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的爆發,使原蘇聯共產黨總書記赫魯曉夫“三無世界”,即無武器、無軍隊、無戰爭的白日夢話(引自《十年論戰》吳冷西著 第261頁)再一次成為世人的千古笑柄。當時,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發表“九評”等一系列文章,揭示蘇修的真實面目,表現出共產黨人的光輝形象和浩然正氣,鼓舞著后人勇敢戰斗。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著尖銳矛盾,敢不敢面對現實、揭示客觀存在的矛盾,也是考驗真假共產黨人的試金石。讓我們學習毛澤東的教導,試著論述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幾個主要問題。
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一直存在著兩條根本對立的發展道路:是自力更生發展經濟,還是發展“外向型”經濟;是發展公有制經濟,還是發展雇傭勞動經濟;是敢于揭示兩條道路的斗爭,還是掩蓋兩條道路的矛盾,在中國共產黨內一直存在著兩種對立的路線。
一, 自力更生還是發展“外向型”經濟
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一貫主張要自力更生發展經濟。毛澤東早就指出:“我們的方針要放在什么基點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叫做自力更生。”(《毛澤東選集》第四卷 第1132頁)“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毛澤東文集》第七卷 第350頁)而另一部分人則主張發展“外向型”經濟。說什么:“只要是講效益,講質量,搞外向型經濟,就沒有什么可以擔心的。”“說‘三資’企業不是民族經濟,害怕它的發展,這不好嘛。”等等。(《鄧小平選集》第三卷 第375、367頁)
毛澤東時期我國經濟的發展,是沿著自力更生的道路闊步前進。短短的二十幾年,就把一個“一窮二白”的經濟十分落后的舊中國,建設成為擁有原子彈的世界第六大工業國,“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那時帝國主義對我國實行嚴格的經濟封鎖,我國經濟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開放”,但仍然堅持自力更生。新中國建立之初,我國從蘇聯引進156個成套項目,不是引進外資,發展外國企業,而是發展我國的國營經濟,生產鋼鐵、機械等生產資料,由手工工具逐步實現機械化、現代化;尼克松總統訪華以后,帝國主義國家開始和我國發展貿易,為了減輕人口高速增長對糧食需求的壓力,我們及時引進了成套的化纖設備,發展自己的紡織工業,而不是引進外資企業。至于航天以及大量軍工工業,更是自力更生發展,因此才取得今天的輝煌成就。“091型核潛艇是20世紀50~60年代中國研制建造的第一代核動力攻擊型潛艇 。091型核潛艇是中國在沒有外援情況下,完全獨立設計建造,全艇所有4萬多零部件均為國產。”(360百科) 這些成就充分體現了自力更生路線的正確。如果這些行業也依靠引進外資、外企,根本不可能取得今天這樣的輝煌成就。俄烏戰爭爆發以后,美國和歐洲國家撤資、制裁俄羅斯,從反面證明吸引外資發展經濟是一條錯誤的道路。
發展“外向型”經濟,必然要改變公有經濟的制度,使勞動者與生產資料分離,成為可以出賣勞動力商品的“自由”人,否則外資企業就不可能“自由”地購買勞動力商品,與此同時政府也必須為外資企業維持雇傭勞動的經濟秩序,否則外企不可能獲得高額利潤,也不可能“招商引資”。當前我國引進了包括三星電子、大眾汽車、皇家飛利浦電子、摩托羅拉、通用汽車、諾基亞、可口可樂、英特兒、通用電氣、本田汽車等世界500強的企業,就根本改變了發展公有制經濟的道路。引進的外資企業,不是我國自己的資產,它們獲得的利潤也不由我們支配、使用;外資、外企既然可以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從外國轉移的我國,當然也可能轉移到其他的國家、地區。事實上有的“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已經轉移到勞動力價格更低廉的國家。可見,引進外資、外企發展經濟,只能是一個短時期的虛假繁榮,資本逐利的本質,決定了引進外資不是發展我國經濟的康莊大道,俄羅斯的現實就是最好的證明。
二, 發展公有制經濟還是發展雇傭勞動經濟
是主要發展公有制經濟,還是主要發展雇傭勞動經濟,這也是新中國建立以來的另一種對立。事實證明,只有走發展公有制經濟的道路,才可能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中自力更生;也只有自力更生,才可能不被“融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國內發展公有制經濟,國際上才可能自力更生。
