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所謂三大需求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
前文說到,7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可能會比6月還低。果然,8月15日統計局發布的數據表明,2023年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5%,比6月還低,也比去年同期低。
前文說到,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中,最終消費支出占比的提高,建立在資本形成總額和凈出口的減少基礎之上。把國內生產總值區分為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和凈出口,是一種事后的劃分,是把整體區分為三個部分,而不是三個部分綜合成為一個整體。這里有一個先后的邏輯順序。不能根據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和凈出口的占比,來判斷這三者如何拉動國內生產總值,進而判斷哪一項更重要、或者成為主要動力。
實際上,由于經濟現象的錯綜復雜、生產經營消費投資進出口等經濟活動的波動,盡管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是比較穩定的,但是這三個部分,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的變化是劇烈的。
從2020年第一季度至今的14個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和累計的增速,雖然受到疫情的影響,有較大幅度的變動,但是總體上保持低速增長的勢頭。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速,在2021年的第一和第二季度出現大幅度上漲,但是所謂的三大需求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則保持平穩。而從2022年第三季度開始,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速下降到了低點后低速運行,所謂的三大需求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則開始大幅度上下波動。
如果是所謂的三大需求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就無法解釋,為什么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下降之際(2022年第四季度),資本形成總額上升對沖了最終消費支出下降給國內生產總值帶來的負面影響。反之,也無法說明資本形成總額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下降之際(2023年第二季度),最終消費支出上升對沖了負面影響。更加無法說明,為什么2022年第二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嚴重下降為負數,凈出口卻崛起對沖了負面影響。我們國家早已經不是計劃經濟,即使是計劃經濟,也不可能有如此及時和準確的操作。
可以把一個人劃為頭、軀干、四肢,但絕不能說頭、軀干和四肢湊在一起就成了一個人。
四、資本形成總額與固定資本形成總額
國內生產總值劃分為所謂三大需求,其中資本形成總額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獲得減去處置的固定資產和存貨的凈額,包括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和存貨變動兩部分??梢哉f,資本形成總額這一塊,在統計上還是比較簡單的。
其中,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是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獲得的固定資產減處置的固定資產的價值總額。固定資產是通過生產活動生產出來的,且其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單位價值在規定標準以上的資產,不包括自然資產、耐用消費品、小型工器具。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包括住宅、其他建筑和構筑物、機器和設備、培育性生物資源、知識產權產品的價值獲得減處置。
存貨變動,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存貨實物量變動的市場價值,即期末價值減期初價值的差額,再扣除當期由于價格變動而產生的持有收益。存貨變動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負值,正值表示存貨上升,負值表示存貨下降。存貨包括生產單位購進的原材料、燃料和儲備物資等存貨,以及生產單位生產的產成品、在制品和半成品等存貨。
貨物存儲是社會經濟存在的必須,但是貨物存儲的過高或者過低都說明經濟出現了問題。存貨過多,說明供大于求或者社會經濟節奏放緩;存貨過少,說明經濟過熱或者物資供應出現了短缺。
統計局不公布季度固定資產形成總額和存貨變動的數據,只有年度的數據。從年度數字來看,10年來每年固定資產形成總額與存貨變動的比值,也是上下起伏不定,從最低的22.3倍(2014年)到最高的99.9倍(2019年)。
固定資產形成總額對于國民經濟的意義非常重要。不考慮存貨和凈出口,在一個簡單的封閉經濟體系中,一定時期內生產出來的所有最終產品只有兩種處理方式:一是作為消費品在當期消費掉,二是作為固定資產投入生產之中去。全部產品都用于消費是不可能的,這不但意味著產能不會擴大,而且隨著現有的固定資產的消耗,產能會逐漸萎縮乃至消失。產能消失之后,人類社會也就不復存在。全部產品都成為固定資產也是不可能的,沒有消費人類社會同樣不復存在。所以最終消費支出和固定資產總額之間要形成一個合理的比例。
為了人類社會持續存在,為了生產力不斷提高、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為了國家和社會的安全,固定資產形成總額,是衡量一個社會的全部最終產品有多少用于保障未來生產的重要指標。
五、固定資產投資
最終消費支出和資本形成總額都是事后的劃分,是結果。存在固定資產投資是產生固定資本形成總額的前提。
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曾經非常高。在21世紀到前十年,動輒在20%以上。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時期。
2022年全年的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5.1%,20年來排在倒數第三,僅高于2020年(倒數第一)和2021年(倒數第二)。不過2009年以來、特別是新常態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快速下降是既定事實,2015年以后均低于10%。2023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比2022年更低。
這意味著什么呢?這意味著,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越來越低,新形成的產能增長得也越來越慢,未來經濟增長的速度也會越來越慢。特別是連續多年的低投資,會對社會生產力造成難以挽回的破壞。因為隨著固定資產的消耗和廢棄,即使未來有了好的形勢和機遇,也沒有足夠的產能隨時調動起來。
不形成新的生產力,也就沒有收入的增長。居民收入不增加,社會消費就不可能持續增加。投資與消費之間的辯證關系,不可以簡單化為“以消費為主就是好”這種錯誤的觀念,而是即有矛盾(一定時期內或者比例失調)又相輔相成(長期來看或者比例適當)的關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