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00 篇文章
美國高息環境下,中小銀行壓力越來越大。 繼硅谷銀行破產之后,紐約社區銀行爆出消息踩雷巨虧。 美國加息或者維持高息為什么會導致銀行出事呢?加息不是對銀行好嗎? 要明白這個問題,就要明白利息和資產價格的關系。高息環境下,會直接引發資產價格下滑,進而通過各種渠道誘發風險。之前的硅谷銀行如此,這次的紐約社區銀行也是這樣。 金融資產定價有一個最簡單的模型,即金融資
2024-02-04
互動:56
消費品物價下滑! 工業品出廠價格下滑! 貸款增速下滑! 全社會總需求下滑,生產相對過剩,商品滯銷,價格下降,我國經濟復蘇面臨挑戰,這個調站就是需求不足導致的通縮。 當前情況,是市場經濟固有矛盾在某種情況下的表現。資本無限擴張的欲望和勞動者有限的消費能力,是市場經濟固有矛盾,這個矛盾勢必導致生產相對過剩。 生產相對過剩,會導致商品滯銷,并在某種情況下出現全面物價
2024-02-03
互動:54
中國房地產業,是國際金融資本勾結中國官僚買辦資本,在中國制造的一個全面、持久的社會災難。 當初,在中國制造房地產災難時,中國的主流專家、學者、媒體、大學等等,但凡能發聲的人和機構,均要對房地產鼓吹一翻,把這包裝成發展中國經濟、解決住房困難的康莊大道。但是,三十多年來,房地產在中國天怒人怨,人神共憤,不但制造了“住不起”的災難,還制造了金融災難、債務危機,導致
2024-02-01
互動:519
蘇州全面取消住房限購:買房不做購房資格審核,不再限面積、限套數。 對房地產有何影響?說句實話,作用不大。 現在根本不是有人愿意買房而沒有資格,現在是大家在觀望不愿意出手。 房子是資產,對資產的態度大家是買漲不買跌。蘇州房價這兩年下滑已經超過10%了。以二手房交易價格指數為例,從2021年開始下滑,到現在下滑了10.42%。 不僅是蘇州,幾乎所有城市都在向底線奔赴!
2024-02-01
互動:152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在1月25日的新聞發布會指出,我國近期推出了50多項金融對外開放的措施,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取消了銀行保險機構的外資股份比例限制;第二,大幅減少外資數量型準入門檻。這引起了社會上的廣泛關注,其中包括許多關于國家金融安全的擔憂。我們認為,高水平金融對外開放是金融高質量發展和建設金融強國的重要環節,但是上述對外開放措施存在諸多局限,未能很
2024-02-01
互動:104
藍星:草根閑話——經濟危機4 (二)、資本主義政府拯救危機的一般舉措: 每當經濟危機來臨之時,面對大量的商品積壓、企業倒閉和失業難民,資本主義政府當然不會坐視不管,不管理論家們怎樣爭吵,政治家們還是比較務實的,他們一定要想盡一切辦法來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化解大批工人流離失所帶來的社會危機,以維護資本統治的基本穩定。凱恩斯主義的出現,恰好迎合了資本主義政府的
2024-02-01
互動:50
吳,北京的人民大學的前副校長,也是該大學的什么金融資本研究院的院長。 關于金融強國,吳校長的觀點是,必須“三化”:金融國際化、金融市場化、金融法治化。 對不對呢? 我們先看看什么叫國際化。 似乎,在中國,沒有哪個專家解釋什么叫國際化,都是直接就用。又似乎,國際化,這么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概念,不需要解釋,天然是正確的、正義的、大勢所趨、不可違背,對中國
2024-01-31
互動:515
房租下滑! 寫字樓租金下滑! 商場底商租金下滑! 北京租金全面下滑! 北京的房地產還沒有崩盤,但是北京的租金已經頂不住了。 逃離帝都 房租全面下滑 “北京迎接你,有夢想真了不得,有膽識就有奇跡”。 曾經,北京是青年人追夢的地方。 為了心中的夢想,無數青年人來到北京,他們忍受著每天動輒一兩小時的出勤時間,在擁擠的地鐵中開啟每天的生活。 上班
2024-01-31
互動:54
過度資本化和工業化升級 2023年,所有的經濟學家和經濟專家的預測都錯了。在中國,預期強復蘇異化成了事實強出清。2024年,所有的經濟學家和經濟專家的預測就能不錯嗎?這一次,強出清能否轉化為強復蘇呢? 2023年,為什么會嚴重誤判?第一,不相信新殖民主義的殘酷性,舉國上下皆存在盲目自信和僥幸心理,對全方位斷鏈、撤資、圍堵缺乏系統反制和應對的方案。第二,不愿觸動既得利益,缺乏
