子弟,夜班是工人,但多青年工人,老一點的工人不愿讀書。
這個學校當然只是我們黨在此地工作的入手方法,借此以接近群眾,目的在于組織工會。果然不到半年,五月一日勞動節(jié),長辛店公然發(fā)生了一個中國空前未有的真正的工人群眾的示威游行。
參加游行的竟有一千余人,并且在群眾大會上通過成立工會。但工會通過成立,實際上并未切實組織,不用說是我們當時經驗欠缺所致。的確工人的覺悟從此日益提高了,首先表現(xiàn)工人與工頭的斗爭。上面說過發(fā)起學校時還包含有工頭,但是工人覺悟日益提高,于是工人內部便發(fā)生分化,工頭表現(xiàn)反動,而工人便和他斗爭。這種斗爭是不斷的發(fā)生,而且愈斗爭愈激烈,有幾個工頭竟被工人強迫工廠開除,驅逐出境。這樣一來,工人更感覺得組織團體的重要了。開始組織工人俱樂部。這個俱樂部實際上是工會之變名。為什么不叫工會而叫俱樂部呢?工人們說,工會是工頭共同發(fā)起的,現(xiàn)在我們獨立組織了,不要那個名稱,要由另外一個來分別。這種話在現(xiàn)在看來是可笑的,但由此可見當時群眾的情緒。真的,在中國職工運動的初期,“工人俱樂部”這一名稱,相習成風,成為當時全國各地(廣州除外)工會通用的名稱。
長辛店工人俱樂部成立以后,加入者日益加多,取得群眾很大的信仰。工人有了團體覺得自己的力量了。譬如以前乘火車自長辛店至北京,照例如常人一樣須買車票:此時都不買票了。查票員詢問時,工人瞪著眼說:“票嗎?我是俱樂部的會員,有徽章在此。”查票員只得一聲不響過去了。
長辛店工人俱樂部成立以后,影響所及,自北而南,蔓延到各站,有好幾處也成立了工人俱樂部,特別是南段總站江岸的工人俱樂部組織最強。
此時,共產黨北京黨部出了一個《工人周刊》,主編者為羅章龍,介紹國內外勞動消息,并極力鼓吹組織工會。長辛店工人俱樂部一切活動,當然在此刊物上盡量宣布,這樣一來,使得北方各鐵路工人知道長辛店有個俱樂部,大家不覺油然而生羨慕之心;在當時工人們仿佛覺得長辛店是工人的“天國”,于是各處紛紛派代表前來長辛店參觀。這當然不用說給了我們更好的機會,乘時宣傳,各地代表歸去后也模仿長辛店組織起俱樂部了。因此,北方各鐵路開始都有了工會組織的萌芽。
共產黨上海黨部在一九二一年亦開始做組織工作,首先在滬西小沙渡。此地是上海紗廠集中區(qū)域之一。著手也是開辦勞動補習學校,主持者為李啟漢同志(犧牲),其影響當然不及長辛店,但在中國職工運動史上仍有它的意義。
長辛店和小沙渡兩地都是中國共產黨最初做職工運動的起點。此外共產黨的武漢黨部、湖南黨部、濟南黨部、廣東黨部也開始了職工運動的工作。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的成立
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國共產黨開第一次代表大會于上海,開始成立中央委員會。大會以后,成立一公開的做職工運動的總機關,定名為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主任是張?zhí)亓ⅲ墒聻槔顔h,李震瀛(脫黨)等。發(fā)行《勞動周刊》。勞動組合書記部成立之后,對于上海,確有相當影響,因為上海工人經過這個機關,也逐漸有了組織了,并且還領導了不少的工人斗爭。
罷工運動之蔓延
在此時期中,全國自發(fā)的罷工斗爭仍不斷發(fā)生,間亦有為共產黨所領導的,總計大小罷工不下九十余次。這里只略述幾個大的罷工。
(一)香港機器工人的大罷工。一九二○年四月,香港機器工人,因米價太貴,生活困難,又因外國資本家常借口營業(yè)衰減,辭退工人,遂宣布罷工,要求增加工資。參加罷工的五千余人。結果,由勞資雙方代表談判。計罷工二十五日。這里須指出,香港機器工人給予香港海員不小的刺激,因而有一九二二年赫赫有名的大罷工。
(二)上海楊樹浦日商紗廠大罷工。先是一九一九年長江下游一帶米糧歉收,但奸商卻運輸出口前往日本,因此,上海米價飛漲。日本資本家在楊樹浦所辦的第一、第二、第三紗廠工人,因米價高漲,難以度日,要求每月每人加工資一元,廠方不允,遂于一九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宣布罷工。結果,由廠方允許每月售與每人最上秈米三斗,不論市價如何,每斗取價八角,至米價平定為止。計罷工十三日。
(三)廣州機工大罷工。一九二一年六月十四日,廣州機工萬余人罷工。要求增加工資,減少工作時間。罷工時與粵漢、廣九、廣三三條鐵路上之機工一致行動,經當?shù)卣{停,結果,加工資百分之二十至五十。計罷工三日。
(四)上海英美煙廠新舊廠大罷工。一九二一年十月二十四日,因新廠機車間與監(jiān)工沖突,發(fā)生罷工。參加者萬余人,結果,雙方會議,和平解決。計罷工三日。
(五)粵漢鐵路武長段大罷工。一九二一年十月十三日,發(fā)生罷工,要求增加工資,改良待遇。由北京政府交通部調查,結果,工人勝利。計罷工五日。
(六)隴海路鐵路機工大罷工。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十七日,發(fā)生罷工,全路停車。要求撤換洋總管若里,并要求恢復原薪及最發(fā)材料。結果勝利。計罷工十日。
(七)漢口租界人力車夫大罷工。一九二一年三月一日,發(fā)生罷工。反對車行增加車租。哄動了租界內五國領事,商量對付之策。此次罷工甚為壯烈,車夫被捕,乃舉行了大示威游行,與租界巡捕沖突,以至流血。后經各國領事、商會、基督教青年會、洋車行經理、夏口縣知事、洋務所長等會議:決定兩星期不加車租,再由青年會研究善后辦法,被捕車夫釋放,計罷工七日。
以上七大罷工:上海英美煙廠罷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是參加去領導的;漢口人力車夫和粵漢罷工完全為共產黨武漢黨部所領導的,隴海鐵路罷工,共產黨北京黨部聞訊派人馳往參加則已解決。由些可見共產黨在一九二一年下半年的確漸能領導罷工了。特別是武漢因鐵路工人與人力車夫兩大罷工,開了當?shù)匾粋€新紀元,職工運動從此有一個順利的進展。主持者為林育南(犧牲)和施洋同志。
罷工運動中最早的思想斗爭
我們這里首先略述當時中國知識階級的思想斗爭的概況:
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以后,中國知識階級思想為之嶄然一新,相率競為新文化運動。開始尚為德謨克拉西的宣傳,繼而為社會主義的研究。后來社會主義的信仰者日勝一日,首先引起資產階級學者的抗議,提出“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胡適之)以與社會主義信仰者挑戰(zhàn),于是在北京方面發(fā)生所謂“問題與主義”之爭。經過一場激烈斗爭后,結果,在形式上算是主義派取得了勝利。但社會主義信仰者在當時派別是極為紛歧的:有無政府主義,有工團主義,基爾特社會主義和馬克思共產主義(布爾什維主義)。此外還有夾七夾八的什么傅立葉的空想社會主義,托爾斯泰的無抵抗主義和日本武者小路實篤的新村主義等。因此“問題與主義”之爭以后,接著又是社會主義各派別的斗爭。在此次混戰(zhàn)中,馬克思主義派在形式上曾將各派各個擊破,但無政府主義在中國有最老的資格和相當?shù)纳詈竦幕A,特別是在廣東,于是就在廣東方面發(fā)生馬克思主義和無政府主義之爭。結果,也算馬克思主義派取得了勝利。這思想上的斗爭,對于當時的工人階級,自然沒有若何的直接的關系,但對于當時從事職工運動的知識分子確有很大的影響,也就經過后者以影響前者。
