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流之前,先說點題外話。
前兩天剛在知識星球說了一句,資在外,債留內,加印之流確實是這么操作的,就出了某件大事。具體什么大事。你懂的,不懂也別問。
大量的房產和土地有待拋售。什么時候傳導到銀行?是先傳導到銀行,還是先傳導到地方政府?估計很快就會進一步降息。對所有人都是利空,對人民幣也是。
國內的房地產供遠遠大于求,除了開發商,還有大量的盤活的限制資產和投機房產有待上市。房地產企業融資難度立即驟升。勞動者收入遠遠低于需要他們購買的房產,賣家很容易進入競相傾銷的狀態。不但存在開發商之間的惡性競爭,而且存在地方之間的惡性競爭。
甩了甩了,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像搶人大戰一樣,現在是搶錢大戰。房地產全面生產過剩。不但全面生產過剩還透支了全部信貸。如果不插手,那就是轟轟烈烈地倒塌。如果插手,那就需要打開泄洪閘——擰開水龍頭、打開消防栓已經遠遠不夠了。加印的問題還是要通過加印解決啊。
戰局不利,督戰隊對臨陣脫逃者執行軍法可能兩個后果:一個是其他人往前沖,一個是大家潰散得更快。如果對方只是實力略強,那么其他人大概率向前沖板載沖鋒,最終扭轉戰局。如果面對的是鋼鐵洪流、終結者軍團之類毫無勝算的對手,那么大家必然潰散得更快。
************************************************************
再說說調研和交流。
2007年,斷供的美國人破紀錄,但是次級貸反而一度不斷上漲,這聽起來很荒謬,但是卻曾經發生過。
當做空者們發現市場走勢和他們的判斷相違背的時候,他們不是去疑惑,去抱怨,去問專家,而是去做社調。他們去了拉斯維加斯參加金融界的聚會。
市場走勢和他們的判斷相違背,有兩種可能:別人比他們掌握更多的信息,他們錯了;其他人比他們知道的少,他們比別人知道的多,領先于市場的反應。
當然,還有第三種可能是市場存在巨大的騙局。不過,在充分自由市場經濟的美國,由于政府受到限制,所以第三種可能性相對較小,即使存在也難以長期維持。可以不考慮第三種可能。
他們去拉斯維加斯的結果,讓他們大吃一驚。金融界要么是對現實情況一無所知,也不愿承認不利的現實;要么是對現實略有了解,但是并不在乎,試圖在嚴重惡化以前能撈多少是多少。他們是對現實情況了解最多最深最透徹的人。
從拉斯維加斯回來,做空者們不但堅定了信心,而且決定進一步加倉。
所以,在投資遇到挫折的時候,應該躬身自問,我對自己投資的產品了解多少?我對這些產品價格漲跌的因素了解多少?我充分調研了嗎?對一線情況了解多少?
如果有疑惑,就去調研,調研結果如果證明自己錯了,就立即改變投資選擇,如果證明自己對了,那就氣定神閑繼續穩坐釣魚臺吧。
地方債解決了嗎?出口增長了嗎?多數人的債務包袱減輕了嗎?如果這三條都沒有的話,那么經濟增長何來?身邊人的情況好轉了嗎?收入上漲了嗎?如果這兩條沒有的話,那么樓市有什么資格繼續上漲呢?
經濟增長困難,土地賣不掉,債務危機以及財政危機怎么解決呢?
我一直強調少看分析,多做調研。
真實的分析是必須是建立在現實基礎上的分析,如果分析的基礎脫離了現實,違背了唯物主義的實事求是,那么這樣的分析無論多么樂觀也不過是癡人說夢。
許多情況下,作分析的人只是希望讀者按照作者觀點采取某種行動,至于這些分析是否客觀,是否符合現實,則根本不重要。這樣的分析,看還不如不看。
星球的大多數讀者都不具備全身心社會調查的條件,但是可以在這個平臺上交流彼此真實的見聞。通過交流見聞,豐富信息,增長見識,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調研的不足,讓讀者們有條件比其他人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每位讀者提供的信息,既有利于其他讀者獲得信息,也有利于拋磚引玉獲得更多的信息反饋。如果覺得自己提供的信息比較敏感可能對自己不利,可以適當淡化處理與自己相關的內容。
總之,提供的信息越多,不僅對他人,而且對自己也越有利。
***********************************************
最后,說說不輕易做空這事。
有知識星球的讀者提醒大家,明年銀行突然出事以前做空很危險。
我認為,不是說到明年銀行突然出事前做空很危險,而是任何時候都很危險。
首先,國內沒有理想的適合做空的工具。《大空頭》里面也沒有,所以博士需要去和投行談,要投行設計這樣的工具,然后買下。國內顯然不能這么做。不僅如此,美國的投行直到破產倒閉的前一刻都要履行合約,國內這事就不好說了。你發現了工具,你買下了工具,你忍受前期的損失和壓力,終于等到市場劇烈下跌,然后工具被強行停止交易。你能怎么樣?天朝自有國情在此,怎么你不服?
