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還不知道這次巴以沖突會不會擴大為第六次中東戰爭,會不會引發新一輪石油危機。
不過,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第四次中東戰爭所引發的石油危機,并如何導致上世紀70年代的世界經濟危機發生。
以史為鑒,從歷史里去吸取教訓,提高警惕。
但我們也不能刻舟求劍,當前世界大環境雖然跟上世紀70年代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也有很多不一樣。
(1)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塌
說到世界經濟危機,可能很多人會先想到2008年次貸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1990年日本泡沫危機、1982年拉美債務危機。
不過,1980年之后的這些危機,都只能算是局部金融危機,差不多是7-10年一次,還遠稱不上世界經濟危機。
過去這100年,稱得上世界經濟危機,只有1929年的大蕭條,還有1974年的世界經濟危機,間隔45年才發生一次。
經常看到很多人拿現在美國的情況,跟1929年大蕭條前夕對比。
不過我覺得,當前世界大環境跟1974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前,會更相似一些。
說到1974年的世界經濟危機,首先很多人可能會說是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引發石油危機,才進而導致1974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
但實際上,導致1974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還有更加根源性的原因,1973年石油危機只是導火索,并非根本原因。
這還得從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說起。
1944年7月,二戰的戰勝國召開了國際貨幣金融會議,確認了二戰之后的國際貨幣體系,因為該會議是在美國的布雷頓森林舉行的,所以被稱為“布雷頓森林體系”。
可以說,布雷頓森林體系重新構建了新的全球金融秩序。
經過一戰和二戰后,大發戰爭財的美國,幾乎把整個歐洲財富都洗劫一空。
交戰各國不斷的跟美國購買戰爭物資,于是黃金源源不斷的流入到美國。
二戰結束時,全世界三分之二的黃金掌握在美國人手中。
1948年,美國官方黃金儲備高達2.17萬噸,占世界各國官方黃金儲備的74.5%。
當美國擁有全世界3/4的黃金時,美元自然而然就成為世界貨幣。
擁有這么多黃金的美國,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中重新構建了金本位。
美國承諾,用35美元可以兌換1盎司黃金,這個兌換比例是固定不變,讓美元跟黃金硬掛鉤。
于是,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這一天,美元正式成為了世界貨幣。
在構建美元霸權后,美國通過對歐洲的馬歇爾援助計劃,把大量美元撒往歐洲,這些接受美國援助的國家,獲得大量美元后,只能用這些美元去購買美國商品,實現美元在世界范圍內的流通。
這樣一個美元循環模式,讓美國收獲到兩個十分寶貴的東西。
1、美元在全世界的流通權。
2、美國商品對外傾銷所收獲的利潤。
特別后者,挽救了二戰后美國過剩的工業產能和就業,并且讓美國商品直接打開并占領了歐洲市場。
然而美元霸權的好日子沒多久,1961年越南戰爭的爆發,讓美國深陷戰爭泥潭。
為了維持戰爭開支,美國偷偷摸摸印了大量美元。
這是美國通過美元霸權,跟全世界征收鑄幣稅的先例。
但其他國家也都不傻,看美國這樣開啟印鈔機來向全世界轉嫁債務,都感覺不太妙,于是紛紛要把自己手里的美元換成黃金。
所以,美國的黃金儲備在上世紀60年代是快速下滑。
按照當時美國瘋狂印鈔的情況看,美國即使擁有全世界3/4的黃金,也是不夠兌付這么多的美元。
而一旦美國的黃金儲備被消耗一空,那么失去錨定物的美元,將成為一堆廢紙,會形成美元危機。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展現了自己流氓國家的一面。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直接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即日起不能再用35美元/盎司的價格,把美元兌換黃金。
美國的這個流氓操作,讓美元直接出現了嚴重的信用危機,布雷頓森林體系宣告徹底崩塌。
美元很快就大幅貶值,表現為黃金按美元價格計,出現了大幅上漲。
1972年開始,黃金價格從35美元/盎司價格,在隨后3年里暴漲到接近200美元,這實際上就是美元在跟黃金脫鉤后,通過大幅貶值,回歸到實際幣值。
1972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塌,導致美元失去世界貨幣地位,是1974年世界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之一,背后也仍然是美國在上世紀60年代的大印鈔行為導致的。
大印鈔就會帶來大通脹,很多人把上世紀70年代美國大通脹,完全歸因于石油危機,這并不完全對。
實際上,石油危機爆發前,在1965年之后,美國通脹率就有過一波飆升,在1970年是達到了6%通脹率的峰值。
然后在1972年是一度跌到3%通脹率。
但在1973年10月石油危機爆發前,美國通脹率就已經開始反彈到7%的高點。
然后石油危機爆發,給美國通脹率澆了一鍋猛油,于是美國通脹率直接在高油價刺激下,直接從7%通脹率,飆升到12%通脹率。
從這個角度來說,石油危機只是美國上世紀70年代大通脹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非唯一原因。
美國大印鈔是上世紀70年代大通脹的根本原因之一,這是被很多人忽視的。
再來說說1973年的石油危機。
(2)石油危機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起因是埃及和敘利亞想要奪回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被以色列占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
跟以色列領土相鄰的敘利亞、埃及、約旦、黎巴嫩,一直是之前幾次中東戰爭的主力。