2024-01-29
互動:212
國家是有倉庫的,但是這種倉庫并沒有起到調節經濟運行的作用。這里所說的“國家倉庫”,是具有儲備物資和調節經濟作用的,是一個最重要的經濟調節機構。國家倉庫的大規模建立,一方面為國家積累大量物資,另一方面還可以用這些物資來調節經濟,以保障國民經濟健康高速的發展。
2024-01-29
趙躍
互動:8
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市場主體對經濟復蘇的感知是最直接的。 經濟到底有沒有復蘇,復蘇到什么程度,我們可以直觀地通過商業地產的情況來感知。 如果經濟復蘇了,那么寫字樓的租金會上漲,寫字樓的空置率也會相對穩定。反之,如果經濟持續疲軟,公司就會搬出寫字樓,或者從高檔寫字樓搬入次級寫字樓。寫字樓的租金就會下降,空置率也會相應上升。 一線城市甲級寫字樓情
2024-01-28
互動:106
過去10年來,中國人越來越普遍產生一個巨大疑問:中國人聰明、勤勞、堅韌為全球之最,科技進步神速,GDP增速全球領先,貿易順差持續增長,為什么我們沒能品嘗到甜美的勞動成果,反而從政府到民眾負債越來越嚴重,被以辜朝明為代表的西化經濟學家定義為瀕臨“資產負債表”危機?這是一個極為嚴重、十分迫切的現實經濟、金融問題,也是一個對未來有重大政治、經濟導向的關鍵課題,必須給予
2024-01-27
互動:56
昨天是一個令人感到悲哀和憤怒的日子,原因是什么這里無法明說。我自2008年以來就倡導金融保護主義,在這里貼出以往發表的相關文章的摘要或結語,表明我的看法。 一、拒絕金融開放 金融自由化是國際壟斷資本特別是國際壟斷金融資本掠奪他國財富的利器,也是國際儲備貨幣發行國剝削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手段。在這種情況下,“高筑墻、廣積糧、不稱王”是廣大發
2024-01-26
互動:181
“拒絕割肉離場的股民,在以實際行動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2億股民,加上大量基民,他們就是中國社會主義江山的一部分,這話一點沒錯。” 胡,不裝了。當初參與炒股,并沒有說自己是想“叼大盤”,現在,終于暴露了,就是想叼大盤。 我不知道這話是誰說的,什么股民、大量基民,是中國社會主義江山的一部分,拒絕割肉離場的股民,是在以實際行動唱響中國經濟光
2024-01-26
互動:126
東方甄選事件后,直播帶貨的話題一直持續發酵,最近東方甄選凈利潤下滑57.4%,再次引發直播帶貨的熱議。 借此,我講一下自己對直播帶貨的看法。 1、資本的無限擴張和雇傭勞動者有限的消費能力之間的矛盾,是市場的固有矛盾。資本要獲得更多的利潤,就要想辦法壓低每一個勞動者的工資,而僅能獲得低廉工資的勞動者又無法購買資本生產出來的龐大的商品。 市場體制下,生產相對過剩就
2024-01-25
互動:94
關于貨幣起源,通常的說法是: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生于物物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應該是“古代社會”,已經產生私有制了,否則不會有交換),人們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比如一頭羊換一把石斧。但是有時候受到用于交換的物資種類的限制,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為交換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物品。這種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貨幣。 以我井蛙之見,貨幣起源問題,就這么一種說
2024-01-25
互動:95
最近老有讀者私信我,問我當前投資什么靠譜? 我個人的建議是,最好不要搞投資。 并不是說沒有任何安全產品或項目,但是,絕大多數人搞不清楚其中的風險。 我們以理財產品為例,市面上琳瑯滿目的理財產品,很多人根本看不懂產品的區別,搞不清楚各種嵌套后,資金到底流向什么樣的底層資產。 什么是金融創新?就是通過各種嵌套繞開監管。 我舉個例子。2010年房價大漲之后,2011年我