就職工運動本身來說,只無政府黨在南方工會中有很大影響,其余各派社會主義者只是清談并未實際參加職工運動,故北方及中部工會中的確多部分或者完全是共產黨的影響。但值得我們注意的,當時職工運動中卻有另一種特殊的現(xiàn)象,不是什么社會主義,而是市儈的或流氓的工會主義。這種現(xiàn)象在上海特別明顯。你如說當時上海沒有工會嗎?有的是!工會的招牌有好幾十,自然群眾是一個都沒有。這都是市儈和流氓辦的。他們假借工會招牌,在勞資斗爭起來的時候,招搖撞騙,從中搗鬼。這種市儈的或流氓的招牌工會,的確是當時工人組織自己階級工會的極大障礙物,也即是中國共產黨的當前大敵。所以在中國職工運動的初期中,共產黨會有一次反對招牌工會的劇烈斗爭,這種斗爭是經過很大的努力才著成效的。
--------------------------------------------------------------------------------
[1]據(jù)當時報紙和一九四九年朝鮮金日成綜合大學出版的《朝鮮民族解放斗爭史》所載,均為三月一日。即舉世聞名的朝鮮“三一”運動。本書所載二月,當系三月之誤。
第三章 中國第一次罷工的高潮
高潮的總形勢
一九二二年一月起開始了中國第一次罷工高潮。這個高潮一直到一九二三年二月才告終結。經過繼續(xù)到一十三個月之久,大小罷工當在一百次以上,參加人數(shù)當在三十萬人以上。我們先來敘述這個罷工高潮的總形勢。
一九二二年一月,香港海員大罷工是高潮的第一怒濤,接著就是長江海員罷工和上海郵差罷工與日華紗廠罷工。五月,全國勞動大會后,廣州發(fā)生鹽業(yè)工人罷工,上海日華紗廠繼續(xù)發(fā)生罷工,澳門全體華人發(fā)生總罷工,于是高潮又起了一個波峰,至六月而低落。七月,漢口鋼鐵廠發(fā)生罷工,工潮又高漲,此時勞動立法運動普及到全國,工人階級有了一個目前的斗爭綱領,更推進高潮上升。首先表現(xiàn)在八月的長辛店鐵路工人罷工,接著是漢陽兵工廠罷工,上海絲廠女工罷工。從此以后,因長辛店罷工的勝利,影響波及北方各大鐵路與兩湖,高潮的趨勢更加奔騰澎湃。九月粵漢鐵路武長段再次罷工,京奉鐵路山海關罷工,安源煤礦罷工,漢口揚子機器廠罷工,十月京奉鐵路唐山罷工。至十月末,開灤五大煤礦大罷工,而工潮達到最高峰。開灤罷工失敗,工潮已開始表示低落的征兆。上海方面所謂金銀業(yè),日華沙廠,英美煙廠工人三角同盟罷工,就一敗涂地,工潮在上海表示先退。雖然如此,但在北方各大鐵路與兩湖,工潮仍回旋蕩漾于鐵路方面,十月發(fā)生京綏鐵路車務工人罷工,十二月發(fā)生正太鐵路石家莊罷工,次年一月發(fā)生津浦路浦鎮(zhèn)罷工,次年一月發(fā)生花廠罷工,英美煙廠再次罷工。湖南方面發(fā)生水口山鉛礦罷工。粵漢鐵路武昌段第三次罷工。武漢方面,十一月發(fā)生漢口英美煙廠罷工,直到一九二三年二月,京漢鐵路大罷工爆發(fā),發(fā)生“二七”慘案,為這次罷工高潮最后的一個怒濤。從此以后,中國職工運動暫時進于消沉期了。下面我們來分別敘述各個工潮。
海員罷工潮
海員罷工,開始于香港,波及于長江,前后約經四個月。香港海員大罷工,我們準備一章詳細加以敘述,這里只略述長江海員罷工。香港海員罷工勝利后,影響及于長江,于是長江亦起而斗爭,原因是香港海員罷工爭得的加資條約,上海中國輪船公司不肯履行,寧波海員公所乃派代表朱寶庭到香港要求海員總會派人援助。總會乃派林偉民到上海,著手組織海員工會上海支部,向中國輪船公司提出履行加資條約,資方不允,遂宣布罷工。招商局和三北公司等約二三十只輪船加入,時為三月下旬。罷工堅持兩星期之久,結果勝利。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對長江海員罷工雖未取得領導,確曾加入援助。
鐵路罷工潮
在這里須略略提到過去的事,中國鐵路最早的罷工,要算一九二○年十二月粵漢鐵路南段全路工程部罷工(主因在索欠薪),和于次年三月該路全體車務工人罷工(因軍隊毆打工人),但因偏在南方對北方鐵路毫無影響。對于北方鐵路有影響,當然要算一九二一年粵漢鐵路的武長段罷工和隴海鐵路機工罷工,我們在上章已敘述到。除此以外,還有這樣的事,即一九一九年京漢、京綏兩路舊交通系職員因反對丁士元將兩路合并為漢庫路而罷職,一九二○年京綏路員司因請求發(fā)薪致發(fā)生沖突而罷職(這些罷職,雖然是上層老爺們的勾當,于工人無若何關系,但這種為“罷”的群眾,卻相當印入工人腦中)。
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從事鐵路工人運動后,開辟了一個新的局面。中國鐵路上早有一種政治集團叫做交通系。以梁士貽、葉恭綽為首領。北京政府內閣雖屢有更換,但交通總長差不多總是該系充當,該系爪牙布滿了各鐵路,國家鐵路變?yōu)樵撓邓疆a。該系在鐵路上的勢力確已根深蒂固。此時剛在直皖戰(zhàn)爭之后,交通系得奉天軍閥張作霖之助,組織內閣,總理便是梁士貽,交通部總長便是葉恭綽。共產黨在長辛店開辦工人學校和工人俱樂部,影響亦日益澎漲,該系豈有不知之理。因此,該系應付共產黨的政策:第一便是由交通部在各路開辦學校以為抵抗,他們的計劃擬辦學校三十余所,凡是大站都有。交通部特設職工教育委員會,開辦職工教員養(yǎng)成所,為實行這個計劃之用。首先該系便在長辛店開辦職工學校,和共產黨的勞動學校恰恰兩相對壘。第二便是交通系指使他的爪牙(員司),以同事同鄉(xiāng)的關系拉攏一部分工人組織團體,如在京漢路之鄭州便組織“交通傳習所”,粵漢路之徐家棚組織“天津同鄉(xiāng)會”。這個團體與共產黨領導的工人俱樂部,又恰恰兩相對壘。很明顯的,共產黨與交通系成了爭取鐵路工人生死仇敵。不用說共產黨如要爭取鐵路工人,首先須將交通系打倒,因此不斷發(fā)生劇烈斗爭。
適逢其會,一九二二年直奉戰(zhàn)爭,直勝奉敗,交通系內閣隨之倒臺,代之而起的為直系軍閥吳佩孚御用內閣,于是交通系的職工教育計劃未能實現(xiàn)。吳佩孚新勝之余,收買人心,通電發(fā)表四大政治主張,其中一項便是“保護勞工”。吳佩孚知道交通系在鐵路上有長遠的勢力,同時又知道共產黨在鐵路上有新興勢力,于是他就企圖利用共產黨鏟除交通系。當時共產黨北京黨部明知道吳佩孚的利用,然而亦樂得相互利用一下,因為在鏟除交通系這一點上對于工人階級是有利的。經過李守常同志向吳佩孚御用內閣交通部總長高恩洪建議每路派一密查員,得其允許,于是京漢、京奉、京綏、隴海、正太、津浦六條鐵路都有一個密查員(守常同志薦去的共產黨員)。這樣一來,第一,我們可以免票來往坐車不用花錢,并且任何同志都可利用免票乘車;第二,六個密查員卻有百元以上的薪水,除一定生活費外其余歸黨。此時,正因職工運動費用支絀,得此不無小補;第三,密查員是各路現(xiàn)任職員最害怕的,因此共產黨員得著護符,不僅不怕人而且使人怕,得以往來各路,通行無阻。這六個密查員,當然不對任何人宣布,實際上即是職工運動特派員,主要的是在各路工人群眾中活動,幫助工人組織俱樂部和進行斗爭。對于交通部則選擇某地為工人所最痛恨的交通系的職員,臚列其營私舞弊的罪狀,作成報告送去。再則這六個密查員對交通部雖是有固定的人名,但出發(fā)各路可換別的同志,真的,這樣一來,我們在鐵路上的工作得到順利的發(fā)展,差不多六條鐵路都建立了相當?shù)幕A,特別是京漢鐵路沿路都成立了工人俱樂部,共計十六個之多。
現(xiàn)在來說我們當時曾被吳佩孚利用沒有呢?沒有的,用事實證明是沒有的,就在那個時候,北方各鐵路發(fā)生風靡一時的罷工斗爭,并不因恐遭吳佩孚的疑忌而來束縛自己的行動,后來京漢鐵路大罷工與吳佩孚血戰(zhàn),更證明我們對吳佩孚沒有任何的幻想和任何的讓步。我們再連帶說到一事,就是奉直戰(zhàn)爭以后吳佩孚想企圖影響工人,甚至于制造自己的肖像徽章發(fā)給京漢鐵路北段的工人,說工人幫助戰(zhàn)爭有功。是的,堂堂“大帥”贈送“下等社會”人以徽章,這算是破天荒的第一次。當時確有不少的工人把大帥的徽章佩帶起來,引為榮耀,我們怎樣辦呢?我們向工人宣傳:“吳佩孚也是軍閥,工人佩帶軍閥的肖像,是可恥的”。這樣一來,工人就不佩帶了,有帶者必受同伴的恥笑或捽毀。這可見就在相互利用政策之下,我們自始至終沒有放棄準備和吳佩孚斗爭的。
