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國PCE;
2月24日,美國公布的個人消費價格指數(PCE)1月同比上漲5.4%,上個月是5.3%,還小幅反彈了下。
由于PCE個人消費指數,還出現反彈,讓市場對美國通脹的樂觀預期,一下子就轉入悲觀預期。
美股因此應聲大跌,美元指數應聲大漲。
而其他非美貨幣,比如人民幣、日元、歐元,也都同步出現一波貶值。
像人民幣最近一個月,也從6.7又再度貶值到7附近。
這個PCE指數之所以有這么大影響。
主要是因為,相比CPI這個大眾更熟知的物價指數來說,美聯儲更重視PCE個人消費價格指數。
而且在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PCE指數,1月是同比上漲4.7%,市場預期值只有4.3%,可以說是大幅超出市場預期。
美國1月CPI,雖然也超出市場預期,但同比增幅也比上個月小幅回落,那為什么到了PCE指數卻出現反彈呢?
CPI物價指數,是美國勞工部發布的,住房和食品的權重很高。
而PCE個人消費指數,則是美國商務部下面的經濟分析局發布的,更注重“消費支出”。
PCE的房租權重很低,醫療消費的權重則比較高,覆蓋的消費項目也更廣,所以PCE會被認為更貼近實際通脹情況。
這也是美聯儲更重視核心PCE指數的緣故。
這也可以反應過去兩個月,市場和美聯儲之間的預期矛盾。
市場基于CPI的持續大幅回落,之前轉向樂觀預期,認為美聯儲下半年就會降息。
而美聯儲基于對PCE走勢的不樂觀預判,而一直在放鷹。
這次公布的PCE指數,也似乎在說明,在2021年錯判“通脹暫時論”的美聯儲,今年目前這次暫時還是對的。
美國的降通脹之路,確實不是一帆風順,所以美聯儲的加息步伐還沒有那么快停止。
當然,從本月初,美國特意修改了CPI權重,來更便于短期通脹上行,長期通脹下行來看。
也存在美國為了能加息到底,有意修改數據的嫌疑。
雖然通脹確實是美聯儲加息的主要原因,但美聯儲也同樣在借助通脹,來激進加息。
不管美聯儲到底只是因為通脹而不得不加息,還是美聯儲為了收割來加息,通脹只是一個理由。
但從目前情況看,美聯儲的加息都不會馬上停止。
所以,市場對美聯儲加息的預期,在這次PCE指數公布后,又再度上行。
美國利率掉期市場對美聯儲今年加息的終端利率預期,已經從去年12月的4.9%,在2月14日公布CPI數據后,上升到了5.27%,現在美聯儲利率掉期市場,已經把定價利率交易在2023年7月達到5.45%峰值。
這是美國利率市場的交易員,用真金白銀用腳投票出來的預期。
此外,美國利率市場對3月份美聯儲加息50基點的概率在增加。
之前市場基本是認為3月加息50基點的概率是接近于0。
但現在,美國利率市場則預期有28%的概率3月加息50基點。
當然,現階段,市場也仍然預期,3月22日的美聯儲議息會議,還是大概率只加息25基點。
包括美聯儲各路決策者,雖然最近輪番出來放鷹,給市場潑冷水,但基本上大部分美聯儲決策者,也都是支持3月只加息25基點,只有布拉德這個美聯儲最鷹決策者,是支持3月加息50基點。
所以,除非3月公布的通脹數據再度大幅超出市場預期,重新大漲,不然美聯儲3月加息25基點仍然是大概率的事情。
(2)鈍刀子割肉
美聯儲目前在一口氣加息到4.5%利率后,顯然是打算從激進式加息,進入到微操式加息。
每次只加息25基點,然后在今年慢慢加息,把加息周期拉長。
這樣美聯儲可以達到幾個目的,一個是通過維持全年高利率,來對通脹起到持續遏制效果。
另外就是把加息周期拉長,可以讓美元霸權對全世界金融市場的收割周期拉長,起到“鈍刀子割肉”的效果。
美聯儲還不敢像上世紀80年代那樣,一口氣加息到20%利率,那就不是鈍刀子,而是一把無比鋒利的尖刀,不但可以刺傷敵人,也可以把美國自己刺死。