其次,國內的貨幣發行比國外靈活地多。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7月(8月?)一個月之內,每月新增廣義貨幣量從原先的不到1000億直接邁上3000億的臺階。沒輪到資產價格劇烈下跌,洪水就進來了。當時,許多人認為房價上漲過快,房價會回調。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以后,許多人認為房價應該下跌,買入的機會終于來了,結果沒等來買入的機會,北京的房價直接破萬。那些持幣待購的人全部損失慘重。類似的事情在棚改的時候,再次上演,每月新增貨幣總量從3000—5000億,直接破萬億。如果是《大空頭》那種做空,結果必然直接爆倉。
再次,即使成功做空也缺乏合適的戰利品。《大空頭》之中的諸位成功做空,他們的戰利品是美元。2000—2020年,美元在美國的購買力基本是穩定的。我們的戰利品是什么?人民幣嗎?隨時在穩步縮水。還記得2000年前后的物價嗎?這些年之所以物價變化不大,是工業化推動生產力迅速發展,大多數商品的制造成本雪崩式下降,包括工業品也包括農產品。比如,現在的雞蛋早就不是當年一家一戶小農散養合作社收購的雞蛋了,更不用說肉食雞。即使這樣,國內的物價也基本與美國、日本持平了。2020年,日本吃一頓工作日午餐大約600日元,大約人民幣30元。這個水平在國內一線現在也基本如此了。沒有什么比增發貨幣更容易了,即使做空獲得了人民幣收益,也可能在隨之而來的通脹中極大縮水。房產嗎?韓國的《國家破產之日》之中,尹科長做空的戰利品是房產。但是,目前國內的大多數房產在未來的若干年內都將荒廢,包括一線大城市的許多房產也將如此。你確定你囤積的若干套房子最終都能保值增值不在荒廢的區域?至于股票、債券之類更不用說了。你費勁心思做空成功,最終可能沒有多大意義。
又次,如果社會動蕩導致做空的模型可能完全作廢。這個不講,大家自己品。
最后,沒有好辦法確保自己不成為替罪羊。《大空頭》之中,博士敏銳地發現次級貸款問題,設計了做空工具,和投行進行了對賭,經歷重重困難完成了最后的做空,獲得了474%的收益。但是,只有一名銀行工作人員因為金融欺詐入獄。其他銀行家、監管層高官、評級機構都毫發無損。不僅毫發無損,還用政府援救資金發放了巨額獎金。氣得老百姓發動了“占領華爾街運動”。沒有人詢問博士怎么發現的次貸問題,反而是聯邦調查局多次對博士進行審訊,試圖發現他的做空行為導致危機的蛛絲馬跡,把他作為替罪羊。一群人通過次貸發財,包括銀行家、監管層、評級機構、替他們搖旗吶喊的經濟學家和制造輿論的媒體,大家集體欺詐,出了事互相建立攻守同盟,向圈子外面找替罪羊!這TMD還是講究法治的美國!其他國家會出什么事情,想想就知道,保證不寒而栗。
所以,我從來不鼓勵大家做空,這種風險不僅僅是對經濟形勢判斷的風險,而是方方面面超越經濟層面的風險。
但是,另一方面,我也建議大家未雨綢繆。
看過《大空頭》的結局就知道,若干萬人失去職業,若干萬人無家可歸,若干萬人失去了養老金。2000年初出身的那一代美國人,回憶自己童年和少年時代的時候,都是充滿了痛苦的回憶,失業、貧窮、拮據是那段時間記憶的關鍵詞。有的美國人回憶,因為父母失業沒有經濟來源,自己童年曾經去麥當勞領取免費的番茄醬回家擠出來,用水沖開當湯喝。
這還是處于全球金字塔頂端的國家的無產者的生活,而且美國社會還沒有發生劇烈動蕩。
韓國的《國家破產之日》的結局也是類似。尹科長做空成功,贏得豪宅。他進入豪宅的時候,發現前任豪宅主人在房間里上吊自殺了。自殺了,自然解脫了。那些沒有自殺的人,還要生活,他們存款縮水,收入下降,生活成本上漲,異常艱難。
類似的情況如果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怎么辦?
不要以為金融危機永遠不會發生,我在《紙牌大廈》中分析過,產能過剩孕育經濟危機,消費信貸和生產信貸讓經濟危機進化為金融危機,政府使用赤字拉動經濟讓金融危機進化為財政危機,政府印鈔消化赤字讓財政危機進化為貨幣危機,如果政府借入外匯等硬通貨維持幣值貨幣危機就會進化為債務危機。
危機只是進化了,后延了沒有消失。不但沒有消失,烈度還增長了。
如果2008年,美聯儲在一開始就大規模救助次貸市場,那么美國的次貸危機會被暫時掩蓋下去,并在幾年后以更猛烈的形勢爆發出來。
有多大手捧多大碗,沒有一個社會根本元力的庇佑,謀求過高的利潤很危險。另一方面,因為沒有根本元力的庇佑,如果沒有提前未雨綢繆,一旦出現不能談論的大事件也會很可憐。
以上只是個人觀點,大家自己斟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