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企業和國有制企業有什么不同?這個問題,我認為對于當前搞好經濟、金融、貨幣、生產、貿易工作,有著極其重大的關系,必須搞明白。不能再讓新自由主義的經濟謬論統治中國人民。
我對貨幣的定義是:在公有制尚不充分、私有經濟尚占據一定甚至較大比例的社會條件下,政權用于組織社會化大生產建設、分配行業勞動力、平衡階層行業利益分配、形成一二三產業有機結構、突出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建設重點、支撐國家動員能力(為撰文方便,以上功能合稱為動員人力物力;物力,是間接的人力,歸根結底,還是動員人力。)的關鍵工具之一。
請注意,貨幣只是工具之一,并非唯一,在政權可以直接征收稅賦和征用力役的條件下,直接征收實物賦和征發勞役,也是一種動員方式,如果直接征收賦稅和征用力役足夠支撐國家動員能力,則對貨幣這個動員工具的依賴會大大減少。
換言之,依靠貨幣發行來組織社會化生產建設、支撐政權動員能力,只是私有制經濟的特殊工具,如果公有制在國民經濟中占比達到極高的程度,則貨幣對于政權動員能力的支撐,可以忽略。
依靠發行貨幣動員人力物力,當政權發行貨幣以購買商品、勞動或其他服務的形式,完成動員功能之后,貨幣就流通到了“民間”,“民間”也必然要向政權索要這個貨幣的信用。
政權,或者向“民間”提供其必須的商品、服務,或者以其他對“民間”有價值的東西,提供給“民間”,滿足其對貨幣信用的索取。
政權建立常平倉、鹽鐵銅專營、榷場等國有工業、商業體系,從貨幣循環的角度講,就是回收其發行并完成人力物力動員功能之后流通到“民間”的貨幣,這,也就是政權在履行貨幣信用責任,確保貨幣的順利流通。
政權還有一種履行貨幣信用責任的方式:貨幣稅收。政權收取貨幣稅收,并非是說要靠稅收養活政權,政權有貨幣發行權,錢要多少有多少,何須依賴稅收?之所以收取貨幣稅收,其目的和作用有二:其一,是表明流通到“民間”的貨幣并非毫無價值,除了可以購買政權常平倉、榷場提供的商品,當然也可以用于自由市場交易之外,還可以用于向政權納稅;這樣,“民間”就不會拒絕政權發行的貨幣了。其二,稅收的另外一個目的、功能或者說效果,在于對“民間”大工商業資本進行限制,以保護國有工商業和個體生產!
那種認為政權靠“納稅人”養活的說法,其實是站在私有大工商業資本的立場上,維護私有大工商業資本利益的說法,是對政權貨幣發行權的無視和篡奪,是代表大工商業資本向政權索要經濟權利,所以我說從本質上講,它是一種政變理論。從政權發行貨幣的角度看,這種說法完全是荒謬的!政權可以發行貨幣,當然不必指望私有大工商業資本繳納的那點稅收過日子。
如果一個政權沒有貨幣發行權,或者接受私有大工商業資本的說法,不靠發行貨幣的方式動員人力物力,那么,政權必須靠稅收養活,就必然過度依賴稅收,或者干脆就“吃大戶”(這不是個合法政權的正常做法)。過分依賴稅收,要么,必然對普通百姓征收苛雜,要么,乞求于私有大工商業資本的垂憐。而私有大工商業資本的垂憐,不是沒有條件的,相反條件極其苛刻,其交換條件就是政權必須出讓經濟、貨幣、金融、市場、資源等權利,以供其私有、動員。所以,一個政權靠稅收過日子,必然一方面苛薄勞動人民,一方面必然向大工商業資本投降。這樣的政權,必然是軟弱的、反動的、壓榨勞動人民的,也必須投降或者受制于大工商業資本。
所以,我與許多同志的觀點不同之一,在于我強調政權必須堅決壟斷貨幣發行權并依賴貨幣發行動員人力物力,而非指望稅收來支撐自己的政治統治。
當然,政權對于私有企業,也不能不收稅,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指望稅收過日子,不能被“納稅人”牽著鼻子,要在控制貨幣發行和流通上下功夫。
也請注意,這里的“納稅人”,無論從事實上,還是從理論上,都只指私有大工商業資本,并不包括普通勞動者和中小資本!
