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報告所述,我們赤字是4.06萬億。
另外,地方政府專項債有3.9萬億,特別國債有1萬億,這兩者實際上都是債務融資,但是不計入赤字。
以前這兩項不計入赤字,因為一般都有對應的資產,或者說項目收入能夠覆蓋本息。但是現在專項債越來越“一般債”化,頂著個專項債的名,實際上就是預算融資。
因此,如果加上這兩項,即使不算其他的,我國2024年真實的財政赤字大概是6.62%。
我國一直以來執行的財政紀律是,赤字率不得超過3%,現在這種情況,真實赤字率達到了6.62%,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如何看待當前的赤字率。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說一下歷史上出現的三種貨幣。
歷史上的三種貨幣和對應的稅收方式
(1)第一種貨幣是商品貨幣。典型形態是貴金屬,貨幣本身是商品。
(2)第二種是信用貨幣。基于商業信用而產生(銀行開銀票一般還需要黃金抵押),必須要有真實的商業背景。
(3)第三種是法幣。信用貨幣是銀行券,各個銀行自己發自己的。資本主義國家把貨幣發行權集中到央行,就形成了法幣(這是一個歷史過程)。法幣不需要有任何的商業背景,政府理論上可以隨意發(一般以國債等為擔保)。
在前兩種貨幣的情況下,政府需要先收稅,才能有錢支出。但是,在第三種貨幣的情況下,就出現了這樣一種可能性:政府可以不收稅,直接印錢花。
最初(第三種貨幣的時候),政府還是守規矩的,一般會有預算約束,比如,很多政府都設置了3%的赤字上限。但是隨著國家壟斷的深入,一切都改變了。
國家壟斷時期的變化
自由競爭時期,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會以完全的形態爆發,并逐步在市場自發機制作用下重新恢復部門間的相對平衡。國家壟斷時期,每一次出現相對過剩苗頭的時候,國家就通過積極財政和寬松貨幣相結合的方式,直接干預資本的再生產過程(比如搞基建拉動經濟),進而干擾危機的展開。但是,它用以解決矛盾的手段,更為矛盾的進一步深化埋下種子。
在這個過程中,整個經濟付出的代價越來越大。這首先就體現為債務規模越來越大。凱恩斯主義的需求管理,是以積極財政和寬松貨幣為主要手段的,也就是以公私債務不斷攀升為代價的。債務不斷攀升,還本付息的壓力日益增加,整個經濟中一個越來越大的部分被生息資本無償占有,企業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日趨減少。通過凱恩斯主義進一步刺激經濟的余地不斷縮小。
開始的時候,國家還打算還錢,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后來,國家發現根本就不可能換得上錢,而且不斷的危機會迫使國家不斷赤字刺激,不斷增加債務。相互作用之下形成螺旋下降的惡性循環。這種惡性循環體現在貨幣政策上,就是貨幣調控的“不斷創新”。
三種貨幣政策
最初央行是通過降息刺激經濟的,這被稱為第一種貨幣政策。達利歐說,“由利率驅動的貨幣政策(我稱之為第一種貨幣政策)是最有效的貨幣政策類型,因為它對經濟有著最廣泛的影響。”
凱恩斯主義就像吸毒一樣,每一次的劑量都要更大,很快,第一類貨幣政策就失效了,利率降到接近0的時候,就沒有調控的空間了。“……短期利率降至0%時,第一種貨幣政策將無法有效運作,此時央行必須轉向第二種貨幣政策。”
第二種貨幣政策就是量化寬松,央行在二級市場通過買資產直接投放貨幣。達利歐說,“第二種貨幣政策就是現在所謂的“量化寬松”(即印鈔和購買金融資產)。”
第一種貨幣政策是降息刺激需求,第二種貨幣政策是把資金給有錢人,指望他們擴大需求。“央行購買債券就是在給予投資者/儲蓄者現金,而投資者/儲蓄者通常會使用這些現金購買他們認為更具吸引力的金融資產。”資金在金融市場空轉,并不見得能夠拉動經濟。
到了這個時候,第二種貨幣政策就逐步失效了。
于是,第三種貨幣政策誕生了,這種貨幣政策就是“直接發錢”。“第三種貨幣政策更直接地為消費者(而非投資者/儲蓄者)提供資金,激勵他們消費。在獲得額外的資金和信貸后,富裕人士的消費動機小于富裕程度較低的人。因此,當貧富差距很大且經濟疲軟時,將消費能力給予富裕程度較低的人群會更富有成效。”
不論是哪一種貨幣政策,包括政府在內的整個社會,都會背負上龐大的債務。也就是說,不斷積累的債務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固有矛盾。
于是,一種適應當前需求,或者說為當前行為找依據的理論就出現了,這就是現代貨幣理論。
現代貨幣理論
現代貨幣理論有幾個要點:
1、它認為政府永遠不會缺錢。錢是你自己印的,愛怎么印怎么印,怎么會缺錢呢?約束政府的不是貨幣,而是現實的資源,也就是說,如果印太多而商品不夠,會爆發惡性通脹,這才是約束。
2、它認為政府不必先收稅再支出。錢都是你自己印的,你可以先印錢支出,年底了再以稅收或者發債的形式,把市面上的錢回收(發債這里指對商業銀行發債,直接回收市場的錢)。
3、它反對健全財政,提倡功能財政。所謂健全財政,就是借錢要還的財政,或者至少是把赤字限定在一定比例之下的財政。現代貨幣理論認為,這樣的限制束縛手腳,沒有意義。它認為,只有私人部門才受預算約束,你是政府,你是印錢的,根本就沒有任何預算約束。當然,他們也強調,如果印錢太多會通脹,沒有預算約束,還是有資源約束。
事實上,現代貨幣理論在很多國家或多或少都在用,只是嘴巴上不認。
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理解:
1、貨幣的變遷是生產力變遷的結果。首先,隨著生產力越來越發達,貴金屬貨幣已經滿足不了交易需求了,于是出現了信用貨幣。其次,隨著資本主義從自由時期過度到壟斷時期,生產力的社會屬性越來越強,越來越需要國家直接干預整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過程,于是,基于信用的貨幣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了,國家需要直接發行貨幣,直接干預生產。
2、政府債臺高筑是凱恩斯主義的必然結果,是當前社會調控經濟的內在矛盾。生產力高度發展,要求資本的總代表在資本體制內盡一切可能將其視為社會的生產力,因此也要求資本的總代表在資本限度內動用一切手段直接干越資本的再生產,這種干預首先體現為積極財政和寬松貨幣,而積極財政和寬松貨幣的后果,就是龐大的債務堆積。這構成了現代貨幣理論出臺的現實基礎。
3、稅收的本質是總資本對剩余價值的占有,在貴金屬時期,這種占有必須先收稅,這是貴金屬貨幣這種形式所決定的,在現代貨幣時期,這種占有可以不必先收稅,而直接通過央行印鈔的方式完成。資本在享受現代貨幣提供的便利的同時(以及在使用凱恩斯主義調節經濟的同時),也要承擔現代貨幣帶來的征稅形式的改變,承擔總資本切割剩余價值的方式的改變。現代貨幣理論不是誰頭腦中發現了貨幣的本質,或者要成為什么異類,而是國家壟斷條件下,調節經濟導致的固有矛盾引發的,它是這種調節方式在貨幣財政上的理論反映。
這個問題之前在星球里面討論過,這次趕上萬億特別國債,趁機也朋友們都說說。
其他的就不多說了。
為了防止曲解,我要申明,困難是暫時的,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度過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