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當前存量房已經過剩了。好些人手持數套房,還著房貸,等著房子漲價。以前,每年房子漲價的金額能夠覆蓋利息成本,現在,不跌就不錯了。怎么辦?一看不限購不限貸了,馬上拋售。
我國住宅擁有量并不平均,部分家庭擁有多套住房。下表是西南財大2011-2017年統計數據。從2017年數據看,兩套房家庭有39.4%的空置率,三套房家庭有48.2%的空置率。
有多套住房的家庭,部分住房往往閑置。閑置的住房也要還貸款。在樓市快速上漲的時候,漲價幅度可以覆蓋貸款利息,但是樓市不漲了,甚至下跌了,怎么辦?還放在手上爛掉嗎?還放在手上白白耗費利息嗎?趕緊出手吧。
空置率到底有多高呢?西南財大做了一個分城市的統計,一線城市空置率相對較小,二三線城市空置率明顯更多。但不論是哪種城市,空置率都超過合理區域(合理區域在5-10%)。
貝殼去年發布的《中國主要城市住房空置率調查報告》,也印證了西南財大的數據。
貝殼報告稱“通常認為空置率在5%-10%之間是合理的,低于此區間則認為空置率過低,表明住房需求旺盛,潛在需求較高。高于10%則認為空置率過高,表明住房供給過剩,存在庫存積壓風險。貝殼研究院調研28個大中城市發現,其中僅有9個城市處于合理區間,大部分城市處于10%-15%,6個城市高于15%。總體而言空置水平較高,新開發項目可能因為銷售困難導致庫存積壓風險。”
貝殼表示,自己參考平臺數據,并回收5萬份問卷(覆蓋3萬個樣本小區),最終得出此報告。報告一出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更是激起了某些群體的強烈聲討。隨后不久貝殼就在壓力下發布道歉聲明稱:本次調研問卷由一線從業人員填寫,在實際執行中,填寫人的主觀判斷存在的偏差,調研樣本和程序不夠規范,覆蓋范圍不夠全面,部分調研問卷數據采集有誤,導致數據不準確。
關于貝殼的道歉,部分網友跟帖表示,自己小區就是空置率高,逼迫貝殼道歉是掩耳盜鈴。
取消限貸限售的政策,本來打算刺激新房市場,消耗開發商的庫存,讓開發商回籠資金。這下好了,大量二手房涌入市場,供給端過剩進一步加劇。
不僅僅是二手房,我國新房的供給也是過剩的。私人占有和社會化大生產的矛盾,不是說說而已。私人生產有計劃性,和整個社會的無計劃性,在房地產行業體現得非常明顯。
以城市規劃為例。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有計劃”的規劃,但是放到一起就變成無序的競爭,導致我國城市規劃遠遠超過實際需要。截至2016年5月,全國縣以上新城新區超過3500個,規劃人口達34億。
2016年新華社記者報道,“在特大城市限制人口、中小城鎮擴容的情況下,一些中小城鎮迫切希望加速發展,紛紛提出2020年、2030年人口倍增的目標。國務院有關部門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5月,全國縣以上新城新區超過3500個,規劃人口達34億。這些規劃能容納全世界近一半人口的新城,誰來住?”
采訪中,部分規劃部門負責人表示,“我們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搶人”。該篇報道中記者還提到,一些小城市已經出現明顯的商品房過剩。比如沙縣,由于人口凈流出,商品房過剩明顯。“在縣城新區,數十個樓盤正在促銷,即使一些售出的房子,入住率也并不高……目前沙縣樓市均價每平方米四五千元,相對于高峰期房價已接近腰斬。”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還在按人口凈流入做規劃。“福建省沙縣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沙縣全縣人口26萬多,按照規劃,到2030年城關人口要達到35萬”。但是,“現在四分之一的人口都外出從事小吃行業,人口不凈流出就不錯了。”
如此這般的規劃,要建多少房子?賣得掉嗎!
我國房子早就過剩了,就是有人愿意承認,有人不愿承認。
中央黨校的周天勇在2016年時發文稱,2015年底“城鎮住宅存量大約在32881萬到35411萬套之間”,如果算上2015年正在施工和新開工的,2016年后即使新樓盤一個也不開工,“城鎮全部住宅供給將達到41594萬—44594萬套……可容納12.69到13.6億人口居住。”周天勇的估算和央行2019年的調查數據大致吻合。按央行2019年調查,城鎮居民家庭戶均住宅1.5套。根據七普數據,我國城鎮家庭戶合計3.1億戶,測算住宅總量可得4.65億套。當前城鎮人口總數為9.2億人,住房存量可供12-13億人居住,即使一套房都不建,商品房都已然過剩。
在這樣的情況下,2018年后新開盤項目去化率明顯走低,房子越來越難賣了。中銀證券報告稱,“重點城市開盤去化率降至歷史冰點”。
一方面是需求不斷萎縮,一方面是供給面臨過剩,再加上大量二手房涌入市場,我只能說,煙花璀璨,愿大家安好。
最后,為防止有人斷章取義惡意曲解,我要嚴正聲明,我堅決支持我國的政策,雖然經濟有自身的規律,但困難畢竟是短暫的,我們一定能度過去,一旦度過去了,明天一定會更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