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一直主張發展公有制經濟。在恢復財經、完成土地改革和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以后,毛澤東就及時提出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基本上實現國家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毛澤東選集》第五卷 第89頁)實現國家工業化是發展公有制經濟;實現社會主義改造,也是要把個體私有制和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改造為公有制經濟。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實質就是要在公有制關系下發展經濟。
而黨內另一部分人則主張發展私有制、主要是資本主義雇傭勞動經濟。盡管不同時期說法不完全一樣,如最初說“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秩序”、“確保私有財產”,后來說發展“外向型”經濟等,實質都是主要發展資本主義雇傭勞動經濟。毛澤東逝世以后我國經濟發展的實現已經證實了這一點。
發展公有制經濟,還是發展雇傭勞動經濟,不僅影響社會的政治、文化等的性質,也直接決定著生產、經濟的發展。
毛澤東時期是發展公有制經濟,不僅整個社會政治廉潔,風清氣正,學習雷鋒、學焦裕祿蔚然成風,勞動群眾在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領導下,不斷對各種殘存的私有制社會關系、意識開展斗爭,逐步成為社會的主人;而發展雇傭勞動經濟以來,官員“前腐后繼”,整個社會關系逐漸成為“赤裸裸的現金交易”,勞動群眾再一次淪為社會最底層,日益積累著“老板”與“打工仔”之間的尖銳矛盾。
1, 生產過剩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阻礙
發展資本主義雇傭勞動經濟,必然出現生產過剩的問題,必將爆發經濟危機。
2008年以前,我國因為發展“外向型”經濟,大量引進外資,發展外貿,生產一度高速發展,這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規律的表現,是帝國主義資本輸出的結果。但是,雇傭勞動經濟制度發展到現在,早已成為生產發展的桎枯,生產過剩是一種客觀必然。2008年爆發的世界經濟危機以后,以國內生產總值表現的我國經濟就不斷下滑,盡管政府濫發紙幣,大量負債,投資四萬億,大搞基礎設施建設,刺激經濟,刺激消費,但是增長速度仍然不斷下滑,以至不得不提出“穩經濟”的目標。我國現在號稱是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卻債務累累,“寅吃卯糧”。毛澤東時期留下一個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經濟發展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蕩然無存。現在不僅中央政府欠債,地方政府也欠債,老百姓也是負債累累,支撐著一個經濟增長不斷下滑、依靠吸引外資、發展外貿的生產過剩經濟。這是我國發展“外向型”經濟、雇傭勞動經濟制度的必然結果。
當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四伏,想依靠發展外貿解決我國的生產過剩問題,根本沒有可能,而國內生產過剩也達到危機爆發的前夜。房地產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行業,房地產行業的事實,就足以說明我國生產過剩的嚴重程度。
房地產的現狀怎樣?國家沒有公布住房空置的數據。據西南財經大學發布的《2017年中國城鎮住房空置分析》的報告數據顯示,我國的住房空置率已經達到了21.4%,其中一線城市的住房空置率達到了16.8%,二線城市的住房空置率達到了25%,三四線城市的住房空置率更是高達30%。根據財大更早的數據顯示,我國的空置房數量已經達到了2億套,如果按一套房住3個人的話,足夠6億人居住。每年新增1100萬人的住房需求,現存的空置房不僅完全可以滿足需要,而且富富有余;另據《中國統計摘要》的統計,僅2017年至2021年的五年,我國建筑企業住宅竣工面積共計為135.8億平方米。 (《中國統計摘要》 2022 第137頁)按照“6月1日,上游新聞(報料郵箱:[email protected])記者從中國指數研究院獲悉,5月份,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16198元/平方米”,全部新建竣工的住宅價款約220萬億元。盡管政府、銀行采取降低首付、增加貸款等金融措施,勞動群眾也根本購買、消費不了。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告訴人們,物質產品的生產,只有經過流通、分配,最后消費了,再生產才能繼續進行。現在,我國的住宅大量作為資本,停留在流通領域,沒有進入消費。這種狀況決定了住宅的再生產不可能持續,遲早要爆發危機。事實是作為房地產的龍頭企業恒大,已經處于破產的境地,其他一些企業,也是負債累累,這樣的住宅生產能夠“穩”得住嗎?答案是否定的。住宅建筑生產過剩,其他建筑如商業建筑、公用建筑也都過剩。恒大房地產爆發的債務危機、各地房價的下跌、以及各地存在大量爛尾樓等事實,都呈現出經濟危機的先兆。住宅等建筑不能維持簡單再生產,大量建筑工人失業,連帶鋼鐵、水泥以及下游產業的工人失業,外資逃離等,就不僅是一場經濟危機,而且必將引發政治、社會危機,很可能重蹈蘇聯解體、復辟的覆轍。
