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日本央行宣布加息15個基點,將利率上調(diào)至0.15%-0.25%;
對于日本這次加息,市場還是有一些預期,上周我就看到有媒體放風說日本可能本月底加息。
日本這次除了加息,媒體還報道說,日本央行公布了“縮表計劃”。
我一開始還以為,日本真有膽子馬上開始縮表,結(jié)果點進去一看,才發(fā)現(xiàn)日本央行在玩弄文字游戲。
正常說的縮表,是指縮減央行的資產(chǎn)負債表。
擴表,擴大央行資產(chǎn)負債表。比如央行印鈔購債,就會讓央行資產(chǎn)負債表擴大。
所以,擴表會被認為是放水。
而縮表,通常是央行需要減持債券,不管是主動拋售,還是以到期不續(xù)的方式減持,總歸是需要央行減持債券,才叫縮表。
結(jié)果,日本央行是說,國債購買規(guī)模每個季度減少4000億日元。
這頂多只能叫做“定期縮減購債力度”,但不也還是在擴表嗎。
縮減擴表力度,就成了縮表。
日本在玩文字游戲,還是有一套的。
但你說他騙人吧,還不是,他最終也確實有縮減資產(chǎn)負債表。
日本央行稱,日本國債持有量預計將在2026年一季度較現(xiàn)在減少約7-8%;
那么可能有人會問,明明每個月都還在印鈔購債,怎么國債持有量還能在兩年后下降呢?
這是因為,日本央行持有的590萬億日元的日本國債,每個月都有大量持有的國債到期。
如果每個月印鈔購債規(guī)模,高于持有的到期國債規(guī)模,就是持有國債凈增長,就是在擴表。
如果每個月印鈔國債規(guī)模,低于到期國債規(guī)模,就是持有國債凈減少,就是在縮表。
那么日本要具體什么時候才能開始真正縮表呢?
按照日本說預計2026年一季度國債持有量減少7-8%,按照當前589萬億日元的國債規(guī)模來算,日本接下來平均每個月得縮表2.2萬億日元,才能達到這個規(guī)模。
之前日本每月的印鈔購債規(guī)模是6萬億日元。
7月日本印鈔購債了5.7萬億日元。
按照每季度減少4000億來看,9月份購債規(guī)模會下降至5.3萬億日元,年底會下降到4.9萬億日元。
在2026年一季度,才能下降每月購債2.9萬億日元。
平均下來每個月是購債4.3萬億日元,換而言之,現(xiàn)在到2026年3月,日本平均每個月到期國債規(guī)模得達到6.5萬億日元,才能實現(xiàn)日本央行預計的8%國債縮減幅度。
但問題是,當前日本是每個月印鈔購債6萬億日元,而且還在擴表。
最近3個月,日本每個月擴表速度大約是1.6萬億日元,也就是每個月國債到期規(guī)模應該是4.4萬億日元左右。
這說明,隨著時間推移,日本央行持有的龐大國債,到期規(guī)模會越來越多。
比如,明年中,日本央行每個月到期國債規(guī)??赡芫蜁黾拥?萬億日元,明年底可能就會增加到7萬億日元。
因為,日本央行持有的大部分是長期國債,很多是2013年-2016年集中買的。
日本央行在2013年還只持有100萬億日元國債,到2016年就持有超過400萬億日元國債。
3年時間買了300萬億日元國債,占了當前日本央行持有國債總額的一半。
所以,未來3年,是日本國債到期的高峰,隨著時間推移,日本央行每個月到期國債規(guī)模都會滾雪球式上升。
美國會選擇在這個時候去做空日本,顯然也是蓄謀已久。
但綜合來看,到今年底,日本央行每個月國債到期規(guī)模應該不會超過5萬億日元。
而到今年12底,日本購債速度,才會縮減至每個月4.9萬億日元。
所以,至少今年內(nèi),日本還不會實質(zhì)性縮表,仍然在擴表。
要等到明年初,日本才會開始實質(zhì)性縮表。
這其實是低于市場預期的。
之前市場普遍預期購買量下月將減少至5萬億日元。
市場的這個預期就是認為,日本今年就會開始實質(zhì)性縮表。
這個與其說是市場預期,倒不如是美國希望日本馬上開始縮表。
而現(xiàn)在,日本只是國債購買規(guī)模每個季度減少4000億日元,要到年底才減少至4.9萬億日元。
顯然這個縮減購債的速度是低于市場預期,或者說并不能讓美國滿意。
當然,這個縮表計劃,目前也還只是計劃,日本隨時可能迫于美國壓力提高縮減購債力度,那么可能就會提前縮表。
日本也可能因為美國大選產(chǎn)生出來的變數(shù),就結(jié)束了縮表計劃。
這個隨時會根據(jù)國際局勢的變化而變化。
總體來說,日本央行也仍然還是跟3月份一樣,是敷衍式加息,只是這次敷衍的力度小一點,被迫裝裝樣子,玩玩文字游戲,假裝自己真的在縮表,但實際上把真正縮表的時間,拖延到明年。
要是美國問日本,你管這叫縮表?