有同志很喜歡從生產力-生產關系的角度,討論經濟問題,但又有意無意把貨幣和貨幣發行排除在思考范圍之外。我認為,這絕對不行。如果不從貨幣角度研究經濟問題,恐怕無法搞清楚經濟問題。我仍然認為,貨幣,對于政權來說,是一種生產工具!貨幣發行以及流通控制,是一種生產關系!(希望聽到反駁!也希望有同志完善。)
我知道,有許多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學者反對我這種觀點。但是,把貨幣排除在生產力-生產關系體系之外,總不是辦法;總要從生產力-生產關系的角度,對貨幣進行定性!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者,必須回答這個問題,不能回避。為什么中國那么多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者,但在經濟問題上的發言權極弱,我認為是他們忽略了貨幣對經濟的決定性影響,或者在貨幣本質的認識上,不準確、不徹底。
黃金、白銀是天然的貨幣嗎?從中國古代和我黨的實踐來看,不是!對于一個成熟的、穩定的政權來說,決不能把黃金、白銀作為貨幣!也不能把貨幣與黃金白銀掛鉤!因為,黃金白銀總是稀缺的,只要以黃金白銀為貨幣或者為貨幣“錨”,就必然會極大地限制政權運用貨幣發行方式動員人力物力的能力!而且,如果把黃金白銀當作貨幣,那么,其他儲備有黃金白銀的私有資本,就有了動員人力物力的手段,就形成了對政權動員能力的競爭、干擾和威脅!
是不是從政權與貨幣的關系、把貨幣發行作為政權動員手段的角度,更容易理解中國經濟問題、金融風險產生的根源,是不是更容易找到解決思路和辦法?我認為是。大家看看中國經濟近四十年發展沿革和當前的情況,是不是與我上面講的這點認識有些類似。
(經典的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未考慮貨幣在生產力、生產關系中的位置)
那么,政權可不可以只管發行貨幣,不管“回收”?
絕對不行!因為,一是,這叫拒絕履行貨幣的信用責任,必然導致“民間”拒絕這種貨幣,從而政權就無法運用貨幣發行手段動員人力物力了。二是,如果不“回收”貨幣,或者回收貨幣的能力不足(即國有工商業體系不夠完善、發達,被私有工商業體系壓倒)那么,就會有巨量貨幣不斷“沉淀”于“民間”,形成私有大工業資本、商業資本甚至是金融資本,這些大資本必然要向政權索要信用——政治權力、爵位、壟斷市場、開發自然資源、占用土地、雇傭勞動等,實際上是侵奪了政權所能動員的人力物力,這是私有化產生的根源之一。
所以,政權必須充分“回收”所發行并流通到“民間”的貨幣。如何才能充分回收貨幣呢?
公有制工商業體系,就是政權充分回收貨幣的體系!公有制工商業體系足夠強大,則就可以足夠地回收貨幣,同時,公有制工商業體系,本身也是動員人力物力的一個重要工具!自然可以抑制私有資本的畸形擴張、野蠻增長。
公有制企業,與國有制企業,私有制企業的區別是什么?
公有制企業,不能單個地論,而是體系性地論,相互之間沒有利益爭奪。而國有企業,則是一個一個的,相互之間是有利益爭奪的。
因為,公有制企業之間,不是一種競爭關系,而是一種協調、配合、支持關系,都是社會主義經濟的一個環節。公有制工商業體系生產和銷售商品,就是回收貨幣!