這里必須指出,當時中國共產黨確有一種機會主義的傾向,這種傾向以現(xiàn)今共產主義叛徒陳獨秀做代表,他當時對于吳佩孚確有很大的幻想,而有所謂“孫吳聯(lián)合”的主張。北京方面李守常同志確是同意此種主張的。吳佩孚四大政策之“保護勞工”一項,確是李守常同志經過他的老友白堅武(吳佩孚幕下的政治處長)建議于吳佩孚的。但是這種傾向,對于當時做職工運動實際工作的同志確是不生絲毫影響。叛徒陳獨秀在京漢罷工失敗以后,他在上海用共產黨的名義發(fā)表宣言,說什么“不反對那些開明一點進步一點的較開明較進步的黨派和勢力”采用假仁假義的“保護勞工政策”“有時并須幫助這支勢力”,這只是陳獨秀把自己機會主義的觀點全盤托出罷了,于當時職工運動的實際政策毫無關系。
現(xiàn)在要來說到鐵路罷工潮了。
首先是八月二十四日長辛店的罷工,這次罷工是北方鐵路罷工潮的起點。這次罷工參加者有三千多人,支持兩日,絕斷南北交通,雖有軍隊干涉,但工人毫無所畏,終使路局屈服。勝利條件如下:
(一)開除總管郭福祥,另有數(shù)人查實撤革。
(二)工人俱樂部有推薦工人之權。
(三)北段自九月起,中段自十月起,南段自十一月起工人每日加薪一角。
(四)短牌換長牌,從九月起,凡作工過二年者一律改為長牌。
(五)司機工薪凡遞進至最高工薪者即為頭等工資。
(六)凡奉直戰(zhàn)爭開車升火工人,應開單候獎。
(七)北京琉璃河,高碑店等處,須蓋立官房,以便開車工人休息。
(八)長辛店酌筑休息官房。
(九)工人因公受傷者,在害病期內,不得扣薪;并承認在罷工期內不扣薪。
這里須特別指出的,即中段與南段的工人并未參加罷工,然而罷工勝利的條件,連帶使中段南段的工人亦得增加工資,不消說,這使全路工人發(fā)生休戚相關的深刻印象。這就可以解釋統(tǒng)一全路總工會為什么首先成為京漢鐵路工人的迫切要求,以至于為了成立總工會,不惜與軍閥搏戰(zhàn),作最大的犧牲。
長辛店罷工勝利后,很快的就傳染到了各路。
接著就是九月四日京奉鐵路山海關機器廠工人的罷工。火車未停。工人要求斥革工頭,改良生活。結果路局與工人代表會議承認條件,計罷工八日。
再接著是九月八日粵漢鐵路武長段全路的罷工。因監(jiān)工虐待工人而起,軍警干涉,傷斃并逮捕工人。工人得各路工人及武漢工團之助,結果監(jiān)工查辦,被捕工人釋放,并承認工人要求,分別加資。計罷工二十七日。
與山海關約定同時并舉的本有京奉路唐山制造廠工人,因準備不及,延于十一月罷工,火車并未停,參加者二千余人。要求增加工資,改良待遇,承認工會等。結果,相當勝利,惟承認工會一項未得。計罷工八日。
十月二十七日京綏鐵路全路車務工人罷工,參加者一千余人,亦系要求增加工資,改良待遇,結果完全勝利。計罷工二日。
十二月十五日,正太鐵路石家莊機器廠工人罷工,火車全停,參加者一千余人。要求與京綏路大致相同,惟多提承認工會,結果完全勝利。計罷工二十一日。
一九二三年一月九日,津浦鐵路浦鎮(zhèn)機器廠工人聯(lián)合浦口碼頭工人罷工。南段火車停止,參加者二千余人,要求大致與上相同,結果相當勝利。
一月六日,粵漢路徐家棚工人罷工,參加者二千余人,要求增加工資,結果相當勝利。
此外還有一月十六日京漢鐵路劉家廟車站因反對兵士毆傷工人而罷工一日。
最后便是二月四日京漢鐵路全路總罷工,下面第七章再專門敘述,此處不贅。
總起來說,除東三省云南廣東不計外,北方及中部各鐵路,只滬寧、滬杭、膠濟、南潯未發(fā)生罷工,京漢路和粵漢路武長段均全路加入。京奉路只山海關、唐山兩處罷工,甚至并未停車。無論如何,鐵路罷工潮激動了每個工人的心胸,數(shù)千年麻痹自卑的勞動者到此時的確逐漸覺醒起來了,也就因此迅速的從改良生活的經濟斗爭,一躍而到反對軍閥爭取自由的政治斗爭。這一跳躍的具體表現(xiàn),就是最后發(fā)生的京漢鐵路大罷工(詳后)。
礦山罷工潮
此時礦工罷工的共有三處,直隸的開灤五大煤礦,江西安源煤礦和湖南水口山鉛礦。
首先是安源煤礦罷工。安源煤礦為漢冶萍公司之一部。漢冶萍公司為中國有名的鋼鐵企業(yè),在大冶取鐵,在安源取煤,運到漢陽煉造。安源有工人一萬二千人,每日可出煤共二千多噸,其中煙煤約七八百噸。共產黨湖南黨部于一九二二年一月在此地設立工人補習學校,主持者為李能至(立三)同志。過兩月即籌備工人俱樂部,至五月一日正式成立。七月間漢陽鋼鐵廠罷工勝利消息到后,因其同屬一個產業(yè),故感受極大的影響。遂于九月十三日罷工,株萍鐵路為該礦專門運煤所筑亦同時罷工。在罷工中表示群眾高度的熱忱與勇氣,經過五日,終使路局屈服,承認工人十三條件,最主要的是承認工人俱樂部有代表工人之權及增加工資,完全勝利。
十月二十三日開灤五大煤礦罷工,更是光芒萬丈,下面第六章再專門敘述,此地不贅。
繼安源而起的有十二月水口山鉛礦罷工,其雄壯不亞于安源,其條件大致與安源相同,結果勝利。主持者為蔣先云同志(蔣同志死于武漢北伐之役[1],時為張發(fā)奎軍隊團長之一)。
武漢罷工潮
在中國第一次罷工高潮于武漢方面發(fā)現(xiàn)一個令人不可逼視的狂潮,以工業(yè)中心城市的罷工潮而論,當時應首推武漢。
一九二一年冬粵漢鐵路和人力車夫兩次罷工,便預報潮汛之將至。到一九二二年下半年,罷工運動澎湃一時。這里只敘述幾個大的罷工。
首先是七月漢陽鋼鐵廠罷工。上面敘述安源罷工便已說到漢陽鋼鐵廠是漢冶萍公司之一部,它與漢陽兵工廠是武漢兩大五金工廠,自然在武漢方面有舉足輕重的勢力。這次罷工要求增加工資與改良待遇。該廠有大規(guī)模的熔鐵爐,如繼續(xù)一星期不升火,便會凝凍作廢,也就因此迫得資本家不得不承認工人條件,故只五日便已解決。接著就是八月十三日漢陽兵工廠罷工,要求增加工資,軍隊干涉,傷工人若干名,斃三名,工人炸毀一部分機器,結果相當勝利。
九月二十三日,漢口揚子機器廠罷工,幫助粵漢鐵路罷工外,并提出增加工資條件,結果亦得勝利。
隨后就影響到輕工業(yè)。十月十九日漢口英美煙廠罷工,參加者三千余人,亦要求增加工資,得到勝利。計罷工十三日。后來因廠方不履行條約,于次年一月作第二次罷工,又得勝利。計罷工二十八日。
一月十一日漢口花廠罷工,參加者三千余人。起因為廠主反對工人組織工會,工人罷工對付,結果勝利。計罷工八日。
此時局部的小罷工很多。最后就是二月援助京漢鐵路的全市總同盟罷工,包括各業(yè)工人,其詳敘于第七章中,不贅。
武漢方面所有的罷工,幾乎全為當?shù)毓伯a黨所領導,未遇見任何競爭者。
湖南罷工潮
與武漢爭輝并美的,便是湖南罷工潮。湖南本非工業(yè)區(qū)域,比之武漢相差很遠,此地除一個紗廠外,尚有造幣廠、黑鉛煉廠數(shù)家,其余則有三個大的礦山:安源之煤礦、水口山之鉛礦和安化之錫礦。
如說共產黨在武漢方面沒有遇著競爭者,那么,在湖南方面就恰恰相反,劈頭就遇著競爭者——而且是非常強固的競爭者。
先共產黨湖南黨部還未成立之時,便有無政府黨人在此活動,其首領為黃愛、龐人銓。一九二○年他們便組織湖南勞工會,兩年以后約有工會二十,會員七千人。
一九二一年共產黨湖南省黨部成立之后,便著手與黃、龐攜手合作,真的,黃、龐那時候曾傾向過共產黨,在他們被殺之前二月確曾介紹過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黃、龐被殺后,無政府黨人爭著黃、龐是純粹的無政府黨,不是共產黨。其實黃、龐不失為為工人階級利益而犧牲的有價值的戰(zhàn)士,而無政府黨人后來借黃、龐之死,在外斂錢自肥,以致晚節(jié)不終,投降殺黃、龐的軍閥,實屬可恥)。湖南勞工會的基礎便是那個唯一的紗廠(華實紗廠),一九二二年一月發(fā)生罷工。
