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則“高盛稱中國經濟將逐漸進入衰退周期,建議及時清理各類中國資產”的消息截圖在社交平臺傳播。后有媒體說,據多方查實,該消息為假消息。
雖然是假消息,但是,討論一下所謂“衰退”問題,其實很有意義,是個非常重要的話題。
談談我自己的看法,不太成熟,拋磚引玉,請大家批評。
衰退是什么意思?
仍然從貨幣發行和流通對經濟的決定作用講起。結合今天全世界的貨幣情況,所謂衰退,主要是指那些資本主義國家,喪失貨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本國貨幣其實是美元代用券,其發行和流通控制權部分或者完全掌握在美國金融霸權手中的國家,因而美國金融霸權有能力緊縮貨幣供應并采取了縮緊貨幣供應的措施,而導致的經濟危機。
緊縮貨幣供應的辦法大致有:減少投資,減少放貸,給貸款附加苛刻條件,炒高金融市場、炒高房地產以吸收大量貨幣,導致實體生產困難。
也就是說,所謂經濟衰退,其特點有三:一是發生在資本主義私有制國家,而不發生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國家。二是本國沒有貨幣主權,本國貨幣發行和流通被美國金融霸權控制,或者本國貨幣并未被本國政權控制,而是被金融寡頭控制,通常以私有銀行發行貨幣的方式控制貨幣發行。三是作為貨幣發行和流通控制者的霸權,在必要時緊縮了貨幣發行和流通,即大大減少了貨幣流通量,導致這個國家因為貨幣短缺而出現經濟危機。
社會主義公有制國家,因為有貨幣主權,掌握著工農業生產和商業體系、控制定價權,并不存在“衰退”問題。
我們討論的重點問題是:今天的中國會不會出現經濟衰退?
由于中國僅僅是部分地喪失了貨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中國經濟基本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國有經濟、民族經濟,掌握在政權手中的那部分貨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支撐了這部分經濟。另一部分是華爾街金融資本控制下的外資經濟和買辦經濟,掌握在華爾街金融寡頭及附屬于金融寡頭的買辦資本手中的貨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支撐了中國主權范圍內的外資經濟和買辦經濟。
那么,如果考察中國經濟衰退問題,就必須注意到這兩部分經濟衰退的成因。
這兩部分經濟,顯然是不可能“和平相處”的,而必然發生激烈的沖突、爭奪,體現在:一是對工業生產、農業生產和科研的爭奪;二是對商業體系、市場占有率和相關商品價格控制權的爭奪;三是對勞動力特別是高端勞動力的爭奪;四是對土地、礦藏、山林、湖泊、森林、草地等資源的爭奪。
毫無疑問,兩種經濟成分,都涉及相當的人口。比如,公開的宣傳顯示,中國“民營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力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這里的“民營企業”,并不完全是外資經濟和買辦經濟,其中相當部分是民族大、中、小型企業、個體商戶、家庭作坊。這部分民營企業,因為受貨幣提供者的影響較小,即使需要資金,也可以從國有銀行貸款解決,并不需要分割股份,所以,應該屬于民族經濟,不屬于外資經濟和買辦經濟。
據前所述,衰退是由于貨幣緊縮導致的。而中國國有經濟的貨幣提供者是主權銀行或金融機構,所以,只要其能夠得到足夠的貨幣支持,則國有經濟就不會出現衰退。私有民族經濟因為受貨幣政策影響較小,也不會出現衰退。但外資經濟和買辦經濟因為其貨幣提供者是華爾街壟斷金融寡頭,所以如果華爾街金融寡頭緊縮了對這些經濟的貨幣供應,那就必然會導致這些經濟成分的“衰退”。
如果這些經濟成分衰退了,那么,相應地,國有經濟和民族經濟,便會取而代之,發展壯大起來。
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商品出口者,更是美國金融霸權的最重要的宿主。中國對美國金融霸權的重要性,無論怎么強調都不算過分。
