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我國經濟窘境的基本原因,官方給出的判斷是需求不足。那么什么是我們現在的需求不足呢?這首先是相對于大量的產品和服務、以及失業(yè)等等勞動力的存在而言的。這個需求不足,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是相對于上面說的這些需求不足。大量的房子賣不出去,就是最好的證明。
因此,這個大量堆積商品不能賣出去的另一面需求不足,就讓我們看到,這個需求不足的理論背景其實是馬克思的《資本論》第二卷中的商品資本循環(huán)的那個公式: W′—G′—W…P…W′。
這公式正是以大量的商品為開始的,這個商品就是商品資本,這里是包含著剩余價值的商品資本,可以對應我們那些賣不出去的房子。這個商品形態(tài)的資本是現實的,就是說是已經生產出來的商品而不是想象的,也不是正在進行中的。
而這個商品資本必須轉化為貨幣,轉化為包含著剩余價值的貨幣G′才能繼續(xù)進行流通下去。而這個這個包含剩余價值的貨幣要購買新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從而進行新的生產,再生產出商品來。這就是這個公式的大概的內容。P代表生產資本,代表運行中的生產活動,生產設備和勞動者。
因此,馬克思說,這個公式所代表的是經濟循環(huán)能夠順利進行的原因就是“在W′…W′(上面商品資本公式的簡寫形式)形式中,全部商品產品的消費是資本本身循環(huán)正常進行的條件。”也就是說開始的那個商品必須得全部賣出去,這個循環(huán)才能繼續(xù)進行。
其實這也正是當今市場派們?yōu)槭袌鼋洕q護的理由:因為這個公式就是從商品出賣出發(fā),到商品生產結束。商品順利交換,而后導致商品生產,然后生產出來的再被賣出去,一切都皆大歡喜,無限完滿。每一個人都在拼命地出賣著什么,而所有的人都在購買著什么。誰也不知道該賣多少,誰也不知自己該生產多少,可是只要是遵循這個交換,而后在生產的公式,一切就都解決了。這里當然就意味著生產出來的商品都能賣出去。商品怎么會賣不出去呢?只是你沒有盡心盡力,所有的銷售的葵花寶典,都是以商品能夠賣出去為前提的,什么企業(yè)的狼文化就出來了,各種的營銷的把戲就出來了,這都是建立在馬克思說的商品被全部賣出去保證經濟順利進行的前提下的。
然而,現實是不幸的,不幸的就再于,無論怎么努力,就是有商品賣不出去,于是,我們就得出了消費不足的結論。而這個結論的可怕之處在于,他的答案,就是說如果消費充足,那么經濟循環(huán)就可以進行下去,我們的商品資本這個循環(huán)就可以進行下去,我們的困難就沒有了,我們就可以依然躺在老的市場經濟的制度上得過且過了。
那么,怎么提高消費的水平呢?
其實,這個公式給出了答案,關鍵就是貨幣量。我們已經有了大量的商品了,如果再有對應的貨幣量,那么消費不足的問題就解決了。這是多么好的妙計啊!至于真正的因為剝削制度而積攢的原因,就讓他見鬼去吧!因為,我們如果不能出動這個剝削制度,那么而又要解決需求不足的問題,提供貨幣量就是一個最快的辦法,最省事的辦法。還能有什么其他辦法讓經濟領域的思維懶漢們采用嗎?沒有了。于是,我們就看到,解決需求不足的問題,就轉化為了貨幣供應量的問題,這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掌舵者們所能用的唯一的辦法,而提供貨幣量就美其名曰什么凱恩斯主義,什么羅斯福新政!其實不過是擴大貨幣量而已。
這個經濟懶漢的做法到了今天,我們實際上已經發(fā)現了不行了,無論是美國的經驗,還是我們自己的做法,其實都發(fā)現走不動了。無論怎么印鈔票提高貨幣量,現實的需求就是上不去。那些煩人的爛尾樓就是不能忽悠掉。
那么,問題在哪呢?
問題其實依然在這個公式中。只不過經濟懶漢們只是看到了這個公式提供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飲鴆止渴的辦法——而完全忽略了另一個因素,即提供貨幣量足夠之后再轉化為商品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也就是我們這個公式中的那個W。
他們完全忽略這個W帶來的問題了。
我首先舉個小例子。聽說現在從央行下發(fā)到各大商業(yè)銀行中的貨幣不能再貸出去。按道理來說,錢來了,就該順利地將那些堆積如山的產品賣出去,可是沒有賣出去,問題出在哪里呢?
