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幾位有些名氣、頗為自信的主流經濟學專家關于中國經濟情況的討論發言,他們都從供給、需求的角度來談中國經濟問題。我認為,他們關于經濟的認識是極其膚淺的,可能抓不住中國經濟的根本,也找不出解決中國經濟問題的辦法。恐怕,還可能導致中國經濟問題積累、惡化。
“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是學者最基本的能力。
供給和需求,僅僅是經濟運行的表面,遠非經濟運行的實質。談論經濟問題,卻從所謂供給需求的角度談,恐怕馬上又談到了投資、出口、基建之類拉動經濟,或者刺激消費之類。實際上,這種方法論,已經玩了幾十年了,經濟問題非但沒有解決,而且越來越嚴重。投資,弄出個恒大房地產、中植系,弄出諸多P2P,結果,中國有效需求仍然嚴重不足,只得靠對美出口,賺取毫無意義的美元外匯,然后再用于購買美國的國債、期貨、股票、理財、信托、基金、保險、證券等等金融產品,結果,是把自己的財富交給了美國霸權,恐怕是肉包子打狗——一去無回了。
我分析經濟的辦法,與諸君略有不同。我不從供給和需求兩個角度來談,我也不知道大家為什么那么喜歡從供給和需求的角度來談經濟。我從所有制角度來談經濟,從貨幣供給、實體生產、商業體系、政權的定價權這四個角度來談經濟。生產,必須是工農業商品的生產和提供通信、電力、交通、運輸、儲存、粗加工、醫療、教育、養老之類的服務,并不指國債、股票、期貨、理財、保險、再保險、信托、虛擬貨幣、基金、證券等所謂金融產品的生產,也不能把土地、礦產、工廠、重要企業等生產資料和重要科研、醫療、衛生、教育、住房等民生事業當作商品出售。
大家都重視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那么,所有制,是生產關系的集中體現。
從供給和需求的角度談經濟問題,恐怕就完全回避了生產關系!回避了所有制。
我認為,公有制生產、公有制商業、依據公有制工農商業發展和科研教育軍事建設需要發行貨幣,并且由政權控制商品、服務的價格,這就是所有經濟的運行內容。
其中,政權控制貨幣發行數量、發行領域、發行對象、發行時機、發行方式,依據國家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衛生等發展需要,把貨幣按照科學的比例,發行到對國家和人民最重要領域、發行給重要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形成結構有機、比例合理、突出重點、保障民生的行業結構。并且,因為工農商業和教育科研衛生體系掌握在政權手中,政權就對各類商品有充分的定價權,可以憑借定價權調節各行業領域的利益分配。
那么,研究分析經濟問題、給出解決辦法,也就從實體生產和服務、商業流通、貨幣發行、政權的定價權角度來研究,并不能單純從供給和需求的角度來研究。
單純從供給和需求角度來研究經濟問題,忽略定價、生產、商業和貨幣發行等四個環節及其相互關系,單純從供給和需求的角度研究經濟,這是金融資本研究經濟、以便于操控經濟、榨取殖民利益的方法!用這種方法研究經濟問題,提出的解決辦法,只能是投資、出口、基建,出售土地、礦產、工廠和重要企業,還有民生保障體系市場化,從而確保金融資本的壟斷和殖民利益,不可能考慮群眾的基本生活和國家的動員能力,不會突出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衛生、教育重點,不可能讓經濟、軍事、文化、衛生、教育等均為人民服務。
那么,如果從工農業生產和民生服務、商業流通、貨幣發行和定價的角度研究經濟問題,就可以充分保證政權運用貨幣發行手段,分配工農業生產、教育、科研、衛生、醫療、文化等各個部門的勞動力資源,形成合理的經濟結構,同時,因為生產、商業和保障等各個部門均是政權控制的,所以,能夠把政權對商品的定價權落到實處,確保各行業、各部門、各階層、各地域的利益分配合理。
一般來說,我們認為國有企業還有些“公有制”的性質,接受政權的指導。實際上,在貫徹落實政策、指令、計劃等方面,國有企業遠不如公有制企業那么自覺、主動、積極。但畢竟,政權對國有企業還有一定的領導權,國有企業還要顧全經濟大局。所以,當前,可以認為,公有制經濟或者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是政權是否強大、調節控制經濟能力強弱和經濟獨立性的根本指標。民族私有企業,對國家經濟大局,還有一定的服從、支持意識。外資資本,對國家經濟根本沒有顧全大局的意識,甚至,還很有可能極力沖擊經濟大局、破壞大局。中小型私有資本,唯利是圖,大局意識也不會太強,很可能被外資資本誘惑,跟著外資資本的指令行事,成為幫兇——要防止其在關鍵時刻擾亂經濟金融斗爭的陣營。
所以,我認為,沒有足夠強大的公有制或國有工農業生產和商業體系,沒有公有或國有的教育、科研、衛生、醫療、文化等保障事業體系,則政權對經濟的調控能力,也就喪失了。
中國現在的情況是什么?不要說公有制經濟,就是國有經濟,占國民經濟的比例是多少?是在增加,還是在萎縮?顯然,在我們仍然開放金融、開放市場、出口創匯、儲備外匯,取消外資金融機構業務范圍限制、持股比例限制、投資額度限制的條件下,在摩根士丹利、高盛、橋水、瑞銀、黑石、運通等美元金融巨鱷在中國可以隨意從事投資、結算、支付、證券、保險、理財、基金、期貨、再保險等金融業務的情況下,在“國有銀行不得對國有企業輸送利益”的條件下,在所謂內外資一視同仁的條件下,公有制恐怕已經不再,國有制經濟也在萎縮。中小型私有資本、個體資本,被股市、P2P、高利貸等壓榨,損失慘重,形不成力量。唯獨外資經濟在中國一家獨大,而且,還繼續畸形擴張、野蠻增長。
這樣,政權控制經濟的能力有多大?會是不斷增強,還是不斷減弱?
