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5日,公眾號“老葉思維”發表作者老葉的文章《中美金融大戰,一旦中國轉守為攻,美國估計還沒有還手之力。因此,金融大戰,中國最終勝出??疵靼状宋牡亩际歉呤帧贰?/p>
我覺得,這個作者言過其實,昧于時、昧于事、昧于勢,恐怕會誤導視聽。應友人之請,對此文簡要批駁。
首先,要知道所謂金融戰爭究竟是要爭奪什么。而要搞清楚金融戰爭奪什么,就要搞清楚今天中美金融形勢和雙方力量對比。要搞清楚中美金融形勢和力量對比,就必須搞清楚金融與貨幣的關系,而要搞清楚金融與貨幣的關系,就必須事先搞清楚貨幣的本質及與政權的關系。搞清楚了貨幣的本質及其與政權的關系,自然就容易明白人民幣主權還殘存多少、已經淪陷多少,美元霸權對中國貨幣、金融主權侵蝕了多少。搞清楚了美元霸權對中國貨幣主權、金融主權的侵蝕,也自然就明白金融業的本質及影響。搞清楚了金融的本質及中國金融形勢現狀,就明白中國貨幣、金融主權的淪陷及造成的后果是多么觸目驚心。而明白了中國貨幣金融主權觸目驚心的狀況,就不會再有什么“一旦我們轉守為攻,美國估計沒有什么還手之力”這種天真幼稚的胡說。
為便于理解,我們從貨幣的本質及其政權屬性、主權屬性說起。
一談到貨幣的本質,馬上就有人說,貨幣是商品交易的媒介,是衡量商品價值的尺度,云云。似乎,貨幣是中性的。這些人,很天真很可愛的樣子。
既然貨幣的本質是商品交易的媒體,衡量價值的尺度,為什么中國進出口貿易不用人民幣計價、結算、支付,為什么要用美元結算計價支付?美國人為什么不放棄美元的計價、結算、支付權?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各根據地建立的革命政權,為什么發行邊幣、北海幣、冀南幣等,還要采取“排法禁偽”行動,禁止國民黨蔣介石發行的法幣和偽政權發行的日偽幣在根據地流通?為什么各根據地對國民黨統治區和日本占領區的貿易,還要爭取用邊幣結算拒絕用法幣和日偽幣結算?為什么新中國自1960年代就開始爭取對外援助、貿易用人民幣計價、結算、支付,而并不儲備外匯?
這些充分說明,貨幣,盡管在貿易中的確有充當商品交易媒介的作用, 也有衡量商品價值尺度的作用,但這些都不是貨幣的本質屬性。
共產黨之所以早在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建立自己的銀行、發行自己的貨幣,并在抗戰、解放戰爭時期發揚光大,在新中國成立后保持發揚,從本質地上講,因為貨幣是維護人民的主權利益,防止外部勢力用貨幣、金融手段掠奪壓榨,確保政權分配各行業勞動力、平衡各行業階層利益收入、形成工農商建等行業結構有機的經濟結構、支撐政權動員人力物力能力的重要工具!越是在私有生產條件下,政權對貨幣的依賴性越強,等公有制生產體系建成并占據主導地位之后,政權在這些方面對貨幣這個工具的依賴性反而減弱。
不難理解,貨幣發行當然天生有政權屬性,也有主權屬性。一個政權在主權范圍內,自然不能允許其他任何力量發行其他貨幣,也不會把政權的貨幣發行權出讓給其他什么力量。一旦有人私下發行貨幣(無論發行什么貨幣),那就是對政權的重大削弱,就是財閥割據,就是最終分裂政權。
現在,人民幣的發行情況是怎樣的?現在人民幣的發行數量有相當一部分是依據中國的美元外匯儲備來發行,沒有相應的外匯儲備增加,則中國央行不能增發人民幣,政權也無權讓央行增發人民幣。這是所謂央行制度決定的。那么,在中國公有制經濟被所謂市場經濟其實是私有化經濟取代的情況下,中國國有或者民族資本經濟的發展,自然更加需要更多貨幣的支撐。可惜,此時恰恰中國建立健全了所謂央行制度,貨幣供應的總量要看外匯儲備,沒有外匯增加不能增發人民幣。于是,一個央行制度就捆住了中國的銀行的手腳,讓中國的貨幣發行喪失了自主權,不能根據工農商業和教育、科研、醫療、住房、養老等社會保障的需要來發行貨幣。為了增發貨幣,滿足需求,銀行體系及政府體系,采取了開放金融、開放市場、引進外資 、出口創匯、儲備外匯等政策。
這些政策馬上就產生了極其惡劣的依附性后果:一是必須乞求外資特別是美元霸權,否則人家不來投資,所以中國方面對外資提供政策、稅收、市場準入、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應有盡有的優惠和保護,只要外資提出什么條件,我們都答應。二是立即導致中國本土商品生產對西方市場的依賴。因為只有外貿出口,才能賺到外匯并被中國外匯管理局兌換成人民幣。本土商品市場,供銷兩方面都萎縮。三是更加惡劣的后果是,如此靠引進外資和出口創匯發行人民幣,當然要優先給外資投資者和出口型企業使用,因為錢是人家投來的或者是人家掙來的。相當于把增發的人民幣優先交給外資和出口型資本使用,且讓外資和出口型企業決定人民幣發行數量、發行對象、發行領域、發行方式,不得不把貨幣發行到房地產、金融、旅游、出口型企業領域。而中國國有企業、中國民族企業,要得到貨幣支持,則不得不貸款,而且條件極其苛刻,要“對賭”,要付高利息,要股份化,要出讓股份,要按時還本。就這還未必能夠得到貸款。