公有制企業,在財務上,采取“收支兩條線”原則,即其收入和開支,是兩回事!這是公有制企業和國有制企業之間的本質區別。
(這張圖的問題,在于沒有考慮貨幣問題)
公有制企業的開支,由政權以撥款方式給予;其生產的產品,直接歸政權無償使用。其向自由市場出售商品,即財務收入,則直接歸政權!該企業不能“截流”“挪用”!公有制企業出售商品而收入的錢,就是政權回收了貨幣——這些回收的貨幣對政權來說,不再具備任何意義。
既然“收支兩條線”,收入和開支無關,公有制企業當然不能也不必“自主經營、處負盈虧”。公有制企業虧損,不是過錯,而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對國家經濟總體沒有壞的作用;公有制企業盈利,也不是一種貢獻,也是一種正常現象,也未必對國家經濟總體上有好處。財政部長李先念有很多口袋(一家家公有制企業),所謂誰虧損、誰贏利,無非就是錢從李先念的這個口袋,裝到哪個口袋,對于李先念來說,沒有什么得失。
國有制,就不同了。國有制,是為適應所謂市場經濟而對公有制進行的削足適履式的改造!
國有制下,各企業是“自主經營、處負盈虧”!李先念哥幾個分家了,這個口袋的盈利,就是哪個口袋的損失!雖然總體上沒有什么得失,但是,哥幾個卻斤斤計較、互相爭斗,不再是協同配合的關系!大家,都喪失了整體觀念。
國防工業、高精尖工業,還有醫療、衛生、教育、養老、住房、文化事業,如果用國有制、市場化來辦,則基本上無利可圖,或者,雖然有利,但是成本回收周期漫長,誰也不愿意做這種買賣。則,市場化、國有制條件下,這些極其重要的事業,就會荒廢!
可以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把這些推給私有企業嗎?私有企業,誰愿意花巨資請來錢學森、鄧稼先等,搞火箭、衛星、原子彈?這些東西基本上都是白花錢!衛星,現在可以賺錢了,但是從上世紀50年代后期我們搞火箭衛星,到今天華為手機賺錢,已經50年過去了!兩代人過去聞,成本回收也太慢了。沒有利潤、成本回收周期太長,私有企業,承擔不起。私有企業,誰愿意無償為人民群眾搞醫療、衛生、教育、養老、住房、文化等事業?如果把這些市場化、讓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那必然增加人民群眾的沉重負擔,影響他們投身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熱情。
政權對公有制企業撥款,即是發行貨幣。政權通過公有制工商業體系回收的貨幣,與政權發行貨幣的數量,是無關的。這是我和主流經濟學家甚至是左派經濟學家之間的又一個本質不同!我愿意聽到反駁!
貨與幣之間,是幣決定了貨,貨幣的發行領域、發行對象、發行數量、發行時機、發行方式和回收,決定貨的種類、數量及流動方向。幣的流動,決定了貨的流動,幣的流動方向,與貨的流動方向相反。政權抓住了幣的發行和流通,就抓住了商品、服務及其他勞動成果的流通,使之為政權服務。
商品、服務及其他勞動成果,是必須被消費的,商品、服務、其他勞動成果被消費了,就消失了!就無法再流動了!就是說,商品、服務、其他勞動成果的流動,是個單向流動,不是個循環!同樣地,作為決定商品、服務、其他勞動成果流動的貨幣的流動,也只能是單向的,不能是循環的!否則,就無法調動如此巨量的商品、服務和其他勞動成果。所以,幣的發行數量,和回收數量,是沒有關系的。政權回收的貨幣,完全可以核銷,不能和貨幣發行數量掛鉤。
央行制度理論的根本缺陷在哪里?央行制度理論的問題根子在于,它認為幣的流通必須是個循環,幣的發行數量,必須和幣的回收數量掛鉤!
有這樣一種說法,公有制優勢是集中力量辦大事。這種說法,我認為有些片面。準確地說,公有制是集中人民群眾的所有力量,辦好人民群眾的所有大事!并且能夠形成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工作重點,同時也為人民群眾“免費”辦好醫療、教育、養老、住房、文化事業!不會遺漏、忽略、淡化任何一件事關人民生活和國家安全的大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