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人問我,老師,你對現在的失業率怎么看啊?
我們來看一張圖。
如圖,美國和住房相關的消費有33.8%。
這還是直接和住房相關的,其實美國住房占消費比例也就正常,中國還高一些,很多小朋友誤以為:只要地方大,那房子肯定不值錢。房子貴是因為地價貴,而地價貴是地方政府為了財政收入炒上去的。
我們有請居住在悉尼的朋友來談一下你們所在地方貴不貴。
請居住在悉尼的朋友留言,我會放上來。
直接和房產相關的都有33.8%,那么間接相關的可就大了去了,所以你回看中國,為什么現在失業多了。
房產不景氣。
直接砍掉33.8%的消費那失業能好嗎?能好那就見鬼了。
但話說回來,這33.8%的消費能不砍嗎?
失業率的問題
其實所謂的內需足或者不足,是一個偽概念。
很簡單:凡逆差的國家,都可以號稱“內需龐大”,不光是美國,也包括印度。
在順差,尤其是較大順差的國家,都可以一律歸結于“內需不足”,并且寫一大堆毫無卵用的論文和調研。
比如說中國的貿易占GDP的比例為37%,如果外需掉了7個點,變成了30%了,那么少了7個點這是由于外需的萎靡造成的。
但是這7個點的外需導致中國的失業,變成了“內需不足”。
人們就會問,那為什么有這7個點的外需?為什么這7個點不是內需?
即便是所謂的內需不足,我們看什么叫“內需不足”。
內需是相對于“外需”來說的,內需包括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
房地產屬于“投資需求”,還是“消費需求”?
這就牽扯到房地產的“居住屬性”還有多少的問題。
我認為很低。
所以那就是投資需求了。
所以你還想房價繼續漲么?
這是一個悖論。
另外產業的升級導致了一系列產業和就業不匹配的狀況。
一邊是汽車業這類的中高端產業的崛起,一邊是低端制造業依然還是個順差,并且轉移比較緩慢。
而很顯然的是,在中國已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愿意從事低端制造業的工作。而和制造業相配套的制造服務業依然還沒有大規模興起。
這形成了產業和就業的錯配。
這需要一段時間去解決。
行業冥燈
上圖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分別是:伯南克,道格拉斯·戴蒙德和菲利普·戴維格。
道格拉斯·戴蒙德和菲利普·戴維格的擠兌理論:
銀行活期存款本質是不穩定的,并且儲戶們本質是不合作的,因此當資產價格跌落總負債規模后,哪怕只是少了一點點,也會因為儲戶們為了避免自己成為最后一個被坑的人,而去銀行提款,形成惡性循環,最終造成擠兌。
伯南克的金融危機理論
他的研究:信貸風險上升帶來的信貸利差擴大,本來就會降低公司再融資的能力,使得一些高杠桿公司面臨資金斷裂的風險。而一旦人們開始真正關心經濟是否會下行,便會開始認真思考某些公司的經營狀況,挖掘出可能的經營風險,然后使其信貸評級°降低,信貸利差升高,進一步惡化該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最終引發危機。
所以2023年的硅谷銀行是怎么破產的?
硅谷銀行買了一堆的美國國債,但是由于美國利率上升,導致國債市值下降。
由于私人融資難度提高,初創公司來銀行提款維持運營,大批的銀行存款被提走,硅谷
銀行為了應付提款,賠本出售了資產,結果反而引發信任危機。
穆迪降低了其評級,導致風險機構瘋狂提款。
結果流動性不足,資不抵債倒閉。
所以2022年由美國人獲得的諾獎的研究成果,就在2023年的美國諸多銀行破產里面驗證了?
真行業冥燈。
這還沒玩,看下面這個新聞: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24日晚宣布將美國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列入負面觀察名單,意味著美國當前的“AAA”主權信用評級面臨下調風險。距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警告的6月1日債務違約期限只剩一周,兩黨談判仍陷僵局,違約風險攀升,市場恐慌情緒進一步蔓延。
這三位諾獎獲得者的烏鴉嘴是否會進一步驗證,再看看。
今日德國地獄笑話
今天德國駐華大使館發了一個微博,中間有這么一段:
1932年11月他們獲得了31%的選票。然而,希特勒還是被任命為少數派政府的總理—— 這也許是德國歷史上最嚴重,最可怕的政治錯誤
雖然小胡子只有31%的選票,但是想想社民黨只有25.7%,奧拉夫·朔爾茨照樣是德國總理,就這還敢說小胡子?
今天的德國政壇是聯盟黨(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黨的連軸轉。
你以為今天才是這樣的嗎?
小胡子怎么上臺的?來,翻翻小胡子上臺前。
小胡子上臺前是一個叫施萊謝爾軍人領導的政府。
施萊謝爾之前是弗朗茨·馮·帕彭,前中央黨。
帕彭之前是海因里希·布呂寧,中央黨。
布呂寧之前赫爾曼·米勒,社民黨。
米勒之前是威廉·馬克思,中央黨。
這個“中央黨”是什么?
中央黨創立于1870年,支持教廷對抗俾斯麥,后來在小胡子執政的時候解散,戰后重組,中央黨一部分人支持了基社盟,一部分人支持了基民盟。
哎,這不巧了,這不就是默克爾那個聯盟黨(基民盟/基社盟)?
小胡子上臺前還不是兩個黨連軸轉,歷史是給過機會的。
小胡子經歷大家都清楚,底層人,他爹媽既不是大官,也不是巨賈,為什么能奪取大位?
1929-1932年的大蕭條,嚴重打擊了德國經濟,造成了納粹黨的支持率急劇增加,布呂寧在位的緊縮措施,導致德國經濟雪上加霜。德國政壇內斗不止,這才造成了納粹黨的崛起。
對我們什么啟示?
來看新聞呢
《陷入衰退的德國:柏林準備進行預算削減戰》
預算消減----緊縮措施,還要“戰”,
執政的三個黨內斗,這是德國政壇內斗。
湊齊了。
2023年第一季度GDP是負0.3%,德國自2020年起首次陷入衰退
目前德國的民調是:社民黨17%,選擇黨16%,綠黨15%,自民黨8%
選擇黨都干到16%了,距離社民黨只有1%的差距了。
選擇黨是德國的極右翼政黨。
德國再衰退久一點試試?真的再整出大蕭條,你看選擇黨民調能干到多少?
就這綠黨還在什么“每天最多吃10克肉”。
德國綠黨食品部長 Cem Özedmir 正在計劃一項計劃大幅減少所有德國公民肉類消費的“德國營養戰略”以應對“氣候變化”,包括所有人的“植物性飲食”和每人每天最多攝入不超過 10 克的肉類。計劃首先從今年年底德國學校的公共飲食開始推行。
1930年布呂寧沒有能制止納粹黨的崛起。
2023年在社民黨的領導下,選擇黨這不也欣欣向榮的么?
另外還有個大家所知道的消息:現在AI欣欣向榮,替代了很多人工的工作。
其中被替代最多的一項工作,就是畫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