2024-01-24
互動:227
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變局的本質在于:我國資本快速發展,在國內形成資本過剩,輸出海外尋求市場,并和以美國為首的老牌帝國產生激烈競爭。新興勢力要求按照實力重新制定規則,老牌帝國要維護對其有利的規則,因此聯合各方限制新興勢力。 在這個大背景下,美國明確以我國為主要對手,提出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 特朗普時期的說法叫做“中美脫鉤”,并對我國采取全
2024-01-20
互動:55
一、有多少城市房價在降 2015年漲價去庫存后,房地產價格曾一路上漲。2016-2021年間,70城房價同比變化顯示,多數城市房價都在上漲,2018-2019年更是幾乎所有大中城市房價都在漲。但是2022年以來房地產出現實質性逆轉。 新房方面。70個大中城市中,2022年房價同比下跌的高達53個,2023年仍然高達48個。 二手房方面數據更為慘烈。70個大中城市中,2022年房價同比下跌的高達64個,2023年
2024-01-19
互動:58
不妨把美國金融霸權對中國等其他國家的殖民控制,區分為以下幾個環節或者說步驟: 一是勾結各國官僚買辦,從根本上否定主席的經濟、金融、貨幣政策,推行央行制度,從而把貨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從政權手中割裂出來,由央行實際掌握。 二是逐步放棄人民幣在對外貿易中的結算、支付資格和權利,接受美元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結算支付資格,讓中國的商品、服務出口支撐美元的國際信用而非人
2024-01-19
互動:124
中國股市搞了幾十年了,一直不好,而這兩天尤其糟糕。這兩天的行情正好和亞洲杯重疊,股市加上國足輪流給全國人民添堵,釋放出來的郁悶,可以把孔老二的鼻子氣歪,而且完全可以把他老人家的鼻子氣到后腦勺上,歪歪斜斜地掛著。就在前兩天,剛剛提出要建立高質量的中國資本市場,要有創新,話音剛落,中國股市就以極為丑陋的模樣擺爛對抗。這種怪現象只能由階級斗爭的理論來正確、準確、明確地解釋
2024-01-18
互動:236
今天文章來對全球金融市場做一個展望分析,主要分三部分: 1、日本央行今年是否加息,日本股市; 2、美聯儲今年是否降息。 3、A股。 (1)日本金融展望 這里先說明一下,不少人問,日本為什么不能一邊加息,一邊印鈔? 為什么說日本加息就得停止無限印鈔? 首先,其實日本當前就已經處于一邊加息,一邊印鈔的模式。 表現為,10年期日債收益率從去年4月就一路從0.3%,上升到10月的
2024-01-18
互動:36
不看數據結構,拿著數據總量,一通胡說,人云亦云,是沒有價值的。利潤總額同比下滑,不是商品賣的量少了,從工業增加值看,商品賣的量沒有減少。主要原因是營收利潤率下滑,次要原因是價格下滑。
2024-01-16
互動:45
內容提要:如果形成了工業生產很多,但給工人發錢少的模式,久而久之,擴張貨幣投入生產反而有可能導致通縮。 再一次來更詳細地解釋一下我的觀點,并對上次的文章作出改動和完善。 按照西方經濟學,有的觀點認為,“溫和的通脹”會對經濟有益,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的所謂“溫和通脹”,就需要擴大貨幣規模,直到產生這種所謂“溫和通脹”。 不能把現在的經
2024-01-15
互動:31
財經新聞經常會講到稅收、土地出讓金、社保基金、政府預算等各種和財政相關的信息,這些信息和我們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然而,由于財政本身的專業性,對多數人而言,這類新聞就是一串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數字。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財經新聞,特發布此系列文章。您在看完本系列文章后,就能對財政有一個概貌式的了解。一、財政四本賬的基本情況 按《預算法》第五條,我國財政分為
