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3個月,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有一波持續上漲的過程,并且在過去一周已經突破去年10月創下的4.21%高點。
10年期美債收益率這樣快速上漲,意味著美債市場價格大跌,并會對全球資產價格還是有比較大的負面影響,背后蘊藏的風險,對此我們也需要警惕。
首先,我經常說的美債危機,表現形式并不一定是美債違約。
而是更有可能以美債收益率飆漲的形式出現,這是我兩年前就分析過的。
我在2021年2月23日,也有專門寫一篇文章,專門分析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上升可能帶來的一系列風險和影響。
美債收益率可以視為美國金融市場的實際利率,美聯儲加息最終會體現在美債收益率上漲。
并且由于債券收益率和債券價格是反向關系,所以美聯儲加息就會導致債券價格大跌。
美債市場價格大跌,就會導致持有大量美債的美國銀行產業出現嚴重浮虧,如果這時候加上一些客戶贖回潮,就會導致銀行被迫拋售美債,從而把浮虧變成實虧,出現嚴重虧損,這就是3月硅谷銀行破產的原因。
3月在美聯儲定向給銀行業放水了約4000億美元后,美國銀行業的破產潮是稍微消停一些。
但最近,隨著10年期美債收益率飆漲,美債市場價格大跌,美國銀行業危機,又開始有點要被點燃的意思。
首先是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在8月7日發布報告,下調了美國10家中小銀行的信用評級,并將6家美國大型銀行列入下調觀察名單,另有11家銀行的評級展望被定為負面。
并且,僅過了一周,同樣是國際三大評級機構的惠譽也下調了數十家美國銀行的評級,并且要注意,惠譽并不像穆迪只下調了中小銀行的信用評級,惠譽都把摩根大通的信用評級也下調了。
值得一提的是,惠譽在8月1日,才剛下調了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級,現在就又下調數十家美國銀行的評級。
這還是十分罕見的。
這說明,美國的銀行業危機,確實還沒有結束。
其實早在今年6月,惠譽就把美國銀行業的經營環境評級,從AA級下調至AA-。
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這些國際信用評級機構下調信用評級有什么影響。
我舉個簡單例子。
現在全球金融市場,有著數量極其龐大的量化基金和對沖基金,基本都采取機械的量化操作模式。
此外,還有很多被動型投資機構,是會長期追蹤MSCI等指數,并且會把國際三大評級機構的信用評級,列為量化模型的重要參考因素。
比方說,惠譽下調了數十家美國銀行的信用評級后,那么就會有一些這種被動型投資機構或者量化基金,自動下調對這些銀行的債券、股票持倉。
說白了,這些信用評級機構,就是指揮棒,全球會有數十億美元的龐大資金規模,去隨他們的指揮棒起舞。
因為國際三大評級機構的影響力比較大,這也使得往往這三大評級機構對一些國家的主權信用評級,會帶有一些政治色彩。
我們也不要覺得這三大評級機構,就都是基于客觀做出的評級,只要是存在人的意志影響,就不可能真正的客觀。
目前三大評級機構惠譽、穆迪、標普,這其中穆迪和標普是美國企業,惠譽是法國企業,但也需要注意,惠譽的大股東也是美國資本。
嚴格來說,這三大評級機構都是有美國巨大影響。
那么這次惠譽為何又這樣不但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還大范圍下調數十家美國銀行的信用評級。
我覺得可以從明暗兩方面來分析。
明面上的原因是比較明確,就是當前美國財政惡化。
美國今年財政赤字很大可能會超過2萬億美元,是2019年的兩倍。
惡化的財政赤字,讓美國必須超額舉債,才能維持政府運轉。
今年5月底,美國國債總額還卡在31.4萬億美元上限。
但現在美國國債總額已經飆升到32.7萬億美元,短短兩個多月就飆升了1.3萬億債務。
美國財政部當地時間7月31日發布聲明表示,預計第三季度有價債券發行凈額將達到1.007萬億美元,創歷史同期新高,比5月初時的預估值高出2740億美元。
龐大的債務,在美聯儲當前加息周期里,會被進一步惡化。
首先是隨著高利率的持續,美國財政部手里的低利率債券,越來越多被置換成高利率債券,這也使得美國每年支出的利息,是急劇上升。
上圖的利息支出,所謂季度支出,是按年率計算,所以是指年支出。
在2020年,美國支出的利息一度只有5280億美元。
但今年預計將超過1萬億美元,3年時間就漲了快一倍。
美國2020年的財政收入為4.896萬億美元,也就是說,美國今年預計有20%的財政收入,得拿來支付利息。
