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讀者在知識星球問我,怎么評價某大佬被欠薪員工追打一事。
該集團雖然發表了聲明,但是經營的窘態已經畢露無遺。
除了董事長被打,還有的公司公開承認自己流行性有壓力。
目前這種房地產局面,雖然不排除做慘給上面看,但是大概率是真的沒有錢了。類似的房企非常多,所以說法變成了“要切實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這些房企一旦出事,就會引發連鎖反應,那不是灰犀牛,是灰鯨魚。
于是有人追問,”目前這種房地產局面,雖然不排除做慘給上面看,但是大概率是真的沒有了“。錢去哪里了?
我回答他說,你不是屬于金字塔尖的那千分之一,所以你不知道。
在知乎有人問,中國人工資三四千塊錢 是不是美國人害的?
中國勞動者受到美國資本的壓榨,這是沒問題的。但是,每次看到平均財產和收入遠遠高于中位數,基尼系數在主要工業國中遙遙領先,就可以理解對多數人來說,美國資本的壓榨是次要問題。
地方政府負債、房地產商負債、老百姓負債,既然有債務,就必然有債權,大家都是債奴,那么誰是債主呢?
考慮一下基尼系數,我覺得這個問題自然就有答案了。
拙作《紙牌大廈》中曾經指出,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往往伴隨嚴重的腐敗,這不是個例,而是私有制條件下的普遍現象。
這種刺激經濟的行為實際上相當于直接給社會頂層的少數人發錢。在財政已經面臨大規模赤字,流通中已經法幣過剩的情況下這么做,后果可想而知。官僚及其附庸獲得黑色收入的行為,是權力的套現,與實體產業無關。他們獲得黑色收入以后,如果不用于投機、兼并或者侵吞國有資產的話,就會試圖獲得更大的權力,以求獲得更多的黑色收入。……清廉者不斷被邊緣化,腐敗問題日益惡化。
某學者提到化解地方債務的時候,也提到了類似的內容。
中紀委曾經明確指出,“近年來,不少省、市、縣成立了‘城投’‘交投’‘水投’‘文旅投’等地方國有平臺公司,在地方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一些平臺公司偏離設立初衷,有的利用政府項目、政策傾斜、資金集中的業主優勢,在工程發包中暗箱操作;有的在融資、舉債過程中吃回扣、吃利差;有的在土地整理經營上冒用身份低價承包、高價租賃,肥一己之私。”結果是有的縣2020年查處的腐敗案件70%發生在平臺公司。投融資平臺公司作為主要承擔政府投資項目融資功能的經濟實體,成為資金、土地、股權等公共資源相對集中的“富集區”,也是違規融資擔保、違規借款、違規舉債投資等問題的“高發區”。
現在的情況是這樣的,這筆錢目前已經落袋為安了。除非擁有這筆錢的債主們覺得投資房地產有巨大的利潤,否則不會再用來購買房產。
從社會總產品的價值、利潤和工資關系來看,除非他們把這筆錢再次投入經濟循環,直接或間接用于購買房產,否則,必然面臨商品和購買力之間存在巨大缺口,表現為大面積的房產滯銷,后面就是以金融和財政為起點的一系列經濟和政治問題。
他們擁有房產的目的,不是為了居住,而是為了炒房,為了二次投機,消除住房的投機用途,直接撲滅了他們再次購買房產的欲望。
如果這些人不出錢購買在建或待建住房,那么誰出錢繼續推動保交樓?
地方政府?開發商?還是已經掏空六個錢包押上未來30年收入上車的購房者?中央?或者銀行?
地方政府、開發商、購房者,口袋已經空了。中央和銀行出有的去無回的錢,遲早是印鈔解決——這事不好下決心。
沒有人既有能力又有動力出錢,這就是房地產困難的原因。
中央和銀行提供臨時的過橋性的資金或貸款,由出口商出口獲得利潤,給生產出口商品的工人發工資,這兩類人購買住房,為開發商提供資金如何?
問題是,出口也不順利。
所以,與利潤的部分對應的房產,誰接盤是一個問題。
地方政府顯然是沒錢了,群眾也都是房奴或債奴了,圖頂尖的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也不愿意。
不要以為圖頂尖的千分之一會老老實實就范,為國接盤。這些人獲取信息的渠道比絕大多數人都寬,權限比絕大多數人都大,他們做出的決策如果不是比絕大多數人強,至少不會比絕大多數人差。
當初有人嘲笑李嘉誠沒有趕上大陸經濟高速增長期,現在看如何?