那么,美國,當然是不愿意切斷美國霸權對中國經濟的寄生關系的。所以,無論如何,美國都不能允許中國經濟的衰退。因為,中國經濟的所謂衰退,必然是華爾街金融寡頭直接控制之下的外資經濟和附屬于華爾街金融寡頭的買辦經濟的衰退,而不是中國國有經濟和民族經濟的衰退;而前者的衰退,又必然增加中國國有經濟和民族經濟的比重,讓中國經濟更加獨立。
又由于廢除了某國的貨幣主權(指貨幣發行權、支付權、結算權和流通控制權)、控制了該國的貨幣發行和流通之后,通過緊縮貨幣供應就可以在該國制造衰退,所以,美國金融霸權經常通過緊縮貨幣供應,來制造該國的衰退,比如日本的衰退,東南亞的衰退。甚至,美國為了掩飾其故意制造的這種衰退,還發明了“中等國家收入陷阱”這樣的說法,這樣的說法,也被中國的洋奴經濟學家廣泛宣傳,本質上是一種欺騙。美國的經濟學家,比如高盛的首席經濟學家閃某之類,靠這個來分析相關國家的經濟運行情況,選擇恰當的時機,有針對性地制造經濟衰退,并及時向華爾街金融寡頭提出建議。
在當前中美金融戰激戰正烈,特別是全世界去美元化浪潮已經形成之際,華爾街金融寡頭因為未能完全控制人民幣的發行和流通,所以,無力在中國制造經濟衰退,考慮到美國金融霸權對中國經濟的寄生關系,在中國制造經濟衰退,對于美國霸權對中國寄生關系,非常不利,所以,暫時還不會故意制造中國的經濟衰退。為了更好地、更全面、更深入地控制中國經濟,華爾街金融寡頭現在要做的是“做大做強做優”其控制之下的在華美資金融資本、外資經濟和買辦經濟,達到完全或至少是絕大部分地控制中國人民幣的發行和流通,并進一步打擊壓縮中國國有經濟和民族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例。等到中國的由華爾街金融寡頭控制的外資經濟和買辦經濟壯大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通過緊縮貨幣供應的方式,在中國制造衰退,然后,利用中國的衰退,以極低價抄底收割中國企業,進一步擴大對中國的殖民控制。
故此,“高盛稱中國經濟將逐漸進入衰退周期,建議及時清理各類中國資產”這樣的消息,剛傳出來,就被“辟謠”了。并非高盛對中國多么友好,而是因為:一是此時美國霸權因為并沒有完全掌控人民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還沒有能力在中國制造衰退;二是此時如果緊縮美國金融霸權所控制的那部分人民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必然導致中國國有經濟和民族經濟的發展壯大,不利于美國霸權對中國經濟的寄生。
顯然,為了應對美國在中國制造衰退或者危機的圖謀,中國應該:
一是收回人民幣發行權和流通控制權于中央政權,由財政部掌握,不能再由央行掌握(必須廢除央行制度,清算央行思維),也更加不能由外資從事存貸、支付、結算、投資、保險、再保險、理財、基金、證券等金融業務,因為這些業務必然對應著相應的貨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防止華爾街金融寡頭為首的國際金融資本通過中國金融市場控制人民幣發行和流通。這是釜底抽薪的辦法,但現實中可能難度較大。
請注意,如果貨幣發行和流通控制權掌握在私有財閥手中,則私有財閥同樣有能力憑此制造經濟衰退,并以此要挾政權。其原理與外資控制貨幣發行和流通完全相同,茲不贅述。
二是在不能完全收復貨幣主權的情況下,堅持“做大做強做優國有企業”,發展壯大國有重工業、輕工業、尖端工業、基礎農業、基礎建設、科研等實體經濟,控制商業流通體系,掌握大宗商品的生產、流通和定價權,壓制華爾街金融寡頭控制之下的外資經濟及相關附屬的買辦經濟,壓縮華爾街金融寡頭在中國制造衰退的空間。
三是發展壯大民族私有經濟,扶植中小型民族企業和個體企業,進一步壓制華爾街金融寡頭控制之下的外資經濟和附屬買辦經濟。
四是保護土地、湖泊、山川、森林、草地等資源,禁止外資經濟和買辦經濟染指。
五是大力改善對國有經濟和民族經濟人員的醫療、住房、教育、養老等社會保障,爭取更多的勞動力參加到國有經濟和民族經濟體系中來,進一步壓縮外資經濟和買辦經濟的勞動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