辦企業,技術、土地、管理、人才等這些要素地方政府和企業自己可以解決。“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個東風,就是貨幣支持。而根據央行制度,政府就不能干預銀行的經濟,所以,政府無力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問題。
如此,本土國營(國有)企業,民族資本企業,因為缺乏貨幣支持,當然競爭不過外資企業、買辦企業。于是,大量關鍵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因缺乏貨幣支持,活活被勒死。想生存,要么出售給主管,再股份化,讓外資、“社會資本”入股,并購。大量民族品牌消失,大量國有企業工人失業,社會環境惡化……
金融業是干什么的?中國原本沒有金融業,沒有股市、期貨、理財、基金、房地產、虛擬貨幣。之所以發展這些金融業,比如股市,是為了解決企業的資金問題,在國有銀行不對國有企業貸款、提供資金支持的條件下,讓國有企業還有其他企業股份化到市場上融資。實際上,中國股市幾乎成了外資、買辦資本賣空買空、詐騙普通群眾的渠道,國有企業有時還不得不去托市。已經暴露出來的“小燕子”事件,很能說明問題。
金融業,包括股市、期貨、債市、理財、基金、保險、再保險、虛擬貨幣、匯市、房地產等,本質上是篡奪政權的貨幣發行權,強行回收貨幣、扭曲貨幣發行對象、發行領域、發行數量、發行時機的一個手段。中國金融市場的畸形發展,實際上是國際壟斷金融資本及其扶植下的買辦金融資本篡奪原本屬于人民政權的權力,從而憑借這些權力篡奪了分配各業勞動力資源、分配各行業階層利益收入的權力,并嚴重干擾了原本科學有機的一、二、三等行業結構,甚至篡奪了定價權,嚴重侵害了政權動員人力物力的能力;導致了中國經濟在主權結構、所有制結構、產業結構、地域結構等方面嚴重畸形,以中國人民之勤勞、中國產業之完備、中國資源之豐富、中國教育之發達、中國社會之安定、中國商品服務出口量之巨大、中國基礎設施之先進,中國在國際經濟金融舞臺上居然沒有多少發言權,沒有定價權,居然被美國“卡脖子”,人民幣在對外貿易中居然沒有計價、結算、支付權,中國人民的日子居然并不富裕甚至十分貧窮……
這意味著美元信用和美元霸權對中國的寄生關系,意味著人民幣其實是美元在中國市場上的代用品。
現在這種情況,已經有所改觀,但沒有質的改觀。只要人民幣不掙脫美元的枷鎖,不取得獨立自主權,則這種情況就不會發生質變。
老葉的這篇文章,恐怕對這些情況沒有清醒的認識,過于膚淺了。
中美金融戰,本質上是中國收復人民發行和流通控制權之戰,是掙脫美元枷鎖,切斷美元對中國經濟的寄生關系之戰,是爭取人民幣獨立自主之戰。
而美國霸占中國人民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的關鍵手段有二:一是誘騙中國搞所謂央行制度。這樣,政權、銀行、企業,三者就相互割裂了。銀行失去了貨幣發行依據,無法發行貨幣。政權喪失了運用貨幣手段調節工農業生產和科研、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社會保障的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本國國有經濟和民族經濟則失去了貨幣支持而舉步維艱。三者均大受其害,但卻為引進外資、開放市場等準備了條件,掃清了障礙。
其二,讓中國發展金融業。既然企業從政府和銀行那里得不到貨幣支持,那就讓企業股份化,然后上市,發展金融市場,讓這些企業到金融市場上融資。而所謂社會上的資金,當然主要的是國際壟斷金融資本及其豢養的買辦金融資本,這些資本足以在中國股市上翻云覆雨,坐樁收割散戶。股市并未真正解決企業資金問題,相反,國有企業還要時不時去“托市”
中國要發展獨立自主的經濟,錢從何來?央行制度未廢除,公有制工、農、商業體系不強大,金融市場控制在外資和買辦資本手中,中國國有銀行系統拒絕給國有企業和民族企業提供足夠貨幣支撐,相應地,中國還在大力引進外資 、開放金融、開放市場,甚至若干省財政、大企業,居然繼續到所謂國際金融市場上融資,這就足以說明,中國經濟仍在美元霸權殖民體系之內,并未有跳出這個體系的跡象。中國經濟仍然在支撐美元的國際信用和霸權。這種形勢下說什么“世界金融大點已經進入下半場,即將迎來終極對決”,豈不是癡人說夢、嘩眾取寵?