2024-01-15
互動:65
在“學習思考”微信群,有位“雁石”網友提出: “對內:向公民出售國債,是利用國內民資;出售銀行股權,是金融私有化。對外:向外國出售國債,是利用外資;出售銀行股權,是出賣金融主權。”并說,“我對金融這一塊始終弄不明白。我上面的認識不知道對否。請同志指導。” 我就談談我的看法,供這位網友參考,也請同志們批評。 金融領域,是當前和今
2024-01-15
互動:214
消費品物價下滑! 工業品出廠價格下滑! 貸款增速下滑! 全社會總需求下滑,生產相對過剩,商品滯銷,價格下降,我國經濟來到通縮邊緣。 所謂通縮,不過是市場經濟固有矛盾在某種情況下的表現。資本無限擴張的欲望和勞動者有限的消費能力,是市場經濟固有矛盾,這個矛盾勢必導致生產相對過剩。 生產相對過剩,會導致商品滯銷,并在某種情況下出現全面物價下滑,這就是所謂的“通
2024-01-13
互動:112
【摘要】盡管目前中國高等學校的經濟學教育體制不同于西方發達國家,但在過去二十多年的時間里,中國一直在刻意模仿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學教育體制,而這種教育體制在西方發達國家卻遭到了“后自閉癥經濟學運動”(The Post-Autistic Economics Movement)和“國際學生經濟學多元化倡議行動”(International Student Initiative for Pluralism in Economics)等經濟學教
2024-01-13
互動:41
我國汽車產銷首次突破 3000 萬輛,創歷史新高,有望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出口國,這意味著更劇烈的貿易戰就要來了。 我國汽車創新高,新能源是主要動力。 然而,我國在新能源車賽道彎道超車以來,電動車領域中的中國資本和歐洲資本的矛盾就越來越大。 最初,矛盾還是潛在的,隨著中國電動車產能超過國內購買力,中國資本開始征戰全球,潛在的矛盾最終轉化為現實的矛盾。 資本無限擴張的
2024-01-12
互動:70
01 房地產一去不復返 房地產拉動經濟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我國要重啟經濟,就需要在基建外找到新的增長點。 從2023年的情況看,制造業出現了“新三大”增長動力——新能源汽車、電池和可再生能源。 這一方面緩和了我國出口壓力,另一方面也拉動了銅、鋰等大宗商品的需求。 拋棄房地產,重歸制造業,這也許會成為未來的主流。 《彭博社》
2024-01-11
互動:85
美元外匯、要挾中國、讓中國患得患失的一種手段。實際上,這些所謂的財富,已經丟失了! 19,切斷美元對中國經濟的寄生關系,完全收復經濟主權,是最關鍵、最實質性的“財富”! 引文:“跳出美元霸權體系、切斷美元對中國經濟的寄生關系,則中國的工業、科技、農業、商業等體系,就完全收復了,就保住了這部分最關鍵、最實質性的“財富”!” 20,美國欠我們
2024-01-11
互動:64
大家看,這就是房票。 房票有什么用呢?為什么政府現在會推行房票呢? 結合之前諸多城市的操作看,房票對政府有三個好處: 1、房票安置對政府的第一個好處,是可以節省拆遷費用。 以前拆遷要給錢,現在賣地收入大幅下滑,政府也沒啥多余的閑錢,就打個白條先,后面這個白條可以用來買房。 我們之前常說土地財政,以為賣地的錢政府可以隨便用,實際上賣地的錢大部分要支付成本(包括拆
2024-01-10
互動:142
今日讀到了《董小華:如何突破消費低迷的死結》一文(董小華· 2024-01-07 · 來源:昆侖策研究院公眾號)。文章分析了政府進行大力度貨幣調控失效的原因:“低層民眾擔心自己的工作和收入不穩定,所以消費觀念起了變化,消費熱情降低,不敢隨意花錢,并且選擇為未來打算而把掙到的錢存到銀行,家庭消費大幅降低開支,除基本生活需要外,能不買盡量不買,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2024-01-10
互動:28
應朋友的要求,對“下班來玩啊”公眾號2024年1月6日發表的《外資為什么拋棄中國》一文進行批判。其實,這種言論經常出現,陳詞濫調,并不新鮮。 該文認為,“疫情三年以來(2020-2022),外商直接投資前三季度分別為1560億美元、2510億美元、1524億美元。而2023年前三季度,外商直接投資流量合計僅為155億美元,同比下滑89.83%。”“外資本身對我國經濟還是起著重
