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樓市驚現零首付后,又出現了負首付,破了全球樓市的先河。
零首付的意思是買房一分錢不用花,貸款協議上簽個字房子就是你的了。
而負首付的意思是只要你肯在貸款協議上簽字,不僅房子是你的了,開發商還會倒送你一筆錢,把你實際付出的首付金額降到了負值,被稱之為負首付。
當年第一個搞出零首付的是臨近深圳的惠州。
當地政府的政策是允許開發商降價,但最多只允許降到備案價的7折,否則就不給網簽,這個政策是考慮到7折是個臨界點,代表有些站崗之人的首付已經全跌沒了,所以這個線不能突破。
而惠州某盤,先按照備案價7成銷售,然后偷偷贈送業主車位、家電、首付返利送月供等,把你支付的首付全部返還給你,等于零首付,實際房價也被打到了58折。
這種暗地返錢的操作,一般來說還真發現不了,但這開發商光明正大的把零首付做成了海報大肆宣傳,那自然很快就引來了媒體和監管層的注意。
叫停是肯定要叫停的,直接凍結網簽,然后嚴查轄區內還有哪個開發商這么搞。
本以為零首付已經是極限,沒想到很快就有人搞出了負首付出來。
前幾年深圳搞出了住房指導價,要求無論實際成交價如何,銀行必須按照住房指導價放貸款。
效果很顯著,深圳房價連續下跌,二手房實際價格已經大面積跌破了住房指導價。
當實際房價跌破了住房指導價之后,理論上來說住房指導價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于是深圳政府就給取消了。
萬萬沒想到啊,深圳的炒房客是真會玩,剛取消住房指導價就給鬧妖蛾子,給整出了負首付賣房,不愧是炒房之都,鉆漏洞的能力是頂級的。
這個負首付賣房的操作是這樣的,抓住住房指導價取消后的漏洞做高評高貸,也就是花錢買通第三方評估機構,把房子的價格評估的高高的,然后讓銀行按這個評估價來放貸款。
深圳羅湖一個實際賣520萬的房子,能從銀行貸出來570萬,只要你愿意在貸款協議上簽字,多出來的50萬貸款到手之后,倒過來送給你。
這就是負首付50萬的操作方式。
實際賣520萬的房子,怎么可能貸出來570萬,不是3成首付么?
是3成首付,銀行貸款只給7成,但深圳政府不是剛取消了政府指導價么,這樣只要花錢讓評估機構把房價評估為814萬,從銀行弄出來7成貸款,那到手的錢不就有570萬了嘛。
房子我實際只收你520萬,你幫我把570萬貸款套出來之后,返還你50萬,簽陰陽合同保證返還。
這個辦法一經發明就“保守好評”,在短短幾天之內席卷中國。
深圳負首付出現后1天都不到,重慶的賣房中介就跟進了,在重慶巴南區也玩負首付賣房。
客戶首付4萬,簽貸款協議后等銀行的貸款放下來,賣家返還你5萬,等于首付為負的1萬塊。
一個首付只要4萬的房子,對應的是什么樣的買家啊。
對這么低收入的買家,為了能自己拿到賣房傭金,居然直接搞負首付。
這不是給金融系統埋雷是什么?
零首付和負首付必須嚴打,這是危害無窮的一個東西,堪稱金融核彈。
大約20年前美國就玩過這個了,還給這東西起了一個專業的稱呼,叫次級貸款。
什么叫次級貸款?
首付低于15%或者月供超過月入的55%的貸款合同,為次級貸款。
當年美國金融機構曾經做到過零首付,一分錢存款不要,只要簽字就可以買到房,圓你美國夢,2007年之前曾經被公知吹上了天。
連首付都攢不出來的客戶當然談不上優質,其收入也很難覆蓋月供,沒有首付當保護墊那這筆貸款的風險也非常大,遠遠大于正常優質貸款,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很簡單,增加利率即可,用高利率來覆蓋風險。
假定正常貸款5%利率,那次級貸款要收8%甚至更高的利率。
只要收益率足夠高,風險就不是問題。
那第二個問題又來了,次級貸款風險巨大,一旦違約觸發了拍賣房子的流程,因為耗時極長還沒有首付保護,通常來說至少會損失貸款本金的30~50%,這個損失過于慘重,怎么辦?
