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掌握金融領域斗爭的主動權
文 洪鈞(20240806)
有一個網友給我留言,說由于中國有巨量資產在美國或美國金融機構的賬戶上,可能被美國霸權沒收,所以,我們現在要加大金融開放的力度,引進更多的外資,這樣,美國就有足夠多的資產在中國。如果美國沒收中國的在美資產,中國就可以同樣沒收美國的在華資產。所以,當前情況下,更大力度開放金融、引進美元外資,是正確的。
無恥之尤且荒謬絕倫的觀點,必須批判。
首先,要清醒地認識到,所謂開放金融、引進外資所形成的美國在華資產,本質上是把中國的這些資產和權利,無償奉送給美國霸權!這些原本就是中國的東西,如同東北三省是中國的,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樣,難道把東北三省送給日本、臺灣島送給美國,可以作為我們迫使美國不敢沒收中國在美資產的把柄?
美國的所謂在華資產,不但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權力”。
美國的在華資產,皆是中國買辦資本勢力與華爾街金融寡頭相互勾結,把中國貨幣主權、經濟主權、金融出權、市場主權出賣(奉送)的結果。概括起來,美國的在華資產,可以分為以下六類:
一是華爾街金融資本對中國國有銀行的參股。當年,這是以所謂引進國際戰略投資的形式,奉送給美國的。中國的大型國有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革,然后把原始股以大大低于市場的價格,“出售”給華爾街金融寡頭,讓華爾街金融資本兵不血刃,就可以從中國的大型國有銀行的利潤中分紅,獲取了源源不斷的巨大利益。
二是華爾街金融寡頭利用中國金融開放、經濟開放政策,在中國開辦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從事投資、存貸、結算、支付等貨幣業務,以及證券、股票、期貨、理財、信托、基金、保險、再保險、虛擬貨幣、房地產等業務。這些業務,也并不是單純的“業務”,而是人民幣的流通控制權。美國憑借對人民幣流通的控制權,在各地招商引資政策的掩護下,全面滲透、控制中國經濟,形成了對中國經濟的控制、影響權力,也積累和控制了巨量的資產。
三是華爾街在華開辦的銀行、金融機構,在中國的內部和對外貿易中,也承辦相當的人民幣結算、支付業務。
四是是以金融業、房地產業、互聯網業三個主要領域美資金融資本和買辦金融資本,形成買辦經濟,也積累了巨量資產。
五是華爾街金融資本及買辦資本勢力采取投資、參股、并購等手段,并購了中國實體生產型企業及相關資產,并購了中國土地、礦山、森林、河流、湖泊等資源,或者掌握了這些資產的使用權。
六是其他資產。
華爾街金融寡頭在華的以上資產,是美元霸權寄生于中國經濟之上的具體渠道,是中國經濟支撐美元霸權和美元國際信用的具體支柱,是美元霸權得以茍延殘喘的根本,是中國經濟困難和災難的根源。
我想強調的是,華爾街金融資本參股中國大型國有銀行,或者是華爾街金融資本在中國開辦的獨資、合資銀行和金融機構,不但有“分紅”的權利,還有從中國市場上盈利的利益。更加重要也可能是容易被忽略的是,華爾街金融寡頭以“國際戰略投資”的名義參股中國大型國有銀行,參與金融活動,還會形成一種權力!華爾街可以憑借這種權力,干擾中國經濟政策,破壞中國經濟健康運行。我注意到很多同志都強調要收復人民幣發行權,提出的一個建議是國家發行國債,讓國有大型銀行購買,這樣,我們就有足夠的資金,就可以用于做大做強做優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發展民族經濟。但這樣的建議,一直沒有落實。我認為,這是中國銀行體系內部的美國資本,在干擾這些政策的制定和落實。華爾街金融資本,必然操縱中國貨幣、金融理論,制定有利于維護美國霸權的政策,必然拉攏腐蝕中國貨幣金融體系的官僚、學者和輿論,形成有利于美元霸權寄生于中國經濟之上的社會氛圍。
請注意,以上六種資產、權利、權力,均是中國主權和政權的組成部分,是被相互勾結的華爾街金融寡頭和買辦資本勢力侵占的。中國人民收復這些權利,就如抗日戰爭時期收復東北、今天解放臺灣一樣,是天經地義的!并不是我們對華爾街金融寡頭的報復。
那么,在美的中國資產呢?
