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晚上,美國公布了5月通脹率為4%,市場預期值是4.1%,相比上個月又有了較大幅度回落。
這基本意味著明天凌晨2點,美聯儲的議息會議,暫停加息是板上釘釘了,基本沒啥懸念。
目測市場預期美聯儲明天暫停加息的概率是95.3%。
其實早在兩個月前,市場就基本在提前交易美聯儲6月暫停加息的預期,對此我之前也分析過很多次。
所以過去這兩個月,除了A股和港股之外,全球股市基本都是提前漲了一波。
這其中納斯達克和日本股市的漲幅應該是最大的。
納斯達克過去兩個月的最大漲幅14.5%。
日經股市過去兩個月是漲了21.24%。
歐洲股市過去兩個月漲幅倒是不大,德國股市得往前追溯到3月20日至今漲幅為10%。
另外,同為美股的道瓊斯指數,過去兩個月的走勢就不怎么樣。
4月13日至今漲幅為1.68%,基本是橫盤。
雖然日本股市和納斯達克過去兩個月上漲的主要原因有一些差異,但至少都有一個共同原因,就是提前交易美聯儲6月暫停加息,乃至美聯儲下半年降息的預期。
在金融市場,有一則俗語。
“買預期,賣事實”。
一般來說,大資金交易是基于預期買入,然后在事實落地的時候,反而會賣出。
股價就比較容易在利好落地之前,基于預期上漲。
但利好落地之后,股價反而可能下跌。
散戶如果追著消息買,就比較容易基于利好消息落地時,才買入,就會變成接盤。
過去兩個月,納斯達克和日經這種逼空式漲法,顯然還是有很大問題。
這里,基于下半年會降息的預期,來這樣提前交易,是存在兩個問題:
1、如果美聯儲真在下半年降息,反而說明美國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危機,迫使美聯儲不得不提前降息。而如果美國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危機,對金融市場并不是好消息。
也就是說,不管美聯儲降息之后是漲是跌,但發生流動性危機是會先大跌一波,然后再由美聯儲出來救市。
2、如果美聯儲下半年不降息,那么雖然美聯儲6月開始暫停加息了,但當前美國5%的利率水平并不低,下半年維持5%的高利率,且還在持續縮表的情況下,對金融市場的負面影響會實際體現。
所以,我個人是覺得,在美聯儲還沒有真正降息,且當前美國利率還高達5%的情況下,美國金融市場,包括日本股市,這樣逼空式上漲,是十分詭異的。
事出反常必有妖。
這種逼空式在走法,很容易在暴漲之后,出現暴跌。
其實早在4月12日,全球對沖基金做空美股規模,就創2011年以來最高水平。
金融市場有一個特點,就是當做空倉位特別多的時候,反而可能被一些金融大鱷,采取逼空來吃掉。
說白了,4月份的時候,做空美股倉位太多,市場對美股下跌的一致性預期太強,反而讓股市有反身性效應。
最終市場合力逼空,如果這些空頭繳械投降,把空單平倉了,那么等于就是高位接盤買入,那么市場就很容易急轉直下,從暴漲變成暴跌。
這個是在金融市場十分常見的套路。
當然,市場要逼空,需要有一些基本面、消息面的助推因素。
現在美國經濟并不好,而美聯儲還維持在5%的高利率狀態。
雖然市場有通過對下半年美聯儲降息的單方面預期,來做提前交易。
但只靠這一點還不夠。
美股過去兩個月,之所以道瓊斯指數不漲,納斯達克大漲,主要是因為這波上漲是被AI概念帶起來的。
(2)AI炒作
由于美國是這波AI炒作發源地,所以美國資本過去幾個月炒作AI的力度比我們大很多。
甚至把美國AI板塊,都有點2000年互聯網泡沫的感覺。
不可否認,AI確實未來科技發展的一個大方向和趨勢。
這點,我認為是跟元宇宙有很大區別。
兩年前,元宇宙概念剛出來的時候,我是堅定跟大家說,這就是一個炒作泡沫,只是舊酒裝新瓶。
2021年,正好是全球資產泡沫化的頂端,元宇宙結合虛擬貨幣大炒特炒。
過去兩年的事實也證明,元宇宙的炒作,確實虛無縹緲。
不過,AI確實跟元宇宙的炒作不太一樣。
AI有GPT這個已經落地的產品,可供驗證,并給市場足夠的想象空間。
包括AI繪畫過去一年的發展也很快,我自己也用過AI繪畫,效果確實還不錯,雖然也仍然有不少缺陷。
包括生成式AI,在其他軟件的應用,也都看到有大規模鋪開的跡象。
比如,最近PS也出來一個生成式AI,我自己也用了下,功能確實還挺強大,比如一張圖片,你想把圖片背景擴大,只需要輸入關鍵詞描述,就可以讓軟件幫你自動把圖片補全。
包括各種P圖,摳像,都可以通過關鍵詞,來讓軟件自動幫你完成。
這也是我之前跟大家分析過,生成式AI,不僅僅只是搜索引擎,它是可以起到幫助使用軟件的效果。
可以大大簡化軟件的使用門檻。
包括我前幾個月也分析過,AI最快能變現的應用場景,大概率也會跟黃色領域有關。