現在之所以第六次中東戰爭比較難打起來,主要就是埃及在第四次中東戰爭里被徹底打趴,成為首個跟以色列正常化的阿拉伯國家,這也讓埃及徹底失去阿拉伯一哥的地位。
敘利亞則因為最近這十幾年深陷內戰中,一直到這兩年才稍微好一些,但也仍然處于百廢待興的狀態。
而約旦也在1994年和以色列關系正常化。
現在只有黎巴嫩是和以色列還處于敵對狀態。
相比現在這種一盤散沙狀態,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可以說是阿拉伯世界最后一次團結起來打以色列。
當時主要參戰方是埃及和敘利亞,但伊拉克、約旦、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摩洛哥、沙特、蘇丹、科威特、突尼斯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均有派遣部隊或飛機參與作戰。
此外,為了報復美國支持以色列,沙特在10月20日宣布對美國實行石油禁運,隨后其他阿拉伯國家加入,并把石油禁運范圍擴大到其他一些支持以色列的國家,于是就引爆了1973年的石油危機。
在1970年之前的上百年時間里,國際油價一直到是不到2美元。
然后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后,國際油價瞬間跳漲到13美元。
石油不但是能源,而且是眾多化工品的原材料,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石油。
石油價格暴漲,讓美國通脹一下子就飆到超過10%的失控狀態。
石油對通脹的巨大影響得以顯現,于是石油才有了通脹之母的名頭。
美國上世紀70年代,長達10年的大通脹、大滯脹周期里,石油價格的飆漲,確實影響很大。
包括1979年美國通脹飆升,也跟第二次石油危機有關。
(3)總結
綜上所述,1974年世界經濟危機的爆發原因,主要原因就是兩個:
一個是美元超發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塌。
另外一個就是1973年的石油危機作為導火索,直接引爆了1974年世界經濟危機。
而貫穿整個70年代的高通脹,就是作為這兩個原因的疊加結果,也是1974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的直接原因。
此外,二戰后的20多年時間里,世界各國都進入到快速的戰后重建發展期,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也積累了很多矛盾和問題。
隨著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發展進入到一個瓶頸后,美元信用下降,直到布雷頓森林體系崩塌進入到一個爆發點。
這都是一個大的經濟周期切換過程。
也就是二戰后快速發展了20多年,本身就進入到大的經濟周期切換過程。
世界經濟不可能一直高速發展,也不可能一直處于衰退。
發展和衰退,一直是周期切換,波浪式前進。
這種經濟周期切換,也是1974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源之一。
同時,我們也需要注意到,經濟危機從來都是一體兩面,危機危機,危中有機。
比如,在1974年世界經濟危機里,美股是跌了一半,慘遭腰斬。
但這也是美股的一個歷史大底機會。
從國家層面來說,美元在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塌后就失去世界貨幣地位。
1973年,還對美國搞石油禁運的沙特,在第四次中東戰爭輸給以色列后,也很快就認清現實。1974年下半年,沙特就投靠美國,跟美國簽了一個協議,美國答應給沙特提供保護的同時,沙特出口石油只收美元,其他阿拉伯國家也有樣學樣,于是石油美元就構建起來。
在1974年的世界經濟危機中,美國也是在危機里通過石油美元,讓美元重新獲得世界貨幣地位,從而實現轉危為機。
1974年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是很深遠,讓美國上世紀70年代在高通脹的情況下,同時處于衰退周期,陷入最難搞的滯脹周期。
一直到1980年,美聯儲沃克爾一口氣加息到20%,才打斷了通脹的脊梁,讓美國逐步走出滯脹周期。
但真正讓世界擺脫經濟危機影響,還是靠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信息技術革命。
應對經濟危機,最好的辦法就是靠發展,而發展則需要持續不斷的科技革命,要不斷推陳出新,才能讓世界長期保持在發展的上升通道中。
這一輪世界經濟危機,也同樣疊加了美聯儲過去十幾年的無節制大印鈔,特別是2020年的無限印鈔,更是推到一個極限峰值,徹底引發過去兩年的美國的高通脹。
此外,2022年的俄烏沖突爆發,還有這次巴以沖突,越來越多的地緣危機此起彼伏出現,也同樣推升了油價,給全球通脹帶來不利影響。更何況現在全世界都還面臨一個懸而未決,影響遠超俄烏沖突的地緣事件。
而美聯儲加息也同樣貫穿上世紀70年代,人們只記得美聯儲在1980年一口氣加息到20%,卻不記得1974年,美聯儲為了遏制通脹,也一度加息到13%。
當然,現在跟上世紀70年代也有很多不同。
比如上世紀70年代,美國的債務水平還比較低,美國國債占GDP幣值不到40%。
而現在美國國債占GDP比例是已經達到129%。
高債務壓力,是當前世界經濟比上世紀70年代更危險的地方,這也會讓美聯儲本輪加息的負面影響更大。
我是2019年8月,開始寫文章跟大家提醒爆發世界經濟危機的風險。
現在來看,這個風險是在隨著時間推移增加,而不是減弱。
本次世界經濟危機,我個人是覺得可能在2024年-2025年爆發。
危機危機,危中有機。
我們也會在本輪世界經濟危機里,有機會完成歷史大事,實現轉危為機。
作為個人,我們也有機會在歷史大底里抄底,只要能堅持到經濟危機結束,這應該也是我們這代人最寶貴的一次財富躍遷機會,但這需要耐心。
一說世界經濟危機,我們不要只感到恐懼,也需要去發現機會,耐心等待機會。
每一輪世界經濟危機,也會對國際秩序大洗牌,重塑秩序。
比如1929年大蕭條,1974年世界經濟危機,都引發世界劇烈變革,這都是危險背后蘊藏的機會。
經濟發展都是周期變化,這輪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會持續多久,取決于下一輪科技革命何時爆發,目前看最有可能的還是AI革命。
世界經濟危機的爆發,現在看是比較難避免,但如果AI革命能盡快落地,那么會大大縮短世界經濟危機的威力和影響時間。
當然,這都只是我個人觀點,未來是沒有人能100%預判準確,僅供參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