在政權控制經濟的能力不斷萎縮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實際上處于“群雄逐鹿”的狀態,有些類似當年的“春秋戰國”,也類似于八國聯軍瓜分中國。
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發生任何危機,都可能的。
中國經濟問題和金融風險危機是怎么產生的?其根源:一是外資金融資本畸形擴張、野蠻增長而產生的;二是國有經濟萎縮、政權調節控制經濟金融的能力削弱;三是中小型私有資本天生軟弱無力!
經濟金融領域,更要敵友觀念、明確區分敵友!有了堅定的敵友觀念、明確區分了敵友,很容易就有了解決經濟問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思路和辦法。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一是當然要靠國有銀行和國有企企業,也只能從壯大國有經濟、發展公有制經濟。二是要抑制、打擊國際壟斷金融資本在中國的畸形擴張、野蠻增長!因為外資金融資本是危機的制造者,不可能協助中國化解金融風險。三是要團結民族私有企業。
而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又必然要從加強國有工農業生產、壯大國有商業體系、收復貨幣發行和控制權做起,這些都做好了,則政權的定價權就有保障了。有了充分的定價權,則政權就可以精準、高效、迅速地調節各行業的利益分配!就不存在什么供給過多、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
從供給和需求的角度研究分析中國經濟問題,這是極其膚淺、片面、靜止、孤立的方法論,是非常幼稚可笑的。也根本找不到中國經濟問題產生的根源,也當然想不出正確的辦法。中國主流經濟學家如果還這么幼稚,那就是對國家、民族和人民的犯罪!恕我直言,我這是對中國主流經濟學的挽救!
不是說要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嗎?老黃歷,該扔了!
前天我看到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說,大家都不和你玩了,你的經濟就不行的。我原本以為他是說美國的,因為美國這些年很孤立,沒有幾個國家愿意和它玩了。后來,認真聽一下,原來他的意思是說,它說的是中國。如果八國聯軍都不來侵略中國,則中國經濟就不行了。一個資源豐富、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社會安定、基礎設施極其發達、教育水平極高、市場潛力巨大的中國,“八國聯軍”垂涎欲滴!怎么可能不覬覦?怎么可能不和我們“玩”?請放心,打都打不走!我們的根本目的,在于拒絕八國聯軍跟我們玩,我們不和八國聯軍玩!要是強行要我們玩,那就打它們一頓,給它們立個新規矩。這就是經濟戰、金融戰、貿易戰、貨幣戰、科技戰、定價權爭奪戰、信息戰、法律戰、心理戰、網絡戰、輿論戰、資源戰、能源戰、陸海空天戰、氣象戰甚至還包括軍事戰爭等各種新型戰爭表現的本質。
今天,聽到一則消息:高盛提出世界經濟融合。我想,美國華爾街金融寡頭也必然極其渴望全世界經濟“融合”,堅決反對“脫鉤”!因為,華爾街企業繼續控制全世界各國貨幣的發行和流通,并據此控制全世界各國的經濟,形成對全世界經濟的控制和寄生,并控制全世界政治局勢。這個“鉤”,其實就是華爾街金融寡頭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經濟的寄生關系!沒有這個寄生關系,則華爾街金融寡頭根本就無法生存!周其仁真會替華爾街金融寡頭著想,還會顛倒黑白,誤導中國人民。
我還想強調一下:不懂貨幣,就不懂金融,不知道金融是如何影響和決定經濟的,也就無法分析國際局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