結果,這兩個月,國外就有不少這種通過AI曖昧聊天的應用都開始流行開來。
所以,從應用前景來說,AI屬于已經有實際應用場景,并不是像元宇宙那樣只是虛無縹緲的炒作。
但問題就在于,AI雖然有實際應用場景,未來潛力預期也很大,但不代表炒作就沒有風險。
比如,上世紀90年代,誰都知道互聯網有廣大前景,所以互聯網泡沫炒作得非常瘋狂,當時納斯達克也是炒作得最猛。
結果,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暴跌。
然后,互聯網才又經過十多年的長期發展,直到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后,才讓互聯網達到今天的體量。
資本炒作就是這樣,通常會基于預期,通過炒作,直接把未來十幾年的估值直接一步到位。
然后泡沫破裂,股價大跌,大資金再低位抄底后,通過十幾年發展,股價重新上漲,兌現預期。
而且大浪淘沙,2000年互聯網泡沫炒作時候,頂峰時期的那些巨無霸,其實到現在存活的也沒幾個。
我并不是那種對新鮮事物都采取抗拒態度的保守人士。
對AI的發展,我早在2020年就做過分析展望,認為這是未來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但認可發展前景,不代表就沒有泡沫風險。
這是兩碼事。
比如,你如果在2000年提醒互聯網有泡沫風險,不代表就不看好互聯網,這也是兩碼事。
另外,其實當前所謂的AI革命,預期是很好,但真正要落地改變世界,起碼也還要十幾年的過程。
而且,這種AI革命所帶來的的影響,并不完全是正面的。
以往,不管是工業革命、電力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真正能起到這樣生產力革命效果的,雖然會導致很多崗位失業,但也同時會帶來更多的新崗位。
但是AI革命就不太一樣,AI革命會導致的失業規模,會遠高于新增就業的規模。
現在的生成式AI,本質就是讓人們操作一些軟件的門檻降低,以前可能需要幾個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現在簡化稱一個人完成。
比如,以前一部動畫可能得十幾個人的團隊才能完成,未來可能通過AI,只要一個人就能完成一部動畫創作。
這種一人式創作,雖然可以解放人們想象空間,提高了創作生產力,但確實會導致更多人失業。
所以AI革命對社會的實際影響,正面也有,但負面也有,我們需要理性辯證的去看待,不能只看到好的一面,也不能只看到不好的一面。
此外,現在AI落地的部分,主要集中在軟件使用領域,在工業領域的AI化,仍然還是有瓶頸。
所以,AI對生產力的提高,更多也是集中在互聯網層面,對工業領域的生產力提高,短期內還沒有太大的影響。
但問題是,人并不是生活在互聯網里,實際的生活需求還是得靠現實工業。
所以,AI革命至少5-10年內,還達不到前3次技術革命的全方面改變,這點我們也是要有清醒認知。
另外,AI發展的瓶頸也比較明顯,就是算力的瓶頸。
之前ChatGPT,因為使用人數過多,明顯超出OpenAI算力的承載能力,導致ChatGPT的響應速度變得很慢。
后面,OpenAI對ChatGPT做了優化后,響應速度變快了,但很多人開始吐槽ChatGPT變傻了。
AI要大規模使用,需要消耗大量算力,而算力的瓶頸還在于芯片上。
而芯片的突破瓶頸,還在于材料上。
硅基芯片的潛能,已經快要被榨干了,如果不能盡快突破,到了1納米后,摩爾定律是有失效的風險。
雖然最近傳出突破1納米的一些新聞,不過具體情況如何,也有待觀察。
總體來說,芯片的瓶頸制約著算力瓶頸,大規模鋪設算力,也需要消耗資源和能源。
那么AI的瓶頸,其實仍然還是得落腳在現實之中,仍然受限于人類對資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仍然受限于人類材料科學的瓶頸。
從這個角度來看,算力是未來十分重要的資源。
總而言之,AI確實有前景,是未來發展方向,我們肯定也是得大力發展。
但AI炒作存在泡沫化風險,我們也要警惕。
此外,AI應用容易出現很多問題,包括現在已經有一些AI詐騙、AI色情等等,我們也要對AI合法使用,進行規范,不能讓AI也完全無序化發展。
特別是AI軍事化,我們也要警惕。
機器人三大定律,只存在于科幻小說里。
現實里,如果給現在一些無人機AI化,已經可以達到AI軍事來攻擊人類的可能性。
到時候,無人機群如同蜂巢一樣進行攻擊的科幻場景,是有可能實現的。
美國肯定會把AI應用于軍事領域,對此我們也不能落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