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著名、唯一的“三農”問題專家溫教授提出,在中國股市低迷、房地產市場受限的大環境下,為了解決金融資本的出路問題,“三農對接國際金融資本”,建立一個“資金池子”。大約兩三個月之前,我寫過幾篇文章,評述了溫教授的這些觀點,我基本的觀點如下:所謂“三農”金融池子,其實就是把“三農”變成新的房地產、股市,成為收割小散戶的又一個工具;其次,在收割小散戶的同時,讓國際金融資本控制中國“三農”,即控制中國土地資源、控制農業生產、控制所有農業資源,卡住中國人的脖子;第三,最后,如果搞得順利則在必要時候給中國“三農”致命一擊,比如制造糧荒,故意制造一地狼藉;如果不順利,則國際大金融資本立即逃跑,同樣給中國人民留下一地狼藉。
當時,我就想,既然溫教授在國內如此高調宣揚讓中國“三農”對接國際金融資本,那么,國際金融資本那邊,有沒有一些配合,有沒有進行充分的準備?
果不其然,國際金融資本,還真有準備。
溫教授打的旗號是什么?是“增加農民”的收入,讓農民過上好日子,這收獲了無數掌聲。無獨有偶,著名的粑子,居然也提到這個口號。說他們沒有配合,我是不信的,至于他們私下有什么勾兌、什么時候勾兌的,我就不知道了。
5月1日,粑子成為東京大學“東京學院”的特聘教授,時間是6個月。六個月的時間,就是一位學者能研究出什么成果來?再說,粑子民不是學者吧?那么到底是基于什么目的呢?
我們看看他們自己的宣揚:
農民收入,是制約農民種糧積極性的關鍵問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只靠補貼來提高農民收入,顯然不太現實,只有另辟蹊徑。恰好,馬云早就在布局農業。這個布局分兩步走,一是建網絡。2014年,阿里巴巴成立鄉村事業部并推出農村淘寶項目和“千縣萬村”計劃,著力打通“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功能。二是建數字農業基礎,2017年,阿里推出畝產1000美金計劃,2019年,阿里巴巴成立了數字農業事業部,搭建全新的農業基礎設施,對農業產業進行數字化升級,實現農業的集約化、科技化發展。概括來說,就是阿里數字經濟體可以解決農業生產標準化、農產品銷售、農產品品牌塑造的問題。
最后的結論是什么呢?我們還是看它們自己的供狀,更有說服力:
中日兩國都擁有豐富的農業資源和技術,但也面臨著類似的挑戰和問題。通過馬云的研究,中日兩國可以進行農業技術和管理經驗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動可持續農業和糧食生產的發展,為兩國和全球的糧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這就有些胡說八道了,要說日本能打點魚、養點海產品,還行。說日本有豐富的農業資源,那么個島國,有幾畝地?糧食夠吃嗎?有什么豐富的農業資源?有什么資格給我們這個五千年的農業文明大國提供經驗?醉翁之意不在酒。
上一次,2020年10月24日,粑子在上海炮轟中國金融體系,語出驚人:中國金融沒有系統性風險,因為沒有系統;我們要建設金融健康系統,不是擔憂金融系統風險;真正的創新一定沒有人帶路,把風險控制為零就是最大風險;好的創新不怕監管,但是怕昨天的方式去監管;現在中國的銀行還是當鋪思想,害了很多企業家;創新程度遠遠走在監管前面,這是不正常的;我們需要的是政策專家,不是文件專家;不能因為P2P把整個互聯網金融都否定了;不是歐美的就先進,中國更應該與未來接軌;新冠疫情影響遠超當下討論的技術問題,其影響力不亞于二戰……
你想當中國的金融大寡頭、控制人民幣,你就明說,什么中國沒有金融體系,什么中國金融監管是當鋪思維,什么不能否定你的“互聯網金融”,什么中國“與未來接軌”,不就是讓你來控制金融,然后你再以對中國金融的控制為手段,控制中國經濟嘛。什么中國金融不成熟,你的意思就是說美國的金融成熟,你再看看美國金融今天的情形,混亂不堪,束手無策,根本找不到出路,你還能說美國金融成熟嗎?你當然不擔心金融風險,因為,風險對你沒有任何壞處、反而還有巨大好處,但是,對中國人民、對中國主權經濟卻是災難!都是千年的狐貍,就別那些個聊齋了。
當年的野心不小,三年過去了,是不是狗改了吃屎呢?不可能。在美元霸權行將完蛋、正在掙扎的時刻,它的馬仔當然要想辦法,挽救這個腐朽的霸權。怎么挽救,就是為其金融資本找出路,找到一個龐大的寄宿體。把這個寄宿體放在中國“三農”上,這很好,中國有好幾億農民,有18億畝耕地,確確實實有極其豐富的農業資源,規模足夠龐大,質量也足夠好,既符合寄宿體的條件,又能達到要挾中國經濟的目的,一舉兩得。既然直接打中國金融體系的主意不太現實,那么,打中國“三農”的主意,把中國“三農”控制在國際金融資本手中,變成“資金池子”,那么,美元霸權就又找到出路了。只要中國上當,讓“三農”對接“國際金融資本”,形成所謂“資金池子”,那么,只要中國在爭取金融獨立自主、反擊美元霸權上有實質性動作,我就拿你的“三農”開刀,既能給你制造出金融危機,又給你制造糧食危機,讓你應接不暇!看你還敢不敢動搖美元霸權的根基!
我可不可以認為,教授和粑子,一個代表國際金融資本,一個代表國內買辦勢力,兩伙勢力表面上似乎沒有關系,但又配合得天衣無縫、順理成章,里外呼應,一唱一和,要說沒有“劇本”,我是不信的。在他們看來,中國的文章,要從日本做起——從美國做起就太顯眼了,容易暴露。華爾街金融寡頭只須出動幾條走狗,就給美元霸權找到了茍延殘喘的出路,又挾持了最大的對手,一舉兩得,真的是好布局、好劇本。
我這不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
我們該怎么應付?簡單:一是準確判斷形勢,分清敵友,嚴禁各類金融資本下鄉“圈地”、染指中國“三農”,包括國際金融資本和國內私有金融資本、來歷不明的金融資本,也包括中國所謂國有金融資本!去他娘的“資金池子”,“三農”,萬萬不能“金融化”;二是嚴禁國際金融資本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切斷內外資本勢力的勾結;三是農村生產盡力走集體化道路,力爭自主解決資金問題;四是農村發展的資金由指定的政府金融機構以貸款或者撥款方式提供,禁止其他什么金融機構以任何名義為中國三農提供所謂金融服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