需要補充的是,這個W雖然是在G′之后,其實卻是包含在之前的W′之中,就是作為社會總商品資本中的商品。貨幣必須購買他們,轉化為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形成生產資本,才能繼續(xù)進行生產。這就是這個W的意思,是貨幣購買這W的意義。如果我們將這個公式看作是單個資本運行的公式,比如是房地產公司的運行公式,那么,這個貨幣要購買的無疑就是水泥,鋼筋,玻璃,家具,以及生產他們的工人的勞動力。而這些,我們知道同房子一樣也是過剩的。
因此,無論是將這個商品資本運行的公式看作是資本主義社會運行的總公式,還是看作單個企業(yè)的資本運行公式,這個可以由央行印制出來的貨幣都依然面臨著眾多的賣不出去的商品。
真是愁人啊!
可是,不止于此。
因為這個購買,實際上購買兩種東西,即1勞動力,就是雇傭工人。2購買機器廠房等等生產資料。
然而,問題就來了,我還是按照既定的,也就是之前不變的勞動力和機器、廠房、生產資料的配比那樣購買嗎?比如之前我的生產車間是十臺機器,雇傭2個工人。現在還是這樣嗎?
如果還是這樣,當然,也可以讓循環(huán)繼續(xù)進行,可是難題在于,正是上面這個比例帶來了工人的工資低,消費不足。如果我繼續(xù)按照這個比例購買,那么,很快,我生產的商品依然賣不出去,都堆積在庫房里。
那么,提高購買的比例,或者數量呢?自然可以把目前的商品都賣掉,可是,再生出來的商品還是賣不出去。而且是有更多的商品賣不出去了。因為無論我怎么提高購買的比例和數量,剝削這個問題是繞不過去的。因為假設我雇傭了4個工人,買了20臺機器,可是這個生產依然是資本主義的生產,依然是為了資本家發(fā)財的生產,也就說依然是要為資本家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的生產,因此,依然會壓縮工人消費水平,壓縮工人的工資,從而依然有產品賣不出去。
可以說,貨幣面臨的問題的難題其實正是自己不足的原因,這個原因不是央行的印鈔機可以解決的,而是我們的雇傭剝削制度帶來的。
因此,商業(yè)銀行從央行那里無論搞來錢還是搞不來錢,無論是自己能否貸出去,都依然面臨著商品賣不出去的問題。總供給大于總需求是資本主義的天然特質,是資本家無法改變的,自然也是銀行家無法改變的。
因此,當我們似乎很科學地,很玄奧地,很深刻地提出什么需求不足這樣的西方經濟學早就擺弄了多年的陳詞濫調,作為馬克思主義者,我們該問的是這是誰的需求不足?是工人階級的消費不足導致的需求不足,還是貨幣量不足?
我們還該問的是這個需求不足是為了誰的?因為這里必須回答提高需求,對誰有好處的問題。很明顯,這個需求不足是在馬克思提出的這個資本主義社會的商品資本循環(huán)中的不足,實際上這個需求不足,不過是資本運行不暢,資本不能迅速增殖,不能增殖更多而已!
如果我們看到這個需求不足,不過是在替資本哀嚎,替資本家難填的溝壑而哀嚎,就該知道,你就是讓人一頓飯吃一萬個饅頭,一天穿一萬件衣服,他們也會依然哀嚎,需求不足。資本是什么?馬克思明確說,資本是自我無線增殖的價值。無限增殖,我們的需求怎么能滿足呢?
因此,就理論來說,將目前的經濟困境說成是需求不足,實際上是錯誤的,是只看形式而不顧及實質,是根本不敢面對現實,是完全喪失了改革的勇氣。
從立場來說,或者說從需求不足的實質來說,就是在為資本服務,而不是立足于廣大的工農利益。
自然,資本主義的治國理政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所有的解決需求不足的方法都最后失效了,看看目前的美國,這個最有印鈔票權威的帝國主義的下場,就知道把經濟問題歸結為需求不足,不過是讓自己走向死亡之路而已。因此,將當下經濟定性為需求不足,在實踐上最終也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我們從上面的梳理可以看到,其實問題不再于是不是需求不足,更不能歸結為貨幣量不足,而問題恰恰在于生產資本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的資本家和工人的對立這個必然產生需求不足的因素。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鮮血,治國亦然。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