罷工的原因在于工人要求獎金和一個月雙薪。參加者二千多人。華實紗廠實際即政府企業(yè),省長趙恒惕派兵鎮(zhèn)壓罷工,開槍擊傷工人數(shù)十名。雖然如此,但工人依然堅持,趙恒惕不得已承認酌給獎金。罷工工人雖然勝利了,但他們的首領黃愛、龐人銓卻于罷工解決之后,被趙恒惕逮捕,推至瀏陽門外斬首。黃、龐因此便做了為工人階級犧牲的英雄。
黃、龐被殺后,湖南勞工會亦遭封閉。但黃、龐被殺卻引起社會的不平,因為當時湖南省剛剛宣布省自治。趙恒惕制定什么省憲,亦曾冠冕堂皇規(guī)定人民得有什么自由權利的條文,這樣一來省憲的假面具完全揭開(本來趙恒惕宣布省自治就只是軍閥割據(jù)的護符)。
共產黨湖南黨部便發(fā)起“驅趙恒惕運動”。這一運動不僅限于湖南,而且波及省外各埠,影響甚大。
黃、龐被殺以后,職工運動遭一頓挫,所謂湖南勞工會分子皆逃亡在外,但共產黨員卻并不跑,在白色恐怖之下做極困苦艱難的工作。過數(shù)月后,開始罷工斗爭,最大的當然是安源煤礦和水口山鉛礦的罷工。我們在上面已經敘述過了。總之,一九二二年下半年,是湖南罷工潮最澎湃的時期,手工業(yè)工人和苦力幾乎全部罷過工,而且是聯(lián)合全市小作坊小鋪店的同盟罷工。罷工大半勝利。湖南罷工潮也因京漢鐵路大罷工失敗而歸于停止。
上海罷工潮
上海本為全國工商業(yè)中心,但在此次罷工高潮中,卻不及內地遠甚。其原因:第一、上海為帝國主義的大本營,帝國主義在本國已積有百數(shù)十年壓迫罷工的經驗,對付中國新生的幼稚的罷工運動自然是優(yōu)有余裕。真的,我們要承認那時真不是他們的敵手。至于內地,我們固然幼稚,軍閥官僚資本家對于壓迫罷工也同樣沒有經驗,所以當時罷工往往在內地勝利,而在上海則否。第二、上海工人成份比起鐵路工人來,女工童工極為充斥,如紗廠百分之九十是女工,絲廠則常常是百分之九十九,而且其中有一半是童工。女工童工的覺悟力與戰(zhàn)斗力當然不及成年男工。那時帝國主義對付罷工最主要策略有三:(一)無論如何不讓罷工勝利,不與工人訂立條約,寧愿聽其多罷幾天工,寧愿罷工解決后由廠方自動加資,意思就是加資不是由工人斗爭得來的,而是由于廠方“恩賜”。(二)無論如何不讓工人組織工會。(三)即使有時對工人讓步,但以開除罷工領袖為交換條件,自然開除工人領袖多以別項美名(如“調工作”,“自動辭職”等)為欺騙。我們遇著這樣的強敵,真使我們難于應付。雖然如此,但上海工人階級仍曾表現(xiàn)其好身手,仍是屢跌屢起的前進,最明顯的例子,是日華紗廠兩年之內發(fā)生八次罷工。我們這里來敘述一九二二年的罷工潮。
二月上海有兩個紗廠的大罷工。一個是上海第二紗廠,因為工人家屬送飯時資本家恐怕偷紗,不許入廠,工人大憤,二日起罷工,參加者一千四百多人,計罷工三日。另一個是三新紗廠,工人要求增加工資,十一日起罷工,參加者共六千多人,結果被租界巡捕壓迫而失敗,計罷工二十日。
四月十六日,日華紗廠罷工,參加者三千八百多人,要求加資,結果勝利。
四月二十四日,郵差罷工,參加者七百余人,反對增加保證金及儲蓄金,并要求增加工資,減少工作時間,結果勝利,罷工二日。工人組織工會。
這兩個勝利的罷工,可說給上海工人及附近的工業(yè)城市,如蘇州,無錫等處不少的影響,數(shù)月之內發(fā)生無數(shù)的罷工。
全國勞動大會后,五月二十日,日華紗廠又發(fā)生罷工,因經紗間要求按件付工資不遂而起。工人組織工會,巡捕拘捕工人,上海南京各團體紛紛援助。結果前一次加資一律有效,罷工期內發(fā)二日工資,經紗間女工技精者按件計資,但工人領袖自動辭職,工會不準存在,計罷工十五日。
罷工潮既日盛一日,上海工部局查封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并逮捕李啟漢同志,罪狀是“煽動罷工”、“擾亂秩序”。判處徒刑三月,永久驅逐出租界。帝國主義驅逐李啟漢同志,并不是真驅逐,而是遞解中國官廳,并授意中國官廳,將他永遠監(jiān)禁。當時上海護軍使何豐林仰承帝國主義意旨,不加審問,將李同志腳鐐手銬送入大獄,時經兩年,百計營救無效,直到一九二四年江浙戰(zhàn)爭起,李同志始被放出來,坐獄最早最苦的同志,要以李啟漢同志為第一人。
八月五日,絲廠女工大罷工,參加者一萬余人,要求增加工資及減少工作時間,結果被警察干涉。罷工只三日而失敗。
從此,罷工便趨向低落了,最后發(fā)生的所謂三角同盟罷工,即金銀業(yè)、日華紗廠、英美煙廠三罷工是也。
十月七日,上海金銀業(yè)罷工,參加者數(shù)千人,要求改良待遇,承認工人俱樂部,增加工資,減少學徒年限,廢除包工制等,支持二十七日而失敗。
十一月一日,日華紗廠又罷工,參加者三千多人,要求啟封工會,被軍警壓迫而失敗。
十一月二日,英美煙廠罷工,參加者九千多人,要求增加工資,改良待遇和啟封工會,結果,亦遭軍警壓迫而失敗。這三個罷工失敗后,上海罷工工潮遂一蹶不振了。
廣東罷工潮
廣東罷工潮比上海還要落后,其原因是共產黨廣東黨部很弱,而且夾有極大機會主義成份。代表人物即現(xiàn)今國民黨改組派的陳公博。他當時主張“聯(lián)陳倒孫”[2],后經共產黨中央派人前往糾正,開除陳公博及其信從者出黨,自經此事變后,黨部方稍能對外發(fā)展,但領導罷工仍屬軟弱無力,廣東自發(fā)罷工也有,均無若何結果,大的罷工有兩次,即鹽業(yè)罷工和澳門罷工。
五月十二日,廣州鹽業(yè)工人罷工,其時為國民黨政府,中國有名的老外交家伍廷芳為省長,但此次罷工卻是經伍廷芳之手壓迫下去了,甚至于還實行取締工會條例。
五月二十九日,澳門全體華人總罷工。澳門系葡萄牙帝國主義的租借地,此次罷工因西人侮辱中國婦女,有華工見而毆之,被租借地政府拘捕,華人請愿釋放,遭槍擊,大憤,全體華人罷市罷工。由廣東政府交涉,但廣東內部不久發(fā)生政變,無結果,罷工自行潰散。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罷工高潮中的領導作用
全國罷工高潮的狀況我們已大致敘述過了,現(xiàn)在來敘述當時工人組織的狀況。
首先須敘明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罷工高潮中的領導作用。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以后簡稱書記部)在當時中國工人群眾中的確有很大的威信,在第一次罷工高潮中確起了先鋒的作用。一九二二年第一次勞動大會(后面第五章還要專門敘述)就是由它發(fā)起的,而且在這次大會上通過它為全國總通信機關,儼然成為全國工會的總領袖。在大會以后,書記部由上海遷到北京,改為總部,總主任為鄧中夏同志。并于上海、武漢、湖南、廣東、濟南設分部,上海分部主任為袁大時(現(xiàn)已叛變),武漢分部主任為林育南同志,湖南分部主任為毛澤東同志,廣東分部主任為馮菊坡(一九三一年已離開了黨),濟南分部主任為王盡美同志(現(xiàn)已死)。書記部遷往北京,為的在當時罷工高潮中,北方鐵路做了骨干,遷往便于就近指揮。真的,書記部當時確成了罷工的唯一領導者,在那樣緊張罷工潮中,書記部的工作不用說是萬分忙碌,差不多天天有特派員派出,遑遑于火車輪船道中;書記部的總機關報即為《工人周刊》,其他分部亦有機關報。第一次勞動大會的缺點,在于沒有一個工人目前斗爭的綱領,書記部是補救了這一缺點,其時適值國會重開,書記部乃發(fā)起勞動立法運動,提出勞動法,實際即斗爭的綱領,并號召全國工會為此綱領而斗爭(參看后面第五章),也就因此把全國工人罷工斗爭的意志統(tǒng)一起來;而同時全國的罷工,差不多都得了書記部(總部或分部)的指導,因此書記部的信仰越發(fā)增高起來,有不少的地方罷工勝利后,由工人群眾提議捐助書記部的經費,即此一端可概其余了。
