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個相當重要的新聞發布會召開。
今天早上9點,金融多個部門介紹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宣布了一系列重要舉措,讓連跌4個月的A股也出現久違的大漲。
其中央行方面是宣布了3個重要舉措:
1、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和政策利率,并帶動市場基準利率下行。
2、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并統一房貸的最低首付比例。
3、創設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場穩定發展。
這個3個舉措里,對股市影響最大的是第3點,這個相當于就是從債市里抽5000億資金,轉移到股市里,雖然對整體資金池來說不算放水,但屬于“定向換水”,這是今天A股大漲的主要原因。
對于降息降準,還有降低存量房貸利率,都屬于之前市場已經有廣泛預期的。
只有這個“創設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場穩定發展”,是超出市場預期的。
這個新聞發布會是早上9點發布的,雖然降息降準等消息,讓A股出現大幅高開。
但隨后A股就一如既往的高開低走,深證從漲1.34%,一度跌到平盤,差點翻綠。
不過,在10點40分左右,央行行長詳細介紹了這個“創設新的貨幣政策工具”的細節,并且發布會結束前,央行行長還說了句“平準基金正在研究中”,這才讓A股出現大漲,上證單日漲幅達到4.15%,但即使出現這樣的大漲,上證也仍然還在2900點下方,今天收于2863點,可見最近A股跌得有多慘。
關于這個“創設新的貨幣政策工具”,今天記者會上是有兩段內容,一段是央行行長一開始的介紹,一段是發布會結束前回答記者的提問。
在一開始介紹里,央行行長是說“第一項是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支持符合條件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通過資產質押,從中央銀行獲取流動性,這項政策將大幅提升機構的資金獲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
“第二項是創設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引導銀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支持回購和增持股票。”
也就是這個新的貨幣工具有兩個,一個是“互換便利”,一個是“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
一開始的介紹是沒有提到具體細節,在發布會結束前回答記者提問里,央行行長才具體說了具體細節。
央行行長說:“第一項工具是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這項工作支持的是符合條件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這些機構會由證監會、金融監管總局按照一定的規則來確定,可以使用他們持有的債券、股票ETF、滬深300成分股等資產作為抵押,從中央銀行換入國債、央行票據等高流動性資產。”
這里需要說明一下,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這里是說“抵押”,但一開始介紹時,是說“質押”,抵押和質押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按照央行以往的操作慣例,這里應該是質押,不是抵押。
央行行長還說:“國債、央行票據與市場機構手上持有的其他資產相比,在信用等級和流動性上是有很大差別的。很多機構手上有資產,但是在現在的情況下流動性比較差,通過與央行置換可以獲得比較高質量、高流動性的資產,將會大幅提升相關機構的資金獲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
所以,這第一項新設的貨幣工具“互換便利”,主要目的就是“大幅提升相關機構的資金獲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
我稍微簡單直白點舉例一下。
比如有家符合條件的證券公司,他可以把持有的股票ETF,通過這個“互換便利”工具,將股票ETF質押,并從央行換入國債等高流動性資產。
然后這家證券公司,再把換來的國債通過各種方式換成資金,而這部分資金是只能進入股市。
而央行借給證券公司的國債,是之前央行從一級市場借入的。
說白了,就是央行從一級市場借入國債,再把國債換給證券公司,再由證券公司把國債賣了,換成錢去買股票。
關于規模,央行行長是這么說的:“只要這個事兒做得好,第一期5000億元,還可以再來5000億元,甚至可以搞第三個5000億元,我覺得都是可以的,是開放的。通過這項工具所獲取的資金只能用于投資股票市場。”
也就是說,這個互換便利工具,這個工具實際上就從債券市場抽5000億資金,轉移到股市里。
據報道,接近央行人士表示,央行創設新工具旨在穩定股市、提振信心。互換便利不是直接給錢,不會擴大基礎貨幣規模。
今年因為國內出現資產荒,市場機構資金蜂擁買長債,雖然央行三令五申提醒風險,但目前長債收益率仍然屢創新低,長債價繼續格飆漲。
今年7月1日,央行公告“于近期面向部分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開展國債借入操作”。
央行從一級市場借入國債,是為了方便后續的“國債買賣操作”。
8月30日,央行官網新增了一個“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業務公告”欄目,并且發布了第1號“國債買賣業務公告”。
