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讀到了《董小華:如何突破消費低迷的死結》一文(董小華· 2024-01-07 · 來源:昆侖策研究院公眾號)。文章分析了政府進行大力度貨幣調控失效的原因:“低層民眾擔心自己的工作和收入不穩定,所以消費觀念起了變化,消費熱情降低,不敢隨意花錢,并且選擇為未來打算而把掙到的錢存到銀行,家庭消費大幅降低開支,除基本生活需要外,能不買盡量不買,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當百姓把錢存到銀行后,這些錢基本上失去了進入市場的機會,尤其是那些被存成死期的錢,這種‘流動性陷阱’使貨幣擴張效果大打折扣”。
董小華先生認為“中國的實際消費主力大軍是中低層民眾,只有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消費群體被盤活,中國經濟才會在短期內出現新的高增長契機。”
要想激活中國經濟癱軟的局面,解開消費低迷的死結,處方又是什么呢?
我的答案是,我們必須從發展生產力的認識深化到發展消費價值生產力!
目前消費低迷的原因何在?
我國目前消費低迷的原因是什么?正如上面董小華先生分析的那樣,是作為中低層民眾的消費群體缺乏消費能力。大力度的貨幣調控,那放出的貨幣流不到這些低層民兵的口袋里,再怎么放水,那也只是隔靴搔癢,搔得再出力,也解決不了問題。
據2022年數據統計,我國14億人,有9億窮人,四億中產,1億富人。9億人中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3000元,其中有6億人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1000元。
我國經濟持續增長,而人民生活水平卻沒有實質性的提高。
在《"經濟巨無霸,人民待遇困境!誰在分享中國經濟增長成果?"》(今日頭條:首發2024-01-01 21:39·奮發有為菠蘿5nE)一文中,作者探討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與人民生活的困境,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我國經濟總量的增長,已經成為世界上的第二經濟體、高鐵建設到各方面的科技創新,在許多領域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科技的發展,但與此同時,工薪階層面臨著高強度低工資、高房價、高教育費用和醫療支出的巨大壓力。家庭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兩極分化也在不斷擴大。經濟持續發展與民眾消費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為什么人民生活沒有在經濟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得到應有的實惠?
“問題的根源在于**不平等的財富分配**。雖然中國經濟增長了,但其中獲益最多的是企業家和富裕人群。貧困人口和底層勞動者并沒有分享到相應的經濟成果。”“一方面,富人越來越富,他們享受著投資回報和資本利得;另一方面,窮人依然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他們面臨著低工資、缺乏社會保障和機會不均等問題。這種財富分配的不公平使得富者越富、窮者越窮,加劇了社會的不穩定”(今日頭條:首發2024-01-01 21:39·奮發有為菠蘿5nE)。
為什么我們大力發展了生產力,還是有這么多人處于貧窮狀態呢?
我們為什么要改革?為什么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因為只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才能發展生產力。但是,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的經濟總量不知道翻了多少倍。但為什么大多數人還是沒有脫離貧窮呢?
看來在這發展生產力與絕大多數人脫離貧窮之間還存在著一個重要的關節沒有打開。
我們現在進一步來思考作為我們的指導思想的“發展生產力”。
翻一下詞典,我們發現,生產力只是一個簡稱。它的全稱應該是“社會生產力”。
但是,社會生產力仍然是一個抽象的名稱,仍然是一個普遍性的對象名稱。因為社會是可以進一步具體化為某個社會的。例如,就當代而言,如今有社會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等的區別。因此,社會生產力仍然需要進一步具體化。
把社會生產力進一步具體化,我們就會得到社會主義生產力、資本主義生產力、封建社會生產力等等的更具體的生產力概念。因此,這時候的“發展生產力”,就進一步具體為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資本主義生產力……等多個更具體的規定性。
自十月革命勝利以來,隨著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和社會主義國家的產生,就形成了與資本主義生產力不同的生產力一一社會主義生產力。因此,在當今社會,就社會生產力而言,具有社會主義生產力和資本主義生產力的性質區別。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明確指出:“在資產階級社會里,活的勞動只是增殖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的一種手段。在共產主義社會里,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只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種手段”(這里的共產主義社會我們把它理解為社會主義社會或勞動階級的社會)。從這里可以看出,社會主義生產力與資本主義生產力的區別在于活勞動和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一一生產資料的相互關系的不同。前者是生產資料作為滿足工人生活需要的手段而存在;后者是活勞動作為滿足資產增殖的手段存在。由此可見,社會主義生產力與資本主義生產力的區別,實質是消費價值生產力與剩余價值生產力的區別。
我們的改革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發展的基本方針。因此,現實中既有實現按勞分配的消費價值生產方式,又有實現按資分配的剩余價值生產方式。
由于按勞分配是按照勞動者投入的勞動量的多少進行企業生產成果的分配,因此,這是一種勞動的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的發展模式。由于每個員工都參與集體生產成果的分配,因此,它是一種共同富裕的發展方式。也就是說,發展消費價值生產力為目標和方向,廣大勞動者的收入狀態與經濟發展的目標是同步上升的。
與按勞分配方式相反,按資分配是按照老板或股東投入的資產量的多少進行企業生產成果分配的。在這種生產方式中,大多數企業員工不能參與生產成果分配。而且由于勞動者的工資收入和員工費用是作為成本出現的,它是企業最小化的目標。也就是說,企業經營的越好,效益越高,工人的收入就越少。因此,少數資產者的收入與絕大多數員工的收入是呈反比關系的。因此,以發展剩余價值生產力為目標和方向,廣大勞動者的收入狀態與經濟發展的目標是呈反向運動的。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發現,如果認識到要改變貧窮的狀況,僅僅認識到要發展生產力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進一步弄清,我們應該發展什么的生產力?
如果我們發展的是消費價值生產力,那么,每個勞動者的收益狀況就會隨著經濟發展的成就而同步提高,共同富裕的目標就能順利實現!
相反,如果我們發展的是剩余價值生產力,那么,絕大多數勞動者就會被排除在分享生產成果的分配之外,形成兩極分化的局面。
我國消費低迷的原因在于老百姓手中沒有錢,是因為絕大多數人口處于低收入狀態。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長期以來我們發展的是剩余價值生產力,而不是消費價值生產力。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二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因此,發展消費價值生產力才是改革和發展應有的正確方向。四十多年來,私營經濟和剩余價值生產力已經有了充分的發展,但是作為我國經濟主體的公有制經濟和消費價值生產力的發展卻遠遠不夠。這才是我國經濟陷入困境的根本性原因。
對癥下藥,必須實現指導思想的轉變,把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體落實到實處,大力發展消費價值生產力,才是解決目前經濟陷入困境的良方。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