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讀者在知識星球問我,怎么看待眼下美國國內的黃金熱,為什么美國國內的金價遙遙領先于國際金價?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
這話不是馬克思說的,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引用的。不過,馬克思引用這句話,說明他起碼同意這句話。
市場經濟條件下,貨幣必須投入循環吸收剩余價值,才能增殖。
一箱子黃金,埋在地下100年,挖出來還是一箱黃金。在經濟增長期,黃金不投入經濟循環,沒有任何利息,并不是優質資產。黃金受到追捧的時候,都是生產循環被打亂的時候,也就是投錢進入生產循環不但不會有增值,還可能貶值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貨幣還不斷縮水,那么黃金的價值就更加凸顯出來了。
中國也有一句類似的話,“亂世黃金,盛世古董。”
黃金攥在手里,永遠是黃金,在盛世的時候,就要投入到生產循環中,在封建社會就要變成土地和房產。地主有了土地就能收地租。盛世的時候,由于經濟不斷增長,地主階級手里的閑錢越來越多,于是炒作古董,倒賣古董就可以“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亂世的時候,生產循環被打亂,土地隨時可能易主,更不要說收租,生存下去是第一位的,沒人關心古董。土地和古董全部讓位給易于攜帶,價值穩定,可以直接交易的黃金。
經濟增長的時候,資本家把盡量多的金銀,甚至包括借來的金銀(貸款)投入循環,但是在危機時,他們卻努力變現,想法把商品賣掉,回籠金銀。
“昨天,資產者還被繁榮所陶醉,懷著啟蒙的驕傲,宣稱貨幣是空虛的幻想。只有商品才是貨幣。今天,他們在世界市場上到處叫嚷,只有貨幣才是商品!象鹿渴求清水一樣,他們的靈魂渴求貨幣這唯一的財富。在危機時期,商品和它的價值形態(貨幣)之間的對立發展成絕對矛盾。因此,貨幣的表現形式在這里也是無關緊要的。不管是用金支付,還是用銀行券這樣的信用貨幣支付,貨幣荒都是一樣的。”
有了紙幣以后,因為其使用方便,加上國家暴力支持,迅速取代黃金成為主流貨幣。但是在危機時刻,黃金還是最后的貨幣。
紙幣有兩種,一種是銀行券,類似銀票,可以按固定比率足額兌換金銀;一種是國家暴力支持的價值符合,不能按固定比率足額兌換金銀,所以可以無限印刷。
只要存在貸款,社會上流行的銀行券就必然遠多于庫存的金銀。平時貸款不斷被償還,銀行券都能足額兌換。金融危機的時候,消費能力不足的缺口暴露出來,貸款無法按時償還,銀行券就不能足額兌換了。
這種情況下,人們必然用手中的銀行券去銀行兌換金銀,這就是最早的擠兌。
后來出現了價值符號,價值符合可以無限印刷,由央行提供給銀行,銀行不再怕被擠兌。
但是,可以無限印刷的價值符合的購買力也沒法保證了,最終遲早變成廢紙。
國家用印鈔機挽救了銀行,黃金還是取代價值符號。
一般來說,國家法律都會禁止使用其他貨幣交易。但是,國家暴力在危急時刻是不靠譜的。當國家拿不出物質資源去貫徹意志,各級政府發不出工資的時候,許團長都去盜賣軍需的時候,誰還去維持國家暴力?