找人接盤這個問題不解決,下一步就是金融危機。
不僅如此,“鐵公基—房地產開發”循環為核心的經濟規模,在全國GDP之中所占的比例究竟多高?不清楚,估計超過20%,甚至更高。
不考慮土地出讓金的話,這些行業萎縮,經濟規模下降,必然導致稅收大幅下降。
稅收大幅下降對東部地區可能還能忍受,對靠轉移支付維持的地區可能就是麻煩事。
如果考慮到出口下降導致的經濟規模下降,對稅收來說,就是雙重打擊。
目前主要的操作是鼓勵民間的中層以下多消費、多投資,問題是:第一、只要存在千分之一的極少數人的巨額財富,那么即使這些中層以下傾家蕩產,他們擁有的財產也不足以彌補產能和工資之間的缺口;第二、由于經濟權利的不對等,中下層的投資只能變成千分之一的圖頂尖的利潤,最終進一步拉大貧富差距,中小投資者滿懷信心重進資本市場,最終輸得一干二凈,連基本消費的錢都沒有了。
何況,這些人早就大多負債累累了,有心無力了。
目前使用各種手段樹立信心,但是信心不能替代黃金。只有信心沒有黃金,最終還是無法改變結果。
目前這種形勢,房地產企業靠保交樓的資金(2000億?3000億?)維持,這些資金一旦耗盡,樓市的問題還會爆發出來。
從寶能、碧桂園的消息看,這個時間點越來越近。
那時怎么辦?有些磚家叫獸已經給出了方案。
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位香港中文大學的叫獸的就提出了自己的方案,把他的方案大致可以歸納為三點:
1、地方政府砸鍋賣鐵,欠債還錢。——誰有錢買這些鐵呢?顯然是施行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期間撈夠了的人。
2、地方政府減員增效。——大裁員,小政府,大社會,權力不會出現真空,裁員之后空白出來的權力空間,誰來填補呢?
3、向民間資本放開壟斷行業。——那些民間資本有資格或者說有足夠的資本進入這些行業呢?壟斷行業的壟斷利潤歸誰呢?
想明白這三條,就能知道這位叫獸的建議,究竟想干什么?!當然,他只是傳聲筒、肉喇叭,他的背后有一群人。
如果按照這位叫獸的建議操作,結果就是我曾經說過的那樣——高小琴的山水集團迎來野蠻發展期。
這是施行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結束后的,參與分肥的人,把利潤轉變為對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控制權,把自己獲得的利益鞏固下來的過程。
當然,這只是一種可能,雖然概率不大,但是不能排除。
更大的可能是再來一次“鐵公基——房地產”循環。
2008年,四萬億,一大筆錢砸進去。北京房價過萬。
2016年,棚改也是。棚改總量不詳,有一種說法是3300萬套,按每套20萬補償,可以估計一下補償了多少錢,按每套100萬補償,又可以估計一下補償了多少錢。這個數可能讓大多數讀者大吃一驚。北京房價到10萬。
經濟現象是唯物的,不是唯心的,脫離物質基礎的上漲,是無法穩定存在的。
不想出錢的原因,是如果出錢就難以穩定幣值。以121萬億的GDP對282萬億的廣義貨幣。須知,2020年末,廣義貨幣總量還是218.7萬億。218.7到282,不過兩年半。 以目前的廣義貨幣總量,投入10、20萬億,杯水車薪。要達到類似的刺激效果,估計要40萬億。
搞一次凱恩斯主義,貧富差距大一次,區別不過是誰獲得這些財富,官僚還是資本。多搞幾次,基尼指數就達到和平年代的極值了。
不過,最終大概率還是會出錢,通脹一念起,剎覺天地寬。
此外,還有讀者問,既然知道問題出在分配上,為什么不能大幅改變分配呢?
曾經有人說過,中國的貧富差距還不夠大,只有拉大差距,社會才能進步。
明確地說,都吃飽喝足,吃穿不愁,住房、教育、醫療有保障,誰還會主動去當996的電池?只有貧富差距懸殊,才能讓一部分人成為另一部分人的經濟奴隸,拼命內卷,為另一部分人貢獻利潤。
人決定路線,路線決定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