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經濟是否會陷入通縮的討論越來越多,怎么看待這個問題呢?
2016年,中國人民大學宏觀經濟論壇發布了一個報告《2015-2016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這個報告將有助于我們理解這個問題。
報告的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國當時的各種物價指數,并得出結論認為我國明顯進入了通縮時代。
人大報告主要從如下方面分析的:
1、進出口價格指數同比連續多月低于零。人大認為“這說明目前中國輸入性通貨緊縮的力度不僅沒有得到緩解,反而進一步加強了。”
2、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和購進價格指數連續多月低于零。人大認為“這表明目前工業領域的整體通縮進一步加劇。”
3、CPI持續回落,遠遠低于目標水平,進入“1時代”(增速低于1%)。人大認為“這表明GDP增速回落的主要因素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在強化。”
4、GDP平減指數有兩個季度為負。人大認為“這表明與全社會最終商品和服務相對應的總體價格水平已經進入通縮狀態。”
并且,人大得出結論說,如果照這樣下去,“中國宏觀經濟很可能重現全面蕭條和低迷的局面。”
我按人大的分析框架,把近兩年來上述指標全部列一遍。
1、進出口價格指數。近兩年來進口指數同比趨勢性下滑,且連續17個月同比為負。出口指數同比趨勢性下滑,且連續8個月為負。我能不能得出結論說,“這說明目前中國輸入性通貨緊縮的力度不僅沒有得到緩解,反而進一步加強了。”
2、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和購進價格指數。出廠價格指數近兩年來同比趨勢性下滑,連續13個月同比為負,購進價格指數(PPIRM)同比趨勢性下滑,連續9個月為負。我是否能得出結論認為,“這表明目前工業領域的整體通縮進一步加劇。”
3、CPI同比。CPI同比趨勢性下滑,并于今年1月進入“1時代”(陰影部分),且有兩個月同比負增長。“這表明GDP增速回落的主要因素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在強化。”這個結論在這里是否合適?
4、GDP平減指數。GDP平減指數趨勢性下滑,且連續兩個季度為負。同樣都是兩個季度的GDP平減指數為負,我是否能和人大一樣得出這個結論,“這表明與全社會最終商品和服務相對應的總體價格水平已經進入通縮狀態。”
同樣的指標,同樣的趨勢,我覺得不一定能得出同樣的結論,畢竟環境不同,世易時移,不宜刻舟求劍。
我個人很認可主流看法,也認為我國不會出現通貨緊縮,我們現在在大放水,條件和之前不一樣。
不知諸位認同否。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