2024-01-10
互動:71
01 開年的當頭一棒 2023年年底,一些外資投行在年底總結和年度展望時,再次表示對大A的信心,認為政策在支持,企業盈利也會改善,當前估值還很低。于是“大多數華爾街銀行仍對中國股市保持樂觀,盡管許多銀行已經下調了預測,并預計 MSCI 中國指數僅出現個位數漲幅。” 《彭博社》當時就陰陽怪氣地嘲諷這些外資投行,“諷刺的是,他們的論點看起來與去年非常相似:進一步
2024-01-09
互動:78
內容提要:1、不能局限在18、19和20世紀的西方經濟學的觀點里打轉轉。2、說房價大漲就等于居民收入增加,這種詭辯?十分拙劣。 一、擴張貨幣一定會產生預期的“溫和通脹”嗎? 按照西方經濟學,有的觀點認為,“溫和的通脹”會對經濟有益,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的所謂“溫和通脹”,就需要擴大貨幣規模,直到產生這種所謂“溫和通脹”。 簡化分
2024-01-08
互動:20
當前經濟下滑,重要表現之一就是房地產熄火了。 我們在總結2023年經濟時,會發現兩個關鍵詞,一個是“總需求不足”,一個是“地方債務風險加劇”。這兩個關鍵詞最終都會交匯到房地產領域。 下圖是人民大學宏觀經濟論壇在2023年11月講資產負債表時畫的圖,很形象、很直觀,我用這個圖說說為什么上述兩個關鍵詞交匯到房地產領域。 我國1998年至今的高速發展
2024-01-07
互動:99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發布了《2024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預計全球經濟增速將從2023年的2.7%放緩至2024年的2.4%,低于疫情前3.0%的增長率。 報告還稱,利率持續高企、沖突進一步升級、國際貿易疲軟、氣候災害增多,給全球增長帶來巨大挑戰。世界經濟負債累累,同時還需要更多投資以恢復增長。 報告分析,2023年全球經濟表現超出預期,但這掩蓋了短期風險和結構脆弱性問題。在
2024-01-07
互動:70
1981年4月21日至30日,中國金融學會和上海市金融學會在無錫召開了“中央銀行制度問題”座談會。學會秘書長等人發了言,肯定了這次會議是開得很成功的,希望大家對中央銀行制度這樣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繼續摸索探討,提出更多建設性意見。 評:意思是說,中國的中央銀行制度,是從這里開始的。此前的中國金融,并未采取中央銀行制度,也沒有這樣的概念。我們可以從這個會議,窺見當
2024-01-06
互動:175
衡量一國債務總體情況,常用實體經濟部門杠桿率這個指標,實體經濟部門杠桿率=(居民負債+政府負債+非金融企業負債)/GDP。 我國當前實體經濟部門杠桿率已經超過286%,也就是說我國總債務已經達到GDP的2.86倍。 而在金融危機前,我國整體債務與GDP的比例僅為1.41倍。短短15年時間,比值反了一倍。 實際上,我國2003年加入WTO以來,經歷了兩個實體經濟部門杠桿率快速上漲期。 第一
2024-01-06
互動:154
十幾二十年前,美國政府就頻頻上演關門鬧劇,核心就是國債上限問題。我們不必在意這些關門鬧劇,短期看也沒啥實質性影響。我們需要關注的是,美國為什么會形成如此大規模的國債,以及這種規模可持續嗎?如果破滅,會在什么條件下破滅。 我分三個方面講講這個問題。一、美國國債的結構、規模和趨勢 我以2023年10月18日數據為例說明問題。 2023年10月18日,美國國債合計33.63萬億,其
2024-01-04
互動:70
房地產如果隕落,不是鯨落,不會有萬物生。 房地產如果隕落,將對經濟造成巨大沖擊。 自恒大悅龍臺事件以來,房地產全行業出險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 為了控制風險調節經濟,我們出臺了諸多政策,僅僅是房地產領域,我國中央+地方,在2023年就出臺了近千條刺激政策,但房市并未明顯轉暖。 我們看看幾個網紅開發商的裁員情況。下圖從上到下分別是恒大、碧桂園、融創、世貿、新
2024-01-03
互動:94