兩大地方組合與兩大產業(yè)組合
在罷工高潮中,固然,多數(shù)是先有組織而后罷工,但亦有不少組織成立不到數(shù)日便罷工的,或罷工時開始成立組織的,甚至還有罷工前后均無組織的。這樣一個大的缺點,當然是書記部首先須以全力克服的。除在各地幫助工人組織當?shù)毓猓瑫洸刻貏e注意是組成地方總工會和產業(yè)總工會。
最先成立的是武漢工團聯(lián)合會,它包括有漢陽鋼鐵廠工會、漢冶萍輪駁工會、大冶鋼鐵廠工人俱樂部、下陸礦廠工人俱樂部、花廠工會、人力車夫工會、香煙廠工會、揚子機器廠工會、武漢縫紉業(yè)工會、武漢輪駁工會、江岸鐵路分工會、徐家棚鐵路分工會、武昌機器工會、機器縫紉工會、蛋廠工會、西式皮鞋工會、武漢電話工會、洗衣工會、武漢調劑工會、建筑工會等二十個工會,會員三萬余人。
其次成立的是湖南工團聯(lián)合會,它包括有粵漢鐵路岳州分會、粵漢鐵路長沙分會、造幣廠職工俱樂部、鉛印活版工會、黑鉛煉廠工人俱樂部、人力車夫工會、土木工會、理發(fā)工會、縫紉工會、筆業(yè)工會、安源礦工俱樂部、水口山鉛礦工人俱樂部等等十四工會,會員亦達三萬余人。
再其次成立的是漢冶萍總工會,包括漢冶萍總公司整個企業(yè),計有漢陽鐵廠工會、大冶鋼鐵礦工人俱樂部、安源路礦工俱樂部、下陸鐵廠工人俱樂部、漢冶萍輪駁工會,于十二月十日開成立大會。
最后就是籌備成立全國鐵路總工會,這里有一個困難,即各路工會組織發(fā)展是不平衡的。北方京漢鐵路算是沿路經我們的手組織起來了。但京奉則只有唐山、山海關、天津、豐臺有我們的組織,關外沒有。津浦路只南段的浦鎮(zhèn)、浦口和中段濟南有我們的組織,其余各站不是沒有組織,便是工頭組織。泰安工頭某承交通系的意旨還宣布成立全路總工會。京漢路則機務車務機器廠分成三部,車務和機器廠有我們的組織,而機務則在交通系走狗之手。隴海路上的罷工,本為工頭領導,故工會亦為工頭把持,分化的結果,洛陽完全為我們所有,其余各站則我們的影響極微。正太路只石家莊、陽泉有我們的組織。道清路粵漢路和株萍路北段則全有我們的組織。其他如滬寧、滬杭,全無我們的影響。在這樣狀況下,馬上成立全國鐵路總工會當然時期尚早。開灤大罷工起,書記部召集各路代表開會于北京,本為討論援助開灤罷工,但開會時開灤已失敗,于是討論籌備全國鐵路總工會,當成立籌備委員會。并決定于最短期間內成立各路總工會,然后成立全國鐵路總工會。后來京漢鐵路大罷工便為成立該路總工會而起。“二七”失敗后,全國鐵路總工會之成立遭一頓挫。
自然那時我們在上海和廣東均有這種總組織的企圖,上海是沒有成功,廣東雖然掛起“廣東工團聯(lián)合會”的招牌,但實際上沒有基礎。
海員工會方面,香港則因我們南方黨部太弱未能打入,上海雖由李啟漢同志打進去了,旋因被捕,工作也就停頓。
工會組織的內容
無疑的在那樣緊張那樣迫切的罷工環(huán)境之下,對于組織無論如何是不精密的,又何況那時我們的經驗實在太少。一般的說,那時工會只有上層組織,沒有下層組織,每一工會內大概有一主任或委員長,文書、組織、宣傳、庶務、調查、交際各部。大會,代表會議,委員會議都是有的,但在組織的運用上的確模糊不清。一般的說,工會的秘書,確是我們派知識分子去充當,自然經過工會的同意,這個秘書幫助工會辦事,久而久之,信仰鞏固,往往不知不覺的變成“秘書專政”,這是有的。至于由我們派去的同志充當工會主任,那時還是極少,有幾個同志確因在罷工斗爭中表現(xiàn)他的勇敢和能干,為群眾所擁護,至選舉時,群眾便選舉了他,并非黨的委派。
工會與黨
這里我們提出一個嚴重問題,就是我們在當時確做了一個極大錯誤,這個錯誤不在黨與工會的關系,而在于當時做職工運動的同志,未曾在工會中發(fā)展黨的組織。最大錯誤是黨的關門主義,大家有這樣的觀念,以為工人覺悟程度還不夠加入共產黨,把許多斗爭中表現(xiàn)很好的積極分子,都推到黨的門外。介紹個工會會員入黨,常鄭重要經過數(shù)月的考察。還有這樣的可笑事,介紹工人入黨必先介紹入書記部,書記部成了工人入黨的經過機關。這樣一來,工會與黨的發(fā)展成了非常奇怪的形式,極不相應。自然當時工會中的黨的組織普遍是沒有,只有共產黨員個人,也就因為如此對于工會的領導,只是個人式的英雄領導,而不是黨的組織領導。后來,“二七”失敗,工會被封,我們黨在工人群眾中除政治影響外,什么也沒有了,當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這個錯誤明顯的是十足機會主義的錯誤。這個遺毒一直到一九二三年,北方鐵路工會還有殘留。
我們已經對于一九二二年的罷工潮流,有了一個一般的敘述,現(xiàn)在可以把當時職工運動里最大的幾件事,分章的詳細說一下:海員罷工,第一次勞動大會,開灤礦工罷工和京漢鐵路的“二七”屠殺。
--------------------------------------------------------------------------------
[1]蔣先云同志在一九二七年武漢國民政府軍隊北伐河南時作戰(zhàn)犧牲。
[2]陳系指陳炯明,孫指孫中山。
第四章 香港海員大罷工
海員的生活狀況
中國海員的生活狀況,其最感痛苦的有四:第一,是工資的微薄。普通工資每月大概在二十元以下,而物價又逐年飛漲,譬如米,一九二二年時,上海增加到百分之一二.五,香港增加百分之一五。因此,海員工資不夠單身維持生活,若有家屬更是困苦顛連了。故中國海員中往往有因生活艱難而做偷運軍火的冒險事業(yè)。但這種事業(yè),幸而不被破獲,可得微利,不幸而被破獲,本人必須潛逃,否則必須被捕坐監(jiān)或被殺。第二,是包工制的剝削(粵語叫包工為“洗馬沙”)。海員中有所謂“館口”,約有三種:一種叫“洗馬沙館”,由包工頭設立,與船東勾結,包攬介紹海員工作。凡找工作者必須賄賂工頭數(shù)十元不等,上船作工后,海員工資中抽扣十三元或十五元歸包工頭。一種叫“君主館”,由個人設立,營業(yè)性質,亦與船東勾結。凡加入者須納入館費數(shù)十元,方有候工資格。在館食宿,由館主收飯錢和征收其他種種名義用費。介紹工人上船作工,并不按先后秩序輪流,而是由館主個人意志支配。一種叫“民主館”,亦名“兄弟館”,海員合股組織,系公共宿舍性質,自然比較公平;但海員多不識字,故必請知識分子做館中管理先生,此管理先生積久則把持館務,從中漁利,剝削工人。上述三種館口,香港一處便有一百三十余處之多。自然以前兩種為最有勢力,很顯然的,因包工者與船東勾結,海員不經過他則得不到工作;既得工作如不經常報效他,又隨時可以取消工作,因此海員只有忍氣吞聲受包工制的剝削。第三,是待遇的不平等。中國海員與白種海員雖做同樣工作,并不能得同等工資,普通是十與二之比。一切待遇更是懸殊。譬如住房,白種海員,一二人一間房,中國海員則須五六人一間;而且中國海員住房不是火艙附近,便是空氣與光線不足之處。沿海內河輪船大半沒有海員住房,貨堆上、通路傍、煤炭里,便是他們的臥處。其他凌辱打罵及罰金等酷虐待遇,不可勝計。第四,是失業(yè)恐慌。自帝國主義侵入中國以后,手工業(yè)與農業(yè)破產,沿海一帶,失業(yè)農民及手工業(yè)工人,群趨大都市找尋工作,于是大都市里經常的有廣大的勞動后備軍。船東與包工者恃有此經常的廣大勞動后備軍,得肆無忌憚的對在業(yè)海員施行無情的剝削。你如不愿受此剝削,就把你擠出于輪船之外。香港一處,海員失業(yè)的經常總有一兩萬人。海員失業(yè)后,就只有餓肚皮,睡馬路。
罷工的準備及其爆發(fā)