公告內容:“2024年8月人民銀行開展了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向部分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買入短期限國債并賣出長期限國債,全月凈買入債券面值為1000億元。”
這是典型的“買短賣長”。
這標志著央行把在公開市場進行國債買賣,作為一個貨幣調控工具來使用。
央行在8月是在買入了短期國債的同時,進行了賣出長期國債的操作。
并且買入短債的量,是大于賣出長債的量,所以全月是凈買入1000億元國債。
因為長債收益率一直跌,長債價格一直漲,央行需要調控,避免長債收益率一直單邊下行。
同時,為了避免賣出長債造成市場流動性緊張,央行同時買入短債,維護了市場流動性穩定。
所以,央行買賣國債的調控目的,主要還是為了避免長債收益率單邊下行,給過熱的債市潑潑冷水。
但是進入9月份,國內長債收益率仍然持續下降,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9月18日一度跌到只有2.039%;
由于債券價格和收益率是反向關系,這也意味著長債價格仍然在飆漲,市場資金還在蜂擁購買長債。
在這種情況下,央行干脆就新設這個“互換便利工具”,讓央行可以把手里的國債,換給證券、基金、保險公司,然后再由這些機構去出售國債,這也是給長債市場降溫。
正常來說,央行降息降準,會讓債券收益率下降,債券價格上漲。
但今天國內長債收益率反而是上漲的,長債價格下跌,主要就是因為這個“互換便利工具”的消息出來。
以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例,早上開盤后,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本來是因為降息降準應聲下跌。
但在10點40分,介紹完“互換便利工具”后,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就應聲上漲,從2.04%,漲到2.06%;
不過,這個漲幅并不大,畢竟央行今天還公布了降息降準的消息。
這就跟央行之前“買短債,賣長債”的性質差不多,都是在調控長債收益率的同時,去維護市場流動性,避免出現流動性緊張的問題。
這也是為什么,雖然今天宣布降息降準,但人民幣反而升值了,因為長債收益率漲了,相當于市場的實際長端利率是上升的,所以匯率反而升值了。
從10年左右的大周期來看,利率長期下行是大趨勢,這個是毋庸置疑的。
但也需要注意可能在中短期里存在利率短期向上波動的可能性,這個倒不是說央行會加息,而是長期國債收益率,可能會在某個階段,回歸到2.5%左右的正常中性利率水平。
關于長債收益率單邊下行的風險,央行行長今天是說:“前期中國國債利率下行,有人民銀行通過政策利率引導市場利率下行的因素,也有前期政府債券發行供給偏慢的因素,還有一些是中小市場金融機構風險意識淡薄、推波助瀾、羊群效應的因素等。”
“目前,中國的長期國債收益率在2.1%附近徘徊,國債收益率水平是市場化形成的結果,人民銀行尊重市場的作用。同時毫無疑問,它為中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貨幣環境。但我們也要看到,利率風險是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
“美國硅谷銀行這個案例是非常有意義的,大家也很清楚,這樣一個風險事件啟示我們,中央銀行需要從宏觀審慎管理的角度,觀察、評估市場風險,并采取適當的措施弱化和阻礙風險累積,這是中央銀行的一項重要職責。”
“目前,國債收益率曲線作為重要的價格信號,還存在遠端定價不充分、穩定性不足等問題。央行對長期國債收益率作風險提示,與市場加強溝通,是為了遏制羊群效應而導致長期國債收益率單邊下行可能潛藏的系統性風險。”
我覺得央行行長這段話,還是挺重要的,所以我是原封不動的貼了下。
關于降息降準的事情,也可以簡單說一下。
央行行長說:“近期將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向金融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在今年年內還將視市場流動性的狀況,可能擇機進一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25-0.5個百分點。”
這是關于降準的部分,也就是近期會降準0.5%,并且年內還有可能再降準一次。
此外,“即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下調0.2個百分點,從目前的1.7%調降至1.5%”。
7天逆回購利率是我們的政策利率調控基礎,這意味著10月20日的LPR利率是肯定會同步下調0.2%,也就是會降息20基點。
之前美聯儲沒有降息,我們雖然也有數次降息,但總體是一個“擠牙膏式放水”,這次降息20基點,并且降準,雖然也不算大水漫灌,但比之前擠牙膏式放水的力度要更大,屬于正常放水范疇。
國際上正常的全面降息1次的操作單位,就是降息25基點。
現在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大,所以需要降息放水來刺激經濟,但我們又不能搞大水漫灌,所以在貨幣調控上,我們一直還是比較謹慎的。
不管是之前的“買短賣長”,還是這次新設的“貨幣互換”思路,都是有比較多的“微操”色彩,盡量避免資金在金融體系內空轉。
另外,之前美聯儲加息,我們為了維持匯率穩定,在放水上也會更謹慎。
上周美聯儲單次降息50基點后,我們匯率貶值壓力減輕,放水刺激經濟的空間自然也會擴大,但還不至于馬上要大水漫灌。
利率都是非常寶貴的彈藥,可以根據需要,來一步一步打出去,但不會一下子把彈藥打光。
要不然在金融戰里,槍里沒彈藥,就容易出大問題。
好鋼要花在刀刃上,不能隨意揮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