《潛伏》之中,謝若林的名言,這有兩根金條,你給我說一說哪根是高尚的,哪一根是齷齪的。
謝若林本人是黨通局(中統)的特務,但是他更感興趣的是做情報生意。他自己執法犯法,用金條交易。
天津站內部,從吳站長到盛鄉,哪一個不這么干?天津站就是國民黨政府的縮影。
一國經濟出問題,經濟循環被打亂,不論政府是否印鈔,黃金都會進入強勢階段。
金融危機期間,黃金都是暴漲的。因為銀行系統癱瘓,黃金成為支付手段。如果一國政府印鈔應對危機,那么黃金漲得更兇。
2008年次貸危機終于爆發出來,黃金從2007年的500-600美元一盎司沖過1000美元,一路向上,直到2011年最高點,大約1900美元一盎司。
這種情況下,普通人的對策就是掌握硬通貨——外匯和黃金。也就是余則成和站長說的,只有美元和金條才站得穩,敲得響。
與使用外匯鈔票需要鑒別真偽不同,使用黃金完全不需要任何門檻。黃金一直是黑市交易的重要一般等價物。黃金完全可以在境內使用。
目前,雖然各種美國媒體普遍報道美國經濟經過疫情沖擊,正在企穩向好復蘇,但是美國經濟的實際情況顯然并不理想。
雖然美國的市場實際利率已經低到歷史低點,但是由于產能和需求的缺口在疫情后暴露出來,外加俄烏戰爭引發的國際環境惡化出口銳減,導致產品滯銷,壓縮產能仍然是主流。
由于生產規模下降,各種投資活動利潤全部下降。
拋開美國股市本身就是大資本收割小資本的收割市不說,美國企業利潤率全部下降,股市必然半死不活,不可能有良好的表現。希望中小資本倒閉或退出生產后,把手中的閑錢投入股市供大資本收割,完全是想多了。債券和股票大同小異,利潤無法兌現,市場不斷爆雷,自然也難以吸引資金進入。
房地產市場也是如此。自2008年以來,美國樓市一直瘋漲,漲幅遠遠領先于收入水平。沒有收入支撐的房價上漲是不穩定的,能不斷上漲的原因,無非是市場普遍認為經濟會不斷穩步上漲,可以用明天的收入還今天的債務。現在,可以預期的未來的收入也下跌了,自然不能繼續這樣寅吃卯糧了。
對中小資本來說,股票(債券)、房產兩條主要瓜分社會總剩余價值的路都走不通,資金不進入貨幣狀態,還能去哪里?
不僅如此,目前美國各州財政普遍拮據,縣財政則大多陷入困難。許多地方的財政供養人口的工資已經不能按時發放,需要財政補貼的公交等公共服務已經大批縮水。截至目前,情況還在不斷惡化之中。
雖然美國是三權分立國家,聯邦政府的合法性來自全民投票而不是各地的支持,但是為了避免各地政府關門導致的無政府狀態,和社會秩序全面混亂,美聯儲大概率會救援各地政府。救援的方式,說來說去,繞不過一個字:印。
目前,美國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一致在通脹中,下一步大概率還會更高。
美國公民持有外匯受到種種限制,大多數富豪都在開曼群島或者英屬維京群島等地開設離岸賬戶持有外匯,一方面避稅,一方面合法低成本持有硬通貨,大多數美國人顯然沒有這樣的條件。
這種情況下,可供普通美國民眾選擇的硬通貨只剩下黃金了。
目前,美國生產萎縮,通貨膨脹穩步上漲,還有潛在的惡性通脹的威脅,必然導致越來越多的資金不斷退出經濟循環,這些資金不能進入離岸賬戶中的外匯,只能變成黃金。
中小資本在經濟下行過程中,退出生產循環以后,落袋為安。普通勞動者把手頭的積蓄變成黃金,應對可能到來的劇烈通脹。在這兩種力量的綜合作用下,美國國內的金價出現了暴漲。
黃金的上漲,從另一個側面證明美國人民對美國經濟前景缺乏信心。
此外,有一個原因是戰爭和沖突的威脅。
1978—1980年代,全球石油危機、伊朗人質事件、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總統里根譴責蘇聯為邪惡的紅色帝國,冷戰緊張氣氛迅速升級,黃金從104美元啟動突破800美元大關,隨后隨著勃列日涅夫去世,蘇聯開始改革,黃金價格回落。
目前看,對美國民眾來說,這種危險不是不存在的。
美國西海岸東南各州經濟發達地區的土豪們增持黃金,也是必然的結果。
對此,美國政府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如果聯邦政府強行征收民間所有黃金,那就意味著承認美元已經岌岌可危,將直接誘發美國民間更瘋狂地拋售美元,并且埋藏黃金——與外匯紙幣不同,黃金可以在土壤中埋藏億萬年,挖出來仍然金光閃閃。
美國國內的新聞報道的重點,也是美國中老年人拋售黃金,兌換美元。目前的行情,明顯是買金人多于賣金人,所以才會推動美國國內金價劇烈上漲。但是,新聞報道卻把焦點集中在那些賣出黃金的中老年人。中老年人往往掌握經濟主權,信息相對閉塞,思維相對保守,厭惡風險又貪圖小利,容易上當受騙,是電信詐騙的優質目標人群。美國媒體為什么把新聞報道的重點關注在賣金人,大家都懂的。
要美元強勢,需要美國經濟重新復蘇,消除金融危機和通貨膨脹威脅,資本從事經營有利可圖,資金從黃金換回美元,投入經濟循環,謀求利潤。此外,美元還不能過度超發。
這樣的前景目前完全看不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