海員的經濟生活狀況既如上述,基于經濟痛苦,他們就有起來斗爭的可能,又何況當時世界革命潮流非常洶涌。海洋輪船來往東西洋,他們受此潮流的激動,獨得風氣之先,那有不發(fā)生階級覺悟的道理?就是內地亦發(fā)生不斷的自發(fā)的罷工斗爭,香港機器工人罷工更給海員以眼前的實例。因此香港海員首先便掀起中國第一次罷工高潮的第一怒濤了。
一九二○年有寶泰辦館者,企圖包攬英國昌興公司輪船的海員雇用權,引起海員的公憤。其時海員中有蘇兆征林偉民等積極分子,從此便乘機開始從事宣傳與組織。一九二一年三月六日便成立海員工會,定名為“中華海員工業(yè)聯(lián)合總會”,但中國海員籍貫既殊(最多的是廣東人和寧波人),方言亦異,鄉(xiāng)土觀念幫口觀念又深,當時很難團結,工會依然還是空的。但工會此時已明白,要工會取得群眾信仰必先從小斗爭做起,于是用工會名義向輪船辦了幾次交涉,如抗議毆打海員,和要求恢復海員工作等,結果皆得勝利,因此群眾對工會的信仰日益加深,而加入者亦漸漸多起來了。不久,工會更進一步提出增加工資的問題,準備大罷工,組織“增加工資維持團”專辦此事。另組織“征求隊”、“勸進隊”、“宣傳隊”、“防護破壞罷工隊”、“交通隊”以及各種秘密機關;并在廣州設立辦事處,預備罷工后工人回廣州,因罷工后事實上工人必須離開香港回廣州。關于罷工經費亦著手募集。又發(fā)出工人生活表及要求條件到各埠各船給海員傳觀,同時并派人到各埠各船報告工會情形及罷工準備情形。另外還聯(lián)絡外國海員要求援助;聯(lián)絡中國其他運輸工人要求援助;各國工會凡知道地址的便發(fā)信要求援助。茲將要求條件列舉于下:
(一)工資十元以下者加五成;十元至二十元加四成;二十元至三十元加三成;三十元至四十元加二成;四十元以上者加一成。
(二)工會有支配工人權(按即職業(yè)介紹權)。
(三)雇工合同簽定時,工會有派代表權。
一九二一年九月,工會向資方提出加資要求,資方不答;十一月又提出,又不答;一九二二年一月十二日第三次提出,并申言限二十四小時內答覆,否則罷工。當工會第三次提出要求前,已約定對工會有信仰的輪船海員為領導罷工的中堅。果然不到十二小時,罷工便爆發(fā)了。凡香港開往廣東內地的廣州、江門、澳門、梧州的輪船以及到港的英、荷、法、日、美各國的海洋輪船,霹靂一聲,一致罷工。當時數(shù)約一千五百人。
罷工實施后香港政府甚為失驚,因為這是出乎它的意料之外。當晚便派華民政務司(這是專門管理中國居民的官員,當然是英國人)到海員工會,帶半譏諷半威嚇的勸告,叫海員回船作工,工資將來慢慢商量。工會堅持非答認條件誓不上工,此時群眾擠滿工會內外,大家高呼罷工口號,華民政務司只得狼狽退回。
次日,罷工海員搭火車回廣州。其他輪船繼續(xù)到港,陸續(xù)罷工。這種形勢,很快的影響到新加坡,暹邏,上海等口岸。汕頭亦隨即加入罷工。有些船在半路便罷工。有些船不敢開來香港。一星期之內,罷工海員已達六千五百人。罷工總辦事處設于廣州,于香港設分辦事處,并設秘密機關。汕頭另設辦事處專管汕頭。
香港政府的恐慌
罷工之勢既成,香港政府極為恐慌。一月十六日,宣布戒嚴令以恫嚇罷工工人。十七日又出一通知,內中提出船主的條件以期緩和罷工。其條件如下表:
輪船種類海員要求船主的還價相差
百分 百分 百分
(一)沿海輪船 三五•○ 一五•○ 二○•○
(二)內河輪船(中國) 三二•五 二五•○ 七•五
(三)其他中國的輪船 三二•五 二五•○ 七•五
(四)省港澳輪船(英國) 二五•○ 一五•○ 一○•○
(五)其他英國輪船 二五•○ 一五•○ 一○•○
(六)爪哇線 一七•五 一二•○ 五•五
(七)太平洋線 一七•五 七•五 一○•○
(八)歐洲線 一七•五 七•五 一○•○
(九)澳大利亞線 二○•○ 一○•○ 一○•○
由上表看來,海員的要求與船主的還價相差實在太遠,于是海員不理,銳意擴大罷工。
的確,海員罷工可以致香港于死命。因為香港是一個孤懸海口的小島,它的海上轉運業(yè),雖在遠東是首屈一指,但是本地的出產,不能供給五十二萬八千零九十的人口之用,所有一切糧食及一部分日用必需品從中國內地運來。譬如梧州的雞鴨,廣州的豬肉、牛肉,汕頭的水果,上海的紡織原料和服裝用品,此類日用品,都得仰海運的供給。海員罷工后,食物就驟形停頓,而物價則突然飛漲,看下表便知。
十三種食物市價表
一月十日 一月二十四日
食物(以磅計)價目(以元計)增加百分數(shù)
米○•一三(元)○•二二(元)六九•二
鮭魚○•四○○•六○五○•○
鯉魚○•一三○•三二一四六•○
鱘魚○•二四○•二八一六•七
龍蝦○•三二○•四○二五•○
蟹○•三六○•四○一一•一
豬肉○•二○○•二六三○•○
羊肉○•三四○•四○一七•六
牛肉○•二○○•三○五○•○
牛肉排○•一九○•三○五七•九
雞肉○•三四○•四二二三•五
雞肉排○•三二○•四四三七•五
鴨○•二八○•三二一四•三
香港運輸工人同情罷工
至一月底有香海運輸工人同情罷工的事。當海員罷工時,本擬聯(lián)絡其他運輸工會一致罷工。但運輸工會非常復雜,大半由工頭或小買辦做中心,故當時尚意存觀望。后來輪船越停越多,事實上他們已無工可作,經海員工會之活動,不到半月他們就同情罷工了。從前有一兩只船偷偷摸摸起落貨物逃去,到運輸工人全體罷工,則完全停頓。于是罷工人數(shù)增至三萬人以上。此時正值中國舊歷年關,香港形勢更形嚴重。
二月一日,香港政府下令封閉海員工會及其他同情罷工的運輸工會,逮捕罷工領袖和工人,并架大炮對住海員工會,將工會招牌拆去,理由是:“海員工會打算陷本殖民地生命于危險之境”。
調停與破裂
香港運輸工人既一致罷工,使香港政府更為困難,對付罷工政策,軟硬兼施既均無效力,不能不出于托人調停之一道。首先嗾使華工總會到廣州協(xié)同基督教青年會和中國航業(yè)公司向海員工會調停。海員工會說:“這次罷工,香港政府不但不居中調停,反而采用高壓手段,封閉我工會,逮捕我工人,野蠻之極!我們只有堅持到底!”這一場調停遂無結果。
華工總會調停既失敗,香港政府又嗾使東華醫(yī)院用街坊名義出面調停,寫信到廣州請海員工會派代表到香港(東華醫(yī)院,乃留居香港的中國紳商之大集團,其名義是一醫(yī)院,其實是一社會集團,不用說是一仰承帝國主義頤指氣使的洋奴組織。故在香港頗有政治勢力)。海員工會派了五個代表去,于是東華醫(yī)院調停之一幕喜劇便開場了。
此時因香港政府封閉工會,拆去工會招牌,故海員工會的要求首先提出恢復工會為先決條件。紳士們說:恢復工會是可以,是要改變招牌,添多或減少幾個字。因為香港政府煌煌文告宣布封禁,你們是知道的,這是政府的威信所關。海員代表說:“工會招牌——‘中華海員工業(yè)聯(lián)合總會’一字也不能增,一字也不能減,而且要給還原有招牌。”紳士們見話不投機,乃改變態(tài)度,說起妙語來了:你們罷工我們不反對。但你們要顧念現(xiàn)在香港的糧盡食絕,豈不把幾十萬留居香港的中國同胞活活地餓死。海員代表說:“是的,香港居民將絕食,這是實情。我們早已預計到的,而且早已掛念著的。但是,我們掛念香港居民,而你們卻一點也不掛念海員,我們海員老早就有幾十萬要餓死了。我們此次罷工,更苦得要命,天寒肚餓,你們?yōu)槭裁床辉f一句救濟的話呢?”說來說去,不著邊際。海員代表聲言:“增加工資,改良待遇,是天經地義的事。而香港政府反把工會封閉,且把同情罷工的工會也封閉;還要逮捕工人,拘禁領袖,是何道理?你們?yōu)槭裁粗惶嬲f話?政府既沒道理,你們?yōu)槭裁床粠椭覀儭D銈內粲斜臼陆姓o還我們工會招牌,就有話可說,否則我們即刻回廣州去。”海員代表立起身來要走。紳士們知難挽回,便說:我們同去華民大人處說情,可以不可以呢?海員代表表示拒絕,后經紳士再三要求,海員代表方允許。
