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投資的關鍵后果是對所有制的沖擊
作者:吳銘(20231118)
最近,國家公布《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我覺得境外機構投資行為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可能需要認真地、深入地分析。我覺得這個問題并不復雜。
一般來說,由于貨幣發行對生產的刺激作用,多發行貨幣,的確會刺激經濟,促進商品生產,讓經濟看起來很繁榮。不難理解,在貨與幣的關系上,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貨物的生產種類、數量和流通方向;幣發行多了,就會讓相關商品的生產增加;貨幣發行者,當然是這些商品的獲利者。所以,大金融資本因為掌握貨幣發行權,就有權和決定貨幣發行的對象、領域、數量、方式、時機,也當然可以隨心所欲地配置勞動力、土地、礦產、山川、林草等各種資源,并掌握商品的定價權。表面上看是企業在配置資源,本質上,各類企業僅僅是金融資本(貨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配置資源、控制定價權的工具,實質上是掌握貨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的金融資本在配置資源和掌握定價權。至于市場,更加沒有配置資源的功能,僅僅是掌握貨幣發行和流通的金融資本配置資源的一個場所、空間而已。
那么,不難理解,誰掌握了貨幣發行和流通,誰就掌握了相應的定價權,誰就掌握了資源配置的權力,并在配置資源的過程中,有了分配各行業階層利益的權力,也當然會占有絕大部分利益。
所以,我堅定地認為,政權,必須把貨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壟斷”在自己手中!不能讓其他什么勢力染指,至少要防范其他勢力過多地占有貨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否則,這個政權就因為喪失貨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而喪失資源配置、分配利益、動員人力物力的能力,就必然是個無能為力的政權。政權只有掌握了優勢的甚至絕對的貨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才能根據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工作需要和突出重點方向、重點領域、重點工程,決定貨幣發行數量、對象、領域、方式、時機,分配各行業、各領域的勞動力,并平衡各行業、各企業、各階層的利益收入,可以根據政治需要,突出一個時期的重點領域和相關領域建設發展重點,并讓各行業生產合比例,不至于這個行業、這種資料生產過剩,而另外一種資料生產不足,影響最終商品的生產。
那么,不難理解,如果貨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被其他什么勢力分割,這些勢力也當然可以憑借其掌握的貨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動員相應的人力物力、分配相應的資源、獨占相應領域的利益。這就與政權根據經濟、政治、軍事、外交、建設需要而動員人力物力、配置資源、平衡各方利益,形成了矛盾和沖突。這就是財閥與中央政權之間的矛盾。
允許境外資本在中國市場上投資、從事各種經濟活動,并向其開放中國若干行業領域、地域、給予政策優惠保護,這其實就是賦予這些外資資本以一定的人民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讓這些外資資本利用所掌握的人民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配置中國勞動力、土地和其他自然資源,甚至并購中國企業,并掌握相當的定價權,掌握其所投資領域的利益分配權力。這必然對政權的動員能力、動員范圍、動員對象,形成爭奪和矛盾。大家知道,政權動員人力物力、平衡行業利益、配置資源,主要是通過貨幣發行和流通控制、以及國有企業、公有制企業和民族企業等工農業生產單位和商業體系進行。允許境外資本在中國市場上投資,也就是允許境外資本與中國國有企業爭奪動員人力物力、平衡行業利益、配置資源的范圍、對象!這必然削弱政權通過國有企業和民族企業動員人力物力、配置資源、平衡行業階層利益的能力!必然沖擊政權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等行業的有機結構、相互配合和科學比例。
如果賦予境外金融資本的人民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不多,對外資開放的行業領域、地域不多,且開放程度不太大,或許對政權動員能力的沖擊還不大,還可以接受。如果讓境外金融資本攫取過多的人民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則必然損害甚至完全破壞政權配置資源、平衡利益、推動各行業成比例高速度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必然扭曲中國經濟結構,形成經濟發展的畸形、浪費,遲滯經濟發展迅速、破壞經濟發展質量。
允許境外金融資本在中國市場上掌握一定量的人民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這是以出賣貨幣、金融主權為代價,取得了一定數量的外匯。如果要衡量得失,我們就要看看,我們所得到的這部分外匯,能夠給中國帶來什么!我們可以用這些外匯,在這些外匯的來源國進行工業、農業、商業、金融等活動嗎?我們從事這些活動,所得收益,與這些外資在中國國內市場上的所得,是否相差太大?我們能憑借這部分外匯,在其來源國動員相應的人力物力、分配資源、平衡行業利益、并獲取相應的利益嗎?我們所獲取的利益,是不是與中國本土市場的付出基本上相平衡?我們不打算占外國的便宜,但我們也不能吃太大的虧。我有一個很不理解的問題:新加坡也對中國有巨額的投資,那么,中國能從新加坡得到什么?新加坡能夠給中國提供什么工業、農業、商業和金融利益?
一個最不能接受的事實是,片面認為境外金融資本對中國投資,就是繁榮了中國經濟,卻不知道,這個所謂的繁榮,其實是外資資本對中國勞動力的一種剝削、對中國資源的一種占有、是在配置中國資源!不應該看不到,境外金融資本對中國投資,必然沖擊中國經濟的所有制結構,必然削弱國有經濟和民族經濟!必然會導致國有經濟和民族經濟在國內經濟總量中占比大大減弱,從而,也必然削弱政權對經濟的領導能力,必然削弱政權配置資源、分配行業勞動力、平衡各行業利益、塑造各行業按比例有機發展的能力!必然被一步步淪為了殖民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