并且,美國這種財政惡化,是處于看不到頭的狀態。
美國當前兩黨斗爭白熱化,兩黨為了爭取選票,不管誰在臺上,都不會輕易削減政府開支。
今年5月提高債務上限的戲碼,拜登是堅決不肯大幅削減財政開支。
美國政府不肯縮衣節食過苦日子,還在不斷擴大開支,導致財政赤字不斷惡化。
然后滾雪球式增長的美債,又會導致利息支出急劇擴大。
最關鍵,當前是美聯儲加息縮表周期。
2020年,美國一年舉債超過6萬億美元。
但當時是有美聯儲無限印鈔兜底。
2020年,美聯儲資產負債表一口氣就從4.2萬億美元,飆升破7萬億美元,并在2021年飆到了8.9萬億美元,翻了一倍。
這相當于美聯儲在一年時間里,直接印鈔4.7萬億美元的基礎貨幣。
要知道,這還只是基礎貨幣,經過貨幣系數放大后,美國的放水規模就更大了。
2020年,是因為有美聯儲無限印鈔購債,美國政府如此海量發債,才沒有給債券市場帶來壓力。
但現在是美聯儲加息縮表周期。
縮表意味著美聯儲不但沒有印鈔購債,還會以到期不續的方式來減持美國國債。
所以,美債市場少了美聯儲這個最終大買家后,美國政府如此海量發債,就會給債券市場帶來巨大的供給壓力。
債券價格某種程度也是受供需關系影響。
比方說,你想要借100萬,這個時候有十幾家銀行愿意同時借100萬給你,等于有上千萬的資金想借給你100萬,那你就可以用極低的利率去借錢。
反之,你想借100萬的時候,只有一兩家銀行愿意借給你,并且每家還只愿意借給你50萬,這時候你想要借更多的前,就得用更高的利率去借錢,銀行才肯借給你。
美國國債市場也是同理,美國發債越少,購買國債的資金越多,債券價格越高,那么債券收益率就越低。
而美國當前是發債越多,還少了美聯儲這個大買家,購買國債資金就顯得捉襟見肘,于是債券價格就越低,債券收益率就越高。
這就是為什么,美國去年2月趕在美聯儲3月加息之前,去拱火俄烏危機。
要不是美國拱火俄烏危機,驅趕了大量歐洲資本回流美國買美債,現在美債危機早爆發了。
可能有人不理解,既然美聯儲加息,讓大量資金回流美國買美債,為何美債價格還會跌,收益率還會漲。
這個主要是因為債券市場的買賣資金成分很復雜,并不是單一構成。
回流的資金,遠低于拋售的資金,那么債券價格整體就還是會跌,收益率就還會漲。
此外,美國政府發債規模,大于回流資金規模,也同樣會導致債券價格下跌,收益率上漲。
說白了,雖然美國拱火,是讓一部分資金回流美國,但這個回流效果并不理想。
此外,美聯儲加息,會直接引導美債收益率漲跌。
比方說,美國2年期以內的債券收益率,基本是接近美聯儲加息的利率。
現在美債收益率是全線倒掛。
6個月期國債收益率是5.49%;
1年期國債收益率是5.35%;
2年期國債收益率是4.94%;
10年期國債收益率是4.25%;
可以看到,大致是保持一個期限越長,反而利率越低模式。
而正常來說,我們去存銀行定期,應該是存期限越長,利率越高才對。
美國現在是反過來,這個就是美債倒掛。
一般美債倒掛會被視為一種衰退信號。
因為短期收益率高,是因為短債收益率基本錨定在美聯儲利率。
長債收益率低,是因為市場對長遠經濟預期比較悲觀,所以認為美聯儲后面會降息,那么長債收益率自然就低。
由于當前美債倒掛,短債收益率高,所以短債更吃香,而長債收益率低,還得承受時間風險,所以長債就沒那么吃香。
最關鍵是,當前存在美聯儲的1.8萬億美元天量逆回購,基本是貨幣基金為主。
而貨幣基金只會買短債,不會買長債。
上個月美國主要發行短債,所以對債券市場壓力還沒那么大,有天量逆回購補血。
但這個月美國開始發行大量長債,而這個長債就沒有貨幣基金補血,于是這個月10年期美債收益率就馬上飆上去。
雖然當前美元霸權已經開始動搖,但畢竟美元霸權還在,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仍然是全球資產價格之錨。
所以10年期美債收益率飆升,如果繼續持續,勢必又會在全球金融市場掀起新一輪腥風血雨。
比方說,現在大量美國貨幣基金的收益率都是超過5%年利率。
這樣的無風險收益率上升,就會導致其他各類資產的估值降低。
比如,有量化數據表明,十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只要上漲1%,市盈率就會下降18%。
所以,已經漲了半年的美股和日股,這個月也都出現明顯的一波回調。
如果10年期美債收益率繼續飆漲,那么全球金融資產價格將會面臨較大壓力。
不過,10年期美債收益率是否還會繼續飆升,更多也要看美聯儲還加不加息。
雖然現在市場基本預期美聯儲9月不加息。
但美聯儲嘴巴仍然還是比較硬。
我倒是希望美聯儲能繼續加息。
這樣,我們看到美國煙花的概率就會越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