那日本可以說,按照我這個縮減購債力度,明年就會開始縮表,兩年后持有國債減少7%-8%,你就說是不是縮表吧。
說白了,就是美國一直在逼迫日本加息縮表。
但日本一直在盡可能拖延時間,把真正縮表的時間往后拖延。
要不然也不會搞出這樣一個文字游戲,這說明日本敷衍外部壓力的意思是很明顯的。
這其實再一次應證我之前的看法,就是日本央行自己并不愿意加息縮表,是不得已,在美國逼迫下,才不得不加息縮表。
但即使在美國逼迫下,日本央行也會盡可能拖延加息縮表的節(jié)奏,去進行敷衍式加息。
我之前也分析過,其實日本央行加不加息并不關(guān)鍵,因為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早就已經(jīng)上升到1%;
也就是日本的實際利率早就已經(jīng)上升到1%,而日本的政策利率還維持在0.25%,這是存在巨大落差。
所以,日本央行在加息超過1%之前,加不加息并不關(guān)鍵,市場是已經(jīng)在幫日本央行加息。
最關(guān)鍵還是縮表。
日本央行不愿縮表的原因很簡單。
一旦日本真正縮表,日債危機很大可能就會爆發(fā)。
2013年,日本開始搞安倍經(jīng)濟學,踐行MMT貨幣理論后,就在進行債務貨幣化。
所以,日本的國債總額占GDP比值是264%,是世界主要經(jīng)濟體里最高的。
美國的債務問題也很嚴重,但美國國債占GDP比值是130%,只有日本的一半。
日本發(fā)行這么多國債,有將近一半是靠日本央行印鈔購債,這就是債務貨幣化。
幾年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計算出,當日本央行持有約40%的債券市場份額時將導致市場崩盤。
在日本央行購買一半日債的情況下,一旦日本央行縮表,日債市場就可能會因為缺乏巨量買盤,而出現(xiàn)債券價格大跌,那么到時候日債收益率就會出現(xiàn)大幅上漲。
而且,日本政府過去這么多年,一直靠日本央行印鈔購債來維持如此大的負債規(guī)模。
一旦日本央行開始縮表,日本政府可能會面臨發(fā)不了那么多債的局面。
那么日本政府可能就得被迫減少發(fā)債,縮減開始,從而進一步影響到日本經(jīng)濟。
所以,縮表是日債危機的關(guān)鍵。
只要日本央行縮表,那么日債收益率大幅上漲,就相當于市場在實質(zhì)性加息,這也會反過來迫使日本央行進一步加息。
這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最近因為美聯(lián)儲降息預期提高,美元走弱,再加上日本持續(xù)干預外匯市場,疊加日本央行加息,讓日元匯率近期一路從161,升值回150附近。
其實從美國收割日本的角度,做空日元目的是為了逼迫日本大幅加息和縮表,只有日本大幅加息,引爆日債危機,才能真正收割日本。
做空日元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從這個角度看,最近日元雖然升值不少,但也很難說美國已經(jīng)收割失敗,主要看日債危機會不會爆發(fā),目前這個加息幅度還不夠,而且日本央行還沒真正縮表,顯然日本也不是那么聽話。
至少美國的收割鐮刀砍到日本身上時,日本還是會本能的掙扎。
日本現(xiàn)在策略就是盡可能拖,估計日本也是想拖到美國大選結(jié)束。
所以才會搞出這樣一個四不像的縮表計劃,把真正縮表的時間拖到明年。
所以,我認為這場金融戰(zhàn)是還沒有結(jié)束,后面應該還有大瓜可以吃。
不管最后是美國收割了日本,還是美日相愛相殺,我都挺樂于看到。
左右都是樂子。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