美聯儲現在只敢先加息到5%利率,雖然沒那么鋒利,但這把鈍刀子,如果維持的時間拉長,也是可以有“鈍刀子割韭菜”的效果。
這可能才是美聯儲的真正目的。
市場的預期,總是比較混亂,且多變。
比如,最近美國市場還出現一種美國經濟“不著陸”的說法,這個是對應之前關于美國經濟硬著陸和軟著陸的爭論。
顯然“不著陸”是一個更為樂觀的說法,不但說美國經濟不會衰退,而且還會再度起飛。
但這個“不著陸”是針對美國經濟的樂觀,然而對美聯儲的加息預期來說,則屬于更悲觀。
樂觀還是悲觀,也是得有參照物。
按照美國經濟“不著陸”的說法,美國經濟會無懼美聯儲加息繼續上升,也會導致通脹更加難以控制。
這意味著美聯儲即使暫停加息,仍然還有再次重啟加息的可能。
所以,這個經濟“不著陸”對市場來說,反而不是好消息。
其實,就我個人看來,這個所謂經濟“不著陸”,更像是“經濟不著調”,只是對美國通脹失控的一種美化說法。
這種經濟處于上升軌道,是以通脹失控為代價換來的,是完全基于通脹驅動的經濟增長,是一種虛胖。
因為美國的制造業和服務業各項指標看,美國經濟的衰退可能性仍然很大。
比如美國制造業PMI已經連續4個月低于50榮枯線。
包括美債倒掛程度也是創下1980年以來最大水平,目前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比2年期國債收益率低86個基點。
1980年,美債收益率的倒掛幅度,一度超過200基點的恐怖水平。
但當時美聯儲是一口氣加息到20%利率,才有這樣恐怖的倒掛幅度,而當前美聯儲也才加息到4.5%,美債倒掛幅度就這么大。
一般來說,美國金融市場會把美債倒掛,視為美國經濟衰退的一個預測指標。
雖然并不是發生美債倒掛,就一定會經濟衰退。
但歷史上看,自1900年以來,2年期和10年期美債收益率曲線倒掛過28次。其中,有22次準確預示了衰退的到來。
所以,當前美債倒掛幅度如此之深,對美國經濟衰退的預警效果還是很強的。
而且本輪美債倒掛的持續時間非常長。
從去年7月開始倒掛后,當前美債倒掛幅度已經超過半年。
從歷史上看,美債倒掛幅度持續時間越長,那么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也會越大。
所以,總的來說,所謂“經濟不著陸”的說法,只是美國看當前通脹不好控制,所以才拋出經濟不著陸的美化說法。
(3)滯脹周期
美國當前是比較典型的滯脹周期,經濟衰退和通脹,也是有可能同時存在的。
從結果來說就是,美聯儲的加息,還沒有那么快停止,至少3月份應該不是最后一次加息。
當然,市場預期是千變萬化,每個月的經濟數據稍有變化,市場預期就會有大幅變動。
而且市場不同人,也都有不同的預期看法,有的人會認為美聯儲很快會降息,也有人認為美聯儲還將持續加息。
正因為這么多人有不同看法,市場才有預期差,才有基于不同預期形成的買與賣,才能形成交易。
我這里主要也是告訴大家,當前市場是存在一些不同的預期。
比如,2月24日有五位華爾街經濟學家和學者發表了長達55頁的論文,通過計算機模型模擬分析預測美聯儲利率的潛在路徑析。
這些計算機模型顯示,2023年下半年,利率峰值不是在5.6%,就是在6%,或是6.5%。
當然,這個計算結果分布范圍還有點廣,說法也有點含糊,不過這個5.6%—6.5%的終端利率范圍,也仍然遠高于當前市場預期的5.45%的終端利率。
在今年的全球金融市場,去猜美聯儲加息的終端利率,會比去年來說,是一項更有挑戰的事情。
因為去年初是明擺著美聯儲要開始激進加息,這個我是在2021年,就很早就跟大家預判分析過的。
但今年,因為美聯儲加息至少是到了下半場,越臨近加息周期的末端,預判美聯儲加息的終端利率會有多少,會更加困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