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8月2日的美國非農數據和失業率數據引發全球市場出現一波大跌,所以這次國際金融市場也格外關注9月6日公布的非農和失業率數據。
結果是,美國8月非農就業人數增加14.2萬,不及市場預期的16.1萬;
勞工部還對6、7兩個月的就業數據進行了大幅下修。其中,7月非農就業人數下修2.5萬至8.9萬人,6月就業人數下修6.1萬至11.8萬人。
這幾乎已經成了套路,美國非農就業人數幾乎每個月都會對前兩個月的非農數據進行大幅下修,最終值往往只有初始值的一半。
非農就業數據不及預期,但8月美國失業率反而稍微下降一些。
美國8月失業率為4.2%,環比小幅下降0.1個百分點,符合市場預期,也是5個月來首次下行。
一邊是失業率小幅下降,一邊是就業數據糟糕。
這樣的矛盾數據,讓昨晚美股金融市場的走向也比較混亂。
9月6日晚上8點半,非農數據公布后,美股盤前期貨指數是一度出現上漲,但開盤后很快就一路下跌。
納斯達克在6日晚上也跌了2.55%;
顯然,雖然8月美國失業率小幅下降了一些,但糟糕的非農就業數據,還是讓市場增加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美國過去一年多長期美化非農就業數據,已經是明擺著的事實。
現在糟糕的非農就業數據,已經是美化后的結果,美化完都這樣,那美國真實就業數據如何,還是可以想象。
不過,美聯儲還是緊急出來安撫市場。
美聯儲的三把手沃勒最新發表講話稱,美國就業市場繼續趨軟,但并沒有惡化。美國經濟既沒有陷入衰退,也不預計會走向衰退。
你看他這講話,“就業繼續趨軟,但并沒有惡化”,這不就是睜眼說瞎話嗎。
美聯儲2021年也搞過“通脹暫時論”的笑話,反正睜眼說瞎話,屬于美聯儲決策者必修技能。
至于沃勒說美國經濟“既沒有陷入衰退,也不預計會走向衰退”,我感覺更像是立了個FLAG。
經過6日晚上一系列經濟數據已經各路人馬輪番喊話之后,最新市場對美聯儲的降息預期。
9月19日凌晨的議息會議。
市場預期降息25基點的概率是70%,預期降息50基點的概率是30%;
雖然9月降息50基點的概率并沒有增加,但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并沒有減少。
現在市場對美聯儲的預期,已經出現一些變化。
之前是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擔憂增加,預期降息50基點的概率就會增加。
但現在是變成,市場把美聯儲9月降息25基點,視為一種死撐著的行為,這并沒有打消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
6日晚上美股也是因此而下跌。
說白了,就是雖然現在美聯儲一直說美國經濟沒有衰退,預計也不會衰退,并且9月大概率只降息25基點,但市場仍然不太相信美聯儲的心理按摩,依然在押注美國經濟衰退,進行衰退交易。
不過,一些大的國際金融機構,還是要繼續表演皇帝的新衣。
比如德銀就有個研報稱,回顧二戰后美國的13次經濟衰退,顯示出一個明確的規律:經濟衰退的開始通常與(非農)就業數據首次轉為負值的月份高度一致。
但問題在于,去年美國非農就業數據被虛增了80萬就業崗位。
今年非農就業虛增現象仍然存在。
如果扣掉這些水分,恐怕美國非農就業數據,應該已經開始轉為負值了。
其實,市場里很多人是很清楚這一點,只不過有些大的金融機構,仍然需要揣著明白裝糊涂。
其實不單單美國的就業市場惡化,加拿大的就業市場也在惡化。
過去一年,加拿大的失業率也在持續上升,最新8月失業率也上升到6.6%;
也難怪加拿大今年已經降息3次,利率已經從5%,降息到4.25%;
綜合這些情況看,雖然美聯儲一直極力去維持高利率,來增加對全世界的金融收割壓力。
但顯然美聯儲也已經到了無力為繼的地步。
所以,美聯儲9月19日凌晨的議息會議,是大概率會降息,目前懸念只在于是降息25基點,還是降息50基點。
這個還得看9月11日公布的美國通脹數據。
目前來看,美聯儲9月19日凌晨,大概率是降息25基點。
除非未來這10來天,美股金融市場出現閃崩,才會迫使美聯儲以更大幅度降息。
簡而言之,能少降息,美聯儲就會盡量少降息。
因為只要美聯儲單次大幅降息,反而坐實了金融危機的爆發。
其實現在市場關注焦點都放在美聯儲降息上,但我覺得對于美聯儲縮表進程也是需要關注的。
最近幾個月,美聯儲縮表速度稍微放緩了一些。
今年3月5日,美聯儲資產負債表還有7.538萬億美元;
6月4日,下降至7.255萬億美元。
3個月縮表2830億美元,平均一個月縮表943億美元。
9月3日,美聯儲資產負債表下降至7.112萬億美元
3個月縮表1430億美元,平均一個月縮表476億美元。
美聯儲之前也有說從6月開始要減緩縮表力度,這實際上是美聯儲已經在為降息鋪路了。
但美聯儲何時從縮表到擴表,我覺得比美聯儲降息更關鍵。
可以確定的是,只有美國爆發金融危機,美聯儲才會重新擴表。
美聯儲最近這十年有兩次大規模擴表,一次是2019年9月爆發錢荒危機后,美聯儲緊急擴表5000億美元。
一次是2020年3月疫情危機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崩盤,爆發流動性危機后,美聯儲緊急擴表4萬億美元。
還有一次是臨時定向擴表,2023年3月,硅谷銀行破產引發美國銀行業危機后,美聯儲是臨時定向擴表4000億美元。
所以,只要美國金融市場出現危機,美聯儲必定會擴表。
而一旦下一輪金融危機爆發,逼迫美聯儲大幅降息并擴表,代價將是美元大幅貶值。
這是我去年認為美元指數的反彈,只是回光返照的原因。
不過,在金融危機爆發時,由于流動性危機,可能會讓美元指數短線出現飆升。
但隨著美聯儲緊急擴表降息來救市,美元就會出現大幅貶值。
所以,流動性危機爆發時,美元指數如果出現短線飆升,才是真正回光返照的時候。
2020年3月,美元指數就有過類似的走勢。
2020年3月初,全球金融市場大幅下跌初期,美元指數也同步下跌。
然后3月9日,俄羅斯和沙特唱雙簧打石油價格戰,油價單日暴跌15%,誘發全球流動性危機爆發,然后美元指數在3月10日開始大幅飆漲,直到3月20日美聯儲宣布無限印鈔,開始大幅擴表后,美元指數就開始大幅下跌。
這個走勢套路大家可以參考一下,一旦美元指數出現較大波動時,可能就是某種金融危機爆發的信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