美元的加息,中國人民幣降息,并不是中美金融對決的關鍵,相反,這些僅僅是戰術性的動作,與所謂中美金融對決毫無關系。相反,這些戰術性的舉措,至少不能說明中國目前在努力掙脫美元殖民枷鎖。
什么才是真正的中美金融對決?
首先,中國必須跳出美元霸權的殖民體系,收復人民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的獨立自主,并由政權控制人民幣的發行和流通,銀行體系僅僅是按照政權(財政)的領導,承辦發行人民幣和控制人民幣流通的業務。如此,中國政權才能獨立自主地決定人民幣發行數量、發行領域、發行對象、發行方式、發行時機,并進退自如地控制人民幣的流通量。所謂引進外資、開放市場、開放金融、出口創匯、儲備美元、依據外匯儲備發行人民幣、人民幣離岸、人民幣自由兌換等政策,必須全面調整,必須嚴厲打擊人民幣投機。如此,才有利于中國主權經濟發展壯大,才能用中國經濟支撐人民幣的國際信用,而非支撐美元的國際信用。美元喪失了中國經濟的支持,其國際信用就可能崩潰。
試想想,美國重工業已經萎縮,輕工業幾乎沒有,高技術呢?華為新手機出世,可能也打破了美國的高技術神話。沒有這些,美國還憑什么來支撐美元的國際信用?
第二,爭取人民幣在對外貿易中的計價、結算、支付權。為此,中國應該聯合俄羅斯、阿拉伯、中亞、非洲、東盟、拉美、可能還有歐洲的法國德國,建立獨立于美元SWIFT體系之外的新型的結算體系。這個體系,應該由兩個部分構成,其一是物理意義上與美國主導的互聯網相互獨立的互聯網,華為5G和中國通信技術,應該提供了廉價解決方案。其二是國家政府主導的銀行間的結算協議,中俄已經有這種協議,相信其他國家加入這個協議,應該不難。但似乎這方面中國并無動作,組建這個結算體系的努力,才是與美元霸權的對決。
當前,中國在工農業、科研,通信基礎設施,新的互聯網技術方面,在國際外交領域,均已具備了反擊美元霸權的條件。唯獨中國買辦資本勢力依然強大,尤其是經濟、貨幣、金融、貿易思想領域,買辦思維仍然占據優勢地位。這是中國打破美元霸權的唯一難題。
老葉先生要是真的致力于打破美元霸權,可以從這方面入手,做些工作。
老葉先生說,美元霸權通過美元降息、加息,再降息的循環來完成對全球財富的收割。這其實是似是而非。
美國收割流通到全世界的美元,并不是說美國的發展需要這些美元鈔票,美國是可以隨便發鈔的,并不缺錢。而是,美國要推脫對這些美元外匯的國際信用,不想履行這個信用,所以,要把這些美元都收到美國的國債、股市、期貨、理財、基金、保險等金融市場上,廢止其采購、投資、并購、開發等貨幣的所有功能,讓這些貨幣的持有者一無所有。如此而已。
要知道,這些美元外匯對持有者來說,是一種潛在的財富——如果美國愿意且有能力履行信用責任的話。但對于美國來說,這些美元外匯,是一巨大的威脅!至少也是極大的負擔,必須消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