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所謂的“元宇宙年”以來,元宇宙的熱度已經明顯消退。近期,Meta、字節跳動、騰訊等科技企業相繼對元宇宙業務作出調整,變更業務發展路徑或縮減人員配置。可以看到,拋開遠沒有兌現的技術概念,當下的所謂元宇宙實踐尚未建立最基本的“技術—商業生態”,圍繞元宇宙的金融泡沫也一個個被戳破。
Facebook于2021年10月28日改名Meta
元宇宙房地產,就是去年投機和炒作聲量最大的金融泡沫。所謂元宇宙房地產,其實就是上一個技術周期的數字仿真場景,本質上并不是什么新發明、新創造。大多數元宇宙房地產并不具備數字資產的基本屬性,絕大多數形式的交易風險都很大,因為其不具備稀缺性,在虛擬空間中完全可以批量生產很多相似的所謂數字仿真場景。而且,很多元宇宙房地產和境外數字加密貨幣綁定,不僅存在不可追溯等結構性缺陷,很多具體交易還可能涉及金融詐騙、洗錢等違法行為,我國現有的法律體系也并不支持所謂元宇宙房地產的絕大多數相關交易行為。那么,國際上元宇宙炒房團的主力軍究竟是哪些群體呢?顯然是平臺型資本,如元宇宙房地產開發公司Republic Realm等。只不過,隨著海外主流元宇宙房地產平臺上的均價以及周交易量大幅下降,由資本故事、名人效應等推動的元宇宙炒房熱如今已經煙消云散,元宇宙房地產泡沫已然破滅。然而問題是,當元宇宙的相關概念過于“領先”現實,并引來各路資本的投機與炒作,其產生的金融泡沫最終大多仍是由普通消費者默默承受。
虛擬地產價格暴跌
與元宇宙房地產類似的,還有去年中秋一度時髦的數字月餅。如果是與實體月餅捆綁銷售的數字月餅,作為一種營銷手段吸引年輕的消費群體,為其提供更為多樣的節日消費選擇,這本身無可厚非。但就數字月餅而言,圍繞元宇宙相關概念的投機與炒作,卻造成了很多問題。如一些發布者就聲稱“數字時代,萬物皆可元宇宙”,每個數字月餅都有自身專屬的序列號,具有收藏價值。在某些數字藏品交換平臺上,一枚數字月餅甚至被標價數萬元。愿意高價購買這些數字月餅的消費者,無疑希望能轉手就賣出更高的價格——這樣的金融炒作與炒作元宇宙房地產的底層邏輯幾乎完全一致。和元宇宙房地產相類似,數字月餅也沒有太多最基本的商品屬性,就是數字仿真場景疊加所謂的“密鑰”,即用數字仿真場景和區塊鏈最底層的密碼技術做了一個最初級的結合,其本質還是金融炒作元宇宙的相關衍生概念。
當月餅遇上元宇宙
當下,在元宇宙房地產、數字月餅之后,依托元宇宙概念而出現的虛擬人、數字人也存在相當的水分。所謂的虛擬人、數字人,指的是上一技術周期的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以及數字仿真場景技術的簡單結合。在相關領域的從業者看來,前期的虛擬人制造更多依靠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支持,后期的虛擬人的營銷則更多依托虛擬人直播帶貨、IP打造等,核心仍然還是流量。可見,這些貌似新興的產業,裝的依然是曾經的“舊酒”。相較于虛擬人、數字人概念本身,更值得關注的是圍繞虛擬人、數字人進行的元宇宙種種金融“包裝”,例如利用元宇宙概念的殘余紅利進行“翻新”,其背后的真實目的依然是相關資本為了快速拉升市值而采取的一些應急性、投機性的止損蓄謀。
虛擬人開開悠悠
當然,擁抱高新科技本身是值得鼓勵的,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必須堅持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辯證統一,并警惕元宇宙這類時髦概念背后的潛在金融圖謀。任何科技的進步都需要足夠的時間沉淀,任何的所謂“金融大躍進”“技術大躍進”,都難以長期維系,相關行業最終都會回到尊重金融市場和科學技術本身的客觀規律軌道上來。當前,在美國的平臺型互聯網企業的估值大幅收緊、上一周期的互聯網創業浪潮接近終局、AIGC(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生成內容)的新一輪熱浪及炒作持續席卷的大背景下,圍繞虛擬人、數字人的金融投機或許就是本輪元宇宙泡沫的最后尾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