中國人民的在美資產,包括中國政府、中國企業的在美資產,以及買辦資本勢力的在美資產。中國人民沒有從經濟上、貨幣上、金融上侵略美國,中國政府、中國企業的在美資產,是中國人民的合法資產,美國霸權沒有權力沒收中國人民的這些資產。買辦資本勢力的在美資產,主要是買辦資本勢力非法侵占的中國人民的勞動價值,然后因為害怕中國人民的追討而轉移到美國,形成在美資產。這些資產,歸根結底,也屬于中國人民!
也就是說,美國的在華資產,和中國人民的在美資產,原本都屬于中國人民!中國人民既有權利收回美國的在華資產,也有權利收回在美資產!不能用美國的在華資產,交換我們在美的資產!因為,兩者都是我們的,都必須收復,何來交換?
美國的在華資產,與中國的在美資產,區別在哪里?
區別在于,中國人民如果收回美國的在華資產、權利和權力,操作起來要相對容易一些;而想收回在美資產,操作起來要難得多。
美國金融資本的在華資產,是實質性的,多是貨幣是權利和權力,而中國的在美資產,多是金融資產,理財、信托、國債、股票、期貨、保險、再保險、虛擬貨幣房地產之類,存儲在華爾街金融機構的賬戶上,是虛的!美國沒收中國有在美資產,只需要在金融賬戶上動一下手腳即可。而美國在華資產,是實體性的,是權利和權力;中國收回美國金融資本的在華金融資產,則要面臨買辦勢力的干擾,相對復雜得多!
如果更大力度開放中國金融、引進更多美元金融資本,那當然是向華爾街金融資本奉送更多的貨幣主權、金融主權,形成美國在華更多的資產、更大的權利和權力。這叫什么?這叫“割地求和”!割讓一大塊主權利益,以確保在美的那一小塊資產不被美國沒收。送給美國霸權一顆大西瓜,以確保在美的芝麻一樣大的中國資產不被美國沒收,而且,還未必能保證美國不沒收中國的這些資產。這是不是十足的荒謬?
又有人提出,既然中美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么,只要美國不沒收我們的在美資產,我們也同樣保護美國的在華資產安全。
這個想法,同樣是買辦性的。
如前所述,中國的在美資產,多儲存在美國金融機構的賬戶上,多是虛擬資產,沒有多少權利和權力。而美國的在華資產,多是權利、權力,是所并購的中國企業、土地、礦山等實質性的資產。美國霸權憑借這些資產,順利地寄生在中國經濟之上,維持了美元霸權的茍延殘喘。而中國經濟的獨立自主性,遠強于美國,中國經濟不是寄生性的;中國的在美資產,沒有多少權利和權力,對中國經濟來說,沒有這么大的作用。中國沒收美國的在華資產、權利、權力,是對美元霸權的致命打擊;而美國沒收中國的在美資產,對中國來說,很大程度上是虛擬資產的損失!對中國經濟構不成致命沖擊。
中國,必須抓住金融斗爭的主動權,應該主動在地金融領域,發起對美國金融霸權的攻擊!而不應該坐等美國的金融攻擊,然后再反擊,這樣很被動。
顯然,那種認為中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美國不沒收中國資產,中國也不沒收美國資產的想法,是錯誤的,是消極的,客觀上維系了美國霸權對中國的寄生關系。擴大金融開放、引進更多美國金融資本,中國企業、中國地方政府到國際金融市場上融資,優質中國企業直接向華爾街金融寡頭借債等政策,是買辦性的!
我還想強調一下,金融資本、商業資本、工業資本,三者之中,金融資本的權力和能力最大!金融資本,憑借掌握的貨幣發行權和流通控制權,很容易俘虜、并吞商業資本、工業資本。當華爾街金融資本控制了美中兩國經濟之后,就會挑動中美兩國的世界大戰。中美兩國之間的大戰,必然要消耗天量的工業品,而華爾街金融寡頭參與或控制了工業品的生產,就會從戰爭中獲取巨大利益。當中美兩國兩敗俱傷時,人們會發現,中美兩國的工業生產體系,均被金融資本控制,而且,兩國政府均欠了金融資本巨量的債務。如此,金融資本則一家獨大,得漁翁之利,更加牢固地控制這個世界。
萬萬不能讓華爾街金融資本控制了中國工業!但是,在開放金融、引進外資、優質中國企業到國際市場上融資或直接借外債等政策之下,華爾街金融資本正設法向中國工業、中國科技、中國資源等領域滲透。這個趨勢,讓人不寒而栗。
(未盡之處,請方家補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