到華民政務司后,華民司說:“因為你恐嚇他人罷工,故政府封閉工會,現(xiàn)在不能把工會招牌還給你們。恢復工會可以,但名稱要改。加資問題,你們是知道的,各船情形不一樣,將來或增或減,我們舉出代表按照公道評判,看那船該加,那船該減。”海員代表說:“恐嚇他人罷工,有何證據(jù)。用莫須有的罪名,用機關槍拆去我們工會招牌,搶去我們工會家具,還說我們恐嚇。中國海員罷工是多么文明喲,你看,香港自罷工后,秩序比前好得多(按意即謂市面蕭條)。英國煤礦鐵路海員三角罷工,我們中國海員去到倫敦,他們還要我們一共參加。現(xiàn)在我們還沒有邀請各國工人同情罷工哩。說到加工資,如果香港政府主持公道,早就應該調解。我們三次向資方提出要求時,同時通知政府,而政府看不起中國海員,全然不管,因此激成罷工。說到將來舉出代表公道評判解決加資問題,那我們‘唔領過的咁ロ既喲’(按即不上這個當?shù)囊馑迹,F(xiàn)在的問題很簡單,第一送還工會招牌,第二承認加資條件,我們立刻上工。如工會招牌要改,那么加資問題也不必談了。”海員表示明天回廣州去,華民司說:“西人商會要找你們談話。”
當晚上海銀行大班,渣甸洋行大班,wion燕梳公司大班等請海員代表談判,非常秘密,不許傍聽。他們問:“你們愿意華民司參加嗎?”海員代表說:“有什么不可以。”華民司亦一同參加。洋資本家說了一套與華民司相類似的話,海員代表亦用與答覆華民司相類似的答覆。說到恐嚇罷工一事,海員代表否認,華民司說:“是事實,現(xiàn)在許多人愿回香港做工,你們強迫他們不許回來。”海員代表說:“省城太遠了。拿香港來說吧,有館口一百三十余間,每間總有數(shù)十人,為什么他們不肯上工?是誰恐嚇他們。”說到加資一事,海員代表說:“找公正人調查評判,我們不能接受,只有說定加多少,大家簽了條約,才是實際。”說來說去,說了幾個鐘頭,海員代表堅持恢復工會給還招牌為先決條件。他們說這事要請示“兵頭”(按即香港總督,他有統(tǒng)率香港海陸軍的全權,故俗稱之為兵頭)。
一場談判無結果而散。
到此時已是山窮水盡了,香港政府暗使華商總會約海員代表去談話,勸他們明日莫回廣州,等西商請示“兵頭”看有什么商量?有羅旭初者,香港著名的大紳士,約海員代表到他的寫字樓去,他說:“今天的事你幾人幫助我一下就可解決。”海員代表說:“什么叫幫助?你不來幫助我們,反叫我們幫助你!”他說:“一切都在你們身上,你們說什么就可解決。”海員代表已料定羅旭初有行賄的意思,乃說:“我們什么都取決于罷工工人,那能說在我們幾人身上。”說畢不顧他的強留而走了。
第二日華民政務司叫海員代表去,拿出公文來,大意與華民司昨日所說相同。海員代表立即拒絕。說:“工人委托我們要恢復工會給還招牌為先決條件,現(xiàn)既辦不到,帶此公文何用?”既而說:“帶回公文也可以,但我們在此鄭重聲明,并不是接受了公文上的什么條件。”
香港政府布置了這一個天羅地網,假使海員代表不得其人,真的,是會落在他們的圈套中的。你不看中國的大紳士、西商大老板、華民大老爺,從前眼角都不瞧工人的,今則這樣和順與謙恭,甚至于表露行賄的意思,如果海員代表稍一動搖,全盤糟了。然而海員代表卻不激不隨,堅持到底,應付裕如,不能不說是難能可貴。海員代表之一便是蘇兆征,說話亦以他為最多。
雙方的鏖戰(zhàn)
調停破裂以后,香港政府乃改變了策略,進行破壞罷工。派人到上海、菲律賓、印度等處招集新工。上海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得此消息后,便糾合寧波海員公所阻止招募新工行動,李啟漢便因此被捕入獄。但在上海所招得來的新工幾百人,經過汕頭時便給汕頭罷工辦事處說服了一大半,一小半到了香港。有幾只船是給新工開走了,但技術不好,在海上發(fā)生了危險。在菲律賓印度招募得來的新工,情形大致相仿佛。海員工會除通電各處工人團體請求制止招募新工外,并派“防護破壞罷工隊”暗殺招募新工者,在香港刺殺梁玉堂一名(行刺的工友被捕,工會替他打官司,一直打到倫敦理藩院,終被判決死刑,絞絕)。因此香港政府這一新策略又告失敗。
罷工海員方面的政策,便是更加加緊封鎖香港。擴大糾察隊的組織,分派到各海口去,禁止糧食運往香港,到處受農民工人的幫助,甚至小商人和土匪也起來幫助了,此時真是一莖菜,一粒米都不能到香港,香港糧食更行恐慌。從此雙方對峙的局面更加嚴重。二月中旬罷工的船只有如下表:
英國八二只五八、三六八噸
中國三六只三○、一六六噸
日本一五只三六、四七四噸
荷蘭一一只二七、四一七噸
美國八只一四、五二九噸
挪威七只八、七九八噸
法國四只三、○五三噸
丹麥一只一、四五六噸
葡萄牙一只一、一四五噸
暹邏一只九九八噸
總計一六六只一八二、四○四噸
這次罷工實在太可怕了,好像時疫一樣,傳染得異常迅速,只要那船上有中國海員,并不要工會的命令,他們便自動的離船上岸。所以各地輪船都認香港好像一時疫區(qū)域,不敢開來,或者只在港外稍停便走,或者徑直不停,由西來的直達上海,由東來的直達新加坡或小呂宋。
香港全市工人同情總罷工
調停破裂以后,香港其他工人及一般平民對香港政府皆表示憤激而同情海員。先是香港各工會曾開聯(lián)席會議,議決海員罷工,我們要大家同情援助,如運輸工人同情罷工不能勝利,則我們一致舉行總同盟罷工。海員工會此時便根據(jù)此一決議向各工會大肆活動,工會都表同情。但不能立時即罷,因香港一般習慣,工人須到月底才能取得工資,此時正是二月中旬,不能不略等些日子。各工會共派出七個代表,到廣州與海員工會商議籌備一切,并組織“全港同情罷工辦事處”。他們只提出援助海員,并未附加自己條件。
雖然如此,當前卻來了一個障礙,就是香港政府得知全港工人準備同情總罷工的消息后,便嗾使機器工會(本名“華人機器會”,是香港政府御用的機關),向工人宣傳說:“海員罷工我們應該援助,海員現(xiàn)在最需要的是經濟援助,我們可以捐款,不必急于罷工。”又說:“海員罷工勢成騎虎下不得背,我們應該援助他們下背。我們可組織‘全港工人調停海員罷工會’來援助他們,這才是實際。”這種宣傳居然發(fā)生極大效力。海員工會得此消息后,即派在廣州籌商總罷工的七個代表回港制止調停會之實現(xiàn)。同時海員工會召集大會,宣言:“我們工人若同情就加入罷工,不能說什么調停?調停就是妥協(xié)”。大會一致決議不受什么工人調停,要香港工人切勿組織調停機關。群眾異常激昂,高呼“工人兄弟團結一致”“打倒調停機關”口號。此消息在報上布露流傳香港后,港工人憬然覺悟,取消調停會,并將調停會的招牌和印信打得粉碎。從此便一意準備罷工,毫不動搖了。
二月二十七日,香港政府知全市總罷工就要到來,宣布歐戰(zhàn)時一樣的戒嚴令,把中國各口岸所有的英國軍艦調集香港,禁止火車通行,加崗巡查街道,離港者要鋪保。香港變成戰(zhàn)時狀態(tài),謠言四起,罷工海員率性放火燒了香港三個貯藏糧食的貨倉,于是全市更起恐慌,大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之勢。
但香港政府雖下戰(zhàn)時戒嚴令,然而工人并不害怕,月底領得工錢后,大家收拾被袱乘夜過海,預備天亮步行回廣州(因火車已停)。郵局,銀行,酒店,茶居,街市(按即菜場)一律罷工,連住家的使役,女仆,廚司,轎夫,園丁以及水底電線工人,山頂電車夫,報館,印刷局,輪渡夫役,餅干店伙友,面包工人,公事房使喚人,牛奶房工人都加入罷工。弄得財主佬家里,飯沒有人燒,火爐沒有人發(fā),小孩啼哭沒有人理,全市關門閉戶,秩序大亂,全港居民都感覺是危在旦夕。然而香港政府終無如之何。只得調遣全部海陸軍警巡查街道,加緊戒嚴。
沙田慘殺
十余萬罷工工人步行回廣州,三五成群,絡繹于道。行到沙田地方,該處有大隊英國軍警駐扎,禁止工人通過,并開槍向工人射擊。工人非常勇敢,大聲高呼:“不要怕,前進,去啰去啰!”一呼千應,聲震山岳。英兵放槍掃射,當時死四人,傷數(shù)百人,后因重傷致死者二人,是為“沙田慘殺”。工人被英兵開槍擊散后,有繞山背回廣州者,亦有迷失路途繞回的,也有中途聞訊退回的。但是退回并不上工,散住街上空地或樓底,軍警見三四十人一堆的便槍擊驅散。政府禁止飯店借給成堆的工人煮飯。