可見,當前我國房地產業、整個經濟都面臨著危機,爆發危機只是時間早遲的問題。這就是發展雇傭勞動經濟對于生產發展的反作用。再看看實行雇傭勞動經濟制度對上層建筑的反作用。
2, 經濟發展中兩條道路斗爭在上層建筑的表現
經濟發展中存在著的兩條道路斗爭,反映到黨內和理論上,就是毛派與D派之間的政治、理論斗爭。
毛澤東在建國初期就明確指出,經濟建設過程存在著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斗爭,以后逐步發展成為繼續革命理論,而共產黨內的另一派則認為不存在兩個階級、兩條道路的斗爭,否定以階級斗爭為綱的路線,反對毛澤東的繼續革命理論。這一斗爭貫徹新中國建立以來的全過程。
早在建國初期,毛澤東在《關于農業互助合作的兩次談話》就明確指出:“對于農村的陣地,社會主義如果不去占領,資本主義就必然會去占領。難道可以說既不走資本主義的道路,又不走社會主義的道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并且逐步解決這個矛盾,這就是主題,就是綱。提起了這個綱,各項幫助農民的政治工作,經濟工作,一切都有了統屬了。”(《毛澤東選集》第五卷 第117、120頁)他還說:“八屆十中全會指出,在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整個歷史時期,在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的整個歷史時期(這個時期需要幾十年,甚至更多的時間)存在著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斗爭,存在著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這兩條道路的斗爭。”(《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冊 第196頁)再后來他更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社會有沒有階級斗爭?什么‘三項指示為綱’,安定團結不是不要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綱,其余都是目。”。“搞社會主義革命,不知道資產階級在哪里,就在共產黨內,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走資派還在走。”等等。(《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三冊 第486、487頁)逐漸發展成比較系統、完整的繼續革命理論,成為繼自由資本主義、壟斷資本主義之后的過渡時期的馬列主義——毛澤東主義。
而黨內另一部分人則明確反對以階級斗爭為綱的路線和繼續革命理論。說什么:“---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這個不適用于社會主義社會的口號”。“毛澤東同志發動‘文化大革命’的這些‘左’傾錯誤論點,明顯地脫離了作為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軌道”。“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進行所謂的‘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政治大革命,既沒有經濟基礎,也沒有政治基礎。”等等。(《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讀》第327、315、317頁)黨內對立的兩種理論、兩派政治勢力的矛盾是客觀存在,掩蓋是掩蓋不住的,遲早會公開爆發。
三, 出路何在?
我國面臨的兩條道路的斗爭,我們黨面臨著兩條路線的分歧。怎么解決?唯一的出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馬列主義作為指導,總結國際國內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經驗,發動一場全黨、全國有關毛澤東繼續革命理論的大討論、大爭論,把分歧公之于眾,使中國共產黨、全國人民能夠正確認識當今經濟、社會發展的實現以及客觀趨勢,自覺地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推動歷史朝著共產主義大踏步前進!
無產階級是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的新生階級,敢于面對現實,擁抱未來。馬克思、恩格斯作為先進無產階級的代表,早在一百多年前就高聲宣稱:“共產黨人不屑于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馬恩選集》第一卷 第285-286頁)一百多年以后,在共產黨掌握政權的條件下,我們這些馬克思、恩格斯的后人,難道還要隱瞞黨內的分歧,不敢公開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不敢掙脫殘存的資產階級鎖鏈去獲得世界!不,我們一定要沿著馬克思、恩格斯指引的方向前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