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面對的歷史難題和解決方法
一
自從秦始皇建立統一的王朝形式后,經過反復改朝換代的歷代王朝的精心治理后,中國的政治上和文化上形成了穩固的中國特色的封建社會意識形態模式,成為禁錮廣大民眾思想的頑固的精神牢獄。
每一次改朝換代后,起義成功的農民領導層在封建文人的幫助下,搖身一變而成為新的封建統治剝削階級,并且在吸收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將社會統治的更加精致嚴密。
隨著西方首先在工業革命上取得突破后,中國的農業社會模式變得相對落后了。落后就要面臨挨打的壓力,西方強盜們悍然侵略中國了。中國逐漸陷入亡國滅種的深淵。無數中國的仁人志士開始探求中國的救亡之道。志士們經過改良的失敗而走向了革命的道路,終于推翻了清王朝,而建立了中華民國。
但封建意識形態的思想影響力表現出頑強的垂死掙扎的勁頭,民國成立數年后,接連出現了袁世凱稱帝和張勛復辟,包括后來的溥儀在日寇扶持下在東北復辟。這些都表明,代表舊的意識形態的階級是不愿意輕易的退出歷史舞臺的,他們會尋找一切機會試圖復辟。
那么,當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后,無疑也必將面臨舊的階級的復辟反攻這樣的嚴峻斗爭的情況。
二
中國革命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基礎上成功的,新中國成立后,在經濟上作為一個落后的傳統的農業國,中國始終面臨著西方帝國主義的壓力,這就要求中國必須能夠在盡可能的最短的時間實現工業化革命,建立起自主的工業體系,建立起自主的強大的國防體系。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如果中國沒有一個強大的國防體系,那么中國的一切經濟建設成果都將是無法保障安全的,也就是說,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悲劇就一定會重演,這是毫無疑問的。可以試想,今天的俄羅斯如果沒有前蘇聯留下的強大武裝力量,那么美國將早已帶領北約入侵俄羅斯了,就像美國入侵伊拉克一樣,俄羅斯的石油可是非常豐富呀。
在新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除了要在經濟上實現工業化迎頭趕上西方工業國家外,還有一個更大的難題就是如何構建社會主義文化思想體系的問題。很簡單的一個道理,中國要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話,如果不能建立起相應的社會主義文化體系的話,也就是說,如果不能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心里構建起對社會主義認同的文化意識心理的話,那么這樣的社會主義是不可能穩固的。
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礎上建立的社會主義中國,將面臨兩大復辟力量,一個是傳統封建意識留下的,另一個是資本主義意識留下的。它們的表現形式分別是這樣的。傳統封建意識留下的主要有官僚主義思想(即人們常說的官本位思想)和封建迷信思想,官本位思想會推動國家的官員干部蛻變為新的剝削分子(即人們常說的土皇帝),而封建迷信思想而繼續束縛廣大民眾保持順民的狀態。而帝國主義的侵略,一方面在中國傳播了資本主義思想,另一方面卻留下了深刻的洋奴迷信思想。資本主義思想相對封建思想來說是有一定的歷史進步性的。這一點人們要承認。但洋奴思想卻極大的打擊破壞了中國人的自信心。這些都構成了對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極大的破壞性。
如何治理這些問題呢?基本的思路就是弘揚民主思想而批判官僚主義思想,弘揚科學精神而批判迷信心理。而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的中國來說,弘揚的民主思想應該是社會主義民主而非資本主義民主,這就要求必須同時弘揚公有觀念而批判私有觀念。搞社會主義公有制,若不弘揚確立公有觀念的社會主導地位的話,社會主義建設是不容易穩固的。
要弘揚民主思想而批判官僚主義思想,這個工作如何進行呢?尤其要注意的一點就是,當時從舊社會過來的廣大民眾普遍存在著順民思想,表現的就是聽話,聽各種領導的話,絕不與官斗等等。各位試想一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要搞民主將是何其困難吧。民不敢與官斗,那還搞個屁的民主呀。就算國家的人大立法制定各種民主制度,可是沒有人去執行的話,那還不都是廢紙嗎?面對這樣的困難,毛澤東是如何去做的呢?毛澤東是從鼓動群眾對官員干部進行監督批判開始的。運動最初當然是由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知識青年開始的,由此逐漸帶動工人、農民、市民等廣大群眾都參與到運動中來。當然,這樣一來,官員干部們就感到不適應不舒服了,他們就要進行各種反抗行動,結果就難免造成一些悲劇事情了。但是,無論如何,中國的廣大民眾在思想上客觀上受到了精神的洗禮,換一句話來說,就是中國人的思想從此開始變得活泛起來了,變得不再那么聽話了。這也就為中國繼續進行民主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當然,不能指望搞一下運動就把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從此中國社會是不可能再退回去了,在思想上中國人的國民性已經得到了基本的改造和啟蒙,中國的文化結構得到了基本更新。為什么今天的一些精英哀嘆中國群眾不好糊弄了,根本的原因的源頭就在這里了。
毛澤東時代成功的實現了工業化革命,給中國留下了自主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還有強大的國防體系,把中國由一個傳統的農業國轉變成了一個現代的工業國,一躍而進入世界先進國家行列,給中國打造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使中國基本擺脫受制于人的局面。另外,通過普及教育,更新中國人的文化觀念,這都為中國邁向廣闊的現代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石,也是為中國崛起和中華復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三
進入新世紀以來,新中國已經走過了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了,里里外外,中國的外國的,可以說基本上什么東西今天的中國人都見識了。中國即將進入一個微妙的轉折的時節。
恰逢此時,中央審時度勢提出了新的指導思想路線,這就是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和諧理念等等,一整套的系列的觀念。為了貫徹中央路線的實現,中央更是大力推動民主建設,有黨內民主建設,也有廣大基層民主建設。
可以預見,在社會主義民主和科學發展觀的旗幟指引下,中國必將迎來新世紀的更大輝煌。這個總趨勢是不可逆的,任何人試圖阻礙這個過程都將被證明是徒勞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