當前正在發生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原本是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通病,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硬是要把它說成是瘟疫造成的,或者把它說成是防疫措施不當造成的,甚至還有一些人把它說成是司馬南那張“烏鴉嘴”造成的。好像沒有瘟疫流行,這世界就不會發生經濟危機似的,好像不對瘟疫進行嚴防死守的國家都沒有經濟危機似的,好像那些沒有司馬南的國家,三流以下的中小企業一派繁榮的。故意把矛
2024-01-02
互動:15
阿根廷是個優秀的反面教材。自從阿根廷新總統米萊Milei上臺之后,他采取的一系列新政策,上演了一個外國勢力培養的民選總統,是如何敗家的。 敗家的行為,不僅僅是對外國承認數百億美元的債務;還有國有資產私有化,允許國外金融機構收割國有優質資產,本應全民所有的自然資源,收益全會流向海外;把本國變成原材料供應地和商品傾銷地。 一、高昂對外債務 主權國家高昂的對外債
2024-01-01
互動:61
朋友們好,祝大家節日快樂。 年初,隨著解封,大家對經濟都充滿了期待。樸素的愿望沒有實現,經濟卻、在三重壓力的作用下陷入困境。 首先,外貿拖累經濟。 2021年外貿是經濟的發動機之一,大量訂單回流,驅動經濟增長。2022年歐美恢復生產后,我國外貿逐步回歸常態。2023年在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外貿再次成為經濟下滑的拖累。2023年,我國對美國、歐盟、東盟、日韓的外貿同比增速全面
2023-12-31
互動:155
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對貪腐官員落馬越來越提不起興趣。以往的話,每次看到貪官污吏被曝光、被紀委帶走調查,總少不了幾句亢奮的話。縱然有些捶胸頓足于“抓到的太晚”,內心卻還是更多些“你也有今天”的暢快。 然而這種“感覺”,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原銀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蔡鄂生受賄超5.1億元,被判死緩。這還是建立在他履行監管職責過程中,
2023-12-31
互動:525
在中國,通常認為國際金融市場是可以用來融資的,即誰想用錢,不要到銀行貸款,請到國際金融市場上融資。向誰融資呢?大家猜猜,這個問題很重要,但是恰恰這么重要的問題,沒有人觸及,也沒有人回答。為什么呢?我認為是那些提供融資的力量,不愿意露面,它想把自己隱藏起來,或許它覺得見不得人。至于這個勢力是誰,大家思考一下。答案在文章中。 國際金融市場,我這里以所謂債券市場為例。即,你是一
2023-12-31
互動:115
2022年3月美國啟動了加息周期,直接對全球的美元流向和外貿形勢構成了嚴重影響,到今天已經快2年了。 2023年10月,美國10年期國債的利率被達到了5.02%,對美元的截流能力達到了極致,也達到了美國的承受極限。 對經濟有了解的人或者經商的人對今年三季度應該印象非常深刻,因為各種經濟數據突然異常了,很多人還挺恐慌的,但其實那是因為美國達到了自己國力能承受的加息極限,自身經濟
2023-12-31
互動:66
我們經常把北向資金看做股市的晴雨表,2022年初,《經濟日報》就曾撰文《去年北向資金流入超四千三百億元——外資熱情擁抱中國資產》,以此證明我國股市越來越好。 然而,今年外資凈流入大幅減少,特別是8月份以來更是大規模流出。 當前外資流出的形勢如何呢?按《金融時報》最新報道,由于不看好我國經濟,“2023年流入中國股市的外國資金中有近九成已經離場。&rdquo
2023-12-30
互動:57
現在越來越多的朋友持這樣一種觀點,認為我們的刺激政策傳導效率太低,需要更直接一些,即“直升機撒錢”的方式刺激經濟。這種方式有時候常常和現代貨幣理論放在一起被人提及,為了更好地說明這個問題,本文從四個方面論述: (1)歷史上的三種貨幣 (2)不同貨幣形態下的財政約束。 (3)國家壟斷時期的三種積極貨幣政策。 (4)現代貨幣理論的實質。 一、歷史上的三種貨幣
2023-12-29
互動: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