很簡單,把幾百幾千甚至幾萬個次級貸款,打包在一起當一個理財產品,那這個風險就不存在了。
其理論基礎是單個貸款人是可能違約的,但人數足夠多后,大部分還是會守約的,零星幾個違約,損失的本金平攤給其他人就可以了,這樣就可以保證貸款包的總體收益率。
單個次級貸款是垃圾級,但1000個次級貸款打包在一起,反而成了優質貸款。
當年美國超過95%的次級貸款包被評為A級以上,80%甚至被評為AAA級。
在如此高信用評級的基礎上,收益率還高的離譜,遠遠高于其他的AAA級貸款,很快就引起了投資人的搶購。
美國是允許個人破產的,這代表零首付狀態下所有風險都被轉嫁給了銀行,如果房價上升那所有收益歸買房者,如果房價下降那買房者直接申請個人破產即可,房子和曾經支付的月供都不要了,扔給銀行。
銀行的風險巨大,為什么愿意做這樣的事情?
因為銀行把幾百幾千個這樣的次級貸款打包在一起做成了資產包,反手在金融市場上賣給了其他人,把自己摘出去了。
里面確實風險巨大,但反正最后倒霉的又不可能是我,虧破產的是買房人和投資人,那我管這個干嘛。
趕緊簽貸款協議把錢放出去,勾引別人買房,趕緊把貸款打包然后轉手賣出去,利用認知差讓那些沒風險識別能力的投資者抗下所有,而自己風險全無躺著掙錢,真是個“偉大的發明”。
所以整個華爾街的銀行家都這么搞了,大家統統跟進做這個“新業務”,然后很快把次級貸款的規模弄到了萬億美元以上。
然后某一天,次貸危機爆發了,從一個小區域的違約行為開始飛速蔓延,最終爆破了整個美國的金融系統。
那些美國的銀行家以為通過法律和規則的設置把自己摘干凈了,但沒想到金融是互相連鎖的。
當次級貸款這個炸彈非常小的時候,只會炸買下貸款包的那些投資人。
但如果次級貸款這個炸彈的規模非常大,一旦爆炸所有人都要上天,風險會通過多種渠道傳導到所有人。
這就是次級貸款的可怕之處,這就是為什么美國曾經搞出的零首付后來成了人人談之色變的惡魔。
而中國現在不僅出現了零首付,還出現了負首付。
幸好規模很小,只是零星幾家,不像美國那樣當年的規?;到y化的全國大搞特搞。
美國的銀行家當年通過把資產包重新賣出去來規避風險,并不是他們不知道零首付風險巨大,而是他們故意把風險轉移了。
但如果你不能消滅風險,只是轉移風險,也許對美國的個體銀行來說可能有意義,但對中國來說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國家是政府完全責任制,房貸沒有轉移風險這一說,房貸真大面積出事,金融風險無論你怎么轉移最后都是國家出來全部扛下。
所以零首付和負首付必須嚴打,這完全是給中國金融埋雷,如果蔓延那性質比美國次貸危機還離譜。
美國當年玩那么花,把自己活活玩死了,最多也就到零首付這一步,也沒敢說搞負首付。
另外負首付之所以能產生,離不開高評高貸這個操作,離不開第三方評估系統可以故意把價格評的高高的而不用承擔任何責任的制度設計。
沒錯,我多方打聽了,確認中國目前的房價評估系統,第三方公司把房價評高了是不用承擔責任的,別高的明顯太離譜就行,評低了反而可能要承擔一定責任和麻煩。
高評高貸不是今天才出現的,多少年前就有了,但這么多年,這么多做高評高貸的評估公司,有哪個因為把房價評高了而遭受懲罰的?
聽都沒聽過。
這很明顯是個制度漏洞,只不過在房價上行期沒有惹出任何麻煩,在房價下行期直接被玩成了負首付而已。
就像這次,深圳50萬負首付的始作俑者,哪怕引發全國輿論注意了,把價格評上天,明顯是在惡意套取銀行貸款的那個評估公司,會因此遭受懲罰么?
按現有制度,還真沒法罰他,最多談談話警告下。
有時候不得不佩服深圳的炒房客,啥制度漏洞都能鉆出來,啥招都能想出來,很多不起眼的小漏洞被他們組合起來之后就能發生化學反應。
但是只要維持嚴打,發現一個堵一個,早晚能堵完漏洞的。
就像這種零首付負首付,完全是在惡意套取銀行貸款,給金融系統埋下了天大的風險。
不可能不嚴打,也必須嚴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