香港政府滿擬此項鐵血政策可以奏效,而殊不然,反因此更促起工人憤激,不肯開工,香港居民亦更同情工人。
沙田慘案發(fā)生后,罷工海員更形憤激,誓死與帝國主義斗爭到底。一面督促廣東政府向香港政府提出嚴重抗議,一面通電國內外請主持正義予以援助。
罷工海員的精神及其生活
我們這里要來約略說說罷工海員的精神及其生活。當工會準備罷工時,本已籌備經費,但為數(shù)極微。所得之數(shù)不夠罷工海員回廣州的火車費。陸續(xù)回廣州的海員人數(shù)不下五萬人,后來又加上同情罷工的運輸工人和香港工人,其人數(shù)更眾多了,罷工經費當然拮據(jù)萬狀。幸而此時廣東政府每日借出數(shù)千元,前后共計約十萬元,罷工經費賴有此源源接濟得以支持(其時廣東的政象是這樣:一九二○年北洋軍閥發(fā)生內訌,而有所謂“直皖戰(zhàn)爭”,段祺瑞倒臺,而成奉直的聯(lián)合政府。南方護法討段之目的既失,于是岑孫分裂,岑去孫來,另建立政府,自為總統(tǒng),繼續(xù)抗北。但孫之部將陳炯明勢力益大,與孫不睦,孫不得已以廣東交陳而自去廣西之桂林督師北伐。海員罷工時孫陳沖突愈益緊張。陳炯明是知道孫中山在海員中有相當影響的,此次海員罷工,所以他極力表示幫助,其用意不用說是在減削孫中山的影響而欲利用之以幫助自己倒孫的事業(yè)。不然,陳炯明何至有那樣慷慨?罷工海員亦非常明白這個內幕,卻利用陳炯明的經濟接濟,而始終未被陳炯明利用去作政爭)。
罷工經費雖每日有數(shù)千元接濟,但人數(shù)眾多,工人生活仍然是很痛苦。每日飯食兩頓,每頓一毛。除飯食外,什么都沒有,時值隆冬,只發(fā)棉衣一件,后來棉衣買不起,就發(fā)給麻包。工人都在地上打鋪,又無被蓋。剛剛此時下雨又多,道路泥濘,工人連鞋也沒有穿。冷不過了,只好燒柴火取暖。大家互相鼓勵著說:“頂硬上,兄弟!米俾人睇小!”(粵語,按即“堅持到底,兄弟們,不要給人看輕”之意)只對外省海員(如寧波海員)稍為優(yōu)待,住小旅館,有棉被,每日發(fā)五分錢買香煙。
廣州罷工總辦事處分總務科、財政科、糧食管理處、糾察隊、宣傳隊、慰問隊、騎車隊、招待處等機關。設立宿舍數(shù)十所,飯室則設海中紫洞艇上。辦事很有條理,頗能照顧全局。罷工開始時蘇兆征便是總務科主任。后來,會長陳炳生因犯私人刑事被捕,由大會公舉蘇兆征代理會長。
此時還不知組織俱樂部扮演新劇等,罷工工人無可消遣,不下雨時就舞獅打球。后來在觀音山附近開修一條馬路,定名海員罷工路。
外界的援助
香港工人同情罷工援助,足見其階級同情之深。廣州工人援助亦極勇躍。就是遠在北方的鐵路工人,亦熱烈的援助,京奉、京漢、隴海、正太、京綏等路工人,發(fā)起“香港海員罷工北方后援會”。曾舉行許多次大會,并發(fā)出許多次通電和文告,一面向鐵路工人宣傳休戚相關之義,一面捐款援助海員罷工。最有趣的,是京漢路火車頭上豎起“援助香港海員”的大旗,從北京一直飄揚到漢口,從漢口回轉來又飄揚到北京。這是北方軍閥專制政府下破天荒的英勇的一舉。在國外的華僑捐款也不少。各國工會也有許多電報表示慰問及援助,但均被香港政府扣留。其時廣東有一華俄通訊社,系蘇聯(lián)所組織,海員工會和它建立密切關系,每日以罷工消息報告,請其轉達各國。那時海員工會便常致電法國《人道報》——共產黨的機關報,請其轉告各國工人階級予以援助。
此時中國階級分化還不明顯,小資產階級不用說表同情,就是資產階級,亦有對海員罷工表示同情,竟至以物質相援助的。
香港政府的日暮途窮
香港政府對于罷工的策略,先之以欺騙,繼之以壓迫,三之以調停,四之以破壞,最后出之鐵血,然而均不能奏效,至香港全市工人同情罷工后,更見狼狽萬狀,不得已只得令沙面英領事并派副華民政務司到廣州要求廣東政府出任調停。很哀憐的說:“香港幾十萬中國居民沒有糧食,必會餓死,我們白人在那邊并不多呢。”要求海員工會先準香港船來廣州自由采買糧貪。海員工會說:“可以,你叫船來,但買不到糧食不關我們事。”果然第二日香港用海軍開一船來,但來了一天,一塊肉一粒米都買不到手。叫艇艇不來。他們沒有絲毫辦法,只得把空船開回香港去。
海員工會知道提出解決辦法的時機已到,二月七日召集大會通過下列決議案:
(甲)暫時辦法如下:
一、工人月薪在十五元以下的加百分之四十。
二、工人月薪在二十五元以下的加百分之三十。
三、工人月薪在二十五元以上的加百分之二十。
四、必首先承認后面丁項原則,然后可談暫時辦法。如果船主承認此項暫時辦法,海員全體即刻復工,由公斷處商議(丁)項決議案。
(乙)公斷處設在廣州。
(丙)公斷處由下列人員組織之:
一、廣東政府代表,二、英國總領事代表,三、西船主代表,四、華船主代表,五、海員代表。
公斷處人數(shù),由廣東政府和香港政府商議后決定。這個公斷處有討論解決罷工之權。
(丁)中國海員工會提出下列八條,請求公斷處討論。
一、工人工資在每月三十元以上的加百分之三十,在三十元以下的加百分之四十。
二、罷工之后,復工的工人不能加以任何理由歇業(yè)或降職。
三、工資增加適用于現(xiàn)在香港停泊的輪船,和從各埠向香港開駛的輪船。
四、船主雇用海員,須由海員工會介紹,以免經手人克扣工錢。
五、簽立雇用海員合同時,須有海員工會派證人到場,否則無效。
六、無論海員或海員工會的職員不得因無相當理由遞解出境
七、加工資日期由一九二二年一月一日起。
八、中國海員復工之后,雇主須加以平等待遇,不得苛虐。
決議之后,電告香港政府,并于(丁)項所列八條之外,再加一條,“恢復中華海員工業(yè)總會原狀,及現(xiàn)被封各工會與被禁之辦事人。”
罷工的解決
香港政府此時除接受罷工海員的要求外,再也無路可走,七十年來赫赫弈弈的大英帝國主義終于在中國海員的威力之下屈服了。香港政府接到海員工會電報后,叫沙面英領事要求海員工會派代表到香港談判。海員工會派出代表四人和廣東政府交涉署代表一人去香港。香港政府承認組織公斷處。此公斷處屢次在香港和廣州開會,到三月五日,把條件議妥,簽字解決。全文如下:
下列條件經各簽字于條約者同意,認為解決雙方爭執(zhí)的辦法:
(一)茲將一千九百二十二年正月十二號在香港應支之工價,須由一千九百二十二年一月一號起增加如下:
甲、華人內河輪船加三成
乙、其余華人輪船在一千噸以下者加三成
丙、省港輪船公司加二成
丁、其余英人輪船公司(以省區(qū)港澳輪船公司之工資為底)加二成
戊、沿岸輪船加二成
己、來往渣華輪船加二成
庚、來往太平洋輪船加一成半
辛、來往歐洲輪船加一成半
壬、來往澳洲輪船加一成半
(二)須訂定一日期,以便各船員一律回船,由離工日起至一律回工之日止,工金照新定之價折半支給。各船東須用回其船員在其公司之船供職,又如雙方允肯,則安置其在別船供職亦可。如各船回工無席位,則于無席位用他期內,須折半支給工金予他。惟以由一律回工之日起計,不得過五個半月為限。此項折半之工金款項,另委管理人管理之。
(三)各船東允愿襄助實行一個新的雇用船員辦法,以便盡量減少一切關于付船員工金之弊病。
關于工資一項,其百分比,結果如下表:
解決條件海員要求相差
一、沿海二○•○三五•○一五•○
二、內河(中國)三○•○三二•五二•五
三、其他中國船三○•○三二•五二•五
四、省港澳(英國)二○•○二五•○五•○
五、其他英國船二○•○二五•○五•○
六、爪哇線一五•○一七•五二•五
七、太平洋線一五•○一七•五二•五
八、歐洲線一五•○一七•五二•五
九、澳大利亞線一五•○二○•○五•○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