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我國出售美國國債的時候,都有人跑出來說什么我們應該大量拋售,引爆美國金融危機。
這恐怕是一廂情愿的想法。
要理解這個問題并不難,我們只需要大致看一下美國國債的結構就行。
2023年10月18日,美國國債合計33.63萬億,其中公眾持有26.51萬億,美國政府內部持有7.11萬億。公眾持有的美國國債,可以簡單理解為能夠上市交易的國債,政府內部持有的可以理解為不能上市交易的國債。二者目前的比例大致在4:1左右。
從歷史數據看,2008年是一個分界線。2008年前(下圖陰影部分)兩種債務平行增長,2008年后公眾持有的債務爆炸式增長,一騎絕塵。
公眾持有的債務分成五大部分:各種基金保險銀行投資者、美國當局(美聯儲和政府)、海外投資者(各國)、個人和其他。疫情以來,各種基金保險銀行合計在35%左右浮動,美國當局合計在25%左右浮動,海外投資者在30%左右。
接下來我們看看海外投資者的結構(2023年6月份數據)。海外投資者合計持有債券75796億,其中前十大債權國和地區合計持有48000.7億,占比63.33%,前二十大合計持有63492.7億,占比83.77%。在所有前二十大國家和地區中,除我國外,幾乎全是美國的傳統盟友。
2023年六月,我國持有8354億美國國債,占外國持有的可交易國債比例11.02%,占全部可交易美國國債的3.28%,占全部美國國債的2.58%。
我國拋售美國國債引發美國金融危機,這個說法在具體的結構面前就站不住腳了。你不能指望我們用這么低的比例,去引發美國盟友的拋售,進而引發美國國內各種基金銀行的拋售。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